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抑鬱症不敢吃藥?我來幫你打消疑慮

抑鬱症不敢吃藥?我來幫你打消疑慮

抑鬱症不敢吃藥?我來幫你打消疑慮



【編者按】7月31日,「渡過·抑鬱症互助小組」開展活動,主題是抑鬱症藥物治療。我結合此前寫過的一些文章,和群友分享了一些看法,現整理如下。

抑鬱症藥物治療是每一個患者都繞不過去的問題。從確認自己患病開始,患者就會糾結於到底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還是心理治療,或運動治療?藥物治療管用嗎?能根治抑鬱症嗎?服藥是否會上癮?出現副作用怎麼辦?總共要服用多少時間?


針對這些疑慮,我嘗試作一些解答:


一、對於部分患者來說,吃藥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不得不」的問題。


為什麼患者普遍對吃藥如此疑慮?我設身處地想一想,大約因為吃藥有以下「壞處」:

1.吃藥不一定總能見效。確實有部分患者,尤其是內源性抑鬱症患者,無論怎麼換藥,都不怎麼管用。其原因,往往深埋於基因之中,無可奈何。


2.吃藥有副作用。精神科藥物作用於大腦和中樞神經,副作用比其他藥物要大一些,這是事實。很多患者不能接受副作用,不願吃藥。


3.吃藥見效較慢。過去,抑鬱症用藥起效需要6到8周時間;近年來,隨著藥物的改進,時間有所縮短,但也要20天左右。很多患者沒有耐心等到藥物起效,中道而廢。


4.吃藥不去根。吃藥只是解除癥狀,但不能根治。相當一部患者即便通過藥物治療改善了情緒,複發的隱患依然存在。


5.吃藥周期太長。這確實是精神科用藥的一大特點,即見效後不能立刻停葯,往往需要維持治療一年以上時間,甚至更長。很多患者一旦見效,就迫不及待停葯,造成複發。正因為此,很多患者以為吃藥會「上癮」。

6.吃藥有病恥感。很多患者在吃藥前,會細細研究藥物說明書,然後覺得吃上藥,自己就成了精神疾病患者,無形中產生抗拒心理。


鑒於以上六個原因,很多患者不願意吃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能不能因此就拒絕藥物治療呢?我認為不能。


原因是,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能夠全面取代藥物療法的方法。比如,運動治療更多用於輕度抑鬱症的緩解和臨床治癒後的康復,心理治療適用於輕度抑鬱症和長期的心理結構、人格結構的重整。這兩種方式不需要吃藥,而且療效長遠。


但問題是,這兩者需要時間。如果患者抑鬱症急性發作怎麼辦?抑鬱症患者程度加重怎麼辦?當患者軀體狀況惡化,無力運動怎麼辦?患者找不到對路的心理醫生怎麼辦?


這幾種情況,除了藥物治療,別無他法。

沒有人願意吃藥,但是,對於許多抑鬱症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一個不得而已的選擇。


而且,相對於運動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相對可控、可把握、可實行。它不像前兩者,對患者有過高的素質要求。只要你堅持服藥,把自己交給科學就行。從現實中看,世界上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都是靠藥物治療臨床治癒的。


二、既然吃藥是一種不得而已的選擇,那麼,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趨利避害。


1. 關於「根治」。

其實,在很多時候,治標和治本,差別不是那麼大。醫學上本來就有「對症治療」和「對因治療」之說,並無高下之分。對於很多疾病,緩解癥狀足矣。比如感冒,它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不加治療,一個星期左右也可自愈。治療感冒,只要能緩解頭疼、鼻塞、咽痛癥狀就行,何須治本?


再者,藥物治療不排斥心理治療和運動治療。可以先用藥物治療解除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後兩者贏得時間和空間,就可以「標本兼治」了。


2.關於副作用。


副作用確實存在,但也沒那麼可怕。因為副作用的概率非常低,並不總是出現。副作用的大小,和患者本身關係很大,也與他服藥時的內環境有關。無論如何,副作用和精神疾病對人的摧殘相比,微不足道。因此,在疾病和副作用之間,應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3.關於複發。


精神類疾病治癒後確實容易複發,但並非無規律可循。經驗證明,只要在規定時間段內,嚴格遵守醫囑,堅持服藥,鍛煉身體,輔之以心理調適,則複發的可能性並不大。


4.關於上癮。


其實,「上癮」之說,是一個誤解。藥物研究證明,抗抑鬱葯沒有成癮性。之所以要長時間服用,是因為保持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濃度,暫時離不開抗抑鬱藥物。


我多次對病友打過一個比方:就像一個人,本來能直立行走,患了病,站不直了,要往後倒;這時,需要有一隻手(藥物),撐住他的後背,讓他能夠站直並繼續往前走;這隻手不能輕易撤,要等他恢復了自然直立和行走的功能後,再慢慢地、一點點地撤除。一旦發現他有些搖晃,就要立刻再次撐住,不然前功盡棄。


三、概括而言,當下抑鬱症藥物治療確實不夠理想,但暫時沒有別的療法可以全面替代。它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最不壞的選擇。


如上所述,我很支持心理治療和運動治療。這體現了人類的自主意識和較高的素質,也往往能收到長期的療效。


但是,鑒於此兩者需要太多的適應性條件,不那麼容易把握,所以,嘗試藥物治療,必然是大多數患者的現實選擇。


接下來,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相信科學,保持信心,堅持到藥物起效的那一刻。並繼續維持治療,直到療效充分鞏固。


掃描關注


註:本公號圖片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如需轉載請私信【渡過】公眾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渡過 的精彩文章:

中醫治療抑鬱症醫案一則

TAG:渡過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相信飲食 運動可防治糖尿病,卻對呼吸負離子抱有疑慮?
拒絕婚姻的都不是問題,幫你解讀婚前的疑慮
梁思成問妻子,你為何選我?林徽因的回答打消他的疑慮
「綠毛貓」引起眾人擔心疑慮,可弄清原因後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關於皈依,這裡或許可以消除你的一些疑慮
痛風到底會不會遺傳?看完解決備孕疑慮!
聽到這個消息,劉亞樓打死不信,羅榮桓一句話打消他的疑慮!
產前檢查胎兒臍帶繞頸,孕婦害怕大哭,老醫生幾句話打消疑慮
新生兒到底能不能豎抱?是不是真的會傷害到寶寶的脊椎?多年的疑慮終於可以打消了
一切讓人有疑慮的不能放心的愛,都不要去試
空調外機是放陽台好還是外牆好?師傅一句話,立馬打消了我的疑慮
3句話打消客戶的疑慮,讓你的銷售無往不利
伊能靜透露為何接受秦昊,一句話打消所有疑慮
那麼多諾獎得主給轉基因背書,為啥我還是有疑慮?
對孩子和寵物一起長大有疑慮?他們才是最好的朋友
別再對孩子和寵物一起長大有疑慮了,他們才是最好的朋友
相見恨晚的愛情里,我還是有疑慮
主人將3隻盲眼貓咪帶回家時很不安,但2隻比特犬打消了一切疑慮
買了一隻小二哈,可是這幅模樣讓我疑慮,耳朵也太大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