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月球村替代國際空間站,月球將迎大發展
眾所周知,在月球上建造自己的空間站是人們探索月球的新目標。但是月球環境惡劣,在上面長期作業肯定不行,於是科學家們有一個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3D列印月球村。
據英國媒體報道,歐洲空間局計劃在最短15年時間內,在月球上打造出一個3D列印的「月球村」。
不久前,來自世界各地的太空探索專家對建立第一個永久性月球基地的提議進行了討論。根據提議,該基地的設計目的是取代國際空間站,其建築結構將採用3D列印技術製成,所用的材料是月壤,並在2030年時可供宇航員居住。
這個「月球村」將作為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永久性定居點,並支持各種類型的科學研究。此外,在未來人類探索其他行星(比如火星)的任務中,該基地也將成為很重要的中轉點。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自己無意領導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之後,歐洲空間局(ESA)已經開始扮演起推動建立月球基地的領導者角色。事實上,NASA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將宇航員送上小行星,未來再登陸火星表面。歐洲空間局局長伊恩·沃納(Jan Woerner)表示,他對將人類重新送上月球充滿熱情。
「在被人類遺忘43年後,它依然是唯一一顆人類利用現有技術就能到達的星球,而我們對它的了解依然很少,」他說,「對科學家而言,如果說地球由於植被和動物的出現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那麼月球就相當於一份保存有太陽系信息的無聲檔案。」
沃納還表示,他十分樂見月球基地取代國際空間站。在他描述的遠景中,多個國家合作建立的「月球村」將成為科研、太空旅行甚至月球礦產開發的基地。「那裡具有月壤(regolith)——一種製作混凝土的理想材料。我們可以在離地球較遠的一面打造模式化結構,比如一座天文台。」沃納說道。
上個月,來自世界各地的太空探索專家聚集在荷蘭的諾德韋克,參加歐洲空間局組織的國際研討會,會議主題為「月球2020-2030:人類和機械協同探險的新紀元」。他們就支持人類在月球上生活的新技術進行了討論,包括新的宇航服、居住地建設和製造食物的技術等。其中一些新技術,比如在其他行星上種植蔬菜的溫室技術,已經開始在國際空間站進行測試。
歐洲空間局材料技術部的勞倫特·帕巴古安(Laurent Pambaguian)描述了其團隊正在試驗的用月壤製作建築砌體的3D列印技術。據介紹,3D印表機可以在1小時內製造出2米到3.5米的材料,意味著一周內就可以打造出一座完整的建築。
在人類重返月球之前,可以將機器人先送到月球上,讓它們利用月壤建立起可供人類居住的月球基地。在談到以往的3D列印技術時,帕巴古安說:「在地球上,3D列印技術已經可以製造出完整的結構。我們的團隊正在研究它是否也能在月球上進行類似的工作,建立起一個月球居住地。」
此外,科學家還討論了月球基地的選址問題。天文學家更傾向於在月球遠離地球的一面建立基地,因為在那裡射電望遠鏡可以更好地觀測太空深處,不被地球的信號干擾。





TAG:3D虎 |
※15年建成月球基地 歐空局欲3D列印「月球村」
※歐空局欲3D列印「月球村」15年內建成月球基地
※人類月球日 走向深空,中國人從月球開始
※美國下一代月球車命名為「牽牛星」,準備長期定居月球!
※國際空間站 2024 年退役,他們說下一站是月球村
※國際空間站退役後,會迎來國際月球空間站嗎?
※國際空間站退役後 會迎來國際月球空間站嗎?
※10大最酷的月球新發現,月球上有水,「阿波羅」登月痕迹
※美國與俄羅斯將合建首個月球空間站
※盤點月球十大最新發現:失蹤的蘇聯月球車
※中國和歐洲將在月球空間站合作?
※月球發現巨大洞穴,可裝下美國第五大城市,美將重返月球建殖民地
※月球表面發現巨大坑洞,美國再次放棄登月
※月球起源:濰坊發現月球隕石或將改變地球史
※月球出現不明物體活動跡象,美國將重返月球,掌控月球後將登陸火星
※中國人的驕傲,中國玉兔月球車拍出10張最清晰月球表面照片
※美俄聯合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 將促成國際載人探月登月聯盟
※中國將建成國際唯一空間站:且月球火星都將留下中國足跡!
※月球之謎:在月球上發現二戰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