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清凈法師:實相清凈,不生分別

清凈法師:實相清凈,不生分別

清凈法師:實相清凈,不生分別



《大智度論》中記載的故事:

一日,文殊菩薩給釋迦牟尼佛說了一個故事:當時,有兩個菩薩比丘,一個叫喜根,一個叫勝意。


喜根法師行住坐卧端正誠懇,對於世法不離不棄,而且對於善與惡不起分別二念。喜根的弟子都很聰明,喜聞佛法深義,但是喜根對於弟子的修行,無論是寡慾知足的,還是那些精進持戒修行的頭陀,都不多加讚賞,只是與弟子們宣講開示諸法離一切相,不住一切相,不生不滅的實相清凈法。


喜根菩薩常常對他的眾弟子說:一切萬法,貪嗔痴三毒相,這些諸法相都性本空,但是都有被蒙蔽的真性,修行人見證諸法實相,不要落入對於「相」的我見與法見中,才能真正做到心無掛礙。所以喜根就在諸法實相上為弟子說一切方便法,從而教化他們證入「一相智慧」,就是不生不滅的無礙智慧。當時喜根的很多弟子都能做到對於萬有萬法沒有嗔心,也沒有悔心,都能達到菩薩生忍的境界,因為得生忍所以進而可以得法忍,在實相法中心不動如山。


而當時的勝意法師則不然。這位法師嚴格持戒,清凈修行,並且修十二頭陀的苦行,成就四禪、四無色定的境界。勝意的很多弟子根性暗鈍,我執很重,執清凈相,因為心經常處於「分別」二見中,所以經常動轉。

有一次,勝意到喜根弟子的家中造訪,向喜根的弟子稱讚持戒、清心寡欲、知足、苦行、禪定的修行,並詆毀誹謗喜根說:喜根講的法將人都帶入邪見中,他宣說淫、嗔、痴和無掛礙諸相,不是純凈的修行人。


喜根的這位弟子已經得了「法忍」,聽到勝意這樣說,就問他:「大德,您說我老師說的淫慾法的法相是什麼?」勝意說:「淫慾的相是煩惱相,是無明煩惱。」弟子問:「這個淫慾的無明煩惱,究竟在哪裡,又因何而有呢?是在身體內,還是在身體外呢?」勝意回答說:「淫慾的煩惱即不在體內,也不在體外。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在體內,那就是本來就有的,本來就有的就不會依靠因緣而發生,但淫慾我們知道是依靠因緣發生的。如果淫慾的煩惱相不是體內本有,若在體外,那麼就與我沒有什麼干係了,但是如果沒有干係,就不會煩惱,所以淫慾相即不在體內,也不在體外。」


喜根的弟子說:「既然如大德所說,淫慾相即不在內,也不在外,也不在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空間,遍求一切處去尋找這個煩惱的實相,結果是不可得不是嗎?所以淫慾相性本空,本來不有,所以不生不滅。如果沒有生滅相,空無所有的這個法相,又如何能讓人起分別煩惱,讓大德您作惱呢?」


勝意聽了喜根弟子的回答,心中不高興,但是也沒有辦法反駁,只對這位弟子說:「喜根菩薩欺騙信眾,進入邪道中去了。」


當時勝意菩薩雖然已經證到了四空定,但是因為他未深刻了知諸法實相,所以只要聽到是佛說的言語就心生恭敬歡喜,聽到外道說的就心中忿忿;聽到言語行意不好的就不開心,聽到好的就生大歡喜心;聽到生死就憂愁,聽到涅槃就高興,住在生滅分別的二見中,不能有正知見、正行。

勝意菩薩回到自己的精舍,對弟子說:「你們一定要知道,喜根菩薩不能如實修行,欺誑眾生,從而將他們帶入惡見惡行中。為什麼呢,因為喜根給弟子講貪嗔痴的三毒相,以及一切諸法無礙相。」


喜根菩薩聽到勝意的說法,心想:這個勝意,嗔惡分別心太重了,心被業所纏縛,恐怕會造大罪。我應該對他講說甚深微妙無相的法理,即使今天他不能有所證悟,但是卻可以給他未來世種下佛道的善根因緣。於是,喜根就對弟子說了首偈子:


「淫慾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無量諸佛道。若有人分別,淫怒痴及道,是人去佛遠,譬如天與地。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若人聞怖畏,去佛道甚遠。淫法不生滅,不能令心惱,若人計吾我,淫將入惡道。見有無法異,是不離有無;若知有無等,超勝成佛道。」


喜根說完,當時就有三萬諸多天子證得不生不滅的無生法忍,不著一切法相,而得到解脫。


可是,勝意菩薩雖然修行有成,但卻遭到了地獄的果報,受無量千萬億苦。後來轉生為人,累世被人誹謗,無量劫中因為業障重無法親近聽聞佛法。一直到誹謗的罪業漸漸還完了,才得聞佛法,出家修道。但是因為業力習氣的緣故,雖然出家依然不能持戒,後來無量世重作沙門,能夠持戒了,但是根性依舊暗鈍。

喜根菩薩因為布施無相實相法與眾生解脫,最終證得了佛的果位,佛土號寶嚴,佛號名光逾日明王,在東方過十萬億佛土作佛。


文殊對佛說:「勝意比丘就是當時的我,我可以觀到自己當時因為誹謗真佛法的緣故而遭受無量苦。如果修行人真的要解脫一切苦,就不應該著法相的知見而懷嗔恨心。」


文殊說完,佛陀對文殊說:「修行人能夠聽聞『諸法無行』的經義,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但是佛是不廣為眾生宣說的。為什麼呢?因為那些不修道不精進,只想從佛法中獲取利益的人,聽到這樣的甚深微妙法是不能信受的!」


文殊師利法王子與彌勒菩薩一起對佛說:「世尊,我們一定會在未來世讓眾生得聞受持無上無相無行妙法而得解脫,這樣,那些天魔與梵王就不會迷惑眾生得便利了。」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了知貪瞋痴和戒定慧在佛性上的無二無別,就可以任意造作,不持守戒律。需要了知,超越因果絕非撥無因果,任運而行絕非胡作非為。行道中人自應謹慎取捨因果,真正證悟者因通達性空緣起的理趣,取捨因果自然更加細緻任運。祖師曰:「證悟見解廣如虛空,取捨因果細於粉末。」


文:《圓覺經講記》 釋清凈法師 著


圖:亮劍1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營天寧寺 的精彩文章:

北大才子出家為僧——柳智宇:我理解的愛情
清凈法師:知幻離幻
解脫和快樂無關、和來世無關!
念佛如何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定力?
心王銘

TAG:東營天寧寺 |

您可能感興趣

清凈法師:離眾生相迴向
清凈法師:找好處,認不是
清凈法師:分享
清凈法師:存有自己明白了知的心,便是「眾生相」
清凈法師:心清凈,解脫皆契機
清凈法師:不原諒別人是苦了自己
清凈法師:佛法為什麼不靈
清凈法師:勸己
清凈法師:不要留下遺憾
清凈法師:充滿正能量的光明
清凈法師:怎敢不精進
清凈法師:戒定慧和貪瞋痴同樣,都是佛性不二顯現
清凈法師:刳其正性
清凈法師:我都是為了你好
清凈法師:我們認為的真實,是真實嗎?
清凈法師:給眾生留下得度因緣
聖嚴法師:看清自己的缺點是很不容易的
慧律法師:《大智度論》講的:熟處不生,生處不熟
靜波法師:萬法皆空,可以虛度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