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未來30年,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未來30年,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作者/古典老師來源/小花生網


未來30年,孩子所面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呢?


什麼樣的教育可以把他們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長為自己的樣子,獲得一生的快樂和成就?

2040年的職業環境將從信息時代轉向概念時代,改變會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測,是以幸福與自我實現為核心的生涯。我們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那麼我們當下對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夠讓他們勝任這麼一個理性減退、概念增加,專業、行業、職業都迅速變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嗎?


什麼是教育?


我先來談一個問題,就是教育的英文單詞Education是怎麼來的。我教過辭彙,這個單詞是蘇格拉底發明出來的,是三個詞根的拼寫,前面那個「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導,「tion」是名詞,引導出來。所謂的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長成自己的樣子。我講個故事,去更好的闡明「leading out(引導出來)」這樣一個好的想法。

未來30年,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一個美國的聯邦大法院,前邊坐著兩個人,一個是4歲的黑人小姑娘,一個是她的母親。他們很高興地舉著這張報紙,上面寫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學裡面發生的種族隔離制度。


這張照片拍於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區裡面的白人學校被拒絕。因為當時白人學校和黑人學校是不能混合的。她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憤而起訴。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國的聯邦大法院,六位大法官坐到一起來討論,把黑人和白人隔離開來到底是否違背了美國的憲法。這也是心理學第一次作為測量學科被引證。


通過實驗看到,當把白人和黑人隔開來之後,雖然孩子只有四歲,依然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白人比黑人好。於是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個定論,這也是美國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


這個法案的執筆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闡明了教育的觀點: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們學校的)而教育不是為社會機器塑造一個合適的螺絲釘。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熱淚盈眶,終於有一個人告訴我: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為了成為一個社會機器的螺絲釘,而是為了leading out,讓我心裡那個最好的自己走出來。教育應該是傾聽孩子的聲音,幫助他成為他自己,幫助他在未來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未來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現在我們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要問的是,未來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各位有沒有意識到,今天的小學生真正在他人生的頂峰、最需要小學所教的能力,是什麼時候?其實不是高考的時候,而是35歲的時候,這一輩子他在職業最頂峰的時候,最需要運用到一些從小到大學習的人際技能。所以今天所講的人才,是要適應他35歲也就是2040年的社會,而不是適應16、18歲高考時候的人才。


那麼未來的世界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個時候在追求怎麼樣的生活?有沒有可能其實每一個小孩都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而未來其實是一場游泳比賽呢?我們努力讓他拚命在一個起跑線上奔跑,但是其實未來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現一個全新的規則。

第一個改變:從信息時代轉向概念時代

未來30年,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這是棋王大戰深藍電腦,就是一個計算機跟一個棋王下了6盤,現在是3比3還在下。再來看另外一張圖片,四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決定把整個富士康機器人化,這些機器人24小時不眠不休也不會跳槽又不會抱怨,還不會要求漲薪。

在過去20年間,在信息時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來20年會極大程度的被電腦所取代,而到那個時候,所有做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業。比如現在很多人都趨之若鶩的銀行櫃員,五年、十年之後,這個職位就會越來越少,如果你沒有別的技能,會非常尷尬。邏輯分析能力是信息時代的核心。而概念時代需要什麼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


舉個例子,麥肯錫是全世界最大的企業諮詢公司,1993年員工有67%是MBA,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降到了41%。現在10年過去了,還在繼續往下降,那麼是什麼人填補了麥肯錫這些邏輯頭腦一流的MBA呢?比如,麥肯錫增加了很多MFA(Master of Fine Arts),就是藝術碩士。麥肯錫意識到,他們的調查報告必須要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於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


註:MFA 是一個創意性的學位,需要大學畢業後再經過兩年專門學習獲得,涉及的專業領域一般包括:視覺藝術、創意性寫作、圖像設計、攝影、電影製作、舞蹈、戲劇等等。

未來30年,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信息時代向概念時代推進的時候,那些原本僅靠知識和邏輯工作的人,基本逐漸就會被電腦所替代,越來越貶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夠真正的做起來。計算可以被電腦完成,但是創意不能。


第二個改變:改變會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測


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強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強是30年,而你們的職業生涯有多長呢?如果25歲參加工作,65歲退休,那就是40年。這意味著如果你一畢業就創業,一創業就創成了世界五百強,那麼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

未來30年,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所以當世界五百強都只有40年壽命的時候,你就會更明白,未來的孩子不可能不換工作,他這一輩子一定會至少換五到七份工作,而且換兩到三個行業。其實不僅公司命短,行業的命運也如此。一輩子在一個公司,一個行業會變得越來越難,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教他在大學期間,做好一個專業,你覺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對他的詛咒和害他呢。


第三個改變:以幸福與自我實現為核心的生涯


中國和美國的GDP,2008年中國人均GDP是3400美金, 2013年人均6470美金。預計到2016年的時候中國人的平均GDP到八千美金, 2025年中美的GDP就會接近,2040年就會持平。但是很遺憾,從上個世紀1994年開始,中國人的平均幸福感就沒什麼明顯上升,甚至有幾年還會下降。這一點我想不用給數據,大家已經有感覺。


為什麼3000美金和8000美金這兩個數據這麼重要?因為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察現象發現,3000美金是一個國家開始現代化的界限,意味著一個國家和民族掙脫了貧困,開始過得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國大概是2008年的時候過了小康。


8000美金也是經濟學上公認的一個拐點,在這個點之後,幸福和經濟收益沒有顯著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再過一兩年我們不管怎麼掙錢,都不會過得更加幸福。我們的幸福感不會隨著我們的收入開始上升了。


所以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會像我們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賺錢,他們會真真正正的代替我們開始追求幸福,我們這一輩子覺得有點小奢侈的話題。這其實也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分成三個:底層的生存、中間的社交和高層的自我實現。人的主要需求是出現在14到18歲這段時間,而且他的需求會慢慢固化下來。


60後主要是什麼需求?他們的童年經歷了自然災害,經歷了文革的前期,所以這撥人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


70後不太一樣,70後前半段的人存在著理想主義,因為那時候誰都窮,但後半段的人就開始下海了,開始追求成功,所以70後是中國最糾結的一代人,他一會兒特別浪漫主義、詩人,一會兒又掙錢掙錢,是最糾結的。


90後完全不一樣,90後是第一批公開在網路上承認自己是腦殘、屌絲,承認對方是女神的群體。心理學上,一個人的內心要極其的強大,才敢自貶到這個樣子。90後早就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人天團天天關注,認同感需求已經爆棚了。


所以90後就呈現出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雖然這很困擾著我們,但是從好的方面來看,如果把整個家族作為一個人來看,其實90後在很大程度上是實現了整個家族從開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實現、被認同的需求,雖然有一點稚嫩,但他們去追求個人成長和存在感是歷史趨勢,與外界的環境完全符合。


講到現在,你覺得你的教育符合這個年代嗎?就你對於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夠讓他們勝任這麼一個年代嗎?勝任這麼一個理性減退、概念增加,專業、行業、職業都迅速變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你的教育勝任嗎?


未來世界的主人需要什麼教育?


那麼接下來我談談如何能勝任的方法——未來主人翁需要什麼?


第一、從理性到感性


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有六種技能:設計感、講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還有你需要會玩,你需要找到意義感。簡單說,2040年當我們和美國的人均GDP平等的時候,活的很好的人應該是這樣:有品位,會講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兒,會玩兒,而且有點自己的小追求。


如果在90年代,可能家長們會建議兒女們選擇公務員、銀行櫃員和土木工程師。因為一技藏身,有一個組織,有一個單位,有一個技能藏身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長開始會鼓勵孩子們去讀國際貿易、金融和計算機工程。但是在2040年,社會中最核心、最優秀的一群人,在我看來一定干著像產品經理、導演、旅遊設計師這種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職業,這種職業才是未來的大趨勢。


第二、從規划到創造


我們先來看一個著名的案例,在1953年的時候,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關於目標對於人生的結果調查,發現27%的人沒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目標清晰但比較短期,3%的人目標清晰且長遠。在過去了25年後,發現目標越長的那群人,活的越好,3%的人成為了頂層,而27%的人活得很糟糕。


但經過調查證實,這完全是一個從頭到尾編出來的故事。編出來的故事為什麼那麼流傳盛廣?因為符合我們對於錯誤的判斷。


我們總是希望未來被計劃、規劃、設定,父母親希望孩子能夠很早就定下來,不要動。但是在我看來未來你給孩子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決定的時候不讓他做,小學不讓他做,大學不讓做,媳婦不讓他挑,房子不讓他選,工作幫他找好了。於是到他35歲那年,真正面臨他的職業變化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懂,而他一次都沒有做過選擇。


所以在今天一個真正比較恰當的人生態度是適應比規劃更重要,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定一個三到五年的計劃就足夠了,然後有極強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擁抱變化,在恰當的時候可以創造自己喜歡的事業。


第三、一定要讓你的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


在一個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讓你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能力。所謂幸福就是有意義的快樂。愛因斯坦成功的創造了一個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興趣變成自己的熱愛,還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後的意義感。所有這一切都能讓你覺得工作雖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為在今天這個網路時代,沒有一個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


再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有一個朋友是老師,有一天他在一個小吃店吃飯,走進了一個中年人,提著一個小提琴,旁邊跟著一個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剛參加過一個小演出,但這個小姑娘嘟著嘴不開心。原來這個小姑娘剛剛參加過小提琴的三級考試,沒考過。


她父親就說,爸爸當年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那個熟悉的音樂走出來,環繞著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我就希望你有一個這樣的愛好,能在這個時刻陪伴著你。


我那位朋友聽完很不爭氣的哭了。所以我想,讓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在未來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幫你的孩子拿到這個能力。


所以最後總結一下,我覺得未來主人翁有這麼幾個技能:


1、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是僅僅是理性思考力;


2、應該有生涯應變能力和創造力,多於規劃能力;


3、應該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讓自己成功的、不成功的時候都能幸福


總之,我覺得從強到美是未來孩子培養的方向,我們要培養很多美的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高中留學指南 的精彩文章:

同樣的錢在中國和美國都能買什麼樣的房子?
中國式父母一些令人費解的「神邏輯」,你中招了嗎?
好好整理你的行李箱:也許一不小心就帶了禁藥!
奧巴馬的暑假怎麼過的
留學費用大起底,100美元在美國各州能買啥?

TAG:美國高中留學指南 |

您可能感興趣

怎樣教育孩子?現在不看,孩子18歲就晚了
中國教育,父母該不該給孩子錢花?該給到幾歲?
90%的爸爸教育孩子時會犯的錯 你佔了幾個?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卻又有個性,到底該怎麼樣教育他們?我來告訴你幾點
給這個媽媽點贊,因為她的教育,這倆不到10歲的兒子躲掉一起綁架案!
只有蹲下來,你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
2~6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教你最合適的教育方法!
媽媽這樣教育孩子,成功地讓兩個不到10歲的孩子躲掉了綁架案
博導爸爸給8歲兒子做了個5天「培訓」,這樣的家庭教育你怎麼看?| 精選
再窮不能窮教育,他在貧民窟堅守15年,只為給孩子一份未來!
當你這樣教育孩子時,你正在傷害孩子 99%的家長這樣做了
家長的10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的家庭教育,究竟該不該讓孩子哭?
跆拳道教育,到底給孩子們留下了什麼?
辣媽們該怎麼教育自己孩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從來不讓孩子第一名,父母怎樣教育孩子才能成才?
教育孩子千萬不能碰的13個「雷區」!這些話說出來會毀了孩子!
婆婆說隔代教育不好,一年給我5萬,讓我辭職回家帶娃,我笑了
教育專家提醒:孩子偷拿媽媽200元,媽媽這樣說,從此錢再沒少過!
又一個孩子自殺了,教育孩子,這些話千萬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