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博涉知病,屢用達葯——與初學醫者談臨床

博涉知病,屢用達葯——與初學醫者談臨床



中醫書友會第107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 「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葯」,深感如此。郭老分享了他的一些心得,大家也來談談~(編輯/王超)



博涉知病,屢用達葯——與初學醫者談臨床之二

作者/郭永來




古人曾說:「博涉知病,屢用達葯。」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只有廣泛地接觸各種病人,才能認識疾病(的本質);只有經常地應用某個葯,才能知道它的性質(即藥性)。我想這句話無論是對中醫還是西醫來說,無疑都是正確的。作為一個醫生,生活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之中,不管在一生中怎樣去努力,他所接觸到的病人和病的種類,都是相對有限的。如果每一種疾病都需要我們親自實踐後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經驗,事實上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你對某種疾病的確沒有經驗,或者說連起碼的理性認識也沒有,那麼當這種病人突然來到你面前向你求治的時候,我想單靠臨時的靈機一動是不行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博涉知病」呢?我認為沒有取巧之處,只有平時多讀書。



除了學習中醫的基礎理論之外,我喜歡讀古代和前輩醫學家的醫案。我讀過不少的醫案,比較著名的如《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全國名醫驗案類編》等等,共一二十種。近年來書籍價格太貴,我才逐漸少買或不買了。




這些書我一般都通讀過,有的章節還不止一次讀過,一些精彩的醫案就像故事一樣記在了腦中,所以有的病雖然我以前並沒有治過或沒有見過,但並不覺陌生,一旦碰到了,也有把握治好。



我學醫都是自學的,沒有去請教過哪位名醫(不是不想,是沒有機會,或說是沒有緣分)。我不知道這種方法對於別人是不是適合,但我自己覺得是受益匪淺的。醫案是一個醫生畢生精華之所聚,一個醫生臨證數十年而寫出來的東西,其中必有他的得意之筆。我們細細品讀,一定能夠薈萃眾家之所長。我在臨床中有好多處方就是借鑒甚至照抄醫案中的處方,而收到立竿見影之效的。現試舉一例以證之:




胃痛一證,中醫多責之虛寒,然也有因熱者。《名醫類案》載:江應宿治中年男子,患心脾痛,積十年所,時發則連日呻吟、減食,遍試諸方無效。診之,六脈弦數(弦數為火郁),予曰:此火郁耳。投薑汁炒黃連、山梔瀉火,為君,川芎、香附開郁,陳皮、枳殼順氣,為臣,反佐以炮姜從治,一服而愈。再與平胃散加姜炒黃連、山梔,神曲糊丸,一料刈其根,不復舉矣。 



我自從得讀此案之後,細心體驗於臨床之中,凡發現有符合此脈證的胃痛病患者,竟投此方,往往能收立竿見影之效。此方與溫運中宮湯(理中湯和二陳湯加烏葯、砂仁、木香)相比,一寒一溫,用治胃痛,只要辨別其寒熱而對證投之,幾無不效者。我稱此方為「清中湯」,為了便於記憶,曾自編順口溜如下:清中黃連梔子君,川芎香附枳殼陳,炮姜反佐宜少用,六脈弦數熱痛因。




關於「屢用達葯」,我也想簡單地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我們常用的這些中藥,都已經過了幾千年的驗證,療效可以說是不用懷疑的,但並不等於說不用我們繼續研究。古人限於歷史條件和環境,有些學術觀點並不十分正確。比如羌活一葯,古人一般不用於風溫性的外感疾病,但我發現它和清熱解毒的方劑一起應用時,對全身酸痛的癥狀十分有效。後來看到上海治療流行性感冒的羌活蒲蘭湯,說明我的這種認識是正確的。




又如荊芥,一般方書中都沒有記載它有破血的功能。我在臨床中發現,在處方中大量或久用,往往會出現鼻衄現象。我曾治療一個過敏性紫癜患者,治癒之後,有一次她得了感冒,我在處方中用了荊芥,其服後引起了原病複發,去掉荊芥重治而愈。方書中只說荊芥炒炭止血,從未說過生用能引起出血。炒炭止血的作用我沒有觀察過,但生用能引起出血這是我多次觀察驗證過的。




蒲黃用來止血,傳統上都用炒炭,但有人說生用止血效果更好。我看後,驗證於臨床,證明效果確實很好,沒見到副作用,所以後來就一直生用了。




中醫古籍中記載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現在已經有很多都驗證過,是可以一起用的。比如丁香和鬱金合用,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症;人蔘或党參與五靈脂同用,治婦科痛經或產後腹痛;甘遂和甘草同用,治肝硬化腹水等。我都已經屢次用過,而且收到了很好的療效。




皂角刺一葯,《本草匯言》說:「拔毒祛風,凡癰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將破者,能引之以出頭,已潰者,能引之以行膿,於瘍毒藥中為第一要劑。」其似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我在學醫之初,用此治療急性乳腺炎化膿的患者,並沒看出有那麼好的療效。後來經過細心體驗,覺得問題可能是在用量上。一般的書中談到用量,都是三錢(9g)左右。後來我遇到兩例,來找我治療時,已經化膿多日,癥狀十分嚴重,按常規只能手術排膿來治療,但患者不願手術,問我能不能治?我說可以用中藥來治。於是為她針刺(方法詳見 「家傳秘方治乳腺炎」),中藥處方中重用皂角刺、全瓜蔞,都在30g以上,竟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從此之後,我才敢對病人說,我用中藥也能治好化膿性乳腺炎。現在我有時皂角刺用到60g左右,沒有發現副作用。在此等病症中,我喜用皂角刺而不用穿山甲,一是因為我平時所治的病人,大都是平民百姓,高昂的藥費他們難以承受。二是穿山甲我不常用,它的療效反而不如用皂角刺讓我心中更有把握。這也就是「屢用」才能「達葯」的真正意義所在了。




中醫界還有一句名言,叫做「中醫的不傳之秘在於用量」,這是學醫的人都知道的。關於中藥的用量,確實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心得」,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病人和病情才能定出具體的用量,所以「較真」的說,也真就沒法傳這個用量。比如說,南方的病人和北方的病人,雖然是同一種病,用量可能不同。又因為氣候溫涼不同,大人和小孩,婦女和男子等等,都不可能一律相同。又比如金銀花一葯,治一般的外感病,用10~20g即夠,但用於外科疔毒之類,有時則須用至兩三百克,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大黃一葯,更須結合每一個病人的身體條件和具體病情來使用不同的量,才能收到好的療效。如少用1~3g或炒炭用,對痔瘡或胃腸出血的止血效果很好;若用量超過5g,往往會引起腹瀉,而起不到止血的作用;如用30g以上,有時對急性痢疾,又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又如附子、肉桂之類的葯,用於回陽救逆,量宜重,用於引火歸原,量則輕。一個處方中,用來做君葯,則用量宜重,用作佐使葯,用量就輕。如此等等,無法一一詳解。要想達到高一層的水平,就只有自己在臨床中悉心體驗和虛心學習,日積月累,自達妙境。這雖然是中醫界的老生常談,但或許就是真正的「不傳之秘」吧。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杏林集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郭永來編輯/王超,校對/孫紅梅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劉渡舟:桂枝加大黃湯治療慢性痢疾一則
網診經驗交流帖:小柴胡秒殺中暑嘔吐案
頻發外陰瘡癤針灸消(對照圖)
書友貢獻:急性腰扭傷經驗方
國務院同意建立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病有能醫者,有醫不能醫者。若怨業病,神仙亦不能醫
病後有感——致醫者!
淺談為醫者為什麼一定要學習 傷寒論
醫者易也,醫學易學是一家
醫者仁心 學無止境
學習中醫者不可不看的郭士魁經典醫案
岳雲鵬深夜陪母看病住大廳,看人間冷暖疾苦,稱醫者仁心
文遺故事:小小指上功夫散發醫者仁心,引得外國友人千里迢迢來學針灸!
醫生不如患者健康,真的是因為醫者不自醫?
成都男子患癌被醫生救回 自製MV《醫者父母心》表達感激
醫者醫身也醫心
《外科風雲》:病患醫者醫,醫生的病誰來醫?
突發!哈醫大儒雅醫者猝然離世,您走的太匆忙,來不及說再見
醫者不能自醫和泄天機遭報應是騙子們最好的謊言!
55歲前沒這些病,癌症基本不找你!醫者的良心總結,請收藏
醫者的武林丨救人害命,善惡一念間
巫者 or 醫者?撥開巫者世界的迷霧
醫者當知百姓多方求醫之苦
外敷、牽引致大病案,醫者當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