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是結緣?

什麼是結緣?

所謂的結緣,就是與眾生結的是善緣或者是惡緣。


善緣就是好的緣或者對別人有益的緣,使得他人對你產生好感。譬如,你曾布施錢財給別人,使他能度過難關,因而他對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紹你去受五戒,未來可以保住人身,不會下墮三惡道;或者有人為你介紹正法團體,讓你可以在正法團體修學正法,未來有因緣破參了,第一個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紹你進入正法團體的人,因為他介紹你進入了正法團體,讓你明心見性了。諸如上面所說的緣都是善緣。因此,凡是好的緣或者對別人有益的緣都是善緣;這樣的善緣應該多多與眾生結緣,未來有因緣見面了,你所說的話他會歡喜的接受。


惡緣就是不好的緣或者對別人不利的緣,使得他人對你有不好的感覺或者是厭惡的感覺。譬如有人不管別人的感受,喜歡在家裡唱卡拉OK,而且唱得很大聲,吵得鄰里不得安寧,規勸也不聽,導致別人對他的印象非常不好;未來世有因緣見面了,就會莫名其妙地討厭他,對他所說的話不會信受;既然所說的話別人都無法信受,更不可能冀望別人會幫助他了。又譬如有些人喜歡妄語,能夠顛倒黑白,後來別人知道那都是不如實語,就會對他有所戒心;未來世有因緣遇到了,就會覺得這個人非常不可靠,與他保持距離,更不用說會幫助他了。又譬如過去世曾經殺過人,使別人含恨而死,對方當然想報復回去;未來有因緣遇到了,就會反報回去;所以在世上,常看見有人對不熟悉的人沒來由的就會起瞋,也毫無理由的將對方殺死的現象出現。諸如上面所說的緣是惡緣。因此,凡是不好的緣或者對別人不利的緣就是惡緣;這樣的惡緣應該要避免,以免未來世有因緣見面了,莫名其妙的討厭你、不幫助你。

從上面所舉的例子可知,應該要與眾生多結善緣而不是惡緣。因為與眾生結善緣,眾生看到你,不論是現在或是未來世換了色身,與今世的色身不一樣,而且未來世的意識也不會是今世的意識,所以他不認識你;可是一旦接觸了,兩個人的種子就會流注與相應,不知不覺的對你有好感。如果所結的是惡緣,如前面所說,就會討厭你,你所說的話他不信受。在經典里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與眾生結善緣或者惡緣所得的結果真的是大不相同。


在佛世,有一天,佛陀帶了迦葉與阿難兩位尊者一同行腳,時近中午,天氣很熱,所以在路邊大樹下休息。佛陀看見不遠處有塊瓜田,請阿難尊者前去化瓜,讓大家解渴。阿難尊者來到瓜田,看見田裡有一位女子在看守,於是阿難上前向女子化緣,希望得到瓜子解渴。當阿難一說完,那位女子便拒絕阿難的請求,並惡言惡語的要阿難趕快離開。阿難回去向 佛稟白後,佛反而叫迦葉尊者去化緣。當時,迦葉在 佛旁聽到阿難化緣不成的消息,也覺得自己沒有多大的把握;但是佛陀吩咐了,不得不去化緣。當迦葉來到瓜田時,女子一看見迦葉,很高興的站起來,向尊者頂禮,並頻頻詢問「尊者從哪裡來?要去哪裡?是否需要食物充饑」等等。而且不待迦葉開口,主動挑了一顆最大最好的瓜子來供養迦葉,讓迦葉有點受寵若驚。阿難看見迦葉抱著瓜子回來,心中很納悶。因為這樣的緣故,佛就為迦葉和阿難開示兩人過去世所種的因緣。


在無量劫以前,阿難與迦葉同為出家人。有一天,兩人同伴行腳參訪,在行經的道路上看見一隻死貓。由於當時的天氣是夏天,非常悶熱,所以死貓的身上很容易發出腐臭的味道,而且身上有很多蟲蟻正在啃食死貓身上的肉。阿難一見到死貓,心生嫌惡,立刻摀著鼻子匆忙地離開。然而,迦葉看到死貓,非但沒有生起嫌惡的念頭,反而歡喜的為這隻死貓作三歸依,並在路旁挖了洞,將貓埋起來,並祝願牠早日得生善處。


當佛陀說完迦葉與阿難過去的因緣後,接著對兩位尊者開示: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死貓前來投胎轉世的。因為阿難曾對死貓生起了嫌惡的心,所以今世遇到這位女子,非但沒有化到瓜子,反而遭到女子的辱罵回來。迦葉當時對死貓沒有心生嫌惡,反而歡喜的為死貓作三歸依、埋葬及祝願;所以今世遇到這位女子,這位女子不僅心生歡喜,而且不待迦葉開口,就化得解渴的瓜子回來。

什麼是結緣?



從上面的例子說明,可以告訴大眾兩個重點:


第一點,阿難與迦葉兩人僅僅生起一念嫌惡與歡喜心的不同,導致今世所得的結果真的大不相同:阿難非但沒有化到瓜子,反而被辱罵一番回來;迦葉不僅讓人看了滿心歡喜,而且還化得瓜子回來。這分明告訴大眾,要與眾生多結善緣,而且是廣結善緣,不是惡緣。因為與眾生結的是善緣,未來是好的而且是豐碩的結果;如果與眾生結的是惡緣,未來將要花很多時間來改變它,使得自己成就佛國凈土會比較慢。


第二點,告訴大眾,因果真的是昭昭不爽啊!如同上面所說的例子,種子已經分別種在阿難、迦葉以及死貓的如來藏里,經過了無量世以後,只要有因緣遇到,種子就會流注與相應,而有果報出現。譬如,有一個人是你今世從未見過面的人,可是你一碰到他,會覺得這個人很熟悉,似曾相見一般,不會討厭他,反而喜歡他;乃至有人覺得,這個人過去世是自己的眷屬,而且是親密的眷屬。這表示過去世曾與他結過緣,而且是善緣。這些緣都含藏在個人如來藏里,帶到未來世,今世有因緣遇見,自己的如來藏種子與別人的如來藏種子相應而產生的結果。這些現象與結果,很多人都經歷過,不是嗎?

同樣的道理,菩薩應該多與眾生結善緣;因為結善緣的結果,未來見面時種子會相應,他不會排斥你,反而喜歡與你接近。所以說,菩薩在佛菩提道上,應該多與眾生結善緣,不要結不好的緣,未來才能迅速成就自己的佛國凈土。


既然已經知道,與眾生結下善緣或者惡緣將來會有不同的果報;接下來要探討:如何與眾生結善緣,而不要結惡緣。


在經中,佛曾經為大眾開示:寧願對眾生起貪,也不要對眾生起瞋。因為菩薩起貪能護念眾生,與眾生結下好的緣,未來眾生看見你會喜歡的接受你的教化;如果菩薩起瞋,眾生會遠離你,未來一見面就會討厭你、拒絕你,又怎麼可能接受菩薩教化呢?正如經中開示:


【優波離言:「世尊!犯有三種,一者貪、二者瞋、三者痴。菩薩所犯何者為重?何者為輕?」佛言:「優波離!若諸菩薩犯如恆河沙等貪,如是菩薩不名毀戒。若犯一瞋因緣毀戒,是名破戒。何以故?優波離!瞋恚之心能舍眾生,貪愛之心能護眾生。若愛眾生不名煩惱,瞋舍眾生名重煩惱。優波離!是故如來於經中說:『貪結難斷不名為重,瞋恚易斷名之為重。』」】(《菩薩善戒經》)


經中優波離請 佛為大眾開示:「在貪、瞋、痴三毒中,哪一個犯戒比較重?哪一個犯戒比較輕?」佛為大眾開示:「菩薩如果犯了恆河沙等貪,不名為犯戒;但是菩薩只要犯了一點點的瞋,名為犯戒。為什麼?因為菩薩起了瞋恚心以後,眾生就遠離菩薩,未來菩薩要度化這位眾生將會很困難,所以名為重煩惱;如果菩薩起了貪愛,而且心心護念著眾生,眾生看了菩薩滿心歡喜的,未來菩薩要度化這位眾生就很容易,所以不名為煩惱。因此我釋迦牟尼佛說:『貪愛難斷,不名為重煩惱;但是瞋恚心易斷,名為重煩惱。』」

經文已經很清楚說明,菩薩寧願起貪護念著眾生,不願意起瞋讓眾生遠離。因為護念眾生的緣故,眾生很容易被菩薩度化,而且容易成就自己的佛國凈土;如果菩薩起瞋,眾生很容易舍離菩薩,而且菩薩未來要度化這位眾生,將會花很多時間,大大延遲自己的成佛的時間。所以,經中曾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為了度化一個人,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與她結為夫妻,使得這位眾生言聽計從,願意接受菩薩的教導,因而度化了這個人。


又譬如,佛在《妙法蓮華經》曾開示:菩薩不斷的與眾生結善緣,不斷的度眾生,成就佛道比較迅速。這也是阿難被 佛授記,於供養六十二億諸佛後成為 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比其他的師兄弟成佛快了很多。為什麼?因為阿難貪愛眾生,心護眾生,不斷的為眾生著想,不斷的與眾生廣結善緣,尤其是與女眾廣結善緣,所以許多女眾看了阿難很喜歡,隨之受學;因此,阿難成佛的速度比其他的師兄弟快了很多,僅僅經歷了六十二億諸佛之後,成就佛道。


由此可知,菩薩護念眾生而起貪,不僅眾生容易接受菩薩的教化,而且也容易成就自己的佛國凈土。因為這樣的緣故,菩薩寧願起貪,也不願意起瞋。


又,菩薩如果對眾生起瞋,將與眾生結惡緣,使得菩薩成佛的時間延遲了許多。譬如,在《大智度論》曾記載有一位仙人,名欝陀羅伽,也叫作郁頭藍弗,他有五神通,每天飛到國王宮中用膳。後來因為國王夫人用頭面接足禮禮拜,接觸了郁頭藍弗的身體,使得郁頭藍弗心裡起了貪念,便失去了五通。由於沒有五通,無法運起神通,只好向國王請求用車子載他回去居住的地方。後來,郁頭藍弗想恢復五通,所以進入樹林間,心一境性的專註修練神通。就在快要恢復五通時,有鳥類在樹上叫著,使得郁頭藍弗無法專註一境;遂舍樹林間,到水邊去修神通。可是坐了沒有多久,又聽到了魚攪亂河水而發出的聲音,導致郁頭藍弗心煩氣躁,無法專註修練。因此緣故,遂起了瞋心而詛咒,誓將這些鳥類及魚類眾生殺掉,以泄心頭之恨。雖然郁頭藍弗後來再一次得到非想非非想天的禪定,可是瞋心的種子已經含藏在他的如來藏里;所以當郁頭藍弗壽命終了以後,墮入飛狸當中,因而殺了許多鳥類及魚類眾生。最後殺了許多眾生的緣故,罪業很重,最後墮入三惡道受無量苦。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由於郁頭藍弗起了瞋心,與眾生結下惡緣,未來要成佛將會很慢很慢。所以菩薩不應該起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蘭陀寺 的精彩文章:

心理上的時間感就是衝突的根由
眾生每一世都失憶
禪修會讓你容光煥發耶
因為忙,所以更要禪修打坐!
我看到的對面那個人,其實是我自己

TAG:那蘭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曖昧是什麼?
愛是什麼?
什麼是淫祀?
什麼是惡搞?
心理諮詢師不是什麼,而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他為什麼這麼問呢?是因為佔有慾嗎?
感恩,什麼是感?什麼是恩?
斷舍離是什麼?收納是什麼?他不想懂!
什麼是舞蹈感覺?它由什麼因素構成?
這是什麼魚?
什麼是硬水?
什麼是靈魂?
真相是什麼?
這是為什麼?痛風為什麼要忌海鮮?
什麼性格得什麼病?這也有關係!
猜猜看,這是什麼?
止汗劑的原理是什麼?
什麼是智慧?
會是什麼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