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痛苦的根源是自己的煩惱或貪嗔痴等情緒

痛苦的根源是自己的煩惱或貪嗔痴等情緒

在確認了苦的範疇之後,我們需要發現它的來源,這有兩面:煩惱或無效的情緒,以及有垢染的業力。


因為煩惱的情緒會污染業力或行為,所以我先討論它們。煩惱的情緒有兩種,一種最好是說出來,另一種是最好不要說出來。前者最好的例子,就是一個過去所帶來的可怕恐懼牢牢地固定在心中。在這種情形里,絕對要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並且討論它。


法王十四歲那一年的夏天,在羅布林卡宮殿里,法王的老師在傳授完一個年度的法教時責罵了法王。他以一種極嚴厲的態度說:「就算你的證量與天神一般,你的行為必須順應人類。」法王當時感到傷心,因為論地位法王要比這位老師高很多,但是自己還必須像一個平凡學生來傾聽他的課。

接下來幾個月,法王依舊憤怒而且感到不舒服。直到一天,在閑談中老師問王法有沒有因為他的態度而感到困擾。法王告訴他自己的感受,只是講得有點模糊,沒有描述太多細節。那真是讓法王鬆了一口氣,之後,倆人愉快地逗留在寺廟裡。


像這種出現一次的情形最好是說出來。然而,另一種有反作用的情緒,包括了貪婪、仇恨、敵意、嫉妒、好鬥等感覺,就不應該說出來,因為它們會變得越來越頻繁;把它們表達出來,會讓它們更強大且更有力量。最好是思索這些情緒的缺失,然後試著以知足和愛的感覺來取代它們。當負面情緒出現時,我們應該努力克服,不過最好是能夠先找到方法來防範。


貪婪和仇恨會引起其他有反作用的情緒,在這個世界上製造很多困難。我們不可能對於生活在貪婪和仇恨的果報中感到開心。在這兩者當中,由於仇恨會快速地對他人造成傷害,所以就立即性而言,仇恨是比較糟的;但貪婪是造成生生世世輪迴的主因,也就是說它會生生世世在生、老、病、死當中反覆流轉。


貪婪和仇恨的根源,乃是不能了知,也就是無明。一切有??情和無情生命的真實本性。此一無明不只是欠缺知識,而且是一個意識對實相有著完全相反的想像;它誤解了實際的真相。有許多不同層次的誤解,像是不知道修行中應該做什麼,以及不知道在日常行為中應該揚棄什麼;但這裡所說的是一切痛苦根源的無明,也就是那個認為眾生和其他現象是依著自身獨立存在的概念。

頂禮盡虛空一切諸佛菩薩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扎西郎加活佛的博客 的精彩文章:

修行「四聖諦」的根本原因
個人解脫需要秉持戒律與十善
修行的三个阶段,都要以戒律作为基础
《戒殺放生文》三則:三月哀號、一口咬死、臨終作狗
一個堅固、永恆的自我是並不存在的

TAG:扎西郎加活佛的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
總感覺痛苦、煩惱不斷?都是貪嗔痴惹的禍!教你如何從貪嗔痴中走出來!
一日禪:痛苦非來自怨敵,而是源於自己的煩惱
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裡!
煩惱都是自己找的
當代人充滿痛苦煩惱的根源是什麼?
心理學家:痛苦和煩惱的背後,是我們常忽略的這個心態
我執是煩惱的根源
人煩惱和痛苦的根源在哪?佛教是這麼解釋的
痛苦的根源——六種根本煩惱
很多的煩惱源於不夠狠心
脾氣和煩惱的根源
翹臀的煩惱,你想要這煩惱么
原來感情中那麼的煩惱,只因你愛的人不在身邊
煩惱都是自找的
很痛苦煩惱說說
對待煩惱,不該心甘情願地忍受
真正的幸福:身體無痛苦,靈魂無煩惱
你們有經歷那裡的疼痛嗎,有時候覺得尷尬又很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