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以科幻觸摸未來——聽科幻作家談:科幻的科普功能!

以科幻觸摸未來——聽科幻作家談:科幻的科普功能!

以科幻觸摸未來——聽科幻作家談:科幻的科普功能!



或有人好奇,科幻作品中那些「酷炫」的裝備到底有多少被實現了?科幻是否科學,是否可以承擔科普的功能?在一輪輪的討論中,科幻作家韓松、王晉康、張冉,中國科學院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李淼,《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姚海軍與電視節目主持人李蕾,展開了一段有關「科幻」的對話。

科幻是不是未來的預言?


在今天,現實世界中的不少發明其實都起源於科幻作品:幾乎人手一部的手機,其發明就離不開《星際迷航》(Star Trek)。手機發明者馬丁·庫帕在電視里看到艦長對著手裡一個小盒子說話,頓生靈感,連第一款翻蓋手機都被命名為StarTAC。老少皆宜的平板電腦,也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2001太空漫遊》里就有了雛形。而現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用卡及代替現金支付的觀念,則是在1887年美國作家愛德華·貝拉米的烏托邦式小說《回顧》中首先出現。如此看來,現有世界的很多創造似乎都被早年科幻作家的「預言」命中。


對此,「2014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得主王晉康笑言所謂「科幻預言未來」,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誤區,「如果講究原創的話,科幻作家做的預言就要大打折扣了。」他認為,「原創預言」是對科幻作家過高的要求。「科幻作家要做的是敏銳地把別人不看的東西,特別是孩子不看的東西變成文學作品,使之傳播開來。因此,若不講究原創,科幻作品的預言功能是非常強的。」


「有一個網站(Inventions and Ideas from Science Fiction Books and Movies at Technovelgy.com)搜集了約2400種科幻作品裡已實現的發明,比如手機、直升飛機,這些東西都是科幻作品預言過的。」 獲得「2014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中篇小說獎的新銳作家張冉表示,「但科幻作品裡有更多東西還沒有被實現,所以我不說科幻可以預言未來。」

中國科學院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李淼也認為,預言未來是很難實現的一件事。比如潛艇在《海底二萬里》出版之前就已被用在某些國家的軍事上。「科幻的作用是解放大家的思想,把各種可能的未來羅列出來,並不是說準確預言某一件事。」在他看來,科幻對科學和社會的最終作用,是告訴人類有哪些好的可能性,並如何規避壞的可能性。

以科幻觸摸未來——聽科幻作家談:科幻的科普功能!



1979年上映的《星際迷航1:無限宇宙》海報。


科幻是不是「不務正業」?

《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姚海軍說,每年暑假的時候,都有學生去《科幻世界》雜誌社參觀。「他們想看編這麼一本 奇怪 雜誌的編輯是不是長得也很奇怪。」到後來,有家長告訴姚海軍,這些孩子讀了科幻作品後興趣大增,甚至在高考志願填報上選擇讀生物、物理。這讓姚海軍意識到,一部科幻作品對孩子的影響是如此巨大。


但是,總有人把科幻當作「不務正業」。王晉康在現場回憶起,科普界一位名家曾說過「根本不需要科幻,有科普就夠了,因為科學本身具有理性美」。「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有。但科幻就是把這種理性美以傳播給大家,傳播給那些對科普比較陌生的孩子。」 王晉康相信,「科幻和科普的分工是不一樣的。科普偏重知識的澆灌,而科幻偏重啟迪人的心靈。」


在姚海軍看來,科幻在科學知識普及方面有其作用,但確實不能完全代替科普。原因是科普既包含了具體知識、常識的普及,也包括了傳播認識世界的方法,但科幻並不能這樣面面俱到。


張冉則坦言,自己也需要上科普課。「我的科學素養還不大夠格,所以我寫文章的時候會盡量避免。我希望我可以去聽更多的科普講壇。」


在韓松的理解中,科幻就是一種啟迪的藝術,可以把科普和藝術結合起來。「發明家受科幻作品觸動時首先想到它是美的,而不是有用的。」 姚海軍感慨,科幻除了啟迪,還是一個民族冒險精神的象徵。「科幻往往是在各種各樣想像的世界中冒險,能容納這種冒險精神,對一個國家至關重要。」

以科幻觸摸未來——聽科幻作家談:科幻的科普功能!



2015年中國作家劉慈欣的《三體》榮獲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


科幻成真會不會帶來傷害?

讓很多科幻迷大呼過癮的是,谷歌眼鏡已讓《少數派報告》里增強現實的技術(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並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場景或系統提示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中,從而實現對現實的增強)得以真正應用。但「麻煩」也接踵而至。李淼對於谷歌眼鏡就「愛恨交織」:「你獲得了更多信息的同時,突然發現這個世界不是你想像得那麼神奇。因為距離產生美,可用谷歌眼鏡看美女,會讓神秘感消失。」


而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人們的隱私也漸漸在大數據技術之下暴露無餘。在不少科幻電影中,擁有超高智商和動手發明能力的大Boss就沒有破不了的密碼、找不到的人。最讓韓松焦慮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和不受控制的資本、權力結合在一起。「前不久一個地方的公安局長,因為腐敗剛剛被抓,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擁有35項發明的發明家。這很像科幻小說的情節,掌握權力的人往往是一個發明家。」他想,如果全國的公安局長都是發明家,那會怎麼樣?


「電影《鷹眼》沒出多久就爆出了斯諾登計劃,可見在大數據的時代,數據的泄露是很難避免的。」對於人們的種種擔心,張冉表示:「你應該相信你的國家不會對你的私人隱私產生興趣,不用擔心你的數據會和它有什麼交集。當然也要保護好你的個人隱私,不要泄露給有能力破壞的人。」那麼,誰是有能力破壞的人?比如,可以通過身邊任意一台ATM機從別人賬戶里取走錢的黑客。


當我們談論科幻小說的時候,我們談的不僅僅是科學幻想的技術預見性,還有對現實的概念影響力。正如有歐美宇航員接受採訪時直言,小時候看《星球大戰》深受震撼,長大後從華爾街精英到宇航員,就是因為科幻小說的影響力讓他有圓夢的渴望。


正因為科幻小說源於生活、創想未來,絕非憑空捏造、多少都有技術含量,科幻的創想力與影響力才越來越引起關注。如同一個民族如果從來不曾幻想翱翔天際,就只能永遠匍匐在地,下一波「軟實力」的競爭,或許就在「照進現實的科幻力」!

以科幻觸摸未來——聽科幻作家談:科幻的科普功能! 點擊播放 GIF/403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科普 的精彩文章:

TAG:山西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專訪科幻作家韓松:科幻,帶來的不只是幻想
虚拟现实≠科幻?
科幻作家凌晨:寻找科幻创作新主题的可能性
科幻作家能不能定義科幻與現實的邊界
科幻作家何夕:科幻從來都不小眾
什麼樣的科幻是好科幻?
有故事的科幻畫才是好科幻畫
科幻畫:以色列人也免費送科幻武器咯!
科幻迷泪目:科学家证明完全隐身不可能实现
這幾部成功預知未來科技的科幻電影
科幻會影響科學嗎?
科幻作家能否預測未來?
科幻電影不在科幻,盤點科幻電影中已實現的技術
中國有科幻作家,沒有科幻雜誌
科幻電影黑科技,十大科幻電影
科幻作家寶樹:讀科幻是一件危險的事
《顛覆科幻》——人類以及科技未來篇
怎樣才算一部好看的科幻片?影史科幻電影漫談!
我的科幻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