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龍椅,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只有歷代皇帝才有資格坐在上面。而龍椅的擺放,很有講究,無論哪朝哪代的皇帝,其龍椅的擺放位置必是「坐北朝南」。古人歷來將南方視為至尊(皇帝登基稱為以南稱尊),而北方象徵失敗(故有敗北一說)。其實「坐北朝南」的說法和中國地理位置有關,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雖然隨著時間,文明不斷南伸,不過仍然在長江以北的位置,而太陽的直射在地球上是有範圍的,只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中國在北半球,所以看到的太陽都在偏南方向。雖然古人不懂這個原理,但是古人發現無論什麼樣的建築,南邊的日照更充足。古人就將南邊的房子讓老人居住,這叫:孝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周朝時推行禮制,提出「以孝治天下」,帝王為了做表率,遵循民間的大孝,面南背北而坐,以視對老人的尊敬,「以南為尊」由此而來,後世帝王均認同此做法,無論昏君 暴君 明君 千古一帝,其龍椅的位置一定是朝著正南方,「正南而從」是歷代皇帝必須遵循的法則。可是,明清倆朝的皇帝均不是正南而從。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紫禁城住過明清倆代24位皇帝,其中不乏以孝治天下的明君,他們都認同以南為尊的說法,龍椅擺放均是坐北朝南,可是明清倆代的皇帝都不知道,自己的龍椅並沒有朝著正南方,而是坐偏了。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北京城的規劃是很規整的,一環二環…一圈圈的既對稱又標準。尤其是中心紫禁城的位置,從南邊的永定門,向北經過正陽門,紫禁城,後邊是景山,鐘樓,鼓樓,成一條直線,以這條直線為中軸,倆邊全是對稱的。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紫禁城內部這條中軸線更為明顯,這條中軸線的位置跟地圖上的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倆極的那條線)一致,指示南北方向。而帝王的寶座都是按照這條標準的中軸線擺放位置,可是另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這條線居然不是直的,起點那段是在地球的經線上,而走著走著歪了,和經線有個小夾角。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也可以說北京紫禁城的位置造歪了,這條本應正南正北的中軸線,確偏離了經線。並不是說古人沒有這個的能力,比如清東陵埋葬的雍正皇帝,陵寢的位置本來是九鳳朝陽山,剛一開工就被廢除了,其主要原因就是陵寢的「神路」(朝向)有問題,不是正南方面,有點偏。所以古人對計算經線的水平相當高,紫禁城的位置偏離經線絕對不應該是個誤差,應該是人為。


為此,中科院研究員夔中羽老先生,和享有國際天文學家和天文史學家美譽的席澤宗老先生親自做了調查。調查發現:北京的中軸線偏離經線,首先和天文學無關,其次明清倆代現存民居均呈現紫禁城的現象,偏離經線2度。經過深入調查發現,北京的發展有800多年歷史,原來的京城是在宣武門,廣安門那一帶,元朝大都就在北京現在的元大都遺址公園,而明朝的西直門城牆裡包裹著元代的城牆。所以導致紫禁城中軸線偏位的是元朝時期的忽必烈,隨著明清倆代的更替,均在元朝的建設基礎上出現了問題。

紫禁城「歪了」,明清倆代皇帝均不知情


北京紫禁城的中軸線往北延伸準確無誤的指向了內蒙古的古開平,古開平為忽必烈發跡之地,曾在此創建國都,史稱元上都。


無論忽必烈的真正寓意是什麼,直接導致了明清倆代的皇帝都坐歪了。但是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人的智慧,無論指向何處,北京城的中軸線至今都是世界上非常罕見的一條藝術軸線,充滿了古人的智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自己 的精彩文章:

華語影壇地位最高的女星,其實只有這七個人
周潤發三大丑聞悔恨至今

TAG:愛自己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明清兩代皇帝對白蓮教都頭痛不已?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歷史謎團:為何明清兩代皇帝對白蓮教都頭痛不已?
明清兩代皇帝禮服,你覺得誰更美觀?
清朝歷代皇帝,你知道多少?
為明朝歷代皇帝正明!其實明朝並非昏君多,只是被清朝黑的而已
明朝的末代皇帝,他並不是無能,只不過成為了「背鍋俠」!
從秦漢至明清,只有這個朝代皇帝陵墓不知所蹤,建得太妙了
末代皇帝溥儀,是如何被趕出紫禁城的?
她是清朝最美格格,為何鍾情末代皇帝溥儀,終生不嫁
清代皇帝陵風水不錯啊
吳三桂意圖斬首明朝末代皇帝,就連滿清將領都看不下去了!
滿清王朝替代明王朝,數代皇帝做了一件事,至今仍讓我們受益
你知道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后婉容的情人是誰嗎
末代皇帝溥儀的紫禁城練功照,你見過沒有?
明代皇帝為何沉迷北斗七星陣不可自拔?原來都是風水惹的禍
末代皇帝溥儀是怎樣被攆出紫禁城的?
從秦漢至明清,只有這個朝代皇帝陵墓不知所蹤
明清兩代皇帝,上朝就是勤政,不上朝就是怠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