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為何下令,將一萬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

朱棣為何下令,將一萬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

朱棣是好皇帝嗎?他曾經下令,將一萬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


朱棣在國人的印象里,應該算一個比較陽光的皇帝,可是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突然下令,將全國一萬多名女道士以及尼姑,全都抓到京城來審問。



朱棣為何下令,將一萬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


一時間,謠言四起,有人說,朱棣做了一個怪夢,夢見有尼姑和道士殺他,他抓這些道士和尼姑,目的是要除掉夢中的刺客;也有人說,朱棣是個花心的大蘿蔔,他雖然宮中的嬪妃眾多,可是他都看不上眼,他準備在這些尼姑和道士中,挑選幾個年輕貌美的做老婆。還有一個可怕的說法,朱棣為了長生不老,他要用這些尼姑和道士之血,煉製一顆長生不老丹!


事情的真相果真是這樣么,答曰:非也。


朱棣抓一萬多名道士和尼姑進京,是想找到一個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唐賽兒。

明成祖在位的時候,是明朝國力最為鼎盛之時,可是有一個地方,卻鬧蝗旱災了,那就是山東地區。山東的老百姓面對洶洶的災情,他們吃樹皮、草根、觀音土,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當時,朱棣正在營建北京城,修治會通河,又加之北征蒙古,耗資巨大。


山東作為賦稅大省,朝廷的徭役征斂更是讓災民雪上加霜。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時,一個自稱上天授予兵書、寶劍的寡婦唐賽兒出現了。



朱棣為何下令,將一萬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



唐賽兒號稱佛母,她自詡通靈越聖,知曉未來,而且能剪紙人紙馬,跟官軍作戰(估計是一種魔術),更為重要的是,一旦災民需要衣服和食物,她都可以用法術變化出來。

不管誰當皇帝,只要讓老百姓吃飽了肚子,那麼老百姓就不會造反,朱棣雖然是個明君,但明君不讓老百姓吃飽肚子,老百姓就得舉起武器,自己想吃飽肚子的招兒,就這樣,災民們在唐賽兒的領導下揭竿而起了。


唐賽兒手下的軍隊號稱「白蓮軍」,她以易守難攻的石棚寨為根據地,連敗進山征繳的官軍。朱棣真不敢想像,在自己的「英明」領導之下,山東地區竟然能爆發農民起義,他派兵征繳不成,又開始使用懷柔政策,派人到石棚寨去勸降。


可是唐賽兒揮刀殺了使者,讓朱棣的勸降之計,徹底落空。


唐賽兒連敗官軍,他指揮手下「毀官衙,燒倉庫」,開倉放糧,隊伍迅速發展至2萬多人,朱棣也被震撼了,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用不半年,大明的江山必然不保!


朱棣急忙傳下一道聖旨,派「京營」的提督總兵官安遠侯柳升,都指揮使劉忠率五千精兵前往征繳,同時,山東沿海負責防備倭寇的都指揮衛青率兵也隨後趕到,三路夾擊之下,白蓮軍被擊潰,但唐賽兒卻不知所蹤。

朱棣本想活捉唐賽兒,來個殺一儆百,可是唐賽兒卻沒有抓住,這讓朱棣實在沒有面子,朱棣傳下聖旨,畫影圖形,嚴索天下,可是唐賽兒卻水汽一樣消失了。



朱棣為何下令,將一萬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



朱棣思前想後,覺得唐賽兒號稱佛母,她一定是隱身在寺廟裡,這就出現了官府捉拿天下的女道士和尼姑,送交京城審問的千古奇聞!

可是朱棣不管怎麼折騰,還是找不到唐賽兒,他在1421年,被迫下旨免去山東受災地區的錢糧。


可見,如果不是唐賽兒起兵抗爭,一定沒有朱棣免去當地的錢糧之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巴新」76年和我國建交,該國有很多超重口味食材
破解唐乾陵石像斷頭之謎,都是「破窗理論」惹的禍
在霸王龍和老虎之間,地球上還出現過一種猛禽恐怖鳥
秦始皇兵馬俑帶漢族臉譜DNA,背後還藏著個大秘密
智擒民國飛賊,抓他的人是《楊三姐告狀》中的楊青天

TAG:歷史大解密 |

您可能感興趣

朱棣是好皇帝嗎?他曾經下令,將一萬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
明朝朱棣把上萬尼姑虜到京城,只因這個女人太厲害!
朱元璋讓尼姑叫苦不迭,多年後,其子朱棣卻將尼姑全部抓進京城
朱棣為了一個女人,抓了一萬多尼姑,找到後卻讓她騎木驢遊街示眾
一代雄主朱棣為何與尼姑過不去,下令捉拿天下尼姑呢?
朱元璋一個妙招讓尼姑叫苦不迭,多年後,朱棣恨不得殺盡天下尼姑
朱元璋一個妙招讓尼姑叫苦不迭,多年後,朱棣卻想要殺盡天下尼姑
朱棣和尼姑有仇么,為什麼要將天下尼姑一網打盡!
朱元璋整治尼姑使出一個妙招,多年後,兒子朱棣卻想殺盡天下尼姑
朱棣為何痛恨天下尼姑,朱元璋一個辦法讓尼姑連連叫苦
天下尼姑與道姑因何得罪朱棣而被抓捕?
有洛陽和長安多個選擇,朱棣為何一定要把首都遷到北京?
朱棣下令搜捕天下尼姑,審訊上萬人只為找到這個傳奇女子!
朱元璋为防止尼姑偷情,想了个妙计,多年后朱棣却要杀尽天下尼姑
建文帝到底去了那裡?這個茅山道士知道他下落,可惜朱棣沒找到該道士
朱棣為何把天下尼姑都抓了?原因竟是這個
此女與朱棣結下大仇,令朱棣搜捕天下尼姑,她究竟去了哪裡?
朱棣大肆捕捉天下尼姑,全部帶往京城,只為了尋找一個人
朱棣留下的這道聖旨,影響明朝歷代皇帝,多爾袞看到後都欽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