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由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導演的《七月與安生》正在熱映。陳可辛導演最近忙得腳不沾地,虹膜好不容易在上海「捉」住了他,完成了這次專訪。


先談了《七月與安生》,陳可辛坦承自己也拍不出這部電影,並對曾國祥大加讚賞,後來話題很快轉向他自己二十多年的電影生涯,全文約一萬字,你大概需要15分鐘來閱讀,但這可能是你今天上午最有價值的15分鐘。


本文要點:

曾國祥最大的優點是善於溝通。七月與安生是同一個人的兩面。馬思純的戲不像周冬雨那樣燦爛,但靠她穩住了這部電影。我在香港是走中間路線。香港電影界「飛紙」的傳說被外界誇大了,王家衛是「飛紙」的最高境界。伍迪·艾倫那樣的批判社會其實我也有。香港電影的成功是一種歷史機緣,長遠來說沒有希望。《武俠》借鑒的是張徹的《新獨臂刀》,而不是柯南伯格的《暴力史》。《中國合伙人》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風塵三俠》。所有人都反對我拍《親愛的》。金城武的帥對男觀眾沒有攻擊性。大陸演員比香港演員更有技巧和方法,但這也有弊端。張曼玉的好,是她可以讓所有人的戲都變得更好。《李娜》的劇本太難弄。《大江大海》未必不能拍。香港,我回不去了。


採訪人:吳李冰(LOOK)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虹膜:陳可辛導演你好,我們先從剛上映的《七月與安生》聊起,你為什麼會擔任這部電影的監製?是因為它的導演曾國祥是曾志偉的兒子,有一個特別的關係在裡面嗎?


陳可辛:其實不是因為他先導演我才監製,而是我監製了,找他當導演,是反過來的。最早有人給我看這個小說,他們有版權,問我有沒有興趣,這一兩年也看過很多不同的暢銷的網路小說,但是這部有幾個好處。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曾國祥(左)與父親曾志偉

第一,它夠短,暢銷書改編電影有很多地方要改,那麼當你改的時候,從作者到讀者都有一些先入為主的概念,一本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的小說完全不改也不行。這個好處是它比較短,它很多地方有留白,我們可以加很多東西。


對我自己而言,這個故事和我以前拍的電影也比較接近,包括很多人說跟我的第一部電影《雙城故事》很像,三角戀的故事其實我拍了很多,只是沒有試過從女性角度出發,從男性角度出發比較多,《雙城故事》也是兩個男的好朋友都喜歡一個女孩兒,這個和我以前的東西比較接近,所以覺得這個可以發展。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七月與安生》(2016)

決定接這個項目做,在弄劇本的時候,我就找曾國祥來做導演,因為我跟他比較熟。其實我都講過,他以前在我公司工作,大學畢業後做過助理,他的審美挺好,溝通的能力挺強,我當時覺得他有一天能是個不錯的導演。


後來看了他第一部聯合指導的《戀人絮語》,我也很喜歡,他調演員調得很好。我問了很多內部的工作人員,他是負責調教演員的,這個戲是要很細膩的抓演員的特點出來。就是這樣。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雙城故事》(1991)


虹膜:有的導演擅長敘事,有的導演在視覺方面很有想法,有的導演擅長打磨演員,曾國祥這次在哪個方面表現最突出呢?


陳可辛:我覺得他的特點是細膩,細膩包含了敘事,包含了跟演員溝通,包含了審美畫面,其實都包含了。剛才我也說了,我看到他和其他部門溝通很好。以前在我公司的時候,他是小孩兒的時候,我覺得能做個不錯的導演,因為我覺得導戲最重要的是和演員的溝通。


虹膜:這部戲拍攝的過程中,你有沒有到現場介入?


陳可辛:有,但我是盡量避免每天在現場盯著,也沒有必要,我主要的工作不是這個,如果他拍攝我總在,我就不是監製,我就是總導演了,我主要是輔助他得到一定資源,從預算,對投資方的干擾,從發行到選角,當然最重要的劇本,幫他把關,到拍攝就不是監製的事情。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虹膜:有沒有拍完徵求你的意見?


陳可辛:這個沒有。


虹膜:在王晶的自傳里,他最初在拍戲時會讓他的父親王天林在場,因為第一天當導演,信心不足,怕自己鎮不住那些大牌演員,所以你認為曾國祥對於明星的溝通也是沒有問題的。


陳可辛:是這樣。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七月與安生》(2016)


虹膜:你對大陸當下的網路流行小說有關注嗎?比如張嘉佳這些……


陳可辛:不能說關注,我們工作的時間很長,要拍的項目的劇本和小說都沒時間看得完,很難盯著現在的潮流做。但是在做我們工作的同時,每年有幾十個小說扔給我們,叫我們去看,這些我們必須去看。在這個過程中,就算不跟著現在的潮流,也會知道,比較了解現在的潮流,因為在工作中我們需要看這些東西。


虹膜:那具體到這部電影《七月與安生》,你覺得如何描述這兩個人的關係,才是最準確的?


陳可辛:要是撇開很實在地講一個故事和情節的話,《七月與安生》這本書,對我而言最有感覺的除了她們的關係外,最重要的就是她是一個人的兩面,其實她就是同一個人,大家一直說誰是七月,誰是安生,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是七月,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是安生,誰想做安生其實是七月,但我覺得每個人既是七月又是安生。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七月與安生》(2016)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管你因為家裡的教育,因為你不夠大膽可能做了七月,但心裡都想做安生,這可能是一般的想法。但更重要是有些人在某一階段是七月,在某一階段是安生。


很多人年輕時是安生,然後年齡大了,有了家之後變成七月。但是也有更多人本來就是七月,到了一個年紀變成安生。或者心裏面想做一個安生,在某個階段偶爾變成安生。我覺得就是人性的兩面。


虹膜:這部戲中,周冬雨的戲份好像要比馬思純更有發揮空間?你怎麼看待她們的分工?


陳可辛:我並不覺得完全是這樣,這兩個角色是缺一不可的,因為沒有馬思純那麼穩地去穩住這個戲,你要知道大部分人沒有經歷過安生那種燦爛的人生,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七月的那種世界裡,所以七月對這部電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這部電影的切入點,因為大部分觀眾都是七月,觀眾從這個切入點進了這個戲,但是他們盼望或者有時候想去做安生,所以沒有七月,不可能把安生這個角色襯托出來。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七月與安生》(2016)


而且,我覺得馬思純演得很穩,演得很好。這個戲兩個人完全是平分秋色,完全不會說誰的戲比誰多。觀眾有時候看電影會看更搶眼球的人生,可能安生比較有發揮的空間,但我不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


虹膜:導演,我們做個假設,如果你自己來執導這部電影,你的版本和現在版本的視角會有什麼差別嗎?


陳可辛:嗯……很難講具體有什麼差別,因為我沒選擇來當這部戲的導演,是覺得自己不能勝任,第一,我的年齡,我對情愛的東西在我的體系里已經過了,我年輕的時候拍了很多,我也不想一輩子都拍情愛的東西。


很多年前我說過,已經沒有拍愛情片的慾望,對這個東西,已經不是我現在生活裡面的東西,所以我從來沒想過拍這個戲,不會說我拍了會怎麼樣,但我現在看這個戲,作為觀眾,都不能肯定我會拍得這麼好。年齡是個問題,第二,從女性的切入點,這也是我沒嘗試過的東西。很難想像,我拍這個戲會變成什麼樣。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七月與安生》(2016)


虹膜:回顧你漫長的電影人的生涯。你對愛情片的題材疲倦了。你在香港電影巔峰時進入這個行業,當時黑幫片、動作片,類型片比較多,你的視點比較不同。你也不像關錦鵬、王家衛走影展的路線,你拍攝的對象主要是中產階級,為什麼會選擇這個視點進入電影界?


陳可辛:其實沒有,都沒法算計的。因為當時香港電影有兩極,走出來都是一條路,影展是一條路,票房是一條路。我都是在兩極的中間,其實是吃虧的。因為90年,我開始做導演後,我後來拍的電影類型是不存在的,香港沒有這種電影,這種電影是不會有觀眾喜歡的。


因為香港的市場不僅有香港,還有東南亞,華裔、華僑,他們不是中產,他們的審美不是我這種電影的審美,但有些時候你是不能算的,什麼人就拍什麼戲。我在每個發布會都說,電影代表了導演的價值觀,無論觀眾如何去猜測,猜你是為了票房,還是為了拿獎,不管你心裡為了什麼,到你做的時候還是會做回你最擅長的、最熟悉的。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其實是沒法選擇的,到最後我拍的電影就是代表了我的生活、我的經歷、我的成長、我的審美等等。我不走那條路,不一定比現在走得更好,但肯定會比現在走得更舒服,不會那麼擰巴,我走的路一向很擰巴,跟兩邊的市場都有衝突。


虹膜:你剛才說你的第一部電影是《雙城故事》,網上有的資料(豆瓣、IMDB)寫1988年的《移民世界》是你的第一部長片,這是你拍的嗎?


陳可辛:我都完全沒聽說過這個片。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雙城故事》(1991)


虹膜:《雙城故事》除了三角戀,還有一個漂泊的背景,這個貫穿了很多電影。你有個泰國華僑的背景,肯定和這個成長背景有關係,我想問個創作方面的故事,當時香港電影基本沒有劇本,每天當場寫。你當時的工作方式怎麼樣?


陳可辛:我們叫「飛紙仔」,但這種「飛紙」也被大家誇大了,所謂「飛紙」不是很隨意、沒有想法就去拍戲。其實很多時候是精益求精,希望更好,不是沒有劇本,是不斷改劇本,越來越好,「飛紙」裡面有最俗的、最low的喜劇或者類型片,也有最高端的,王家衛,都是「飛紙」。


而且王家衛是極致,我不相信他沒有想法,傳說這個好的東西會給他更好的想法,然後前面的東西可以扔掉,這種任性可能是導演最想得到的,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的,拍的要重拍,這種一部電影的製作費可能相當於兩部和三部電影,當然,那種無邊界,永遠可以把大門打開,有新的東西衝擊你的狀態是非常幸福的。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雙城故事》(1991)


所以,所謂「飛紙」別看成是隨意、不負責、不專業,很多時候是希望精益求精,弄得更好。我可以說《七月與安生》也是在這種狀態下拍的。我們也是整個編劇團隊,每天在現場,或者現場的酒店,看演員有很好的表現,再去做調整,現在比以前更甚,以前香港電影拍完沒幾天就上映,現在市場很大,票房等等很重要,我們後期有很長時間,重新把故事弄好,很多場次會調、會加、會減。


《七月與安生》後期以導演為領導,主創最後打磨成這個作品。我們還拿去做些小範圍放映,聽意見,再拿回來改。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七月與安生》(2016)


虹膜:你當時創辦UFO是一個什麼構想?


陳可辛:構想談不上,就是想做點不一樣的東西吧。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做一個公司,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虹膜:感覺你還是更願意選擇拍攝一些中產對象的題材。


陳可辛:其實這是你們事後的分析,對我們創作人來說,就是拍攝身邊的故事,切身的題材。結婚啊,戀愛的,友誼啊,盡量拍一點有共鳴的事情。共鳴是最重要的。包括剛才也說過,喜歡拍攝愛情題材,也是因為特別有感觸,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七月與安生》(2016)


虹膜:有在訪問中看到你特別喜歡伍迪·艾倫的電影。


陳可辛:是啊,他是拍攝紐約客,中產階級的,特定人群的導演。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伍迪·艾倫


虹膜:但是你好像拍喜劇不太多?伍迪·艾倫的電影都是喜劇。


陳可辛:我早期的《風塵三俠》《金枝玉葉》都是喜劇啊,而且伍迪·艾倫那種知識分子的對社會的批判我也有,我這幾部電影都包含了我對當時香港社會的看法。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金枝玉葉》(1994)


虹膜:《甜蜜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幾乎是你獲得最廣泛成功的一部電影,這是你當初預料到的么?


陳可辛:怎麼可能?完全沒有預料的,都是事後才發現這樣成功。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甜蜜蜜》(1996)


虹膜:我們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那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王晶導演在自傳中有過這麼一個說法,他認為香港電影當時在台灣的火爆,其實是貿易保護的結果,因為當時好萊塢電影在台灣上映的數量有限制,不是正常的比拼。


陳可辛:也不完全是,台灣當時保護的不僅僅是香港電影,而是整個港台片。但是如果片子不好,觀眾可以不看的嘛,國語片很爛,也可以不看。後來並非香港電影在台灣不行了,而是所有的非英語片不行了。法語、日語、韓語,所有任何非英語片都被視作外語片,變成跟美國市場一樣了。英語片佔據市場的百分比高達百分之九十幾,非英語片只有幾個百分點。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甜蜜蜜》(1996)


虹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你選擇在1999年去好萊塢拍攝《情書》么?當時大量的香港電影人去好萊塢,徐克、吳宇森、成龍、李連杰都去了。


陳可辛:我的情況還有點不太一樣。九十年代,七年時間拍攝了七部電影,每天都在工作,沒有休息過。然後也攢了點錢,所以世道不好之後,也是想休息下,所以就去美國了。另外我當時住在洛杉磯,所以就收到邀請了。


虹膜:劇本是對方給的么?


陳可辛:當然。我當時的身份就像是現在的曾國祥,但是自主性沒有他大。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情書》(1999)


虹膜:你適應那個環境么?覺得在香港工作的經驗在好萊塢能用么?


陳可辛:太拘謹了。他們的工作是非常具體的,每天要幹什麼都安排得很清楚,不能改劇本,他們等於是一個非常民主的制度,但很體制化,也不是說哪個人說了算,在現場的監製也說了不算。


虹膜:所以你們後來還是都回到了亞洲。


陳可辛:我是這個原因,其他人我不好說啊。


虹膜:回到亞洲後,你創辦了甲上娛樂公司。


陳可辛:不是甲上娛樂,甲上娛樂是我的發行公司,我創辦的是Applause Pictures,這個公司沒有中文名。當時我參加了很多影展,認識了不少導演,有泰國的,有韓國的,有日本的。大家就聚在一起想想有什麼辦法,既然世道這麼差,可不可以弄點新東西。所以後來就有了《三更》。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三更》(2002)


虹膜:可是恐怖片你不習慣啊。


陳可辛:那沒有辦法,因為是在亞洲發行,所以必須找到共通的類型電影傳統,恐怖片沒有問題,大家都有恐怖片的文化基因。


虹膜:不過《三更》這故事的內核還是非常愛情的,動人的愛情,這是你的強項。我其實更喜歡《三更》里的愛情,覺得比《甜蜜蜜》里的愛情更動人。


陳可辛:是么,哈哈。


虹膜:好,現在如果再回過頭來看,《三更》是你前往大陸之前最後一部作品。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當時如果中國大陸市場沒有開放,香港電影就真的已是山窮水盡了。


陳可辛:差不多,香港電影本來就沒什麼希望。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三更》(2002)


虹膜:噢,你覺得香港電影當年的飛黃騰達是偶然的?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


陳可辛:是的,那是1949年中國大陸解放後,海外的華人世界、唐人街需要娛樂,最大眾化的娛樂,中國大陸因為政治的緣故,不能提供這種娛樂了,那就只有香港電影的商業特色能夠提供。基本上有二十年的時間吧,給了香港電影發展的空間。一旦這種歷史機緣消失後,香港電影自然是不行了。


虹膜:我們再來回顧下你進軍大陸市場後的一些作品。有很多媒體批評你精於算計,但我不這麼看,你進軍大陸的第一部作品《如果·愛》,是一部歌舞片。這是非常大膽的、有魄力的一個選擇,要知道不僅在華人世界,甚至在好萊塢,歌舞片都幾乎是一個死去的類型。


陳可辛:算計……怎麼說呢,我其實是承認我算計的,因為我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都會把一些事情的前因後果講清楚,講清楚就會被認為是算計了,其他人可能會覺得我是藝術家,我說這些幹什麼呢?但是我有另外一個身份,我也是監製,我得為我找來的導演們保駕護航,不去考量整個市場是不行的。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如果·愛》(2005)


《如果·愛》是這樣的,因為我不會拍動作片,我只會拍愛情片。但是當時的電影市場都是要大片,那怎麼辦呢,我想來想去,只能藉助歌舞這個形式。歌舞會有動作嘛,這樣會讓影片顯得規模更大些。


虹膜:《投名狀》更加激進,雖然是一個古裝大片,還有大明星,但是主題太晦暗,太黑色了,把兄弟情都給解構了,這在大片裡面很難看到,因為大片通常是要求正面的東西。


陳可辛:是啊,其實《投名狀》最早是叫《刺馬》,但是電影局通不過這個片名,說是涉及到回民。


虹膜:政策很嚴格。


陳可辛:是的,所以我們必須改。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投名狀》(2007)


虹膜:我記得你們當時用了很多編劇,上海的作家須蘭也在裡面對吧?


陳可辛:對的,須蘭的貢獻最大。黑暗的部分基本都是她賦予的,投名狀這個概念我以前沒聽說過,是她告訴我的,原來是從《水滸》裡面引申過來的。這麼說吧,須蘭雖然不是一個專業編劇,她是小說家,她寫的東西可能沒法電影化,但她提供的概念很好。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須蘭(左二)


但是比較搞笑的是,我們這部電影最黑暗的部分,也就是表現投名狀的那場戲,三兄弟把無辜的人砍死那場戲,電影局給剪掉了。要知道之前,預告片里有這場戲,預告片都播了半年了。結果這場戲砍掉。


虹膜:最有力量的戲被砍掉了,傷筋動骨。


陳可辛:是啊。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投名狀》(2007)


虹膜:而且我覺得最有諷刺意味的是,當時與《投名狀》一起上片的《集結號》,也是講兄弟情的,但是歌頌兄弟情。事實證明,觀眾還是喜歡看正面的東西。


陳可辛:這個很有意思,我很喜歡《集結號》這部電影,它裡面的兄弟情跟香港黑幫片裡面的兄弟情不一樣。


虹膜:你很討厭香港黑幫片啊。


陳可辛:我一直覺得香港黑幫片的兄弟義氣很虛偽。《集結號》的兄弟情不完全是這麼回事。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集結號》(2007)


虹膜:它裡面可能有涉及到革命信仰的問題,還有對組織認識,有大陸觀眾的集體歷史記憶。


陳可辛:是的,反正《集結號》當時太轟動了,排片就很高。但是《投名狀》的票房在當時來看還是可以的,是最早過兩億的華語片之一。


虹膜:下面就是《武俠》,這部電影評論界當時有個負面的評論,說你抄襲柯南伯格的《暴力史》。


陳可辛:故事是很像嘛,但我要說的是,我借鑒的並非《暴力史》,而是張徹的《新獨臂刀》。其實你們想一下嘛,大俠歸隱,後來仇家找上門來,復出再戰,這本來就是武俠片重要的一個路子啊。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暴力史》(2005)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新獨臂刀》(1971)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武俠》(2011)


虹膜:是一個重要的母題。


陳可辛:對啊,所以還不如說《暴力史》借鑒了《新獨臂刀》。我覺得這部電影當時之所以引起非議,是片名不好,叫《武俠》。這個片名強烈激發了觀眾的觀看欲。但我又不是武俠迷,我對武俠沒有任何興趣。我做這部電影的時候想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因為不想做成傳統的路子嘛,所以就借鑒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識,將不可思議的武功合理化一些。


虹膜:有點類似美劇的元素。


陳可辛:是的,但反正是不太成功。這部電影的票房是真的失敗了,比《投名狀》差很多。其實我之前還監製過一個《十月圍城》,這個片子就是想拍攝一點正面的主題,彌補一下《投名狀》的黑暗,但我自己不想拍動作片,所以找了其他導演來拍。後來沒辦法了,只能拍《武俠》,當時的市場不可能有《七月與安生》這樣的電影。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拍攝《十月圍城》


虹膜:再之後你做出了巨大的改變,之前你在大陸拍的所有題材,表現的空間,都是處在一個虛構的或者說歷史的時空中,但是到了《中國合伙人》,完全變了,你首次面對當代中國大陸的題材。


陳可辛:有人還說《中國合伙人》借鑒了講扎克伯格的《社交網路》,其實我想說的是,《中國合伙人》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風塵三俠》,你可以回去仔細看下《風塵三俠》。雖然我之前對新東方的故事不了解,但是集體的友誼,奮鬥的故事,我是很熟悉的,《風塵三俠》講的就是這個。我當時看到這個故事後,就覺得可以拍。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風塵三俠》(1997)


虹膜:那《親愛的》呢?這是高度現實主義的一個題材,與《中國合伙人》差距甚遠。


陳可辛:拍完《中國合伙人》,我要拍《親愛的》的時候,當時所有的人都反對,說我怎麼能拍這種戲呢。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親愛的》(2014)


虹膜:那你到底為什麼會拍?


陳可辛:就是尋子的這個故事打動了我,看完這個故事我就覺得一定要拍。很簡單。


虹膜:你和很多明星合作過,看你特別喜歡用金城武,用了三部。


陳可辛:比較投緣。第一,他很好看,很多時候男的好看不一定吸引男觀眾,他是男女觀眾都喜歡,他那種好看對男觀眾不會有攻擊性,很深沉,覺得很投緣。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如果·愛》(2005)


虹膜:你是偏愛啟用明星的導演嗎?


陳可辛:其實商業電影就是需要明星。


虹膜:你覺得大陸演員和香港演員有什麼區別?


陳可辛:大陸演員都是科班出身,演戲比較有方法,有方法是好的,有個保底,起碼演出來有個氛圍,跟香港不一樣,香港很多都沒有訓練過,但是有方法也有不好的地方,當你有了保底,不努力的話會變成很套路。整個方法跟香港很不一樣,香港有一個就是很自然,可能不一定演得好,畢竟電影不是舞台劇,你不用用兩個小時的戲去貫通,很多時候拍戲5秒、10秒就夠了。


就算你台詞記不住,有一段記得住,出來感覺很好就很好,因為是可以剪的,而且會分很多鏡頭。整個方法和舞台劇是不一樣的,我們習慣拍了一些連台詞都未必能記得住的演員,但可能他們能演得很好,甚至出來可能拿獎,因為看他出來有沒有真誠的東西,有方法可能那個真誠就沒了,因為太「演」了。


所以這很難講,你不能說有了方法就演得不好,有時有了方法能超越那個方法、破了那個局,也大有人在,但是也有很多有方法的破不了有方法的局。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親愛的》(2014)


虹膜:我發現明星在你的電影有大一點的發揮空間,比如《甜蜜蜜》中的張曼玉、《三更》中的黎明,這都是他們的代表作,這是你和演員溝通的結果?


陳可辛:我覺得跟演員溝通很重要,此外是你願意為演員服務,你願意整個電影為演員服務,而不是那個演員為電影服務。演員進來,帶了一點個人的色彩,把這個寫到劇本里,個性、演技,或者他們的一些真實經歷,用這些去改寫劇本,使他演的時候更得心應手。


說回來就是給演員一個絕對的空間去發揮,給一個他們最有感覺的空間去發揮,你要得到他完全的信任,他要相信你,然後他才能出彩,他出彩,電影才出彩。所以,我會願意為演員改變我的劇本,而不是讓演員遷就我的劇本。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甜蜜蜜》(1996)


虹膜:我發現明星在你的電影中有些形象會有很大的改變,比如金城武在《投名狀》中灰頭土臉的,趙薇在《親愛的》裡面演個農婦,是你主動說服的他們的嗎?


陳可辛:是要說服,不止明星,還有他們的經紀人,有時你經歷了那麼多年的合作,你的作品那麼多年,有些時候達到一兩次的演員在你片中的高度,不管理由是什麼,有時理由不一定是我,有時是演員剛剛好在最好的狀態碰到我,但別的演員看到就會相信。


因為有句話就是success brings success,當你成功的時候,更容易有第二次的成功,大家都已經相信了,主觀相信你能夠做成這件事,大家眾志成城去跟你做這個事,就比較容易成功,有時不是你有多牛,而是大家願意相信你能做得到。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親愛的》(2014)


虹膜:你合作了那麼多的明星,有沒有哪位明星跟你合作得最好,是明星當中的明星,或者綜合表現最好,有沒有特別突出的?


陳可辛:很難這麼說,都很主觀。既然我用了那麼多次金城武, 肯定是有一定偏袒的,我非常熟悉他,雖然不能說他是和我合作的明星中最有票房號召力的,但我還是覺得在大銀幕上他最迷人。


虹膜:那張曼玉呢?她在《甜蜜蜜》結尾的那個特寫鏡頭,我覺得是華語電影史最精彩的特寫鏡頭之一了。當時拍這個鏡頭時,你是看到了她在特寫鏡頭下的魅力嗎?


陳可辛:也沒有,張曼玉戲好,這誰都知道,我和她拍過《雙城故事》,《甜蜜蜜》是第二部了,張曼玉的好是她不僅自己好,她還能讓周圍的人都好,廣東話叫「打醒十二分精神」,她能夠讓周圍的每個人都帶著最好的狀態,攝影師、導演……都會好。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甜蜜蜜》結尾處張曼玉的特寫鏡頭


虹膜:你的上一部作品《親愛的》,是2014年的作品,到今天也已經兩年過去了,媒體也有報道,你一直在籌備《李娜》,能否透露一下這部作品的情況?


陳可辛:兩年沒拍戲,就是因為《李娜》這劇本非常複雜,就是需要兩年的時間。


虹膜:感覺《李娜》跟《中國合伙人》有點像,都包括了勵志、奮鬥、中國夢的元素。


陳可辛:那我應該《中國合伙人》之後就拍啊,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李娜》很複雜,裡面還涉及到個人主義,和體制的關係的內容。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李娜


虹膜:這個很精彩啊,有著強烈的衝突。


陳可辛:但是劇本真的不好弄。


虹膜:演員方面有所選擇了么?


陳可辛:還沒有,就是在弄劇本。


虹膜:再說回剛才提到過的一個話題,我之所以覺得你很有魄力,是因為你有時候會做出一些主流導演不太可能有的選擇,比如說買了《大江大海》的改編權。


陳可辛:其實沒有啦。買《大江大海》這本書是因為當時跟龍應台聊得很好,然後有跟她瞎聊的時候,她說了一句如果拍成電影的話希望我來執導,那說完這句話,我立刻就決定買下版權了。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中國合伙人》(2013)


虹膜:可是《大江大海》的題材肯定無法通過啊。


陳可辛:不一定啊,很多導演,包括香港導演都說,這個題材沒法過,那個題材沒法過。像是《投名狀》這種,我哪料到會弄出一個回民來,其實裡面還涉及到一個太平軍問題,上面說關於太平軍的內容絕對不能拍。然後你說吳宇森的《太平輪》是不是大江大海?我覺得可以找到一個中立的點,就拍人在大時代面前的困境,淡化政治立場。


虹膜:《等待》呢?是不是徹底停了?


陳可辛:是的,這個真的很難了,因為涉及到軍婚和文革。


虹膜:那我真覺得你很有魄力,會買《大江大海》和《等待》這種文學作品,《等待》的作家哈金是目前在英語世界獲得最大成功的華人作家了。


陳可辛:其實還是機緣啦。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虹膜:有沒有想過回香港拍電影?關錦鵬導演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說他想回香港拍電影了,不是說拍那種只在香港公映的電影,而是香港本土化的合拍片。最近《寒戰2》在大陸也獲得了六個億的票房。


陳可辛:我覺得不太可能,《寒戰》是警匪片,我拍不了警匪片。其他類型的電影不太可能有機會。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寒戰2》(2016)


虹膜:類似你以前《甜蜜蜜》那種也不可能?


陳可辛:不太可能,這種小製作不可能了。而且香港現在的社會氣氛也不太對勁,跟以前不一樣了。香港以前是不管政治的,現在卻變成了一座高度政治化的城市。我覺得這個氣氛我沒法在裡面工作。



陳可辛專訪:《七月與安生》我拍不出,馬思純很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追憶一位偉人,他改變了電影和娛樂
姜文是天才?《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中國最好處女作?
中國最棒的民謠歌手,和世界上最天才的藝術家相遇
為什麼我們今天仍然要讀這位自殺的哲學家?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舞者模特演員,一個都不放過,陳可辛說看到她讓人想到了張曼玉
瘋!狂!受夠了!陳可辛還是終於說了吳君如拍《妖妖鈴》的實情!
模特杜鵑最有名的照片讓陳可辛看到她就想到張曼玉
杜鵑能一眼就被陳可辛相中,離不開她這張特別的臉蛋
一人一生一部作品《如果,愛》更像是周迅的自傳,陳可辛:她是每個導演都想要的演員
陳可辛對話竇靖童:外面都覺得你挺多刺,其實你挺平和的
馬家輝對話陳可辛:香港電影真的退步了嗎?
女星妮可·舒可辛格現身街頭被拍,網友熱議:在印度她會很危險!
香港導演陳可辛自稱「老司機」:不希望有人在我的帳篷里撒尿
西遊蠍子精為何寧可辛苦色誘,也不霸王硬上弓,強取唐僧真陽?
馮小剛說「這屆觀眾不行」,陳可辛補刀因為都是小鎮青年
他是全世界最帥的男人之一,王家衛愛他,陳可辛捧他,每個姑娘都想嫁給他,他卻總在最紅的時候退出,只做娛樂圈的隱形人
自嘲開黑自己像小黃鴨的周冬雨閱人無數的陳可辛念念不忘原來如此
同居19年不領證,看了吳君如和陳可辛才明白什麼是愛情
吳君如倒追陳可辛,堅持不婚且20年來分房睡,這樣的愛情也很甜
妮可·舒可辛格和男友義大利度假,網友表示:不敢相信她已經39歲
Low的人才看網劇?周星馳、馮小剛、陳可辛紛紛入局,就問你怕不怕
李小璐素顏似老太太,帶甜馨買菜保姆可辛苦了!明星錢不好賺!
西遊蠍子精為何寧可辛苦色誘,也不霸王硬上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