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第一紅頂商人胡雪岩破產真正原因

中國第一紅頂商人胡雪岩破產真正原因

本人一直在思考胡雪岩的破產的原因,做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似乎是大家眾口一詞的答案,但這答案實在牽強,胡雪岩這樣長袖善舞的商人怎麼會考慮不到政治鬥爭給自己帶來什麼呢?其實破產的真正原因是一場金融風暴。經過查閱資料看到《浙江檔案》2011年第6期張學勤先生髮表的一篇這樣的文章:《胡雪岩破敗的真正原因》。張先生的文章有理有據,事實清楚,相信就算本人再怎麼寫,也無法否定張先生的觀點,因此將張先生的文章附上,大家一起欣賞。

中國第一紅頂商人胡雪岩破產真正原因


胡雪岩破敗於公元1883年12月初。關於胡破敗的原因,如今幾乎已眾口一詞:即胡敗於與洋人競爭的蠶絲貿易戰。許多學者在評述胡雪岩的破敗時,往往會舉出以下兩個例證:


一、晚清陳代卿所著《慎節齋文存》說:胡雪岩「每歲將出絲各路於未繅時全定,洋人非與胡買不得一絲,恨甚。乃相約一年不買絲。胡積絲如山無售處,折耗至六百餘萬金。」


二、二、晚清歐陽昱所著《見聞瑣錄》說:胡雪岩囤積大量蠶絲,與洋人爭利,「夷人慾買一斤一兩而莫得」,「夷人謂此次倘為胡所挾,則一人操中外利柄,將來交易,為其所命,從何獲利?遂共誓今年不販絲出口」。


三、然而,筆者通過查閱晚清報刊史料時發現,上述兩個例證與事實完全不符。

四、洋人真的「一年不買絲」嗎?筆者手頭有一封洋人寫給李鴻章的長信,寫信時間是在胡雪岩破產前夕(1883年9月),信的內容就是講中國的蠶絲業。此信有助於我們了解當時中國蠶絲業的實況。寫信的洋人叫白爾辣,當時就職於上海的旗昌洋行(美商),是一位長年居住上海的資深茶商。信的主要內容如下:


從光緒二年(1876)至六年(1880),上海每年出口生絲,最低的一年為6萬5千包,最高的一年為8萬5千包。光緒七年(1881)則降至5萬5千包;光緒八年(1882)更降至5萬包。今年(1883)可能連4萬包都不能超出。導致生絲出口不斷下降的原因,有人說是外國人買得少,有人說是中國人養蠶少。其實,每年上海所積之絲,洋商是全部買光的。民間見蠶絲業獲利,養蠶之人也就越來越多。我曾多次去江浙等養蠶區考察,發現導致中國蠶絲產業年年下降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洋人不買,更不是中國人不養,而是養蠶區開始蔓延的蠶瘟病。


早在三十年前,法國、義大利都曾爆發一種叫「粒瘟」的蠶瘟病,導致蠶絲產量大減。現在江浙等地出現的就是這種「粒瘟」病。此病危害極大,建議中國成立蠶政總局,採用法國學者巴斯陡(今譯巴斯德)創立的制種方式,嚴格把好蠶種關,從源頭上預防蠶瘟病。(李鴻章看完此信後,作了如下批示:「所見頗有見地,絲觔為出口貨大宗,誠能略仿其說,考求蠶病,斟酌整頓,可冀事有成效,於稅厘不無裨助。」)


可見,《慎節齋文存》和《見聞瑣錄》中,有關洋人「相約一年不買絲」、「共誓今年不販絲出口」等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洋人不僅年年在上海買絲,而且還抱怨能買到的蠶絲越來越少,所以,也就有了這封洋人寫給李鴻章的長信,希望中國整頓蠶桑事務,發展蠶桑業。

中國第一紅頂商人胡雪岩破產真正原因


胡雪岩有沒有與洋人交惡


晚清時期,中國最大的兩項出口是蠶絲和茶葉。1843年11月,上海開埠。從此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移到上海。據晚清海關資料記載:1845年,由上海出口的生絲為5146擔。到了1880年,由上海出口的生絲已達69685擔。從1870年開始,全國生絲出口貿易約有2/3,經由上海港輸出。那時,旗昌、怡和、天祥等知名大洋行,紛紛落戶上海,從事蠶絲和茶葉的出口貿易。


那麼,胡雪岩在上海大量囤積生絲,究竟有沒有與洋人交惡,導致各洋行的洋人「恨甚」呢?筆者查閱了晚清報刊等史料,沒有發現這方面的直接資料,但也獲得了一些間接的材料:


據當時的《申報》報道,1883年11月,上海阜康雪記錢莊面臨資金鏈斷裂險情之時,胡雪岩將自己所囤積的15000包生絲分別賣給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

如果胡雪岩真的與洋行的洋人交惡,致使洋人對胡雪岩「恨甚」,那麼,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怡和洋行和天祥洋行的洋人會及時出手接盤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據《怡和檔案》記載,上海阜康雪記錢莊在1883年11月資金吃緊時,曾從滙豐銀行拆借到10萬兩白銀以維持錢莊周轉。


旗昌、怡和、天祥等眾多大洋行都是滙豐銀行的股東或合作夥伴,如果胡雪岩曾經得罪過這些洋行的洋人,關鍵時刻能得到滙豐銀行的支持嗎?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儘管得到了滙豐銀行10萬兩白銀的救急,儘管將15000包生絲快速地脫手賣掉了,但是,胡雪岩最終還是未能逃脫破敗的命運。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使胡雪岩難以走出破敗之路呢?難道問題真的出在這筆15000包生絲的買賣上?

關於胡雪岩賣出15000包生絲,究竟虧了多少錢?一直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的說虧了800萬兩白銀;有的說虧了600萬兩白銀;也有的說虧了150萬兩白銀。


洋人白爾辣在寫給李鴻章的信中已披露當時生絲的價格:「每包生絲通扯價(平均價)為320兩白銀」,那麼15000包生絲的總價值則為480萬兩白銀。既然總價值只有480萬兩,又怎麼會虧損600萬兩、800萬兩呢!因此,筆者認為:胡雪岩囤積生絲虧損150萬兩白銀的說法比較接近事實。


然而,一代巨紳胡雪岩僅僅因為虧損了150萬兩白銀,就走上了破敗之路?這樣的說法自然難以讓人置信。那麼,當時究竟還發生了什麼呢?


先讓我們來看看晚清《申報》當時的相關報道吧。

中國第一紅頂商人胡雪岩破產真正原因



1883年10月19日《申報》報道說:去年(1882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棧倒閉紛紛,約計所耗之數,有數百萬之多。市面情形大為減色。」進入1883年,市面更蕭條,倒閉的商鋪更多,並牽連到放貸的錢莊。1883年2月1日,上海的信源錢莊首先宣告倒閉,「虧欠某銀行銀約八九萬兩」(見1883年2月2日《申報》)。4月5日,上海的利康錢莊又宣告倒閉,「共虧銀約有二十九萬兩」(見1883年4月6日《申報》)。


此後,銀根更緊,局面更慘。10月8日,上海又爆出兩大錢莊倒閉的消息:一家叫「純泰」,虧損金額為「19萬白銀有餘」;一家叫「泰來」虧欠金額為「7萬白銀有餘」(見1883年10月9日《申報》)。


10月22日,杭州聲名顯赫的德馨錢莊突然倒閉。當時,《申報》作了這樣的報道:


杭垣著名之大錢莊,合上下城計之,不過七八家而已。而其資本極巨、聲名極震之店,則以阜康與德馨兩號。如雙峰之對峙焉。德馨庄開張於望仙橋河下,房屋閎敞,排場寬綽,本系某宦所開……


日來,上海遭倒閉巨庄者甚危急,且泰來庄亦系某宦與人合開,一經倒閉,必致波及,其勢萬難支持,故於上月念二日即時倒閉。(見1883年11月5日《申報》)


可見,在胡雪岩的阜康錢莊倒閉前,上海商界已經出現一股倒閉狂潮,大批商店倒閉,繼而是一家又一家的錢莊倒閉,並牽涉到外地錢莊。錢莊倒閉的消息,又引發猛烈的擠兌風潮,市面銀根因此奇缺。《申報》當時曾發表長篇評論,感嘆:上海市面「銀根緊急,為從來所未有」。(見1883年10月24日《申報》)


正是在銀根越來越緊的寒氣中,長袖善舞的胡雪岩也陷入了黔驢技窮的困境。同年12月1日,上海的阜康雪記錢莊和杭州的阜康錢莊同時宣告倒閉。消息傳到北京,已是12月5日,當天晚上,北京的阜康福記錢莊門口「取銀之人擁擠不斷」。次日清晨,該庄便被官府封閉。


與此同時,揚州、鎮江、金陵、蘇州、寧波、溫州、天津、北京等地,都傳出了商鋪倒賬、錢莊倒閉的消息。當時,被《申報》點名報道的倒閉錢莊有:巨順、京西、利康、怡源、同源、華盛、德義、景泰、乾泰、昌永、泰昌、復興、源錦、永和、義和、裕泰、阜源、義興、元豐、源享、恆聚、興魁、公豐、春升、信位、公誠、寶興源、源茂永、大興公、景家字型大小等30餘家。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銀根緊缺、商鋪倒閉的呢?當時的《申報》也給出了答案。


1883年11月4日的《申報》報道說:


中國之創辦公司,不過近年來有之,前此未之聞也。然自創有公司,而中國之場面愈闊,中國之市面愈疲。即如上海一區,目下倒賬之多,連年疊見。論者莫不紛紛然,咸以為公司股份之為害。竊謂:其所以為害者,在乎股份票之各相買賣,無異空盤。


原來,當時中國興起了一股造鐵路、開煤礦、興輪船的熱潮,相關的股份公司紛紛建立。由於這些股份公司的股票可以上市買賣,所以市面上出現了資金大搬家現象,大量資金從錢莊、商號流向股市。更要命的是:許多人都把買賣股票當作了賺錢的正當生意,所以向錢莊貸款用於炒賣股票的現象也很普遍。


惡果隨之而來,《申報》說:從1882年開始,「買賣股份之旺,幾於舉國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顯露,股票萬千直如廢紙。」(見1884年1月23日《申報》)從錢莊、商號流出的大量資金就此在股市中蒸發。壞賬、呆賬由此而大量出現,經濟形勢就此惡化。《申報》說:1883年,「滬上市面自夏秋以來,日見衰落之象,至冬間則更疲敝。虧倒之行號、店鋪,日有所聞。訟案累累,不能清結。」(見1884年1月23日《申報》)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胡雪岩將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用在了囤積物資(生絲)上,應該說還算是明智之舉。畢竟在面臨資金困難時,生絲還能夠及時變成現銀的。但是,胡雪岩錢莊的資金遠不止這囤絲的480萬兩白銀,更多的資金當時應該都放貸在外。當猛烈的金融風暴降臨後,這些放貸在外的大量資金往往就成了無法收回的壞賬、呆賬。一旦遭遇擠兌風潮,自然就難以招架。這應該是胡雪岩破敗的真正原因。


結論


1883年,起源於上海的金融風暴引起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沿海各地眾多商鋪、錢莊紛紛倒下。胡雪岩的阜康錢莊也不過是其中一枚被推倒的骨牌罷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漠冷 的精彩文章:

三國第一美女貂蟬的悲慘一生
二戰說好瓜分日本,為何變成美國一家獨佔日本復活?

TAG:杜漠冷 |

您可能感興趣

紅頂商人胡雪岩
「紅頂商人」胡雪岩不為人知的一面
比胡雪岩更富有,「錢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一品紅頂商人
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最終敗因:荒淫
極盡奢華被譽為「江南第一豪宅」的紅頂商人胡雪岩故居
大清首富紅頂商人胡雪岩竟把銀庫藏在這裡
历史上最富有的商人 胡雪岩第三 第一名果然是他
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方圓之道」
清朝中國有「世界首富」 豪商伍,比「紅頂商人」還厲害
晚清「錢王」,比紅頂商人胡雪岩更勝一籌,當時全球第四富豪
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寬恕之道
人物丨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寬恕之道
中國商人:一代巨賈胡雪岩是如何被對手整垮的?
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失敗除了商業因素外還有別的原因嗎?
紅頂商人胡雪岩緣何未入家譜
李鴻章為何要殺死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岩?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紅頂商人,江南藥王,富可敵國最後被抄家!
中國紅木商人在越南買下兩顆黃花梨樹,砍下後無語了!
從七七到八一三:老上海商人的抗戰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