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這東西不等於臟,別亂挖!
在很多人心目中,想必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耳屎=鼻屎=粑粑=排泄物=廢物。在今天之前,小九也這樣認為。小九甚至覺得,耳朵不掏乾淨,會影響聽力。但事實上,耳屎是耳朵的保護膜。它有功有過,我們還能通過它的樣子辨別健康。
少量耳屎之「功」
1.保護耳道
老百姓常說的「耳屎」,是外耳道皮膚上的耵聹腺分泌的一種物質,醫學名稱叫「耵聹」。
耳屎因富含油脂,可以滋潤耳道上的細毛,這些細毛能阻止空氣中的粉塵和細菌的入侵,防止昆蟲等微生物侵害耳朵,減少外耳道炎和黴菌病的發生。
2.滋潤耳道
從化學分析來看,耳屎含有油、脂肪酸、硬脂、蛋白質和黃色素,其中油脂,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尤其對耳道深處的鼓膜,可以使其不致乾涸,從而使鼓膜經常處於最佳運動狀態。
如果沒有耳屎,耳道過於乾燥,會引起耳癢、皮膚燒灼感。
3.保護鼓膜
它其實就充當了手機保護膜的作用,不過保護對象不是手機,是耳朵。
鼓膜比蟬翼還要薄,非常嬌嫩,猛烈的聲波會損害鼓膜,甚至造成破裂。
而耳屎能使外耳道空腔稍變狹窄,對傳入的聲波起到過濾和緩衝的作用,降低分貝,保護鼓膜不被強聲震傷。
4.保護聽力
耳屎保護鼓膜,即保護聽力。
人之所以能夠聽到各種聲音,是靠外界各種不同的聲波傳進耳朵,引起鼓膜振動所致。打雷、爆炸聲、音樂聲等,音量越大,引起鼓膜振動越強烈,久之,會造成耳內聽神經受損。
在保護聽力上,耳屎能盡點綿薄之力。
5.殺菌作用
耳屎含有溶菌酶(一種能破壞細菌細胞壁的抗菌酶)、免疫球蛋白等成分,能夠抑制和消滅外耳道的細菌。
耳屎也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膜,使外耳道處於酸性環境,具有輕度殺菌、防止感染的作用。
耳屎堆積之「禍」
其實,耵聹這種東西吧,平時隨著咀嚼、張口,可自行脫落排出。但如果耵聹分泌過多,排出受阻,就在在耳道內聚集成團,阻塞外耳道。
少量耳屎,於我們的耳朵是有保護作用的。但如果耳屎堆積,並且對它不管不顧,則會引發「禍端」。耳屎堆積,醫學上有個專業詞語叫「耵聹栓塞」。
根據家族遺傳不同,人的耳屎有干有濕。其中,濕性的耳屎被稱為油性耳屎,這種耳屎不容易自我清理,往往產生的速度又快,稍微時間長點不處理就容易造成耵聹栓塞。
耵聹栓塞帶來的不良後果有:
1.聽力下降
耵聹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聽力減退。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傳導性聽力下降。如果這時候耳朵里又不小心進點兒水,耵聹遇水膨脹,會致聽力驟降。
2.耳悶耳痛
大塊耳屎堵塞外耳道,會造成耳悶耳痛這不難理解,就好比是用耳塞塞住了耳朵,時間久了就會難受一般。耵聹栓塞後可誘發外耳道皮膚糜爛、腫脹、肉芽形成等,表現為耳部疼痛或悶脹感。
3.引發眩暈
眩暈可因耳屎而起病,這在臨床上已經有多起病例報道。抱團的耵聹壓迫鼓膜時,可引起耳鳴、眩暈。而通常,一旦取出大塊耵聹,患者會頓覺神清目爽,眩暈癥狀立即消失。
4.其他影響
若耵聹壓迫外耳道後壁皮膚,可因刺激迷走神經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此外,耳屎過多亦可引發外耳道炎,乃至產生外耳道膽脂瘤。
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有大量耳屎積聚在外耳道,一定要及時清除。
小貼士:
耳屎不多,沒有癥狀,就盡量不要掏耳朵。覺得耳朵癢的話,用棉簽蘸點兒酒精,在外耳道輕輕轉幾圈,不要太大力。真正需要到醫院處理的情況,可能就是耵聹栓塞了。
掏耳朵看似小事,其實也存在很多風險的。你手一抖,就可能損傷外耳道皮膚、刺傷鼓膜等,容易造成慢性炎症不說,還有變成聾子的可能。去醫院掛個耳鼻喉科的號吧。
延伸閱讀:耳屎可反應身體狀況
如同尿液顏色反應健康狀況,耳屎的顏色、氣味等,也能反應身體狀況。我們可以根據耳屎,辨別身體是否健康。
1、耳屎綠色帶點濕——化膿性中耳炎
正常的耳屎是淡黃色的,耳道內如有綠色的分泌物,是細菌性中耳炎導致的膿性分泌物。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膿性炎症,好發於兒童,亦是小兒聽力損失的常見病因。
2、耳屎呈暗色發黏——汗味兒很難聞
如果你的耳垢呈現為白色片狀,這表明你體內缺乏引起體臭的物質,汗味兒不會很難聞。而如果你的耳垢呈暗色且發黏,這就意味著你的汗味兒很難聞。
據資料統計,具有強烈腋臭的人,80%以上耳屎往往為淡黃色粘稠液狀。這可能與大汗腺分布於耳道內以及體內內分泌激素有關。
3、耳屎有很強臭味——慢性中耳炎乳突炎
若是耳屎長期伴有臭味,一般屬於慢性中耳炎乳突炎。乳突炎為中耳炎進一步發展的疾病,其表現為炎症纏綿難愈,且有並發膽脂瘤的危險,可通過X線檢查來確診。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不要隨意掏耳朵。耳屎沒多到堵塞外耳道,就是細菌的清潔器,掏空了它,傷的最終是耳朵!
關注『39健康網』微信公眾號,我們將每天向您推送最新最in的健康知識,還可自測體質、向醫生提問、約診全國三甲醫院專家。


TAG:39健康網 |
※有圖有真相,這東西別亂吃
※皇上,這東西不是這麼用的,你太污了!
※肝不好的人,一定別多吃這東西!
※陸毅從不敢露肩膀,因為他身上有這東西
※有人為何情路艱辛?原來是身上有這東西!
※這東西不是田螺,不能吃!
※打碎了含有這東西的日用品,不想中毒就馬上這麼做!
※手有「這東西」,註定一世潦倒難翻身
※腳上長這東西,一定不要摳,越摳越多
※魚身上這東西治腎虛有奇效,但大多數人都扔掉了,真可惜!
※有了兩塊錢的這東西,家裡再也不怕亂!
※這東西幾毛錢一把,卻有這麼多妙用!不知道就虧大啦
※身上長出這東西,你需要馬上降血脂,一刻都不要耽誤!
※卧室床底下可別有這東西,不然你會一生窮困潦倒,如果有趕緊拿走!
※廚房若有這東西,別吃快扔掉!
※喵:朕這是毛不是胖!這東西簡直有毒!
※千萬別被這東西沾上了,否則甩都甩不掉
※身體越來越虛弱?多半和床上這東西有關
※別吃了!這東西功效沒那麼神,反而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