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野: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與重建

北野: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與重建

文/北野


最近由藝術界非著名、非典型策展人王泓老師給藝術家龐少賢老師策展的「素履往」在望京大獲成功,開幕當天展品售出80%。這在今天整個藝術品市場低迷、掙扎、茫然的困局中簡直是天方夜譚,難以置信!

北野: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與重建


問題是他們如何取得了這樣的「商業」奇蹟?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我認為非常值得研究。如下幾個原因或許大家可以思考:


首先從策展人角度,王泓老師是一個學問貫通中西,同時又在商界有所建樹的跨界非典型策展人,他注重當代藝術與普通人的融合,貫徹他的理念:讓普通人參與藝術,收藏藝術;而對藝術家而言,藝術除了是一種生活方式以外,什麼也不是。

北野: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與重建


其次,作為藝術家,龐少賢則具有一個北方人憨厚、執著、樂觀、務實的精神,他的作品把禪意的簡約與藝術的豐富性和獨特結合起來,並用傳統的水墨及大理石雕刻表象當代人求真、求靜、求美的意境。更難能可貴是藝術家有堅定的信心讓藝術被普通人接受。他的作品價格從500元到30萬,滿足各方面的需求。


到底什麼是「中國當代藝術」?學術界有很多爭論,我贊同蘇丹老師給「中國當代藝術」下的定義:當代藝術就是面向明天,面向未來的藝術。那麼,藝術如何面向明天?面向未來?如果藝術僅僅局限於博物館,局限於世界幾個著名的收藏家,藝術品的價格都以百萬、千萬計算,不能走向日常中國人的生活,中國當代藝術根本不可能有明天,不可能有未來!我認為這個展覽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不管從策展還是藝術家的角度,他們都詮釋了中國當代藝術如何面對未來,如何走進千百萬中國人的生活!

北野: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與重建


即使從西方美術史的角度看,除了古代藝術是給教會和貴族當工具之外,現代藝術的起源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那就是隨著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中產階級開始把看藝術展及購買各種各樣的藝術原創作品作為一種教養和個性體現及追求自由精神發展起來。這樣的風俗促進了兩個積極的社會進步結果:一個是讓大眾的審美得以解放,直接鼓勵多樣性發展;一個是給各種藝術家的風格、實驗提供了生存空間,結果是社會的包容性及繁榮進步持續發展。從藝術家作品的定價來說,這是藝術品市場繁榮的關鍵,基本都在一個中產階級半個月左右的工資。因此只要有人喜歡,藝術家的作品就可以賣出去。這種情況在西方一直到今天。而那些市場神話,即使印象派或抽象派大師的作品,在早年,也就幾百美元。


當下中國的藝術市場及人心完全被兩股邪惡的力量扭曲:一個方面是古代社會的習俗加「殖民地文化」的深刻影響,一個方面是今天來自華爾街的造富神話,結果藝術家自己把自己搞死了,藝術市場也完蛋了。

北野: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與重建



今天,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堆積如山,如同當下中國的產能過剩,但出於面子及「身份地位」的古代思維考慮,死撐著不降價。中國藝術發展過去30多年,不管在評論還是收藏,都完全是西方的語境及被西方收藏家和藝術機構控制。而被西方人炒作起來的幾個藝術家,其作品動輒幾百萬,上千萬,讓中國同行覺得自己的作品如果不標個幾十萬都不好意思。甚至那些美術學院剛畢業的學生,其作品都要幾萬十幾萬,完全把藝術當快速致富的手段而無視藝術規律及藝術創作本身。你再看看今天遍地開花的各類美術館,如果不放幾塊石頭,不擺一堆垃圾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當代藝術,完全失去了藝術的精神特質:自信與創新。這種情況非常像留長發:如果列農留長發表現一種精神,你也留長發,還經常不洗,只能讓人覺得噁心!中國當代藝術就有這樣的噁心勁。

藝術,最忌諱的是沒有自己的個性和精神,沒有創新,模仿。而最致命的模仿就是「標高價」,結果藝術家都如同聰明人一樣,聰明反被聰明誤,也把自己的藝術毀了。如果藝術家把藝術當迅速發財致富的手段,這是對藝術的最大背叛,也是藝術家的自我否定。這應該是當代中國藝術的自覺及重建的開始。

北野: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與重建



王鴻老師策展的「素履往」,儘管是以文言文寫的,追求的似乎是一種最傳統的意境,但確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同。開展當天出售作品80%。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中國當代藝術的重建完全是可能的,問題是重建的精神是什麼?如何重建?毛主席說:要相信群眾。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國當代藝術的重建就是讓藝術走向尋常百姓家,讓中國人也養成看藝術展,買藝術原作的習慣。這是一種藝術教養的培育,是當代中國人啟蒙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許中國人還不能理解,在很多中西方的差異中,其中最大的差異是中國人缺乏個性,缺乏藝術修養,這直接導致中國人做企業、做事,只能模仿,沒有自己的獨創精神。著名企業家柳傳志發過這樣的感言:中國企業家可以領導工程師,但我們領導不了藝術家。因此我們只能做聯想,但做不出蘋果。

北野: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與重建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分享經濟」發展的新時代,一切成功都取決於你與他人的分享程度。馬雲建立阿里巴巴,提供分享平台,優步、滴滴打車都是分享經濟的成功模式。一個藝術家可以通過自己的天才創造與世人分享你的創造性精神,這樣的藝術家就是偉大的藝術家。王鴻老師和藝術家龐少賢先生以「素履往」藝術展,向我們啟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自覺、重建及分享的成功、快樂、希望與無限可能性!


作者簡介:


文明學家、作家、非藝術批評家。著有《中國文明論》、《文明學概論》、《道性與時間簡史的對話》、《人道的兩極》等。作為文明學創始人,北野通過全新的概念體系和理論方法,從新解讀為什麼人類會創造出不同的文化與文明?機緣巧合,他與當代藝術家和國際知名收藏家建立了友誼,一直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和發展,尤其對如何解讀當代藝術具有獨到的思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佛教藝術品領跑春拍雜項板塊
羽壇名將李宗偉運動裝備贈予祖地泉州博物館
素人藝術家如何釋放天性
大理石冒充和田玉 街頭詐騙全靠演技
讓人嘆為觀止的巨石遺址

TAG:新浪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當代藝術的社會歷史:「體制」與「當代藝術」關係
雁西:論中國新當代藝術
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反思
中國「當代藝術」沒有中國性
當中國當代藝術走進腕錶設計:中國藝術家系列腕錶
思古—中國當代藝術展
影像遇上裝置:法國當代藝術登陸中國
「游吟時代」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詩意亮相深圳
傲嬌的法國當代藝術市場
當代藝術家半白說:中國書法是藝術的「核武器」
三位國畫大師親臨巴黎,和你聊聊:中國當代美術藝術!
唐卡:來自天國的祥和藝術
最美妙的藝術:中國的扇文化
中國夢·世界情:中華文化藝術與經濟產業的創新
「天外天」國際當代藝術展:當藝術面對大海
羅斌—當代精神中國青年油畫藝術展
郝青松:獨立與愛——當代女性藝術的困境與希望
全世界最精華的當代藝術,都在這裡
北京活動|收藏、藝術與國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