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提起中國文學史,相信你的腦海中浮現的並非一本書,而是袁行霈版、游國恩版、章培恆駱玉明版、錢基博版,鄭振鐸版、台靜農版…還有劍橋中國文學史等眾多版本。


今天,又一部國際重量級的中國文學史——《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進入了大家的視野。面對如此多版本的中國文學史,我們不禁產生一些疑問:


這些版本的中國文學史之間有何不同?這部《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與其它版本相比又有何特色?反覆書寫中國文學史的意義為何?中國文學的特質在文學史書寫上會有怎樣特別的體現?在閱讀文學史時,我們應該知道些什麼?你最喜歡的中國文學史是哪一部?

8月20號,我們攜手十五言社區在706青年空間展開了第一期新星圓桌書會——「我們為什麼反覆書寫中國文學史?」,今天精選活動實錄給你,聽聽譯者馬小悟、人民大學現當代文學碩士陳寧子、青年學者王知易、編輯向珂與到場朋友們展開了怎樣的互動。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的出版和翻譯

向珂:《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這部書的版權,實際上我們新星出版社早在06、07年就已經買下,中間換了幾位編輯,歷時十年,才呈現給廣大讀者。本書的主編梅維恆先生在國內專訪時也談到了製作這樣一本書的艱辛,45位學者花費了十年時間來編撰寫作。很多人在寫作時還很年輕,現在已是蒼蒼老者,其中有幾位也已經去世了。


除了寫作周期很長,這本書的翻譯難度也很大。除了大家知道的這幾位翻譯,我們還請到了曾經翻譯過《劍橋中國文學史》的幾位老師和編輯進行了校對。


和學術性相對較強的《劍橋中國文學史》相比,《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實際上面對的讀者群體是一般讀者,沒有繁複的注釋,也沒有長篇的引文,適合讓一般讀者作為學習中國文學史的參考。隨著中國文學史研究熱潮的興起,這兩部主要由國外漢學家編著的中國文學史已成了兩部並列的、基本的參考資料,給文學研究者打開了一種別樣的視角,也給我們文學愛好者學習中國文學史提供了一條很好的路徑。


馬小悟:我和劉文楠老師是在豆瓣上認識的,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研究近現代歷史,又在普林斯頓大學做了一段時間的博士後,回國後在社科院工作,在年輕學者中聲譽很好,因此她承擔歷史部分的翻譯工作是非常能勝任的。另外一位翻譯張治老師,是陳平原教授的得意弟子。他經常發表文章,對於西方古典文學的研究比肩專業學者。


當時我剛從美國回來,進入北京大學出版社工作,接了這份工作,在翻譯這樣一部大書的過程中我也是學到了很多。我們擔心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硬傷,或者喪失語言的味道,經過一再修改和審閱,編輯和翻譯共同的精打細磨,現在將這部作品呈現給大家。如果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任何錯誤或不妥,也希望大家指出。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每一部文學史都有獨特視角


王知易:我研究過文學史,但是更偏向其他語言的文學史研究。文學史不斷更新的意義就在於對於文學的理論不斷在更新。隨著時代變化,人們總會發現新的視角認識文學史。至於更新的頻率,則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陳寧子:我更傾向把文學作為愛好而非工作。作為工作和作為愛好,對於文學史和文本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高校教育中,上課時花在現當代文學上的時間比古代文學多,高校學生選擇專業方向時多數會選擇現當代文學,這與教育方式有關。

但是外國人寫的中國文學史,他們的關注點非常有意思。並且這本書的體例與傳統文學史教育是不一樣的。採用完全不同的線索書寫,完全看不到相同歷史時期的表徵,而能夠看見相同文類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發展。這種寫作方式與西方文學理論發展有關。我國的文學史研究受古代文學史如《文心雕龍》和《文選》的影響比較大,但是現在翻譯文學史也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學者和西方學者關注的作品是不一樣的,例如外國人就會強調中國文學史上沒有一個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對於中國研究者而言,是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特別重要。而且,事實上能夠進入歷史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有些作品進入歷史是因為它具有某個特定時期的歷史意義。


《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適合愛好者來讀,但是文學史不能代替文本。作品本身的光暈是不能被任何文學史或者文學批評代替的。


圓桌發言者A:《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不是按照時間而是按照體裁書寫的文學史。它為每一個體裁的文本提供一個書單。每本文學史都有自己的意義,因為每個作者開的書單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觀評判。因此反覆書寫文學史是有意義的。

圓桌發言者B:我看文學史喜歡找自己喜歡的作家在不在裡面以及所佔比重。每個時代、每個版本的文學史側重點不同,每個作家的比重不一樣。因此重寫文學史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每個時代都會從新的角度審視過去的遺產。


舉個例子,與莫言同樣水平的作家很多,為什麼是莫言獲獎?因為外國人很看重作品的色彩,比較喜歡魔幻敘述或者敘述角度相對比較新穎的作品,魔幻現實主義就比較討巧。莫言對色彩的描述以及敘述角度的創新就比較吸引外國人的目光。因此大家看作品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這很有意思,因此重寫文學史令人好奇。


王知易:對於書寫文學史,是面面俱到更有意義還是有詳有略更有意義?是綜合性地呈現還是每個角度單列?


從詮釋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的視域都是有限的,每一本文學史給我們提供的眼光,可能也是不一樣的。


▌文學史不是孤立的存在


向珂:看地圖不能替代旅行。地圖尚且如此,文學史更是這樣。中國文學史的世界主義視野,在這部書裡面體現得很明顯。中國的某種文學是不是從其他什麼地方傳來的,這是很有意思的。


文學史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這是這本書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此前有帝國主義色彩很濃厚的作家認為東西方文化是不可交流的;梅維恆寫過一部講「茶的歷史」的書,他用茶的歷史反駁,強調東西方不是不可翻越的。文化的交流,從遠古到現在,並沒有間斷。中國文學可能也不是在一個封閉圈子、在一個長城裡面存在的。這樣揭示梅維恆的視角,可能對大家理解他所編寫的中國文學史有所幫助。


王知易:我覺得中西方文學的交流,在近現代以前可能以中國文學間斷性地向外輸出為主,外國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相對較小。我覺得中國古代文學可能是個相對封閉的空間。


陳寧子:中國翻譯文學的開始大概始於明清,像林紓,通過聽口述翻譯茶花女。古代還是有一種天朝上國的思想,古代文學的交流比較少。


不同版本的文學史對於同一個作家的論述篇幅不一。傳統現代文學史書寫基本只有魯郭茅巴老曹,這與政治有關。在有文字管控的情況下,你所看到的永遠不會很全面。但是後人通過拼圖會漸漸達到比較全面的認識。


在政治和傳統文化以外,大眾化的東西也會漸漸浮現出來。小說從市井文學、大眾文學走入文學史,說明在大眾中流行的東西、反應大眾情緒的東西,一定會有人關注它。


文學史可以通過不斷閱讀進行比較。而且觀點也會被不斷推翻,不斷更新。所以不斷書寫有其意義。


圓桌發言者C:沒有一本文學史是最好的文學史。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書寫真實的歷史


王知易: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比劍橋中國文學史更中立。意識形態的東西會更少一點。


意識形態無法完全隔絕。但是完全割裂也未必就好,因為文化上情感上也都會產生隔閡。


陳寧子:外國人寫中國文學史與中國人寫外國文學史,品味(taste)有差別。每個人接觸到的圈子都是經過選擇的,對接觸到的這些東西的評判標準也不一樣。這種東西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知識結構導致的差別。


向珂:警惕構建的歷史,尊重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和構建的歷史要分開看,雖然了解真實的歷史需要條件,但是對構建的歷史要保持懷疑。優秀的歷史書未必揭示真實,但是至少它要有這種企圖,做了這種努力,並且達到了一定的目的,這樣才是一部好的歷史書。


▌不同版本的文學史意義何在?


向珂:我們不可能讀完中國文學的原始文本,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讀很多太專、太深的學術資料也不太可能,但我們可以藉助已有的學術參考讀物,對中國文學有種大概的了解。我們希望把龐雜的內容放進一個火柴盒裡,而文學史就是這樣的一個火柴盒。


陳寧子:選擇版本實際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例如過去手抄本的錯誤和人為修改,就會影響人們理解作者的原本意圖;單行本收入全集時可能也會有一些增刪和改動。一些書在出版時,由於社會、政治的原因也會有一些刪改,像《劍橋中國文學史》的序言中也提到了,它的現當代部分就有大幅的刪削。另外,出版社的編輯質量和翻譯的質量也非常重要。因此在讀書之前,在版本方面做好功課是非常必要的。


馬小悟:總體來說,通識性的作品,國外比國內的質量要好。國內作者往往在自己的框架內,很少做輻射性的比對,可讀性、涵蓋性等等往往就略遜於國外作者的作品。當你站得足夠高,有了比較高的判斷力,你就能夠對作品有著更宏觀精準的把握。


當然,這種局面也是在慢慢改變的,期待未來青年學者的出色表現。同時希望也不一定僅出現在大學裡,也可能有著不那麼建築化的可能。


向珂:我覺得黃宗羲有句話特別好:以水濟水,豈是學問。總是用一種單一的頻道去考慮問題,以水濟水,就會特別乏味。


王知易:甚至可以說,沒有一個真實的歷史。我們不可能再去經歷歷史,即便經歷過的人去回憶,每個人的視角都存在誤差。雖然完全還原歷史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視角越多,我們看問題就可以無限地接近於真實的歷史。也許存在著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但其它的各種視角也都是有意義的。


- END -


當我們談論一本書時,我們在談些什麼?在閱讀之外,我們還能得到什麼?


為了讓閱讀不止是閱讀,新星出版社將不定期推出一系列主題寬泛的共讀活動,由相關領域青年學者牽頭,由你來參與,我們坐在一起,各抒己見,平等對談。


在這裡,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嘉賓」,下一個發言的完全可以是。這可以是一場談話、一場講座、一次聚會,一切取決於你的所思所言。開口聊聊你的觀點,或許會有助於你在讀書之後理清思路;聽聽別人怎麼說,或許可以讓你的收穫比這一本書更多。


這是我們系列活動的第一期,一切都將進一步完善,後續活動會更加精彩。下一期活動,期待有想法、有話說的你。


圓桌書會後續keywords預告 /


喬治·奧威爾、楊絳、JK制服 etc.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重新書寫文學史——「看地圖不能代替的旅行」



《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


(美)梅維恆 主編


馬小悟 張治 劉文楠 譯


新星出版社 2016-07


本書全面描繪了中國文學傳統的各類景象,且以世界文明史、文學史為參照。年代跨度自遠古迄當代,而敘述對象還包括了中國港澳台地區作家、海外華人的文學作品。首次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為主題劃分篇章,而第一篇章總括介紹中國文學的關鍵要素。每篇章內容以時間為序,獨立成篇,其中涉及到的話題包括:相關作品的歷史背景、流行文化的影響、佛教的衝擊、女性的角色、與少數民族文學語言的交流,等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星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世界到底能從詩人那裡得到什麼?
最近如果去日本,替我去這些地方好嗎?
閑夢一尺,長出整個夏日
「自己的感性全然抵抗不住,就像一下子刻在心上一樣」
止庵《插花地冊子》新書分享會

TAG:新星出版社 |

您可能感興趣

重拾研學旅行的課程意義
《柯南》漫畫修學旅行篇更新!新一難以啟齒的理由是?
跟著古詩去旅行——東風路小學打造古詩文誦讀校本課程
根據特斯拉的理論,科學家揭示了現代物理學可能的時間旅行方式!
真人圖書館:董舒,旅行何以讓我重新出發
圖說太空旅行簡史
時間旅行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天壇頤和園有旅行社導遊講野史傳聞 歷史變宮斗劇
「想帶一本書去旅行」「表裝嗶」
搞笑漫畫,原來能不能成功旅行還是需要看臉的
搞笑漫畫,命好苦不能去新婚旅行!
貓咪旅行簡史
《花少3》:「看地圖」旅行模式下的文化牽引
手繪│旅行速寫
研學旅行不是課堂「搬家」
不會寫詩的工程師不是好的旅行家
「哈勃」繪製「旅行者」地圖
古代著名詩人的旅行地圖
遇見最真的你——環建學院迎新紀念旅行牌見證專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