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節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帝京景物略》中有載:「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就已瀰漫著濃厚的過節氣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布置門前的彩樓。


市人爭飲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棖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爭登酒樓賞月,絲竹簫管並作。里巷兒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馬雜沓,至於天明。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新編醉翁談錄》有云:「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不以貧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


「燈燭華燦,竟夕乃止」。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種羊皮小水燈「一點紅」,江面上布滿了數十萬盞燈,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據說水燈是為討江神喜歡,並非純粹為了觀賞。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明人多於中秋節以月餅相饋贈,取其圓形的「團圓」之義。夜晚則設賞月之宴,或攜帶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賞。


月餅必須是圓,所供的瓜果則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偏照菩薩,下繪月輪桂殿,有一兔人立搗葯於其中。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明人拜月時用的「月光紙」,到了清朝,改了個名字叫「月光馬兒」。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葯之兔。


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男不拜月,女不竄」。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中的主婦忙著用月餅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幹。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月用的「兔兒爺」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拜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月餅象徵著團圓。製作方法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中秋 遺失的中國情味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2943439833@qq.com


微信號:ruxue_qq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寫在秋天的美妙詞句 陶醉了你我
衛靈公第四:無為而治章
中國門 靜立千年的記憶
衛靈公第三:子曰由章
5000年來 最觸動心靈的10句詩詞!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種即將遺失的中國美
遺失的中國情味,用哥弟粉絲都愛吃的「桃山&流心」來拾起
遺失的中國文明記憶,活在中國人記憶中的一組照片
記憶中遺失的歌聲
中國人,別遺失你的信仰
正在逐漸遺失的中國建築文化
二戰時期日本人住進美國集中營的遺失黑白照
夜鶯島:像是一塊漂亮的翡翠,遺失在海外的中國領土
遺失在夢境中的色彩,如何敢用在現實中
我們丟了一份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失清單
誰在秋天遺失過一段秋水般的愛情
中國服飾專欄|遺失在歷史中的古代流行色
《奇蹟重生:遺失的大陸》公測進行中
遺失在悠遠歷史中的那些智慧
暮春,是傷逝的風景,是詩詞里遺失的夢
遺失在歷史中的古代流行色
傳喜法師:尋找生命中遺失的美好
揭秘︱遺失在抗戰烽火中的「北京人頭蓋骨」
美文鑒賞:遺失了枯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