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往期推薦:文化丨你從幽深的青石巷走來,一柄油紙傘半遮半掩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文/江劍鳴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作者簡介】江劍鳴,生於丁酉,涪江源頭人,中學教師,四川省作協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1992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以鄉土散文為主,出版有散文集《境界》等三部,短篇小說集《一路風塵》一部。


————————————————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


1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童稚的歌聲在仲春的陽光里飄蕩。孩子們在草坪上邊跑邊唱,在春風裡燃燒著青春火焰。妻在草坪上尋找著什麼,又像是在欣賞著什麼。我在草坪上席地而坐,享受春風和陽光,欣賞歌里讚頌的這些平凡普通的無名小草。


仲春陽光,曬得人格外舒服。遠處,四圍高山,猶如天柱,支撐著藍寶石般的天空。藍天上纖塵不染,偶爾飄過几絲白雲,如同一首溫暖的兒歌,在悠悠然蕩漾。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眼前的草坪,巴地草還很淺,似乎還在睡夢中慢慢蘇醒,從泥土裡努力地往出鑽。樹影下有一片車前草,每一株都已經長出了新葉,疊覆在老葉子之上。一枚嫩葉上,還掛著一粒亮晶晶的水珠,似乎快要墜落的樣子在樹陰下閃亮。車前草本是四季生長的野草。這幾株車前草,老葉子只有鳥蛋大小,沾染著泥塵,顯出几絲露水流經的污跡。葉子相對完整,沒有蟲啃的痕迹,可能小蟲子們不喜歡車前草的味道。幾隻孤獨的螞蟻從葉子上面迅速爬過,又忙忙地爬向遠處。新葉子也只有雞蛋大小,幾分青綠,頁面上泛著陽光,翡翠般光滑明亮。葉子一律平鋪開來,緊貼地面。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我曾經見過種在花盆裡的車前,半人高,葉片比巴掌還大,直立向上,青綠的頁面,透著光亮,如碧玉般美麗。車前草獨株生長,但常常連成一片,根須眾多,深扎在地下緊緊地抓住泥土。如果要拽住植苗扯出地面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扯斷葉柄。或許是它跟土地感情太深,不願須臾相離吧。車前草的葉柄細長,卻不會輕易折斷,每枝葉柄里都有幾根膠皮一般的筋絲,柔韌十足。扯斷莖葉之後,我們會嗅到格外的清香,神經系統會為之清爽。我眼前這幾株車前草,有的已經長出了三四枝嫩綠的苔穗,幾厘米高,香簽大小,苔幹上緊緊裹著一層尚未成熟種子。在生命初始,便思謀延續族群的生命——這是植物的智慧呢,還是造物主的獨具匠心?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車前草旁邊生長著幾簇地丁草,綠油油的。青綠色的葉子,有的葉邊呈流線型,像長長的兔耳,有的葉邊呈鋸齒狀,像古代武器戈矛形狀。葉子直立在泥土上,頁面透著橙黃,葉莖透著一縷橙紅。這種草常常三五株擁成一簇,它們每株的葉子不多,就三五片,片片向上,似乎要擁抱太陽,擁抱藍天。陽光下,那些薄薄的光滑的嫩葉,稍顯透明。微風吹過,有些葉片,翻轉過背面的灰白色來。有幾片葉子邊緣出現蟲子啃食過的口子,看來那蟲子是不怕苦味的美食家。有幾片葉子剛被孩子們碰折,斷痕處冒出乳白色的漿液。野草們生長在人類集聚的休閑草坪,可能本就是一種不幸。人們在草坪上休閑,來來往往,生長在這裡的植物,難逃踩踏蹂躪之虞。生長在任何地方的無名小草們,都會隨時面臨被人踩水沖火燒豬拱牛羊吃之類的諸多不幸,這或許正是它們卑微所在吧。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地丁草只是春夏生長,秋冬季節,葉子就「回山」了,只將纖弱的肉根,深埋進地下,以待來年。眼前這幾株地丁草,還只長著葉子。到了夏天,它們每一株都會伸出略高於葉片的苔穗,結一個指頭大的花蕾,綻放出金杯菊一樣的金黃色小花。花朵雖小,卻是向日葵的盤狀,朝著太陽。就花瓣花蕊顏色形狀而言,真的就是微型向日葵花朵啊!花謝之後,穗頂會結出一個圓圓的白色果團。那果團,其實是由許多個小傘般的種子聚攏。等種子成熟後,那些白色的小傘,便在微風裡天使般翩翩起舞,把新生命的希望傳播向遠方——這時候,地丁草的名字,改叫蒲公英了。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2


車前草和蒲公英是平凡普通的小草。古往今來,描寫和讚頌它們的詩文,俯拾皆是。


在詩經中,車前之子常常是赴湯蹈火的英勇戰士化身。車前的得名,本身就意蘊豐富:狼煙四起,烽火連天,戰車飛奔,車轍深深,蹄印深深,路邊野草,車前之卒,義無反顧,殞身不恤。何等悲壯啊!《採薇》中「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那芣苡,就是車前草,可以采,可以捋,可以掇,可以擷,再兜回家去。詩經在反反覆復的和聲詠嘆中,用芣苡這種小草,表達出一種美好情思:生雖然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艱難之中。唐人韓愈也這樣描寫車前:


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馬蹄無入朱門跡,縱使春歸可得知。


車前,榆葉,薔薇,幾樣野草,熏染出一個優美幽靜的深深庭院,綠草茵茵,春風輕拂,靜美無比,直到聽不見馬蹄聲了。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近人譚獻有《蝶戀花》,這樣書寫車前:


花發江南正少,紅袖高樓,爭抵還鄉好?


遮斷行人西去道,輕驅願化車前草。


譚獻在字裡行間,讚頌車前草勇敢犧牲樂於奉獻的精神。詩歌里充滿了車前草帶來的無限樂趣。


車前草沒有絢麗的花朵,但它有著獨特的精神:只要根在,就不會永遠沉默。不屈不饒 ,野火燒不盡!出於對車前草堅韌精神的崇敬,有個當代詩人乾脆取筆名叫車前子,寫過許多充滿生活情趣的作品,出版有詩集《紙梯》。


地丁草,改叫了蒲公英,一個美麗的名字,更具文學色彩,是現代文人畫士的最愛。許多人畫出了充滿童稚趣味或者浪漫氣息的畫面:小傘飛翔,帶著孩子們的眼神和希望,乘著春風,迎著太陽,飛向藍天。古人描寫蒲公英,「風滋雨潤綠芊芊,拂翠迎紅少嘩喧。絮相思飛蝶夢,穿楊伴柳舞翩翩。」把蒲公英飛傘與楊花飛絮聯繫到一起,寄託一種悱惻的相思和一種高遠的夢想。我讀到過一首短小的新詩:


飛呀飛/ 飄呀飄 /落到哪裡/ 就在哪裡發芽 /生根開花 /一把把小傘 /悠悠地/ 輕輕地/ 飄向田野 /河邊房檐……


這是對普通野草的樸素描寫,也是對偉大生命的由衷讚美啊!蒲公英的花語,是傳播愛情。柔弱的生命形式,卻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絢麗的愛情,怎能不令人讚歎啊!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3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孩子們還在邊跑邊唱,歡快無比。妻拿把小刀,弓著腰背,在草坪邊挑挖野菜,陽光把她的身影拖在草坪上,慢慢向前。


天空又多了几絲白雲,把藍天映襯得更加凈澈。這是一幅暖融融的圖畫啊!仲春的陽光灑在草坪上,灑在巴地草車前草和地丁草身上,灑在奔跑跳躍的孩子們和孩子們清亮的歌聲里。陽光照著正在挑挖野菜的妻,以及她拖出的影子。她挑挖的正是車前草和地丁草。這些野草,又叫野菜,是可以拿來豐富餐桌,填充腸胃的呢。


記得1972年里,我多次參加生產隊里的憶苦思甜大會。上台發言的大爺大叔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結結巴巴中,傾訴最多的,也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細節,就是挖吃野菜。他們說到所謂解放前地主剝削壓迫,吃不起飯,只好掏挖野菜聊以充饑,艱難度日。但他們說著說著,就把時間搞混了,說到了1959年1960年三年大饑荒。他們把1959年1960年被迫吃野菜的賬,也算到了解放前的地主老財們身上。主持會議的幹部們急忙上前阻止,生怕再說出什麼禁忌的話來。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我跟家裡大人討論過關於野菜的話題。老父親一口氣列舉幾十種野菜,誇讚其味道好吃,色鮮味美,兼以食療作用。我問,那我們咋不弄些來吃?老媽一臉氣憤地搶答,吃,吃不死你!他們說,其實,所謂解放前,山裡人並不至於餓得都吃野菜。三年大饑荒時,倒是連野菜都尋不著吃呢。野菜刮油,在缺油少鹽的時候,野菜吃多了,澇人腸胃,熬腸刮肚,還要患浮腫病,或者中毒死人。我們討論這個話題時,正是家裡一年也難得吃兩頓肉的年代。我記得老媽炒菜時,摘來南瓜的嫩葉子,在燒熱的鍋里擦拭,鍋里立刻吱吱吱冒起大團白煙,籠罩半間灶房。她說這叫治鍋,免得炒的菜焦糊巴鍋。


前不久聽到一個段子,中間有兩句說,四十年前在家裡吃野菜,四十年後在大酒店吃野菜。這描述的是另一個現象。人類以食用植物的種子為主,兼食植物的莖葉根塊,再兼以食用各種動物的蛋和奶以及屍體——那些動物大多又主食植物。現在,吃野菜不再是貧窮和艱苦的標誌,反倒成了綠色健康的飲食時尚。野菜成了能夠登上大雅之堂的上賓佳肴。這的確是此一時彼一時,河東河西啊!社會是否進步,從餐桌上看。吃糠咽菜的苦日子終於過去了。今天,人們不止於吃飽,還講究綠色環保,流行食療,吃出健康。眾多野菜,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我們小城的市場上常有野菜賣,高級點的野菜,如香椿芽、鹿耳韭、山根菜、刺籠苞、核桃須、薇菜、蕨菜,也有普通野菜,如車前草、地丁草、苦麻菜、魚腥草、泥鰍竄、馬齒莧。有些野菜,時令性強,過季節就吃不上新鮮了,如香椿芽,核桃須。有些野菜,要海拔一定高度才生長,如鹿耳韭,山根菜。有些野菜,古已有名,如薇菜,蕨菜。香椿和刺籠苞,須從樹上採摘,有難度。可車前草地丁草之類,田邊地頭,路邊溪邊,隨處可見,隨手可采。農村老太婆們常常扯來街上賣幾個零錢。車前草一年四季都生長,似乎是專門等待著人們,等待著奉獻。我喜歡買野菜回來吃,但妻更喜歡去郊地里親手掏挖。她挑得最多的是車前草和地丁草。


作為野菜,車前草適合燉臘豬腳,燉的時間越久,越有香味,越覺好吃。倘若你把車前葉像菠菜般煮麵吃,下水即起,那一定讓你失望至極:嚼不動;苦得很。地丁草適合在開水裡滾個跟頭,撈起來用清水浸泡一陣,去掉苦澀之味,便可炒著吃,涼拌吃,還可以煮豬肝,煮稀粥。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吃野菜的習俗自古有之。前面說到的采芣苡,估計把車前採摘回去,也該是煮著吃吧。陶罐里燉著野牲肉,山驢,岩羊,或者青鹿,四外里飄散著肉香。那時候,院子里估計沒有種什麼瓜菜,青青園中葵也不是很多,於是,採摘些車前,洗乾淨,放進罐子里,或者還放一點類似於今天的鹽巴花椒一類的佐料。哪裡是吃野菜呢,那是一種慢生活的享受啊!


前些年去鄉下,看見有專門種植薇菜的。突然發現,野菜是可以家種的呀!再一想,許多現在的家菜,不就是古時候的野菜轉換來的嗎?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變化著,這符合辯證唯物主義思維。現在的家禽家畜,豬牛雞羊,由野生而馴化。現在的五穀雜糧,稻梁黍菽,估計也是祖先們在野生植物中選擇培育的。現在的蔬菜,肯定也是由野生而家種。當然,肯定也有先是家養家種,後來被淘汰,終又成野生的。我讀過一個資料,好像是余冠英考證「園中葵」,說那東西叫「冬寒菜」,就如今天園子里的白菜,後來棄置郊地,長成了野菜,以至於不被人們熟知了。咦,家野之別,時也,境也!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採摘野菜也是一種享受。「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摘把野菜,如此花樣多姿,如此千愁百緒,如此哀婉悲切,怕世上再無第一了。這薇菜,又叫廣東苔——不知道這名字如何而來,是古人的最愛。介之推在綿上山就靠採薇果腹艱難度日。當然,介之推採食野菜,應該是不得已之舉。重耳那把大火,燒死了介公母子,卻沒有燒絕廣東苔。前些年,日本人研究,說這種野菜,能夠防癌治癌。但這事不好說。我記得,日本人早年裡曾說,蕨菜能夠防癌治癌,結果,前不久微信上廣傳,居然說蕨菜是導致癌症的禍首呢。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一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姚小紅、洪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史記》中他是刺客——張良刺秦
你從幽深的青石巷走來,一柄油紙傘半遮半掩
流浪的夢,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孟小冬與梅蘭芳: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貴陽頭堡:馬將軍與古屯堡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詩經》植物志:采采芣苡之二
《詩經》里的唯美植物
《本草》植物志之蘆薈:埃及豔后的養生之道
原來《詩經》中的植物這麼美!
《本草》植物志之黃芩:蘭花花手鐲的記憶
《本草》植物志之梅花:一朵梅花與一場戰爭
《本草》植物志之丁香:那憂鬱的花,原來是古代的口香糖
《本草》植物志之杏花:一枝紅杏出牆來
《本草》植物志之瓊花:隋煬帝的生死劫
《本草》植物志之金银花:一朵小花胜金银
《本草》植物志之艾草:慧心千年草,浮世一曲歌
《本草》植物志之芡實:原來與一個叫纖纖的美麗寡婦有關
你了解《詩經》里的植物嗎?
《本草》植物志之杜鵑花:花中西施原來是她
《詩經》中植物手繪圖,美不勝收!
《本草》植物志之薺菜:野丫頭也有春天
《本草》植物志之狼毒花:有毒的精靈,為愛而活
《本草》植物志之芍藥:關乎三國時期的瘟疫和一個消失的民族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