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儒家養生大道:露鋒芒(下)

儒家養生大道:露鋒芒(下)

《儒家養生大道》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播講者:杭凱)

儒家養生大道:露鋒芒(下)


有一次談到對貧富的態度,子貢說:「窮的時候不諂媚,富有的時候不驕傲,這樣的人老師覺得怎麼樣?」孔子說:「這樣的人也算是不錯啦,但是沒有貧窮的時候依然快樂,富有的時候更講求禮法的好。」


越是身在高位,越是富有的人越知書達理、謙和近人的話,越會讓人覺得他所擁有的一切都與他相稱。相反,如果你的物質條件好,可總做一些讓人不舒服的事情,總把負面的做法暴露給大家,那輕則大家會覺得你是個又「豪」又「土」的人,重則招來嫉妒恨。


《世說新語》里記載了幾則關於石崇與人鬥富的故事。石崇的父親是個美男子,想來石崇本人應該也是比較俊朗的,而且他也很有才華,在文學上也頗有見地,按理說他應該是一個既有外在又有內在的人,這種人如果品性好一點,會是一個受人尊敬和讚美的對象。可是石崇這個人太外露了,他已經完全被財富沖昏了頭,當然這也有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他經常跟皇帝的舅舅鬥富,他的親戚還得罪了小人,後來也連累到了他,最後家破人亡。

其實石崇最後的破敗是必然的,他敢跟皇帝的舅舅直接叫板,平起平坐,又做了很多奢侈到沒有人性的事,這樣的放肆,這樣的招搖,即便不因為這個小人,也會因為那個小人而遭禍。小人無處不在,這個我們不能單純靠辨別去防範,而要時時刻刻警醒自己,才能免於禍患。就像前面講的郭子儀的故事,郭子儀也是位高權重,也有萬貫家財,表面上過的也是富足奢侈的生活,但為什麼能平順終老,這就是為人的智慧,是隱藏鋒芒的善果。別人能看到的永遠都是你想給他看到的,如果你不想給人知道,你把尖刺隱藏起來了,那麼就扎不到別人,也傷不到自己。你要是拚命去戳別人的眼,那人家還能放過你嗎。


還有一個故事,很好地總結了知進退不炫耀的處世智慧。故事的主角是孔子,說他被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時,有一個被稱呼為太公任的人前去看望他,並對他說:「你快要餓死了吧?」孔子說:「是啊,七天沒有做飯啦。」太公任又問:「你討厭死嗎?」孔子回答道:「我當然也是厭惡死亡的啊。」太公任說:「那我就來談談不死的方法。東海里生活著一種鳥,它的名字叫意怠。這種鳥飛得很慢,好像不擅長飛行似的。它們飛的時候總是要有其他鳥引領,棲息時又都跟別的鳥擠在一起;前進時不敢飛在最前面,後退時不敢落在最後面;吃食時不敢先動嘴,總是吃別的鳥所剩下的,所以它們在鳥群中從不受排斥,人們也不會去傷害它,因此能夠免除禍患。


「長得很直的樹木總是先被砍伐,好喝的井水總是先被人汲干。你現在就是這樣啊,你顯得比普通人有才幹,又比很多人注重修養,這不就把別人都比下去了嗎,這樣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是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所以總不能免除災禍。


「從前我聽老子說過:『自吹自擂的人不會成就功業;功業成就了而不知隱退的人最終會功虧一簣,名聲在外而不知韜光養晦的人一定會引來禍患。』誰能把自己隱藏在百姓中,有才有德有權勢有財富但又表現得純樸而又平常,不去刺激別人,這樣別人也不會處處為難於你。道德修養真正達到一定高度的人不求聞名於世,你為什麼偏偏喜好名聲呢?」孔子聽了覺得非常有道理,從此就歸隱山林了。


當然這只是個編撰的故事,借孔子來說明這個道理。現實中真想要隱藏起比別人優越的條件其實是件非常難的事,因為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希望被人重視,所以會突出自身的有利因素。只要適可而止就好,否則一旦招來禍患可能就會讓我們無法消受。為了自己的安穩生活,還是時時勸誡自己的好,即便現在是處於優勢,但也許有一天氣運不濟,或是別人更為得勢,到那時就悔之晚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其成 的精彩文章:

「人禍比疾病更可怕」之:處險境
少時戒色,欲不可縱(下)
延年益壽,中醫藥文化大有所為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飲食的第二要點:十不食

TAG:張其成 |

您可能感興趣

儒家養生大道:朱熹養生觀
儒家養生大道:養生的兩大功夫——慎獨知幾(下)
儒家養生大道:先賢論孝
琴與道家養生
儒家養生大道:創造適合養生的起居環境(上)
儒家養生大道:尋找自己的良知(二)
《呂氏春秋》中的養生之道
道家養生:以氣養生
道教的多種養生之道(四)
道教的多種養生之道(六)
道教的養生說
李鴻章的私家養生之道
儒家養生大道:尋找自己的良知(一)
道家養生與養炁
儒家養生大道:音樂對人的影響
儒家養生大道:以食補氣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老中醫養生小秘訣: 五穀養生粥的做法大全(上篇)
儒家養生大道:孝是一種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