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53年鄉村女紅課,民藝傳承的另一種可能


文| 雷虎 攝影|阮傳菊


媽媽還會給你納千層底布鞋嗎?


你還會為孩子親手織毛衣嗎?

過年回老家還有兒時的味道嗎?


孩子還會和村裡小朋友用土話溝通嗎?


……


那都是什麼年代的事情了,


你理直氣壯說「不」!

但說完你會感覺不對勁。


哪兒不對你說不清,


因為你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


但在貴陽市開陽縣平寨村,

一位70歲的老人,


卻用了整整53年時間尋找這個答案。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群山層巒疊嶂試圖阻隔,


山中村寨與外界的溝通,


公路就像一把開山斧頭所向披靡。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車一路翻山越嶺往村裡走,


山裡的原住民則背著背簍往外趕。


往外走的都是附近苗寨的苗女,


起了大早去趕集。


老奶奶們都身穿民族盛裝;


中年婦女,小姑娘則完全和漢族沒有兩樣


——可能,這些老奶奶是最後一代,


能自在穿民族服裝者。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往山裡趕的車裡坐的都是觀光客,


他們都沖著寨子里的跳蘆笙表演而來


——如今苗寨里往日的生活,


已經成為外人眼中的風景。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雄渾的蘆笙舞


是遠古時戰爭的號角,


也是男歡女愛的信號,


無關戰爭與愛情,


如今這只是抓人眼球的異域風情。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身穿百褶裙的老者迎上前來


——她是70歲的鄉村教師王大英。


17歲開始做鄉村教師,


退休後開始義務教孩子們民族技藝課:


蠟染,刺繡,跳蘆笙……


所有與苗家記憶有關的技藝,


都是她傳授的範圍。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王大英領著一群女孩穿過操場。


她著苗族盛裝在前面閑庭信步地走,


背後小朋友穿著校服歡呼雀躍地跳。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這畫面有種穿越感,


不知是古代的王大英穿越到現代,


還是現代的小學生穿越到古苗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我們平寨的苗族,


屬於小花苗的一支,


以前苗家著裝有嚴格規定。


這些是未婚少女的著裝,


這些是婚後婦女的裝扮,


而我身上這一套,


70歲以上老人才能穿!」


王大英打開幾個柜子,


指著柜子中不同的衣服講苗族服飾文化。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以往,


不同的著裝代表著不同的身份,


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秩序。


但商品經濟瓦解了這種風俗。


如今的平寨村,


除了王大英這一代老人們,


還在保持著自己染布制衣、


穿苗裝的習慣,


年輕人的服裝已和漢族沒有兩樣。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王大英是平寨村有史以來第一個女教師。


「剛開始當老師時,


村裡沒人送女孩子上學,


我就到各家遊說,


說到學校我可以教這些女孩子做女紅。


這樣她們女紅學得更好,


長大後就能找到更好的婆家。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村裡送女孩上學之風就這樣慢慢開始了!


雖然是為了孩子學好女紅將來找個好婆家,


但客觀上讓寨子里更多女孩學到了文化。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半個世紀彈指一揮間,


外面的世界已經翻天覆地,


但王大英的生活卻一塵未變。


小小的民俗課教室風雨無阻50年:


桌子上平放著苗綉手帕,


教室四壁掛著蠟染布。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身著校服的女孩子們走進課堂,


換上了小花苗苗衣,


就變成了靚麗的苗女。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取出針線盒學著王老師的樣子穿針走線,


就像很久以前女兒模仿母親的樣子。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可以綉一朵最常見的小花,


那是苗家的生活日常。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也可以綉蝴蝶媽媽,


那記載著苗家的起源。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也可以綉幾何化的圖案,


那講述的是苗族的宇宙觀。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年齡稍大就可以開始綉自己的嫁妝,


刺繡對苗女來說,


不僅僅是一種技藝,


更是一種愛情啟蒙。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我湊上去問小苗女用的是什麼針法、


繡的是什麼圖案。


小女孩看著我,一臉懵懂。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她們現在普通話能聽懂,


但是還不太會說。


因為進村的公路才修通不久,


村裡都還保留著說苗語的習慣!」


王大英說,


相對於語言,刺繡、蠟染


這些為生活服務的手工藝生命力就弱了很多,


語言才是最頑強的民族屬性。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50多年前,


當王大英剛剛做教師時,


蠟染和刺繡是平寨村人的生活必須。


王大英甚至可以以


「教女紅讓女孩更好嫁人」


為借口開村裡送女孩上學之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如今,


送女孩上學已經成為傳統,


但村裡做女紅的傳統卻完全斷了。


王大英教女孩子們女紅,


就成為了一件很反諷的事情。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以前,女紅來自母女傳承,


我只是錦上添花。


如今,母女傳承的傳統斷了。


每周一節的民族技藝課,


就顯得杯水車薪!」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這些孩子都是四年級的學生,


都是10-11歲的年紀。


原來的苗家女孩,


一般6-7歲跟著母親學刺繡,


到這個年紀已經像模像樣了。


但如今她的學生,


還只會最簡單的針法、


綉最簡單的圖案。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孩子們小學畢業,


到鎮里上中學後,


民族技藝課就沒有了。


可能這些最簡單的針法、


蠟染的技法也很快就會忘了!」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王大英從牆壁上的竹架上拿下一條蠟染布,


這蠟染布是六年級孩子們的作品。


已經依稀有些蠟染的味道,


但可惜孩子們很快就要畢業。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這蠟染布很素雅啊,


我能不能買下來做圍巾?」


攝影師被蠟染布上的圖案吸引。


王大英聽到這話後份外激動,


不敢相信自己學生不成型的作品,


在別人眼中會變成時尚圍巾。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我先要去告訴我的學生,


她知道您看中了她的蠟染布,


不知會高興成什麼樣,


以後繼續找我學女紅也說不定!」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穿上民族服裝時的王大英神采奕奕,


讓人忽略了她已經是古稀老人。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每周一節的民族技藝課,


對於手藝傳承來說是杯水車薪,


在天下大同的環境下,


越來越多的多元文化,


正在逐漸淪為瀕危物種。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一位70歲的苗寨老奶奶,用了整整53年時間堅守鄉村女紅課,讓所有被吆喝的傳承蒼白無骨!



「我們肯定是穿苗裝的最後一代人,


這些孩子們長大後肯定不會穿苗裝。


但起碼我從小在孩子們心裡,


種下民族記憶的種子。


遇見合適的水和陽光,


或者有發芽的可能。」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 END -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全國起藝上海起藝


核心成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門 的精彩文章:

一位老人,一雙匠人之手
看我給你做個藏六方,全手工紫砂壺製作過程
我的庭院,只用來喝茶
一張白紙,火遍了全世界!
竹籃盛水水不漏,小可藏針大當櫥

TAG:手藝門 |

您可能感興趣

40歲窮的沒老婆,55歲卻做了皇帝,幾年時間他如何做到?
這才叫真愛!為了一個姑娘,他花了10年時間,把30畝荒山變成美麗莊園
這才叫真愛!為了一個姑娘,他花了10年時間,把30畝荒山變成美麗莊園!
被時間遺忘的百歲老人,四世同堂,看起來只有六十歲
每天把握好這3個時間梳頭,60歲不長白髮,80歲不脫髮!
他用30年的時間,做一個好花農,種出了黃庭堅最愛,宋神宗御口親賜的「金絲皇菊」
「乳娘村」20年里收養了20餘名殘疾孩子,一段時間後卻要離開
為了一句承諾,他花4年時間為妻子打造80萬㎡花田,陪你一起花心到老。
十年時間花掉1.5億,這個老頭就造了個澡堂子
5.15養肝,老天爺還給了你10天時間再不養,百病纏身~
38歲的她18歲的臉,時間把最好的人留在最後,這才是愛情應有的模樣!
60天的時間,100萬隻蜂蜜的陪伴,他用一罐地道的蜂蜜,讓所有人重新認識東北
漁夫13年時間裡,埋葬了500隻死貓,卻被身邊人瞧不起
她用15年時間,和兩個女兒一起救活了六千多畝雨林
狗市花750買下的柴犬,養了段時間這到底是賺還是虧?
為了一個姑娘,他花了10年時間,把30畝荒山變成美麗莊園
她掉了將近一百斤,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
這個明星現身說教,怎麼在短時間狂瘦40斤,太有用了!
花1年時間,夫妻倆用一頭牛啃出了一座海邊度假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