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我們追憶民國書店時我們在留戀什麼?

當我們追憶民國書店時我們在留戀什麼?


當我們追憶民國書店時我們在留戀什麼?



民國時期,上海的文化街——福州路

90年前的今天,上海開明書店正式開業。「當初並不是有意要開辦書店,而是由朋友們促成的;開明作為一種事業,它的成功是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的結果,」開明書店的創始人之一的章錫琛說。


時光流轉,開明書店登上歷史舞台已近一個世紀。本月初,上海季風書園發起了尋訪上海民國書店的活動,並遴選了包括開明書店在內的12家民國書店作為尋訪對象,旨在使參與者體知並重溫民國書店的歷史及風骨。民國書店究竟有何魅力?其歷史沿革又是怎樣一番歷程?上海怎樣塑造了民國書店的形態,又受到其深遠之影響?在這個不為人知的紀念日里,讓我們一探究竟。


曾經,窮光蛋都在開書店


如今,民國老書店去哪了

開明書店及其出版機構以出版中小學課本及青少年讀物出名,在「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倡導新式思想和生活潮流,扶植新生作家」宗旨下,贏得了「青年之友」的美稱。只是,好景不長,在經歷了文化政策打壓、出版業經濟停滯的險阻下,開明書店在1953年與中國青年出版社合并,結束了它27年的征途。在前幾年的民國教科書熱潮中,開明書店從前發行的教科書如葉聖陶編著、豐子愷繪畫的《開明國語課本》,至今仍頗受讀者好評。



當我們追憶民國書店時我們在留戀什麼?



《開明國語課本》


民國時期,像開明書店這樣歷經浮沉的書店數量不少,諸如專營古書買賣的來青閣、法國沙龍式的真美善書店等,都曾在民國的書店業中存有一席之地,最終還是退出了歷史舞台。據統計,1911年上海的書店有150家、1935年有261家;到了1946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73;在1948年,上海共有書店608家。三十多年間,上海書店數量總體呈直線上升趨勢,遠遠超過其他地區。上海書店前總編輯俞子林曾戲稱:「那時候,窮光蛋也在四馬路(福州路)開書店。」

「福州路一到晚上,店鋪都打烊了,就會出現一批擺地攤的,大多是賣書的,也有賣其他商品的。他們都點著一盞電石燈照明。這種燈散發出臭氣,但不會被風吹滅。」俞子林在《上海文化街舊夢錄》這樣回憶福州路夜晚的風景。民國時期的福州路及周圍路段,是人們心中的文化街,書店林立,各大出版社(如商務印書館等)也大多聚集於此,是上海極具特色的文化中心。文化街及民國書店的歷程,也如那時的燈紅酒綠一般精彩。


1842年後,上海成為了通商口岸,外國傳教士、商人率先在上海開辦書館、出書辦報,還用先進的印刷技術替代了古老的雕版刻字方式。西學東漸,上海迅速成為西方譯本和新式教科書的出版基地,開啟了中國近現代出版業的進程。彼時的上海已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並辟有租界,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發展很快,自然也就推進了包括出版在內的文化、娛樂產業的發展。在人們夜夜笙歌的同時,書店的身影也日漸增多。


1888年,蘇州的掃葉山房和綠蔭堂分別來滬設立分店 (綠蔭堂滬店名文瑞樓)。這兩家從事雕版印書的書店,到上海後開始接受近代石印技術,是上海早期的民營出版業,也是福州路上開設最早的兩家書店。1913年,楊雲溪於1886年在蘇州建立的舊書店(專賣古書)來青閣也在上海開設分店,與中國書店一道,成為了當時唯二的兩家舊書店。來青閣是一家「買賣之外,還有人情」的書店,鄭振鐸常來這看書喝茶,稱讚店主楊壽祺:「有的書他(指楊壽祺)可以給你看,不要買,這書他是給某人留的,這種交情不簡單。」後來,來青閣因地租上漲等原因遷移至漢口路,和其他十多處舊書店一起,鑄造了這條別具風情的古書街,而福州路也逐漸成為了帶有新文化色彩的書店街。


民國時期,通俗小說極其受讀者喜愛。據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全國共出版了有2300多本小說,山東路 (望平街)上的正氣書局最擅長出版武俠小說。五四運動後,新書業盛行,從裝幀到內容都與「四書五經」大有不同。福州路上的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都是屬於新書業的書店。



當我們追憶民國書店時我們在留戀什麼?


開明書店出版的《郁達夫選集》


20世紀30年代,南京路湧現出先施等百貨公司,致使福州路的娛樂氣氛減弱,文化氣息反而得到加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大東書局、世界書局四幢高樓的建立,以及布滿這一區域大街小巷的中小書店,使福州路及其周圍路段成為了名揚海外的文化街,也就出現了那種聽起來荒誕,但可能是事實的「窮光蛋也在福州路開書店」的盛景。


除了大型書店,有著各自歷史和特點的小型書店也值得關注。例如,由無錫人方家龍開辦的合眾書店,以個人身份委託印刷廠印刷,然後售書賺些小利。這種不開店卻搞出版發行的方式,在上海被稱為 「皮包書店」。他曾出版魯迅的 《二心集》,遭國民黨查禁,卻屢禁屢印,受到人們稱讚。

1932年1月28號,日軍侵略上海,書店及出版業遭受巨大損失,商務印書館在閘北的印刷廠、編譯所和東方圖書館於戰火中全部化為灰燼。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攻佔租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八家公司,連同福州路東起河南路、西至湖北路這一段的大大小小的書店在日軍鐵蹄之下,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後來,這些書店在5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中關門。70年代後,文化街盛時書店林立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的福州路及周邊地區只剩下幾家大型的書店,和若干打著「暢銷書特價處理」招牌的門鋪了。



當我們追憶民國書店時我們在留戀什麼?



真美善書店


縱觀上海民國書店及出版業的歷史,經營發展多元而曲折,與當時的經濟、政治環境密切相關。與此同時,書店及出版業還是要靠市場「吃飯」,正如俞子林所說:「書店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的起點還在書籍出版,它的成活還要靠市場。」


「愛」與「知」成正比


不與買書多少成正比


在本月走訪民國書店的活動中,季風書園的宣傳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讀書人大抵都曾驚艷偶遇過一本書,生命的質地驟然發生了某種激烈的重組,並從此流連於這紙、字句和思想組成的世界,一日一日被填滿的書架,如同紙年輪一般記錄著時光。」近百字的話語戳中了不少讀書人的心。活動結束後,界面文化對季風書園的活動發起人進行了專訪。


界面文化:通過走訪民國書店這一活動,希望讓參與者們得到什麼呢?


季風書園:這是個邀請讀者一起來參與的活動,給大家出門逛街增添一點樂趣,其實大部分的舊書店就算你走到那箇舊址去,也沒有了蹤影。比如說牆上貼著一個破門牌號,你幾步就走過去了,但如果你知道這裡曾經是一家書店,你小時候讀的很多書最初就是這家書店引進或出版的,你就會在這裡駐足一下,對這個城市又投注了一份文化意義上的感情——「愛」只與「知」成正比,從來不與買了多少成正比,不是嗎?或者說,愛書的人,也可以借這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於書的愛吧。


界面文化:挑選這十二家民國書店的理由是什麼?


季風書園:第一,這幾家書店都有故事,起碼是可查證的故事,或者辦書店的人有名,比如新月書店當年就是徐志摩辦的,或者賣的書好,留下的相關資料也多;第二,這十二家書店地理位置大多比較好找,集中在福州路和四川北路,逛個街就能找到。


界面文化:你們重點宣傳介紹了真美善書店等五家書店的情況,是如何選擇的?


季風書園:除了這五家書店資料多以外,還希望能借這五家書店各自的特點向讀者展示當年上海書店的全貌。比如說真美善的老闆曾樸,他是箇舊文人,舊文人辦新書店,這個就很有趣;再說來青閣,就是舊書業的代表,賣古籍在民國其實特別繁盛;比如說開明書店,那就是自主創業,讀書人自己辦的書店,本身就是個知識共同體,多好!沒有去談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因為這兩家書店(出版社)的名聲如雷貫耳,我們可能更想展示一下一般讀者不那麼熟悉的內容,而且這兩家書店的變遷歷史足以寫一部書,一篇微信篇幅太短。


界面文化:你怎樣看待民國時期上海舊書店盛行的現狀?


季風書園:民國時期,可能正趕上紙媒、出版業的黃金年代,低廉的印刷技術、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再加上文化新舊交替雜處時讀書人們的那種風骨和追求,使得書業野蠻生長,欣欣向榮。季風書園創始人嚴搏非告訴我們,圖書市場的背後有一個思想市場,意見的市場,所以你可以從這個圖書市場的看到人們觀念的產生與變化,所以說民國書業的繁盛,也是思想的繁盛。特別是舊的讀書人接觸了新知識,在我們理解力尚存的時候,那種文化碰撞時所迸發出來的光輝,那種求知慾,格外迷人。另外圖書市場的繁榮,還使讀書人能從「學而優則仕」這種束縛中脫離出來,經濟上的獨立,也使思想獨立成為可能。


界面文化: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民國時期大多舊書店早已不復存在,你是否覺得可惜?


季風書園:本來書店就是個薄利的行業,餓不死,掙大錢的機會也沒那麼多,除非像現在的教科書壟斷,那才有暴利,但這就喪失了文化的意義,沒什麼意思。


民國舊書店的消失有很多原因,有的公私合營了,而公私合營其實就是一言談了。就像開明書店的人,多少都受到了孤立和迫害,可謂這個思想市場的解體;有的經營不善,倒閉得早,放在紙媒衰落的今天,估計也好不到哪去;比較可惜的是舊書業,那時候的讀書人新書舊書只要有錢都會收,但好像現在收購古籍已經變成一種很專業的行為了,不似當年盛況。


界面文化如今,新書店愈加趨向複合型,書店越來越大 ,也集中了咖啡廳甚至休閑購物等更多功能,你如何看待書店形態的變化呢?對當下書店行業有何期待?


季風書園:至於書店業態的變化,都是為了生存,無可厚非。問題就在於,我們是真的在讀書,還只是喜歡讀書的那種文藝調調?用季風書園創始人嚴搏非老師的話來說,讀書的形式日益精緻,但我們真的更接近讀書的真義了嗎?實體書店的復興不一定意味著讀書的復興,但我知道,自由思想的潛流一直都在,假以時日,會迎來我們每一個人的文藝復興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花時節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佛陀經常提醒世人要「少欲知足」?
學誠法師:苦樂源自內心生命相續無限
楊絳的孟婆茶與隱身衣
大安法師:現代人如何才能做到老實念佛
中國文化——新疆百年饢坑

TAG:飛花時節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追思吳清友,但我們敢不敢像他那樣辦書店?
趁老闆不在,他們竟然在書店裡這麼干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書店?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書店嗎?
趁老闆不在,他們竟然在書店裡做這種事!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網路時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實體書店?
我們一起去世界最美書店看看,不忘讀書的初心
【錯位攝影】趁老闆不在,他們竟然在書店裡這麼干
除了曲江書城,我們在西安還可以去這些書店
為什麼人們喜歡在書店裡閱讀?為了讓靈魂趕上我們疲憊的軀殼
學苑書店的最後一夜:放棄它的是我們,紀念它的也是我們
在法國,當書店的員工無聊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笑話之年輕人不要老是上網,搞對象你就去新華書店
我們的大學還需要書店嗎?
如果你想知道紐約是什麼樣?就來逛逛獨立書店!
如果你的城市還有書店,請為它們鼓鼓掌
「你們連拿鐵都沒有還算什麼書店?」
全國17家可以過夜的人文書店,你想不想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