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部偉大的非虛構作品是如何引用信源的

一部偉大的非虛構作品是如何引用信源的

作者/方可成


新聞實驗室微信公號:newslab


根據目前雙方展示的材料,我個人的看法是:作者確實花了時間和心血做了不少採訪、翻了不少材料,去了不少地方,查證了不少細節。這些都不是憑空編造出來的,「抄襲」的指控過於嚴厲。但是,原文在引用信源時確實存在問題,非常容易讓讀者誤以為所有材料都來自於一手採訪。

「我第一次讀就一直在琢磨哪些是資料哪些是採訪。」業界一位著名的非虛構寫作者這樣對我說。我完全理解ta的想法:作為行內人,我們讀一篇報道的職業習慣就是去看哪些材料是一手的,哪些是二三四五手的。這篇《1986,生死漂流》在具體操作手法上存在不夠透明的問題,令業界行家也難以判斷信息來源,遑論普通讀者。


具體而言,其一,如質疑文所展示的,文中許多材料來自王茂軍的長江漂流探險日記。這本日記是重要史料,如作者所言,它也是他們「唯一能找到的一手材料」。引用日記內容完全沒有問題,何況作者還採訪到了王茂軍進行核實。但是,文章對這本日記的存在隻字不提,這不是「寫作行文需要」就可以回應的——以兩位作者的寫作功力,將「長江漂流探險日記——1986」這幾個字塞到文章裡面,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其二,對《三聯生活周刊》記者劉敏文章《長江漂流30年》的引用,不符合規範。李大放的話是三聯記者劉敏採訪到的,那就請告訴讀者,他的話來自三聯記者劉敏。大家去翻一翻《紐約時報》,如果其中引用了一句別人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的話,它肯定會說這句話是來自《華盛頓郵報》的,在網站上一般還會加上鏈接指向《華盛頓郵報》的原文。在中國,媒體普遍心胸狹隘,不願意在自己的版面里提其他媒體的名字,因此往往把「XXX在接受XX日報採訪時曾經這樣說」簡寫成「XXX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這樣說」。這種做法當然不值得提倡,但起碼不會讓讀者誤以為這句話是一手的。而《1986,生死漂流》一文在引用李大放的話時,寫的是「30年後,李大放對記者說。」——相信99%的讀者和我一樣,對這句話的理解是,30年之後的今天,李大放對陳楚漢、杜修琪這兩位記者說。


其三,對簡·沃倫郵件的描述很有誤導性。《1986,生死漂流》開頭就說,「今年五月,我們收到一封郵件,來自一名69歲的美國老太太,叫做簡·沃倫。」這句話給人的印象是簡·沃倫主動求助,兩位記者突然收到一封郵件,獲得線索。而實情並非如此。

對於一篇新聞報道(包括特稿、非虛構寫作)來說,寫清楚信源十分重要,為什麼?一方面,這展現出作者的透明、坦誠,不試圖將他人的勞動成果據為己有;另一方面,這可以讓公眾監督你的報道,可以hold you accountable,有助於建立起讀者的信任。


當然,特稿和非虛構寫作對文本的要求很高,大量插入信源確實影響行文節奏。但交代信源這件事,並不是無法做到的。杜修琪在「人間寫作課」中提到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巴黎燒了嗎》。在這本書的結尾,信源列了7頁。下面是我剛在圖書館拍的照片。

一部偉大的非虛構作品是如何引用信源的


一部偉大的非虛構作品是如何引用信源的


值得一提的還有另一部偉大的非虛構作品《八月炮火》。作者巴巴拉·塔奇曼說,如果把所有信源都列出來,會變成整整一本書,所以她只列了一手信源和極少數的二手信源,這一列就列了13頁。


更令人讚歎的是,在13頁的信源列表之後,是長達41頁的章節附註,對正文中所有引用的消息都交代了具體的來源。為了不影響閱讀,不把作品變成學術著作,巴巴拉·塔奇曼用了一種特殊的章節附註方式——不在正文中插入任何標註,而是在章節附註中標明頁碼,對該頁中的直接引語和重要信息註明來源。


我們來看兩頁具體的例子。下圖中,左邊是正文的第一頁(全書第17頁),右邊是章節附註第一頁。

一部偉大的非虛構作品是如何引用信源的


可以看到,章節附註一開始就交代了此章內容的主要信源。在正文第一頁中,有三處直接引語,後兩處的具體出處都在章節附註中註明了。第一處看似沒有註明,實際上已經在正文中交代了:來自《泰晤士報》。


繼續看正文的第二頁(全書第18頁),右邊仍然是章節附註第一頁。

一部偉大的非虛構作品是如何引用信源的


第二頁裡面有三處直接引語,全部在章節附註中給出了具體出處。在該頁底部,有一處雖然不是直接引語,但因為涉及到重要的細節,作者同樣介紹了出處。


就這樣,一頁一頁,事無巨細,真正做到了字字有來歷,句句有出處,而且告訴了讀者出處在哪裡。


現在,互聯網技術讓非虛構寫作中標註信源變得更加簡單了。如果巴巴拉·塔奇曼生活在今天,她只需要出版一本電子版,在需要附註的文字上面加上超鏈接就可以了。歐美主流媒體網站上的新聞,從短消息到長篇深度報道,無不是充滿了指向信源的鏈接。如同我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說的那樣(http://fangkc.cn/2014/05/linking-internet/),這些超鏈接既佐證了信息的權威性,又讓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輕易了解到更多相關信息,應該是一項基本的傳播倫理。(遺憾的是,中國的媒體網站則像是一個個缺乏聯繫的孤島,甚至將外鏈視為大敵,如果有編輯在文章中加了外鏈,可能會面臨處罰。這是一種極其狹隘的做法,不僅傷害了整個中文互聯網上的信息流通,也並不真正利於這些網站自身的流量。)


在規範引用信源這件事上,陳楚漢、杜修琪兩位作者做得不好,但他們肯定不是做得最差的。中國媒體的洗稿、抄襲已經是常態了。之前,一位研究者關於廣場舞的論文被一家中央級大報抄襲(大段抄襲,而不是不規範引用),她多次嘗試溝通,在遭到無數冷眼之後,才得到一句非常不到位的致歉聲明。當她找我求助時,我無奈地告訴她: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得到致歉,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了。


圍繞《1986,生死漂流》一文的爭議,對於中國媒體界的反思而言或許是好事。我也相信,這些討論對兩位年輕的作者而言也是好事。我非常佩服他們倆(其中一位還是我的直系師弟)的衝勁和能力,只要不那麼心急,他們一定會走得更遠。也許他們真的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讓自己寫的故事被拍成電影,獲得奧斯卡。但我真正期待的是他們做另一件更酷的事情:從下一部作品開始,為這個魚龍混雜的行業豎立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經得起考驗的標準,帶著年輕的衝勁,打破陳舊腐朽的「行業慣例」。


這種標準的確立,是孕育出我們自己的《八月炮火》的前提。

一部偉大的非虛構作品是如何引用信源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TAG:新聞實驗室 |
您可能感興趣

引用大量論文,如何有效匹配引用?
好工具引用率高於重要理論,部分原因是作者不夠自信
C++基礎之引用與指針的區別與聯繫、常引用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愛情是盲目的,這句話被無數人引用
國外引用中國文化的動漫,哪一部最為經典?
想了解函數引用和函數調用本質區別的,這篇文章不要錯過
中國科技論文的虛實:數量多、引用較多,但是否真正有質量還需時間檢驗
好工具引用率高於重要理論原因何在
感悟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的事,直接引用漫畫台詞當作自己的座右銘被指沒文化
引用圖片的正確姿勢
一句被歷代詩人引用的詩句,經過毛主席的引用才成為經典
李賀的一句詩,被後世文人爭相引用,其中毛主席的最有氣勢!
引用典故也叫濫用剽竊?我們招誰惹誰了?
揭秘鄧超曬跑男團合照真相,引用詩詞借意表達不會再有下一季?
感悟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的座右銘,直接引用漫畫台詞當作自己的座右銘被指沒文化
動漫中那些經常被引用的經典台詞,你有沒有中槍?
如果蘋果失去了它的魔力 還能吸引用戶嗎
如何查詢期刊影響因子和引用情況?
神秘的不丹王國,經常引用佛教的傳統觀念來進行管理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