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他是三國時期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助曹操勇奪天下

他是三國時期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助曹操勇奪天下

小說中,劉曄可謂是官渡之戰中曹軍舉足輕重的謀士,他的策略針對性強、效果好,表現出了準確的判斷力。而在正史中,劉曄的形象絲毫不遜色於小說,他的眼光長遠、判斷精準,堪稱一代預言家。

他是三國時期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助曹操勇奪天下


(圖)劉曄,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戰略家


《三國演義》第三十回中,袁曹官渡對峙,袁軍登高射箭令曹軍苦不堪言,正值此時,曹營謀士劉曄獻發石車之計以抵禦亂箭,有力還擊了袁軍的弓弩手;此後,劉曄又獻計繞營掘塹,使得袁紹謀士審配試圖挖地道透營而入的計劃破產。小說中,劉曄可謂是官渡之戰中曹軍舉足輕重的謀士,他的策略針對性強、效果好,表現出了準確的判斷力。而在正史中,劉曄的形象絲毫不遜色於小說,他的眼光長遠、判斷精準,堪稱一代預言家。但其一生歷經諸多變故,雖最終得以壽終正寢,拜官封侯,後世卻對其褒貶參半。


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嫡派子孫。青年時代,即被當時著名的人物品評大師許邵認定為「佐世之才」。他為人目光銳利,大到天下形勢、各個勢力間的消長,小到身邊人物的個性、品行,都能一眼看透最令人稱奇的是,劉曄一生多次預言,可以說是言必有中。

劉曄青年時期曾預言孫策必將偷襲攻擊上繚的劉勛。劉勛是江淮一帶實力較強的諸侯,而同處江東的孫策對此深感不安。於是孫策寫信並贈送許多禮物給劉勛,建議其攻打上繚。孫策的信寫得十分謙卑,大抵有兩層含義,一則表示上繚富饒,自己不方便且沒有能力獨自對抗,希望藉助實力強大的劉勛替自己攻打,二則說明攻打上繚並非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更多的還是能夠為劉勛擴充實力。


劉勛見信後洋洋得意,決定出兵,此時劉曄客居劉勛之處,他敏銳的察覺出這之中必有蹊蹺,就對劉勛坦言:上繚壕深城高,短期之內極難拿下,等到我們的大部分兵馬都僵持在上繚時,孫策一定會趁我們後方無備進行襲擊,到那時候我們就進退兩難了。然而劉勛最終還是沒有聽取劉曄的建議,貿然出兵。結果,正如劉曄所料,孫策趁劉勛全力進兵上繚時襲擊了劉勛的後方,導致劉勛無家可歸。

他是三國時期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助曹操勇奪天下



(圖)《曹操平定漢中地》畫像

曹操拿下漢中,劉曄預言曹操如若不乘攻破漢中之勢攻佔巴蜀,之後則不易攻取。劉曄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曹軍士氣正盛,應當一鼓作氣拿下蜀地,因為劉備得到蜀地的時間不長,蜀地的人民對其信任不足,現在蜀地的門戶漢中已經被我們拿下,蜀地軍民極度震恐,此時乘勢收復蜀地是最佳時機。如果遲疑,等到劉備、諸葛亮等人悉心治理、收得人心,又憑藉蜀地地勢的險要據守,再想要收復蜀地恐怕就很困難了。


曹操並未聽從劉曄的意見。然而之後的事實證明,蜀地軍民聽說曹軍佔領漢中後,為之驚慌和混亂,劉備和諸葛亮採取了高壓政策仍然難以制止。而曹操也因為錯過了這次機會,使得曹軍在後來的漢中爭奪戰中接連失利,曹操也在其有生之年再難收復蜀地。


關羽丟失荊州兵敗身亡,劉曄預言劉備必將為關羽報仇而出兵伐吳。關羽被東吳擊斬後,眾人都認為蜀國實力較弱,再不可能出兵。而劉曄卻指出:劉備和關羽名義上是君臣,實際上恩如父子,關係不一般,且劉備不僅僅會因為和關羽的情誼更會因為急於展示自身的軍力而出兵。果不出劉曄所料,劉備毅然出兵討伐吳國。


劉曄不僅對天下大勢能有正確的判斷,同時也對各勢力的動向、人物的品性都有精準的分析。


劉曄對吳、蜀動向的判斷十分準確,吳蜀夷陵之戰之初,東吳處於劣勢,為全力應對劉備東征,東吳向曹魏上表稱臣,曹丕喜不自勝,而劉曄卻指出:東吳必定不會俯首稱臣。因為東吳反覆無常,如今正是為了應付劉備而不得已向曹魏稱臣,這時正確的做法是不應當接受東吳的懇求,而應當發兵攻佔東吳,以此徹底斷絕這個後患。曹丕沒有採納劉曄的意見,最後,東吳果然毀約又與蜀漢結盟。

他是三國時期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助曹操勇奪天下



(圖)夷陵之戰,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劉曄對於各類人物的判斷也相當精當。孟達投魏,劉曄認定其事後必定反叛。延康元年,蜀將孟達投降魏國,孟達儀錶不凡、談吐出眾,深得曹丕信任,可以說成了曹丕身邊的紅人。而劉曄卻認為孟達為人貪婪且自命不凡,依靠權術獲得信任,無論對於哪一國都不會懷有感恩之心,其管轄的新城位於魏、蜀交界,不久之後孟達一定會反叛。然而曹丕卻對孟達深信不疑,直到曹叡即位,諸葛亮北伐,孟達又復投西蜀,才印證了劉曄所言。

公孫淵自立,劉曄指出公孫淵定會成為曹魏隱患。遼東公孫淵篡奪了自己叔父的爵位,自立為太守並上表向曹魏朝廷報告。劉曄認為公孫淵野心勃勃,時刻有可能擁兵自重,遼東距離朝廷路途遙遠,又有諸多蠢蠢欲動的少數民族,現在公孫淵雖然自立為太守,但恩信為立,不如趁此機會討伐公孫淵以安定邊境。明帝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結果之後公孫淵果然謀反。


劉曄對勢、事、人的正確判斷、精準把握體現出其與眾不同的預言大師風範。在筆者看來不僅僅是劉曄看問題的目光較為長遠,也與劉曄擅長洞悉人性有關。然而,過於敏銳地察覺人性和人心,有時也可能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毀譽參半的三代魏臣

他是三國時期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助曹操勇奪天下



(圖)魏明帝曹叡,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


劉曄洞悉人心和人性,因為對於曹魏幾代君主心中所好也瞭然於胸,故而在其後期,他有意逢迎曹魏統治者的做法讓人感覺有失氣節。在擔任侍中時,曹丕興師動眾外出遊獵,問劉曄遊獵和聽雅樂比起來如何?劉曄答:聽雅樂不如遊獵。大臣鮑勛言辭激切地指出劉曄諂媚奉承,順從曹丕的心思說話,是姦邪之人,懇請將劉曄治罪。


魏明帝時期,皇帝曹叡打算攻伐蜀國,朝臣都表示反對,曹叡便向劉曄問計,劉曄私下對其說蜀可伐。退朝後,有人向劉曄詢問蜀國是否可伐,劉曄答時機未到,不可伐。曹叡對劉曄前後矛盾的說法感到十分困惑,而劉曄則告誡曹叡,伐蜀大計,只要自己明白就好,不能隨意將這類重要的事件告知外人。


鑒於劉曄這樣左右逢源,有人便向曹叡說明劉曄兩面三刀,有揣測上意的嫌疑,並向曹叡建議今後詢問劉曄意見時都特地以與自己相反的意見進行詢問,如果每次劉曄都表示同意,那麼就表明他在揣摩上意。由是,曹叡果真照此試探,劉曄也果然如此,曹叡至此便覺得劉曄乖違,對劉曄逐漸疏遠,信任遠不如初。


雖然《三國志》肯定了劉曄的才智,但對劉曄的逢迎行為隱晦地做了否定,在《劉曄傳》的末尾,陳壽在評價其少子劉陶時,說其「亦高才而薄行」一個「亦」字暗暗地批評了身為父親的劉曄曲意逢迎。傅玄評價:「以曄之明智權計,若居之以德義,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賢,何以加諸?獨任才智,不與世士相經緯,內不推心事上,外困於俗,卒不能自安於天下,豈不惜哉!」這裡既表達了對劉曄逢迎上意的否認,同時也對劉曄的一生表示了惋惜。故而最後傅玄感慨:「巧詐不如拙誠」


「佐世之才」的前後轉變

他是三國時期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助曹操勇奪天下



(圖)《三國志》,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在筆者看來,劉曄的前後變化與其經歷有關。青年時期,劉曄曾經為了實現亡母遺命,伺機潛伏,誅殺父親的侍從;也曾經為了平定當地騷亂,憑藉自己的膽氣,單人匹馬力斬揚州豪強鄭寶。由此可見,青年劉曄是一個剛毅、熱血之人,除了獨到的眼光,胸中亦懷有俠義之氣。而到了晚年,劉曄卻轉向保守,逢迎曹丕,見曹叡的眼色進言、行事,與其青年時的個性大相徑庭。


雖然劉曄的眼光十分敏銳和準確,但遺憾的是,其正確的主張大多沒有被當時曹魏權力最高者最終採納,不免有些令人嘆息,這也應當是劉曄其聲望不及其他曹魏著名謀士的原因之一。而身為漢室宗親的劉曄由於其特殊的身份,在朝堂之上又無如曹氏親族、潁川士族的政治集團的庇護,不免感到孤獨和無助,只能小心謹慎地通過自己的言行來保護自身。劉曄也曾對人言:自己不結黨營私,是因為魏國剛剛建立,人心不一。自己在漢朝是皇氏的旁支親族,在魏國又擔任重要的官職,少結交一些人,不會有什麼不妥當。


觀劉曄一生,前半生是慷慨激昂,而後半生卻小心翼翼。也許是經歷了東漢衰微,曹魏建立,身邊名臣隕落,心生守成之念也許是正確意見屢次不為曹魏採納而感到的失落和無奈也許是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害怕遭到陷害而採取的自取污名的自保之策。時代在變,劉曄的心氣和志向也被磨平了,已無當時「佐世之才」的意氣,更多是一種無力和無奈。可以說,劉曄對於天下的局勢能夠準確把握,但是對自己的人生卻沒有一個很好的把握。曹魏的預言家,雖然眼光銳利,能夠預料天下形勢的起伏變化,卻左右不了自身的宦海沉浮。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文/ 陳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他絕非靠幸運成功的
中國歷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到過西部的帝王是誰?
秦國年僅12歲的奇才,呂不韋不到的事他辦到了
面對專政,這群讀書人為何認為清朝有立憲的可能?
誰敢說宋朝孱弱?這場改變世界格局的抗蒙戰爭足以證明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民國時期大師如雲,他要是排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中國十位預言大師:袁天罡諸葛亮劉伯溫很厲害,但他們不是最牛的
史上第一位女算命大師,預言未出生的漢文帝為天子預言丞相會餓死
金庸先生是不是國學大師?且看他如何評價自己,大師就是大師
康有為的得意弟子,陳丹青說他是生逢其時、死逢其時,佔據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國寶級大師
大師預言:生肖狗今年的「天災」不可能躲過去!
中國四位與世界接軌的大師,最後一位你肯定想不到?
為了不被欺負,她自小習武,如今是「最美大師姐」,創出中國人的功夫瑜伽,還將五禽戲推向世界
他是魏國最勇猛的武將,也是三國最強的攻心大師之一
趙匡胤剛死,一星相大師九個字預言其後當有天下,百年後果然應驗
古代最厲害的五大神運算元,其中一位是風水預言大師鼻祖,袁天罡差的太遠
他們幾位之中,誰才是你心目中最偉大的華語喜劇大師
不想再被欺負,她9歲習武,如今成中國最美大師姐,硬漢們都敬她一句「先生」
曹操軍師聯盟中有個預言大師,曾精準的預言到小霸王孫策的生死
唐高僧一行,不愧為大師,連勸誡唐玄宗大赦天下的方式都如此之高
她是最受追捧言情小說大師,但一生最大敗筆卻是愛情
他是遊走在天才和瘋子之間的超現實主義大師:看不起畢加索,一生只痴愛妻子
別說中國不出大師,是我們還不配做觀眾!
唐朝一宰相少時屢考不中,去找大師算命,大師說你的面相我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