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2015年11月5日下午5點30分,瑞典卡羅琳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因在中國本土進行科學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也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成為國內第一個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獲得者,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屠呦呦是第一個發現青蒿素對瘧疾寄生蟲有出色療效的科學家……瘧疾感染每年接近2億人。青蒿素被用於所有瘧疾肆虐的地區。當青蒿素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治療時,可以減少超過20%因為瘧疾而引起的死亡。僅在非洲,這就意味著每年有10萬人被救。」這是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出的獲獎理由。


國家使命,責任擔當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瘧疾肆虐,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了抗藥性,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嚴重危害軍民健康。1969年到1971年是高發年,其中,1971年就有四千多萬人感染瘧疾。國家緊急啟動「523任務」,屠呦呦與廣大科研人員為實現國家使命而盡職擔當。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為中藥研究所「523任務」研究組組長,帶領4名小組成員尋找抗瘧藥物的線索。那一年,她39歲,職稱是助理研究員。屠呦呦帶領團隊開始了艱辛的科研攻關之旅。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科學求實,勇於創新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當時,屠呦呦課題組首先系統整理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連群眾來信都不放過,終於在2000多種藥方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滅人體內瘧原蟲,對惡性瘧疾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當屠呦呦利用現代醫學方法檢驗青蒿提取物的抗瘧能力時,結果卻並不理想,最初,青蒿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為68%,但效果極不穩定。屠教授受傳統中醫文獻《肘後備急方》的啟發,大膽創新,採用現代技術成功提取青蒿素抗瘧疾有效成分,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奠定了發現青蒿素的關鍵基礎與重要方向。經過科研攻關,1972年11月,屠呦呦課題組成功提煉出抗瘧有效組分青蒿素單體化合物。

團隊協作,精益求精


屠呦呦課題組重視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積極主動與相關科研機構密切合作。他們提煉出的青蒿素由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生物物理所進行結構解析,一些相關成分由上海藥物所鑒定完成。因此,可以說,青蒿素的問世得益於一大批科技人員的緊密協作和嚴謹治學。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艱苦奮鬥,無私奉獻


在夢中播下再多種子,也得不到一絲豐收的喜訊;在田野上哪怕只播下一粒種子,也會有收穫的希望。


雖然成功提取了為了青蒿素,但是,沒有經過臨床試驗還不能直接推廣使用。為了確保安全,屠呦呦與科研人員都願意在自己身上試毒。為了趕進度,儘快讓青蒿素投入使用,屠呦呦和團隊人員向領導請示,要求親自試服。屠呦呦親自服藥驗證其安全性。老伴李廷釗至今都記得,那段時間屠呦呦每天回家一身的酒精味,因自己親自服藥試驗以及每天吸入大量的乙醚,導致肝中毒。經過試服驗證其具有安全性後,迅速進入臨床試驗,頭一年就取得了30例的成功病例。在40多年間,屠呦呦領導著她的研究團隊經歷了上百次失敗,靠著堅持不懈、攻堅克難的初心,最終成功從中草藥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屠呦呦本人曾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送給人類的一份禮物。」可以說,她的貢獻在世界抗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非淡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屠呦呦有著很強的國家榮譽感和集體歸屬感,也有著很堅定和樸素的科學信仰。面對榮譽,屠呦呦首先強調的就是團隊貢獻。她強調,青蒿素的研製成功是研究團隊多年來集體攻關的成果,諾貝爾獎是屬於中國科學家的集體榮譽,是屬於祖國全體人民的共同榮譽。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屠呦呦對中國青年科學家充滿了期待,她說:「我自己有一個很大的願望,現在正好是我們國家不斷深化改革、體制改革的新時期,希望這個獎之後能夠形成一個新的激勵機制,和我們國家綜合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激勵更多年輕同志在高領域以這種精神來做出創新的成就,推動國家的進步。」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代表中華醫學會向屠呦呦表示祝賀時強調,屠呦呦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藥學家,其工作是紮根於本土的原始創新型工作,「屠呦呦和團隊成員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國內完成的,成果卻造福於全人類,所以一定意義上說,屠教授獲獎也是我國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個舉世公認的標誌性成果。」陳竺表示,當今的中國科技界正處在歷史發展的最好的時代,屠呦呦研究員獲諾獎是空前的,但一定不是絕後的,「隨著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逐步實現,相信今後會有更多中國科學家的優秀成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和尊重。」

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系列報道之七



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何維認為,屠呦呦教授因研發治療瘧疾病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這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又一成功例證,也是繼「兩彈一星」精神之後,中國科技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的又一重大貢獻。以屠呦呦教授為代表的新中國建設時期醫藥科技工作者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可概括為「青蒿素」精神。他希望「青蒿素」精神能更好地得以傳承與發揚光大,也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能將「青蒿素」精神體現在作品創作中,去影響致力於「雙創」事業的年青一代。


為了振興和發展中國的中醫藥事業,農工黨中央向社會各界高呼:讓「青蒿素」精神引領時代。


近期熱點閱讀


農小微和你約稿啦!


只要是涉及農工党參政議政、社會服務、思想理論、組織建設、黨史研究、人物風采……等相關方面的內容都是小微會感興趣的話題,讓我們共同記錄前行的足音!


不一定需要字數多、篇幅長,只要是正能量、有深度、有見解的稿件一律歡迎!


文章一定是原創內容,稿件的標題下面請註明「原作者」。


如果你的文章能夠收到大家的歡迎,贏得瘋狂的點擊和閱讀,我們還會為你準備一份神秘的獎勵!


投稿郵箱


(並請附上您的個人基本情況介紹及聯繫方式)


農小微就在這裡等你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農工民主黨 的精彩文章:

杏林紀事之心理治療要思想放鬆心態平和
室內污染如何清潔
「慈丹博客」之曬太陽:是防癌還是致癌?
食療功效 生熟有別!
養生葯膳集萃系列之補脾胃養生篇——健脾養血止痛藥膳

TAG:中國農工民主黨 |

您可能感興趣

荷玫湯攜中醫夢,亮相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研究員宋軍來儋舉辦中醫講座
民國中醫科學化之爭
特刊《蒿香羅浮》亮相中醫科學大會
中醫科學與中醫文化的關係
中 國 中醫科學院首家「中醫藥白 癜 風臨床醫院」落戶華海
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聯合:相當於十顆長壽丸的十句話,您記住了嗎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教授孟和逝世,享年84歲!
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青年學術沙龍
中醫科學大會緣何情定羅浮山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2017年度第二批博士後研究人員招聘簡章
中醫靠譜嗎 中醫科學嗎
中醫科學院牽手神黃中醫智庫打造權威中醫知識平台
羅浮山進入中醫科學時間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楊偉鵬研究員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本月26、27日,中國知名中醫科學院專家將為您免費診療!
中醫科學院孟和老先生因病逝世 享年84歲
中醫能治病嗎 中醫科學嗎 中醫的未來是什麼
哺泉高端催奶湯中國中醫科學院研製,哺泉催奶湯正式步入快速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