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知識:佛道都有「方丈」

道教知識:佛道都有「方丈」

道教知識:佛道都有「方丈」



說起「方丈」,一般都會首先想到佛家寺院里的和尚。如果說道教宮觀里也有方丈,相信很多人會問:道教怎麼也叫方丈?其實,方丈原為道教固有的稱謂,佛教傳入中國後借用這一俗稱。因此,「方丈」是通稱,道觀的主持和佛教的住持都可稱為「方丈」,但佛道兩教對「方丈」一詞的解釋,各有不同。

作為本土宗教,道教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而逐漸形成今天的體系。在道教體系剛剛成熟的時候,佛教從印度傳入了中國。現在經常說「儒釋道」三家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根。既然為「根」,那麼佛家與道家已是一個整體,不可割裂來看。但是從普羅大眾的認識層面上觀察,卻不難發現,相對而言,大家更容易從佛家的角度切入,來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這是因為佛教在普法上要比道教做的好。道教有太多太多「三口不說,六耳不傳」的「實用性法術」。這倒不是道教保守,主要是怕「忘傳非人」造成社會危害。


道士之名源於戰國、秦漢時的方士,即有「方術」之士。道教創立之後,道士則專指從道修行的道教神職教徒。隋唐前後的道士,習慣上男稱道士、黃冠;女稱女冠、女真。至今,則分別稱男、女道士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時代奉道之士增多,對在家修持的人,稱為「火居道士」,以區別出家道士。


早期道教道士的位階是同軍事、行政組織結合在一起的,如張角的太平道設三十六方,方相當於將軍。張魯的五斗米道,道士最高位階為師君,其次為治頭大祭酒或祭酒,最低為鬼卒。隨著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消失,這些位階制度也隨之變化。


在歷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其中「方丈」一詞是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亦稱「住持」。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

道教中的「方丈」


「方丈」一詞源於道教中「人心方寸,天心方丈」的修行術語,《莊子?天下篇》成玄英疏曰:「方,道也。」《大戴禮記?本命》:「丈,長也。」即對有道長輩的尊稱。方丈具有開壇傳戒、普度弟子的職責,方丈的選拔非常嚴格,必須受過三壇大戒,而且接過「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嚴,受全體道眾擁戴,始許選為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常懷傳賢之心,素無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


「方丈」一詞的另一說,來自於傳說中的仙山名。道教傳說海上有神山名為「方丈」,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葯皆在焉」。《山海經》記載,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萊、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長生不老葯。而蓬萊海域常出現的海市蜃樓奇觀,更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葯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到蓬萊開始了尋仙活動。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三神山的說法對中國古代苑囿的水面布局起到了較大的影響,最早始於漢朝。《史記》記載:「漢武帝甘泉作建章宮、太掖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以象海中神山。」直到封建社會後期,仍然不絕,如明清的西苑(三海),布置有瓊華、水雲榭、瀛台三島,清漪園中的昆明池裡布置龍王廟,藻鑒堂、治鏡閣三洲,圓明園的「蓬島瑤台」,神仙三島等等。


佛教中的「方丈」


佛教中,佛寺住持的居住處稱為方丈,亦曰堂頭、正堂。這是方丈一詞的狹義。廣義的方丈除指住持居住處外,還包括其附屬設施如寢室、茶堂、衣缽寮等。

據《維摩詰經》說,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所住的卧室雖僅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二千師子之座,有不可思議之妙。道世《法苑珠林?感通篇》載:「吠舍厘國宮城周五里,宮西北六里有寺塔,是維摩故宅基。尚多靈神,其舍壘磚。傳云:積石即是說法現疾處也。」「唐顯慶年中,敕差衛尉寺承李義表前融州黃水令王玄策往西域充使。至毗耶黎城東北四里許,維摩居士宅示疾之室,遺址疊石為之,王玄策躬以手板縱橫量之,得十笏,故號方丈。」(《釋氏要覽》卷上)許多史籍都言,方丈之名得於王玄策此舉。然而,《文選》中收有王簡棲《頭陀寺碑》已出現「方丈」一詞。其文說:「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像。」高誘注則說:「堵,長一丈,高一丈,面環一堵,為方丈。」「大明」為南朝劉宋孝武帝的年號,大明五年即公元461年。不過,這裡所謂的「方丈」是否即是後世所指的含義,原文語焉不詳,僅此一說。)


堂頭也指的是住持所居之室。《禪苑清規?請尊宿》說:「專使先看知事計會訖,上堂頭人事。」《廣燈錄?三聖然禪師章》:「師到道吾,道吾以緋練額,持禪杖。師見,乃云:『逐便祗候。 道吾應諾。師參堂了,再上堂頭人事。道吾卻具威儀方丈內坐。師才近前。道吾云:『有事相借問,得么? 師云:『也是適來野狐精。 便出去。」《聯燈會要?香嚴閑禪師章》云:「屢上堂頭告溈山為說。」以上二例,堂頭均明顯指方丈,即住持和尚之居室。


正堂也是方丈的別稱。《景德傳燈錄?龜洋山無了禪師章》說:「師告寂,瘞於正堂。」又《酉陽雜俎》載:「嵩山普寂禪師潔正堂,焚香端坐。未久,忽聞叩門。連云:『天師一行和尚至矣。 一行入詣,寂作禮云云。」此二例之「正堂」顯然亦指住持之居處也。《西遊記》第四四回:「打掃乾淨方丈,安寢一宿。」


至唐代,懷海(公元720-814年)建立住持制度後,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住於方丈和尚,因為他們是寺院的最高領導者,同時有老師的職責。 後來逐漸演變為對一般寺院內主持僧的尊稱。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道教導引術
本土文化·全民宗教——道教
道教對待自然的態度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獨家揭秘:佛道教方丈之不同
佛道真的可以雙修嗎?看看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為何《西遊記》和《聊齋志異》對佛道態度相反,道教為何敗給佛教
西遊記最善交際的神仙是誰?佛道妖三界都有自己親戚!
為什麼說佛道是一家?
問:「如佛所說,我於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勤苦,方成佛道
傳說有這五種特徵的人和佛道有緣智慧足
西遊背後佛道大比拼:究竟佛強還是道盛?老君拿出一個圈:試試?
教理-第一篇 從人道到佛道
觀音菩薩的關係網:打通三界,佛道通吃,老君是鐵杆
西遊外交斡旋第一高手是誰?佛道通吃,各方崇敬
西遊記:如果佛道開戰,如來佛祖和太上老君誰更強?
西遊記:佛道之爭 如來佛祖為什麼要培養孫悟空?
鬼節說鬼:「地獄」即佛道文化的融合,燒紙有何文化含義?
佛道兩教說的魔就住在人的心中!
佛道共治:西遊記中的國際秩序!地球知識局
誰是西遊中最厲害的女強人?佛道都必須買她的賬!
印光法師:如何與佛道相應?
太上老君究竟住在哪裡?為何佛道都查不到他的離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