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帝殺了此人,明朝再無邊防大將可用自毀長城

崇禎帝殺了此人,明朝再無邊防大將可用自毀長城


崇禎帝殺了此人,明朝再無邊防大將可用自毀長城



關於袁崇煥的幾點歷史疑問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南璩


袁崇煥之於明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史》中評價袁死後「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袁也因其波瀾壯闊的一生引起後世的貶褒不一,這些爭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袁推崇的寧遠—錦州防線是否有效,與清議和是否投敵,擅殺毛文龍是否合理。


對於這些爭論,我將依靠《明史》進行分析,提出個人淺薄的看法。《明史》定稿雖然經過康熙的修改,許多地方出現了變動,但其成書時間離明朝較近,又由官方指認定版,享有豐富的第一手資源,因此將作為我行文的首選材料。

袁崇煥,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袁微時就樂於與邊塞老兵交談,了解邊境要塞的情形,常自稱有處理邊防事務的才能,自詡給足錢糧,其一人可守關。後來單騎出關巡視考察山海關內外地形,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從文官僉事一步步提拔到薊遼督師。


袁崇煥初任監軍時,就敢於蔑視上司經略王在晉。這種蔑視既然記錄在案,那就不是平常發發牢騷,必然是時常在人前提起。寧遠大捷之後,意志漸漸驕橫,又與大將滿桂不和,迫使其調走回朝。崇禎即位後,召其陳述兵事,袁一時激動,竟說出五年復遼的豪言壯語。事後經人提醒,才知道自己失言了。通過《明史》記載的這幾件事情,一個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甚至有一些驕橫的年輕將領形象躍然紙上,排除後世史官的刻意抹黑的 因素,還是可以看出袁睥睨物表,頗為自滿的個性。



崇禎帝殺了此人,明朝再無邊防大將可用自毀長城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

袁崇煥的自信源於才幹,他的才幹支撐著他駐防邊境時大有作為,而取得的勝利又反過來使其更加自信。這種自信並非盲目的剛愎自用,他能夠清醒的認識到現階段明軍和清軍的實力差距。制訂了符合當時國情軍情的復遼策略: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且守且戰,且築且屯。同時在戰術上指出:兵不利野戰,袛有憑堅城用大炮一策。明軍經過薩爾滸一敗後,精兵良將死傷敗亡數萬,大明後期最精銳之師就此覆滅,實力士氣均受到重大創傷,各部均不敢再與清軍野戰,士兵有強烈的畏敵情緒,由此可知利用堅牆大炮防禦制敵策略非常符合當時的國情,同時也是唯一可選的政策。


袁的防禦政策並非一味的龜縮不前,而是以防代攻,練兵築城,逐步發展。在巡撫孫承宗的領導下,修築寧遠重鎮,大興屯田,以此為基地向北擴展,收復了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右屯等地。在戰略上形成了關寧錦防線,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間築有多個堡台作為聯防據點。構築了三道防禦縱深,這是機動防禦的前提。而這三大防線是袁時常被人議論其軍事才略的重點所在。天啟六年的寧遠大捷,便是這一防線正確性的最好例證。


天啟五年,孫承宗被免,接任的經略高第放棄寧遠一線,撤回山海關,袁崇煥不從,率孤軍奮守寧遠一城,激勵將士百姓。同時下達命令,若有將士逃回後方前屯和山海關,格殺勿論。袁在無援軍相救的情況下,孤軍擊退清軍近十萬人馬,足以說明這一防守策略的必要和正確。倘若能按照袁的設想,在寧錦線布置數萬人馬,屯聚充足的糧草軍餉,保持與蒙古朵顏部和插漢部的制衡,清軍很難突破這三道防線。


清軍攻前線,後方山海關一線可伺機相助,寧錦大捷便是如此;清軍若繞過寧錦前線直攻山海關那便是犯了兵家大忌,哪有在敵人防禦嚴密時跳到敵人中間去攻擊的道理。經過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努爾哈赤在中途死去,皇太極遭遇閉門羹,只好轉換策略繞道蒙古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但袁早有先見之明,兩次上疏「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指蒙古)為嚮導,通奴(指後金)入犯,禍有不可知者」,提醒朝廷防範京師北面防線,卻並未引起重視。由此可見,關寧錦防線並非雞肋,在當時已經山河飄零的明朝顯得極為重要。



崇禎帝殺了此人,明朝再無邊防大將可用自毀長城


明朝1638年地圖


常有後世學者攻擊袁崇煥私通清朝,與其議和,這件事情也導致他最後被崇禎下獄凌遲。明王朝雖然一直被後世尊為「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然而政治國事不是幾句口號可以支撐,也並非滿腔熱血、一鼓作氣便可發達。更多的是需要靈活,政治的靈活性對於信奉實用主義的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明王朝在後期就多次尋求與清國和議,同時崇禎也多次想遷都南下,只是各種原因阻隔而未能成行,並非像像一些歷史劇所演,一句祖宗的規矩不可變那麼淺薄。


天啟六年八月,也即寧遠大捷後七月左右,努爾哈赤死,袁派人刺探虛實,這是袁第一次以議和名義與清軍接觸。而皇太極此時剛登位不久,同時想剪滅朝鮮襲擾,便同袁議和。趁此空閑之隙,袁便大修錦州、中左、大凌三城,同時派軍牽制清軍。第一次議和可以看出袁並非倒向清軍或者留有後路。朝鮮、毛文龍相對而言並非主力,袁派軍牽制清軍尚可認為僅僅做出樣子,但若袁有倒向清軍之心,為何趁此之際修繕前線三城,這一行為符合他一貫的防禦縱深構思,同時也表明他在做長期對抗清軍的準備,因此第一次議和袁非有二心,而是在爭取戰略時間。

崇禎二年六月,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同年十一月,皇太極進逼京師。朝野震動,朝中大臣認為認為袁此前與清軍和議後,清軍攻打降服朝鮮,再加擅斬毛文龍,清軍便無後患之憂,大舉入侵。二者時間相隔不遠,崇禎很難不對袁產生懷疑。至於史書記載皇太極放一太監施展反間計,則大不可信。此為袁第二次和清軍有接觸,但觀前後事,袁不可能勾結清軍。


首先,袁多次出入朝堂,是謂心懷坦蕩,根本未作叛變打算。


其次,袁下獄後,祖大壽害怕被株連投降清軍,可袁仍願意修書勸其歸來,而祖大壽同樣也願意歸回,說明袁和祖從未有叛變之意。,倘若袁私下真同清軍接觸,那也如同第一次一般,是緩兵之計。這些都為《明史》所記載,不可不信。觀察袁前後所作所為,叛變投敵之說實屬誣衊。



崇禎帝殺了此人,明朝再無邊防大將可用自毀長城



殿本明史一卷


袁崇煥最令人詬病的事情便是擅殺毛文龍,袁被定死罪其中一條罪名便是如此。這一段在《明史》上記載十分詳細,可見此事的影響之大。袁此人頗為自負,做事雷厲風行,意氣風發,甚至有一些獨斷專行,其性格決定了他行事風格,也決定了他最終的命運。當監軍時,因查核到虛報名額的部隊,便不經流程,直接斬殺了一位校官,此事還引起孫承宗的斥責。


後來被崇禎召見,一時意氣,說出五年復遼的豪言。了解袁的性格後,便可分析出其殺毛的動機。袁恨毛文龍耗資無數,抗衡監管,多次襲擾清軍卻未能達到相應的牽制效果,後又私通清軍,徘徊觀望,行為舉止不當,總結出十二條罪行斬殺毛文龍。事實上十二條中,冒領軍功,殺民充數,多領軍餉,任人唯親等等是當時明軍中非常常見的現象,朝廷不是不知,但念在毛文龍經營海島多年,牽制清軍有功,即使多耗糧餉不願也無法追究。其中只有第十二條最為嚴重,「開鎮八年,不能復寸土,觀望養敵」。毛的行為如若放在平時,早就鋃鐺下獄,但在當時內憂外患之際,重用毛是不得已之舉,朝廷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袁早就有心殺毛,同時相當看不起毛文龍,多次指責毛乃一介平民,才識普通。雖然毛確實該殺,但當時不是最好時機,同時袁也並未做好萬全準備,未考慮到毛死後東江鎮的安排處置。毛文龍經營東江多年,事實上已經形成軍閥割據,手下軍隊均為其嫡系親信。袁斬殺毛後,十分擔心其手下造反,並未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處置其手下部隊,史書上記載體現其處置十分倉促,殺了毛後派遣毛手下大將和其子孫統領其部隊,又上書多發軍餉慰勞其軍。但因主帥已死,島上人心浮動,手下多有叛亂離去。袁處置毛這一事很失水準,不應在此危亡之際擅斬主帥,並且未作萬全準備,斬殺後處理十分唐突。斬殺毛三月之後,皇太極毫無後顧之憂,率十數萬八旗軍繞道直撲京師,前後時間相隔之近,朝堂百官不可不疑。



崇禎帝殺了此人,明朝再無邊防大將可用自毀長城



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漢族,大明第十七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袁崇煥在明末精銳盡失、將士畏敵的形勢下,能夠擔當起邊防重任,制定合理的邊防策略,在防禦戰中取得寧遠、寧錦大捷,牢牢穩固遼東防線,守衛京師有功,其軍事才能堪稱名將。但是其為人頗為自負,對上不能尊重,對同僚不能團結,擅行不顧,武斷斬殺邊防將領,依賴崇禎的信任,過多的挑戰崇禎的忍耐底線,也反映出其政治經驗的不足。另外又有一事可以反映出袁政治經驗的欠缺,袁守邊時,糧餉充足,同時深得崇禎信賴,督師薊州和遼東。皇太極率軍從薊門直逼京師,在程序上這也算袁的防禦不周,可袁毫無知覺,率軍回援京師,自認護駕有功,實不知崇禎對其早已不滿。


袁身負將才,行事不夠老道,政治經驗頗為不足,並非全才。但在明末危急存亡的時刻,袁這樣一個已經具有抗清聲望和經驗且毫無私心的將領已不可多得。當是之時,孫承宗已老,盧象升力不足,孫傳庭、洪承疇之流無抗清經驗可言,明朝已無邊防大將可用,殺袁可比自毀長城。


試問袁若能長守關寧錦防線,抗擊後金,且不論消滅金軍,僅維持防線穩定,再選良將鎮守薊州鎮,防範金軍繞關直抵京師。洪承疇、孫傳庭之輩平息內部叛亂,熬過氣候異常的災年,君臣同心,重聚實力,再與清軍較量勝負未知。在古代,皇帝一人的能力和性格便決定了國家興衰,民族存亡。崇禎皇帝雖非亡國之君,但也不是救國之君,喜殺無常,事必躬親,任人多疑,有始無終,挫敗不起,庄烈帝若無上述性格缺陷,大明豈會半道而終?


歷史不容想像,逝者如斯,後人只能嘆息,提醒後人記住教訓就是我輩愛好史學者的責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85年前的九一八事變,究竟誰該負全責?
淝水之戰東晉能以八萬勝八十萬,全靠這支軍隊
「三讓徐州」的陶謙,到底是忠還是奸呢?
「一國兩制」最早竟是由古代契丹人首創的
此人曾向西夏借兵二十萬殺向金國,只為重歸大宋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史上最牛邊防大將:親定國界,誰敢越界射死,箭箭入石,洞穿敵背
一心想要切腹自殺的日本作家,為防大便失禁往身體里塞棉絮
嘗到甜頭!英超勁旅又打曼聯後防大將的主意,這人穆帥敢賣?
防晒防雨防大風,才「帽」雙全的你居然美得不可控
康復大師不如預防大師。健身就別慫,也別跳。對危險一無所知的勇敢和謹慎都是愚蠢
手相:「此處青黑」,必倒霉半生,謹防大禍臨頭
國足兩後衛防大將繼續慢跑,馮瀟霆主力中衛問題不大
竹林里的「黑塔尖」,味美難求,食用可減肥,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
史上邊防大將誰最強?看看這五位,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位?
不必驚慌,只要注意這幾點,就可有效預防大腸癌!
紅軍後防大缺口 五大猛將誰來補
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現的皮膚問題,預防大於治療
防大腦老化,還可這樣……
怎樣預防大腸癌?稍不慎就會帶來致命的威脅
一屍兩命!寶媽孕期恐懼症自殺,預防大於治療,老公們一定要好好看看!
國足兩後防大將繼續慢跑 馮瀟霆主力中衛問題不大
下一個佩佩?皇馬後防大將為世界盃或出走,被稱災星卻遭哄搶
別看個頭大,你家航母就是海上的靶子!俄直懟英國防大臣嘲諷!
戰恆大魯能!門將停賽、後防大將又被徵調,曼薩諾遭遇後防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