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廖偉棠:新拍的麥兜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廖偉棠:新拍的麥兜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廖偉棠:新拍的麥兜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文 |廖偉棠

其實,如果你看不懂現在的麥兜的話,過去的麥兜,你也可能並沒有看懂。


在香港離島一個小電影院看了最新一集麥兜動畫《飯寶奇兵》,同場寥落,一起走出影院的,都是一個個街坊「師奶」和她們的孩子,逆光中恍惚,看著她們都是胖胖的麥太,眼角和我一樣有淚痕。她們想必是不會同意豆瓣少年們所批評的這是「系列最差」,也不會同意可能將在香港本土文青嘴裡發出的這是麥兜又一次背叛香港的指控。她們想得比較簡單,就是電影結尾四個字「好好生活」。

廖偉棠:新拍的麥兜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麥兜·飯寶奇兵》海報


雖然我年紀和這些麥太們相若,get中電影里的淚點也差不多,但我當然不能只用一哭一笑來回應這部承載過極豐富的香港寄託的電影。無可否認的是,麥兜電影的巔峰就是《菠蘿油王子》,其後每況愈下,但每一部都依然有一些明顯偏離主流兒童片的不和諧音,恰恰就是這些「不和諧」是在強烈地表露著原創者謝立文、麥家碧以及他們所代表的一代香港人的價值觀。


這些價值觀曾經自然地觸動過香港與內地的觀眾,也有的飄得太遠令人有隔世之感(比如我寫過《噹噹伴我心》里的民初文人情懷),還有的像這部《飯寶奇兵》直接讓人尷尬,不知該作何反應。


《飯寶奇兵》的理想觀眾面,其實非常狹窄,很不幸就是我這種七十年代出生、體驗過七八十年代香港文化的怪咖大叔。創作團隊這次更加一意孤行地向那個已經不存在的香港致敬,不要說內地文化研究者難以解讀其隱喻,香港的年輕觀眾可能也僅僅一笑了之,雖然他們的父母一輩就是這樣成長為「飯寶奇兵」,和香港一起抵守著各種輕視和侵蝕生活下來的。


作為一部「偽英雄特攝片」,電影里洋溢著的,不是某些新世代影評人發現的對《環太平洋》的戲仿,而是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文化情結。這情結首先從影視作品而來,日本經濟復興之後,出於戰敗國、島民強烈的不安全感,從五十年代末開始,以圓谷英二為首的特攝片製作大行其道——這種特攝片主題大多數是世界(其實主要是日本)遭受外星力量或者環境污染導致的變異怪獸(如哥斯拉)侵蝕,超人與戰隊聯合平民奮起抵抗。在五六十年代也許還存在對美國佔領軍的諷喻,但發展到七十年代,這類特攝片已經蔚為壯觀自成一格,成為一種豐富的亞文化了。

廖偉棠:新拍的麥兜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資料圖:日本電影中的哥斯拉


也正是七十年代,隨著電視廣播的發達,各種日本亞文化浩浩蕩蕩進入香港人的視野,動畫片和特攝片完全由日本製作壟斷,徹底佔領了七零後一代香港人的集體記憶。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我且舉一個獨特一點的,1976年有一部台灣的奇葩電影《戰神》——它的香港外號更廣為人知:《關公大戰外星人》,因為把外星人侵略地球的落腳點放在了香港,超人直接以港人崇拜的關公代替,所以深得香港人喜愛。幾十年來它成為一個傳奇,不斷被香港文化人轉述,直到幾年前彭浩翔導演宣稱已經買下版權,將進行修復重光云云。


彭浩翔就是七零後香港人的代表:醒目、貪玩、要威,且最終能坐言起行去實踐自己的理念。不過《關公大戰外星人》修復版久聞樓梯響不見成果,倒是《飯寶奇兵》由和他年紀差不多的麥兜團隊(謝立文麥家碧夫婦估計生於六十年代末,近年加入的主創畫家楊學德生於七十年代)完成了對特攝片那一份奇怪的情結的致敬。而且麥兜團隊比較高難度地完成了一個對英雄特攝片的顛覆,並顛覆得非常合情合理。

廖偉棠:新拍的麥兜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資料圖:《關公大戰外星人》劇照


《飯寶奇兵》主角機器人小飯寶的造型靈感,明顯來自「小露寶」,無論是背後的螺旋槳、伸長的雙手等外表特徵,還是以小勝大的不屈志氣。「小露寶」是香港譯名,原作《がんばれ!! ロボコン》(加油!!機器人君),是1977年的日本特攝片,其後在香港的「麗的」電視台播放,大受歡迎。至於另一顯眼角色「扎肉超人」是向另一經典「鹹蛋超人」致敬——也就是Ultraman,它因為臉蛋像一隻鹹蛋而在香港擁有搞笑的親和力。

其實這種名稱的演化已經可以說明一些香港精神,香港人慣於用平民趣味去吸納外來的、高大上的東西,像特攝片那種高亢激昂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文化,香港人本能地覺得好笑但又被它吸引,於是就略改其名以示調侃和親昵。後來周星馳的破罐破摔美學、麥兜的草根自得美學都源於這種精神。


而《飯寶奇兵》也許是在某一個瞬間覺悟到這種精神背後又有深意。我猜測小飯寶的靈感來源還包括這一環:香港曾有不少家庭小電器如小洗衣機、小電飯煲就取名「小露寶」,謝立文他們通過逆向思維,還原出一個電飯煲成為真正的機器人並且拯救世界的故事。是的,飯桶也能拯救世界,這不是麥兜雞湯一直發展至今呼之欲出的一個主題嗎?但深意並非雞湯,而是家用電器的哲學。


和小電飯煲一起組成巨大合體機器人「大飯寶」的,都是家用電器。電熨斗、吸塵器、洗衣機、按摩椅……這些平凡的林林總總,在七八十年代卻是家庭主婦的福音,實實在在地拯救了她們的世界(就像電影結尾,麥兜發明的洗衣機擠魚蛋機解放了麥太的雙手)。同時那個時代香港製造業、服務業也在學習日本電器對世界的征服,不是靠強大而是靠貼心。《飯寶奇兵》的另一主題其實更重要:好好生活。發明家是要生活變得美好,讓怪獸也能撓到屁股,一味靠打砸恫嚇是沒有用的。讓外星怪獸也用上電飯煲,它們就不會想著去侵略別人了——這是典型的麥兜哲學,很單純,但不無道理。

廖偉棠:新拍的麥兜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飯寶奇兵》海報


《飯寶奇兵》讓人難過的,肯定不是一貫催淚的母子情,而是看完之後一直讓人耿耿於懷的,麥兜團隊要告別春田花花幼稚園的決心。原來的雞鴨牛烏龜河馬小朋友們,全部退出了故事,春田花花幼稚園和老區大角咀早已變成了那個世外桃源一般的離島小鎮。雖然小鎮保留著那個漸漸不再存在的香港那些美好的風物,也僅僅簡單化地用各種老店(各種「X記」,主題曲《默記》向它們致敬)象徵著,稍一不慎,就和香港旅遊局販賣的那個標本化老香港混為一談。


一方面是殘餘表面符號的香港,一方面是深埋於趣味化美學的斷代香港精神,這部麥兜,很可能是兩面不討好的。所幸,還永遠有單純的麥太麥兜們捧場,她們看完後,手牽手走出影院,手會牽得更緊,也許這已經足夠了。


【作者簡介】


廖偉棠|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詩人,攝影師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張明揚:熱愛漢文化的少數民族帝王很好,但如果他們也是「侵略者」呢
柯晗:抑鬱症和SM,舊污名上又添新污名
如何與世界相處?博士大使袁南生講中國千年外交的基本規律
陳思呈:那些與吃有關的浪漫
《紐約時報》為何用「Bitch」稱呼希拉里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麥家碧:麥兜的單純善良、蠢蠢的認真從來沒有變過
萌萌噠的小豬,關於你愛的麥兜的一切
論講道理,我只服麥兜的吃貨哲學!
動漫繪畫館-不愛做飯卻為愛勞作的麥兜媽媽
麥兜費勁腦汁想吃到的魚丸粗面,其實在家就能做!
加拿大情侶養迷你豬,結果麥兜變八戒,網友表示很羨慕它
麥兜打算用機器人拯救世界,這對麥兜和創作者麥家碧都是新任務
香港不只有麥兜,這本漫畫已經在香港傳閱瘋了,主角還是個低能
好好生活,然後像麥兜一樣打敗怪獸
「響噹噹」的少年心氣:一隻叫麥兜的小豬和它被賦予的香港精神
麥兜:在這個硬邦邦的世界,柔軟地活著
香港漫畫星光大道國慶假期歡樂多 老夫子、麥兜豬等你來簽到合影
《麥兜?飯寶奇兵》北京首映
麥兜經典語句
麥兜語錄
致教師節-重溫《麥兜噹噹伴我心》
麥兜的經典語錄大全
曾感動無數人的《麥兜》系列竟然江河日下,無人問津
《麥兜》屁屁怪搶鏡登場 地球保衛戰科幻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