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團隊在太陽附近發現165顆褐矮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日前發現了165顆褐矮星,其大小介於氣態巨行星和小恆星之間,位於距離太陽大約160光年的位置。該發現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量化褐矮星在太陽鄰域以及太陽系外出現的頻率。相關研究成果將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據科學新聞(Sci-News)網站11日報道,褐矮星寒冷而黯淡,很難被發現,也不容易將其進行分類。因為質量太小,褐矮星不能維持內核氫聚變反應,為此有時被稱為「失敗的恆星」,但它們的確具有恆星的屬性。
通常情況下,褐矮星是木星質量的13倍—80倍,比行星大,具有類行星的特徵。其溫度區間較大,有些地方像恆星一樣炎熱,有些地方卻像行星一樣寒冷。
了解褐矮星的數量以及分布情況,將為進一步了解宇宙中質量分布情況和褐矮星形成機制提供關鍵信息,如它們是獨立存在,還是從其他更大的行星系統噴射出來的等問題。
蒙特利爾大學賈思明·羅伯特教授與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的同事認為,雖然已經發現了數以百計的超寒褐矮星,但用於發現這些褐矮星的技術忽略了一些褐矮星的異常成分,而這些異常成分很難被通用的基色測量方法檢測到。為此,科學家們調查了太陽附近28%的區域,進而發現了165顆超寒褐矮星。
蒙特利爾大學太陽系外行星研究所教授喬納森·加涅認為,因為褐矮星常常孤立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排除明亮的行星對儀器設備的蒙蔽,以便獲得褐矮星特性的準確數據。
他表示:「在太陽系搜索超寒褐矮星的工作遠沒有結束,我們的研究表明,還有很多超寒褐矮星處於未被發現的狀態。」




TAG:浩瀚宇宙 |
※天文學家發現媲美大犬座VY的恆星直徑是太陽1500倍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新的熱木星:距地1800光年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恆星簇 是太陽亮度3000萬倍
※天文學家發現比太陽亮300萬億倍的星系
※天文學家發現上百顆棕矮星隱藏在太陽系附近
※國際天文學家小組:4千顆新發現行星中20顆宜居
※134億年!科學家發現距今最古老星系
※天文學家在宇宙里發現最大結構:橫跨10億光年
※117光年外發現「遠古太陽系」
※發現宇宙最古老星系 質量為太陽1000萬億倍
※劍橋科學家發現新星系 光度是太陽的16萬倍
※112億光年: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團
※2016年十大科學發現
※天文學家在200光年處發現最大的超大質量黑洞
※科學家在希臘發現1075歲的古松 為歐洲最老樹木
※冥王星是冰球 新視野發現3500米冰山脈
※天文學家發現上百顆棕矮星隱藏在我們的太陽系附近
※南極洲下發現7000萬年老的恐龍化石寶藏
※2016年十大科學發現 發現另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