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1910年8月22日,日本吞併朝鮮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日本特使伊藤博文(車中左)和駐朝鮮日軍司令長谷川好道(車中右)在朝鮮巡視


1910年8月22日,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鮮政府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條約的簽署標誌著日本正式吞併朝鮮,朝鮮終於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日韓合并條約》全文共8條,其主要內容是:朝鮮將其全部主權永久地讓與日本;日本對朝鮮王室給予「尊重」;日本將其控制朝鮮外交大權的「統監府」改為「總督府」,總督直屬日本天皇,並由其負責掌管朝鮮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力。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侵佔、奴役朝鮮並將其變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長期的擴張侵略目標。20世紀初期,日本帝國主義大大加速了吞併朝鮮的進程。1904年2月23日,朝鮮被迫與日本簽訂不平等的《韓日議定書》,其主要內容是:朝鮮承認日本在朝擁有軍事行動自由權;日本有權干涉朝鮮內政;未經日本同意,朝鮮不得同第三國簽訂與前述內容相悖的任何條約。


同年8月22日,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了第一個《韓日協約》。協約使朝鮮的財政、外交大權實際上落入日本人之手。1905年11月9日,日本特使伊藤博文趕赴漢城,逼迫韓國表態。11月18日,韓國被迫簽訂《日韓保護協約》。1907年7月,日本又迫使朝鮮與之簽署了第二個和第三個《韓日協約》(分別又稱為《乙巳保護條約》和《丁未七款條約》)。依照條約,朝鮮內政、外交大權均直接由日本人負責,各國外交官員均須從朝鮮撤離,日本在漢城設立「總督府」等等。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日韓合并條約簽訂後,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進行了長達35年的極為殘暴的殖民統治,引起了朝鮮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日本朝鮮越南為何沒有納入中國疆域?


在秦漢時代,中國的疆域向四方擴大了很多。這些地區,從秦漢以後,幾乎一直留在中國之內,融合為中國的一部分。可是,有三個地區,在這個時期大量地接受中國文化,接受中國的移民,卻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首先是今天中南半島的越南。在秦漢已有中國的行政單位,而中國的大量移民,也在越南立足。可是,中國建立的郡縣,大致限于越南北方,交趾郡沒有延伸到今日越南南部。在日後的歷史,越南始終是華化很深的地方,到今天還可以看見,越南的建築和風俗,都和廣東相當接近。一直到近代,因為法國的佔領,發展了新的拼音文字,越南的文獻方才不用中文。但是交趾在中國歷史上,經常列入版圖,又經常獨立自主。越南緊鄰廣東、廣西,卻居然能夠相當程度保持自治。


第二個個案是朝鮮半島。在漢代,朝鮮半島曾經有四個中國的郡(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在半島上,曾經有過不同的族群,分別建立國家,難得統一,也長期留在中國疆土之外。朝鮮長期使用中文字:他們的歷史、文學和日常的交流工具,無不是中文。距今四百年前,他們創造了自己的拼音文字,不再使用中文。他們的傳說,無不以殷商王子箕子開朝和燕人衛滿建國作為早期的歷史。秦漢時代,許多中國移民,從山東經過海道,進入朝鮮,或者遵循陸路,由遼東進入朝鮮。半島上的生活習慣,也和中國的北方十分相近。固然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常常是中國最親密的外圍,可是除了漢代設過郡縣,朝鮮始終是自治的國家。


第三個個案是日本。日本考古學上,一個劃時代的轉變,是在彌生文化時代,也就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晚年和秦漢。在這時期以前,日本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是一進入彌生時期,立刻出現了稻米耕作、銅器、鐵器、國家組織。凡此變化,在九州島發生最早,然後延伸到日本其他地區。日本民族,來自兩個方向:一支來自北方的亞洲大陸,一支是經由海路,從南方進入的族群。這兩元的結構之中,北方的一支,江上波夫所稱的「騎馬民族」。可能就是亞洲大陸上使用通古斯語言的一支,日後,他們成為日本的武士階級;另一支,則是在九州島登陸的亞洲大陸族群,中國和日本的傳說,都有徐福帶領三千童男女移民日本的故事。不必討論這個故事的細節,只看徐福故事的背景,是在秦始皇時代,正是大量中國移民,陸續移入日本的時候。據日本學者估計,從秦和兩漢三個朝代四百多年,從中國移入日本的人口,不亞於三百萬。眾所皆知,日本和朝鮮一樣,長期使用中文,其風俗習慣,也和中國相當接近。可是,日本從未納入大陸疆域之內。


這三個例子,有一個共同點:從中國本部進入這些地區,都是經過海路,固然越南和朝鮮和中國都有陸上連接。最初進入越南的中國影響,卻是經過粵江三角洲的廣州。同樣,經過遼東進入朝鮮的途徑,相當迂遠,倒是從山東半島,一葦渡海,立刻就到了朝鮮西岸。從山東半島進入日本,和從江南進入日本,都可以經過海路,借季候風和洋流之力。秦漢帝國的交通路線,編織了一個龐大的道路網,由縱橫主幹道,經過分支,一步一步,從核心地帶,滲透各處。移民開拓了新的分支道路,也就將中國的行政權力,帶進了新的地區。海路交通,沒有可尋的主幹道和分支道,只是一個港口到另一港口,乃是跳躍式的聯結,不同於陸路的交通,能夠編織為持續存在的道路網,網羅新的地區於中國的版圖。秦漢帝國的擴張,和羅馬帝國的擴張,兩者之間的區別。因為後者的本部,是地中海的一個半島,羅馬各方面的擴張,三分之二以上,是經過海路。雖然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之說,真正的大路,大概只有三條,都要經過義大利半島的根部。

總結地說,秦漢中國能夠熔鑄為堅實的整體,乃是基於文化、政治、經濟各項的「軟實力」。文化方面,從戰國時代的基礎,繼長增高,中國有了完整的宇宙論、倫理學和價值觀念,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綜合的基礎上。「天下」觀念具有彈性,可以不斷地收攬和包容,有別於民族國家的疆界。秦漢帝國的文官組織,可以通過察舉制度,收羅全國的人才和信息,也能分層分曹辦事,稽核成績,信賞必罰。中國的政治結構,相對於同時代的羅馬、波斯和印度,比較具有明確的制度化,不至於完全依賴皇權的人治和貴賤的階級特權。經濟方面,中國已經發展了當時世界最高度的精耕農業和市場經濟。中國的知識和科技能力,都站在當時世界的前哨:例如,渾天說的天文理論,基於相當精準的觀測、精密的算術和相應的數學理論;醫學有內經和傷寒論的理論和針灸、麻醉的實用技術;對於各種知識,有圖書的分類學和語義學的字典;工藝技術方面,知道利用水力,包括灌溉、運輸和水力機械,能鑄造碳鋼的工具和兵器,能紡織染色,製造各種精美的絲織品;製造和生產的工作程序方面,知道標準化等等。這些硬體和軟體的能力,使中國的生產能力,超過四鄰,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以貿易將各處的經濟,納入中國的大系統之內。以上這些「軟實力」,在後世長期延續,而且不斷繼長增高,因此,中國能夠長期維持政治和文化的整體。


至於宗教方面,這時候開始,外來的信仰進入中國,要等到秦漢之後,根本性地改變了中國文化的精神面貌,那是後話。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說到中日大戰,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人約架,上來直接照臉上就呼,直奔主題。中國和日本哥倆約架不這樣,每次先有個熱身環節,主題是「吃飯睡覺打朝鮮」。中日第一次正兒八經干仗,是公元600年唐朝牛逼的時候。那時候的日本還叫倭國。忽略元朝那一次干仗,第二仗大明王朝直接把豐成秀吉打掛了。


作者/來源:二混子stone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每次打仗前都要做一件事先去打朝鮮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上下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他打皇帝兩耳光罵皇帝兒子是狗 皇帝卻大笑並重賞他
從古至今,多少英雄好漢敗給了一套房?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征討方臘後伺機再反被宋軍鎮壓
呂布白門樓身死 曹操何不乘機霸佔貂蟬?

TAG:中華上下五千年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歷史上四次瀕臨滅國,為什麼都是中國救了它?
四百年前中國曾和日本打過一仗,救了朝鮮,滅了日本
日本人說,一個中國人兩次打敗日本陸軍,我們卻淡忘了他名字!
別的方面日本可能比不上中國,但這件事上它們世界第一
日本人一生都要去一次的十大祭奠活动!
日本歷史上真實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我們來看一看!
如果沒有這一戰,四百年前朝鮮就被日本吞併了
這一次,帶你去看不一樣的日本
為何我每年都要去一次日本旅行
世界史上奇葩一幕:中國對日本的一場戰役,竟打得日本改了國名!
日本造七艘航母要決戰日本海?中國只一艘遼寧艦就讓它們有來無回
這一次,帶你輕鬆看懂日本經濟發展始末
一場本可以滅掉日本的戰爭,只打出來朝鮮三百年和平
苏联红军第一次日本陆军打趴,日寇拍照不久就成炮灰
日本這次要倒霉了!我軍盯上沖之鳥礁
外國人去日本之前,一定要知道這些!
二戰時為什麼小日本沒有打到重慶來,背後原因竟是兩個字
與中國結緣二十年,她為我們寫了一本有關日本匠人的書
此日本狂徒欲吞併明朝,中國一戰打服日本三百年,毀掉他的開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