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都市戲劇成「約會利器」

看都市戲劇成「約會利器」

本報訊(記者李洋)貫穿整個8月的2016年「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日前落幕。活動主辦方市文化局和承辦方寬友文化的第一手調查資料顯示,都市題材小劇場戲劇的觀演者當中,為和朋友約會而來的觀眾佔據相當比例,釋放出全新的市場信號。


今年的小劇場展演活動共上演18部、36場原創作品,涵蓋戲劇、舞蹈、戲曲等。932位觀眾填寫的有效調查問卷顯示,觀眾走進小劇場觀演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與朋友約會」。而且,這部分觀眾主要集中在《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催眠》《幸福年》《yao》《二十四節氣》等都市題材戲劇或形式感較強的劇目中。「這令我們感到非常意外。」寬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建城說,這意味著都市題材戲劇與觀眾的結合程度非常高,更能獲得共鳴。


女性觀眾成小劇場觀眾群當中的絕對主流。此次上演的18部劇目中,竟然有15部劇目的女性觀眾數量是男性觀眾數量的2倍至3倍,且女性觀眾年齡在18歲到30歲之間,多以大學生和職場新人為主。此外,雖然戲曲演出更受老年觀眾喜愛,但對《斷腸辭》《御碑亭》《三岔口》《審頭刺湯》《浮世三生夢》等戲曲作品而言,30歲以下觀眾成為第二大觀劇群體。

今年的展演在北京12個劇場進行,觀眾最滿意的劇場分別是國家大劇院小劇場、正乙祠戲樓、人藝實驗劇場和小柯劇場。具體到劇目,舞蹈《二十四節氣·花間集》、戲曲《三岔口2016》、話劇《網子》、崑曲《斷腸辭》和曲藝《古城暗戰》,觀眾滿意度最高。


北京戲劇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楊乾武多年參與「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他說:「中國有兩大戲劇母體——西方的話劇和中國的戲曲,這項活動能將這兩大母體融為一體。」他建議今後的活動可讓這兩大母體展開更深入的對話、交流和融合,這將對未來小劇場的創作更有幫助。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G20峰會上的龍泉青瓷 將文化與情感傳遞到世界
合肥11種遺傳代謝病篩查政府埋單
榨菜為啥是這個味?浙大科學家繪製榨菜基因譜

TAG:中國西藏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太古地產再獻「都市系列」音樂會
美到讓人以為是計算機合成的東京都市實景,這我也會誤會的呀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成都市分會成立
人間至味是清歡陳喬恩打死不轉型,一部都市劇硬是演成了偶像劇
成都,一座並不慵懶的大都市,可以說是西部最精彩的都市
都市情感劇成市場新寵,但怎樣才能擺脫「三觀不正」?
演的都是都市愛情劇,但無法阻擋佟大為成為「大眾情人」
不會談戀愛竟然成了一種都市病
成都市青羊宮
演的都是都市愛情劇,但無法阻擋佟大為成為大眾情人
塗鴉,都市裡的視覺饕餮
廣東省的這兩座城市正在一體化,未來有望合并,成為超級都市!
復盤暑期檔,熱血體育、大男主和都市現實主義會是影視劇未來的轉型方向嗎?
易到獲成都市網約車牌照
從偶像劇女王到都市愛情劇,陳喬恩轉型成功?
成都遠洋太古里呈現不一樣的都市脈搏
一部小成本都市生活片,看哭了很多的網友
泰劇正逐步取代韓劇,成為都市年輕人的刷劇首選
收視越火,口碑卻越差,如何拯救都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