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學者批評清末新政:不是做的不夠,而是做得太多了

學者批評清末新政:不是做的不夠,而是做得太多了

學者批評清末新政:不是做的不夠,而是做得太多了



1901年,清廷派醇親王出使歐洲,儀仗隊行進在上海南京路上

杜亞泉批評清末新政:不是做的不夠,而是做得太多了


清末最後十年,為應付內憂外患,曾啟動立憲新政,但終究未能挽救清廷的覆滅。一般對清末改革的批評,多集中在當局者並無誠意等層面。但在親歷清末民初之大變局的學者杜亞泉看來,當局有無改革誠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改革方案本身,有沒有可行性。


杜亞泉認為:在清末新政改革這件事情上,不是當局做得不夠,而是他們「太積極」,做得太多了。其理由是:「一國政府之本分,在保全社會之安寧,維持社會之秩序,養其活力之泉源而勿涸竭之,順其發展之進路而勿障礙之,即使社會可以自由發展其活力而已」,國家應該發展教育,但「不必自為教育家」;應該發展經濟,但「不必自營農工商之業」。


在杜氏看來,「國運之進步」與「政府之強大」是兩碼事。若不理解此點,「貿貿焉擴張政權,增加政費,國民之受干涉也愈多,國民之增擔負也愈速。干涉甚則礙社會之發展,擔負重則竭社會之活力」,社會沒了活力,國運也就完了。綜而言之,「若謂社會之進步,必仰政府之提攜,不如反而言之,謂政府之進步,仰社會之提攜,較為確當。」

基於此種理念,杜氏在反省清末新政時,認為許多舉措不合時宜。如郵傳部、農工商部多屬「虛設」;警察制度徒然「模擬他國」,耗費巨大,但不合國情,巡警遍布鄉村,卻「終日植立,無所事事」;辦理新式學堂,則孜孜於制定「繁密條例」……這些具體意見是否合理,或可商榷,但杜氏認為改革伊始,應「立法於簡,其後可繁」,確屬真知灼見。可惜清末新政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啟動之初,即「立法於繁」,終於搞到官吏無從措手,百姓難以存活之窘境。


批評清末地方自治:徒慕虛名,項目應有盡有,變成斂財盛宴


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乃是知識分子和朝野政客競相鼓吹的流風,幾乎到了無人不談「自治」,無事不可「自治」的地步。但在杜亞泉看來,「自治」是好東西,但卻壞在「徒慕自治之虛名,而不求實際上的利益」上面。本身中央也好,地方也罷,人才、經費均極有限,卻「忽增此無數之自治機關,而欲其於學務商務農業工業與夫工程衛生,均各措置合宜」,根本就是「不可能之事」。


杜氏回顧:晚清的自治章程,所列舉的自治項目,可謂「應有盡有,應無盡無」,「舉凡自治所可為之事,悉搜羅而並列之」,既不區分緩急,也不安排先後。其結果就是:辦哪一件事,不辦哪一件事;哪一件事快辦,哪一件事緩辦,並不依據人才、經費、收益等客觀條件,而全看對自治辦理者個人是否有利可圖。晚清自治運動,多演變成地方紳豪的斂財盛宴,箇中原因,正在於此。


杜氏這種摒棄「改革真誠論」的批評思路,對今人多少仍應有其借鑒價值。

注釋


杜亞泉:《減政主義》,東方雜誌第8卷第1號,1911年3月。杜亞泉:《自治之商榷》,東方雜誌第12卷第2號,1915年2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1934年中秋節,蔣介石讓人發冏的的廬山賞月講話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鄭成功「精神錯亂」,有沒有道理?
「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是偽歷史
普京送安倍武士刀,這樣的「禮物戰」其實很多
張學良晚年談「不抵抗政策」,言辭反覆無常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不要再罵U23新政了,英明之策只不過: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不得不知道:減持新政,是保護小散的一小步,卻是監管層的一大步
足協出新政,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我們不想一直為了榮譽而戰
看完才明白足協的苦衷,若不推新政,後果將不堪設想!
正方觀點:新政或許救不了中國足球,但也毀不了
慈禧適得其反的新政:不僅沒有挽救大清,反而把大清推進墳墓
買車的朋友一定要看!新政策明天開始實施!以後買車不會被坑了
斯帥:新政因素,于漢超不能首發我也很頭疼
新政下未來中超將變怎樣?你想看的全沒了
好消息,房子有樓頂的要賺錢了!這個新政策太牛了
沒買車的看到這個要開心了,新政實施便利好多
農民朋友注意了,宅基地新政策,這4類房屋不得翻建,看你家有嗎
足協新政曝光,郝海東坐立不安,竟撂下這話,網友感覺受不了!
被足協新政搞得焦頭爛額的老闆們 雷鋒只能幫你們到這兒了
就醫看病出新政策了,看看有哪些好事等著你
足協新政是好是壞 這麼做年輕球員能力就上來了?
讓人看不懂的足協新政,中國足球又要停滯十年?
權健真核不遜保利尼奧,中超新政卻讓他成絕筆,且看且珍惜
都說王莽是一位時代穿越者,他的新政到底玄乎到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