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持戒的目的之一是要懂得物質上的知足

持戒的目的之一是要懂得物質上的知足

所有宗教的出家生活都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單純性、透過祈禱或禪定的虔誠,以及為他人服務。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對於教育、醫療及福利,特別具有服務熱忱;佛教出家眾必須多向這些基督教的傳統學習。


個人解脫戒律的修行,無論是在家或出家,都可帶來滿足。舉例說,出家眾墨守有限的飲食――小型早餐之後是中餐,接著什麼都不吃。他們沒有權利要求:「我要這個食物或那個。」對於每天乞食所得到旳供養,無論是什麼都一定要接受。因此,佛教的出家眾不一定必須吃素,而是得到什麼就吃什麼。這就是訓練對食物的知足;它減緩了要吃這種或那種食物的焦慮。在家眾可以模仿這個修行,也就是能夠不堅持特定的食物。即使你是富裕的,事實上你也不能比窮人消耗得更多,浪費只會對你不利。富人和窮人擁有同樣的胃。


至於衣??服,比丘和比丘尼受限於只有一套袍子。要擁有多過一套的袍子,他或她必須得到另一個出家人的祝福,在心中記住這個額外的衣服是屬於另一個人的。我們不能夠穿著昂貴的衣服。穿著的限制是在修行對衣著的知足。在家眾可以藉由節制衣著,來實踐相似的修行。在每一個手指頭上戴著多於一個的戒指,確實是太過頭了!只因為自己比較富有,就認為多花錢在食物、衣著及裝飾上是值得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一個出家人對於適當的住宿感到滿足是重要的,精緻的房子是不被允許的;這被稱為對住宿的知足。在家眾可以藉由降低對於更好的房子、傢具及裝潢的永無止境需求,來實踐這種修行。


檢查自己對食物、衣服及住屋的態度。藉由減低期望,你可以提升滿足感。釋放出來的多餘能量,應該被虔誠地放在禪定與問題的終止上,這與第四和第三聖諦相關聯。如此一來,知足是基礎,而所造成的行為就被稱為歡喜禪定和捨棄。


我們應該對於物質領域感到知足,因為它們必定是有限的,但是對於心靈就不一樣,因為它是可以無限延伸的。一個不滿足的人擁有了全世界,或許還會希望在月球上擁有一個旅行社;但是個人的生命有限,所能擁有的金錢也是有限的。最好在一開始就感到知足。然而,關於慈悲和利他則是沒有限制的,因此我們不應該對自己目前的程度感到滿足。事實上,我們是恰好相反的;在心靈領域上,我們對於少量的修行和進步感到滿足,但是在物質上,我們總是要得更多。情形應該是將此倒轉過來才對。不論是在家眾或出家眾,每一個人都必須對此進行修行。


頂禮盡虛空一切諸佛菩薩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扎西郎加活佛的博客 的精彩文章:

皈依是一種誓言,是修行的基礎
《成佛之道:痛苦》——頂果欽哲仁波切
修行「四聖諦」的根本原因
個人解脫需要秉持戒律與十善
修行的三个阶段,都要以戒律作为基础

TAG:扎西郎加活佛的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女人懂得美麗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懂得時尚
和重要的人在一起要懂得,別計較不重要的事
女性五一出行除了要注意人身財產安全,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護膚攻略
減脂想要取得明顯的效果,懂得這些很重要
懂得感恩,是為人最好的品質
玩和田玉,你可以不懂全部,但是一定要懂得大概 上
懂得感恩,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品質
在沒有懂得婚姻的重要性之前,不要著急結婚
你懂得嗎這五種食物,一定要為自己的男人做一下的!
做人,既要懂得,還要捨得
真正的知己,是一份懂得,一份相知
要化好妝,你需要懂得以下六點知識
真正的愛情,要懂得珍惜
裝逼沒有那麼容易,生命需要懂得珍惜
再好的關係,也要懂得這三個字
真正的愛,是懂得包容
真正懂得這十句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愛的路上 真正的愛情,要懂得珍惜
擁有高挑的身材和漂亮的臉蛋,還需要懂得這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