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與方臘聯手造反會有幾種結局?
方臘是北宋末年最大的農民起義領袖,他佔據江南八州二十五縣,與北宋抗衡,得到了各地的紛紛響應。宋江領導的水泊梁山系綠林豪傑,他與北宋的抗爭反映出沒落衰敗的封建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成為北宋統治者的一大憂患。若這兩股力量聯合起來,結局會是怎樣呢?
結局一,推翻北宋統治,建立均貧富社會
宋江方臘若合兵一處打進北宋京城,就像宋江說的「縱橫全國、無往不勝」,推翻了徽宗統治,殺掉高俅、蔡京、童貫、楊戩四大奸臣,建立「均貧富」社會,草頭天子方臘就會實現「頭戴平天冠,身穿袞龍袍」的夙願。雖然「摩尼教」信徒與綠林好漢的信仰不同,但均貧富與殺富濟貧卻很多相似之處,起碼與北宋統治階級大相徑庭。
革命成功了,接下來恐怕就是天子之爭了。這個問題不難分析,宋江之流畢竟只是山大王,而方臘佔據江南八州二十五縣,其勢力和影響遠在宋江之上,所以宋江最多只能坐第二把交椅,即使當不上老二,也能封王封侯,總比大宋朝的安撫使強的多。
結局二,「一國兩制」
大宋朝傳至徽宗也已經在走下坡路,北有大遼外患,南有方臘內憂,內外交困,風雨飄搖,政治黑暗,人民怨聲載道。在這種狀況之下要想南北統而狹之,談何容易。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方臘、宋江之流經過若干年的艱苦征戰,想取而代之也非易事。戰爭會使雙方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這時方宋就會提出與大宋「劃江而治」平分天下。大宋雖一百個不願意,但因國力耗損殆盡,對方臘、宋江之流也無可奈何,為了早日結束「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戰爭局面,索性就會接受劃江而治,方宋就會實現「一國兩制」的構想。
結局三,三國鼎立
若方臘、宋江對大宋久攻不下與之劃江而治,那麼大宋就會集中精力對付外患——大遼,而大遼極有可能南聯方宋,逼迫宋朝放棄征遼。大宋本來就沒有剿滅大遼之意,只是對契丹人侵擾宋朝軍民而做出的回應。這樣勢必形成,北為遼國,中原一帶屬宋朝,長江以南就是方宋控制的區域。那麼,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三國鼎立的時代就會重演。
結局四,被北宋所滅
儘管方臘、宋江聯手,對大宋構成了強大威脅,但畢竟大宋基業開創一百多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已形成較為堅實的基礎,宋朝資源豐富、國力豐厚、兵多將廣、仁人志士雲集,僅憑方宋這些烏合之眾要使中原改期易幟,似乎也是蚍蜉撼大樹。若被大宋反其道而行之,造反不成反被剿滅,那梁山一百單八條好漢的歸宿恐怕要比征大遼、方臘更加悲壯慘烈。
結局五,被遼、金所滅
遼、金雄踞北方,早已對大宋虎視眈眈,在宋朝與方宋鷸蚌相爭之時,遼、金就會坐收漁人之利,趁兩敗俱傷之機一舉南下,推翻宋朝、殲滅方宋。到那時,不僅徽、欽二帝被擄,方臘、宋江也會背上亂臣賊子、禍國殃民的千古罵名。





TAG:婉如清揚 |
※宋江勢力龐大,為什麼不聯絡方臘一起造反,奪了宋朝江山?
※姜維和鍾會聯手造反為何迅速失敗?
※北宋造反事件:宋江方臘起義的戰爭故事
※為什麼歷史上造反者都要在造反之初殺牛?方臘、朱元璋無不如此
※《亮劍》結局悲慘,李雲龍自殺前約談造反頭子,有這麼一段對話
※如果是朱標繼位,也著手削藩,朱棣還會造反嗎?
※他是隋朝重臣卻起兵造反 最終是什麼結局?
※聽說過大臣造反,但你聽說過皇帝造反的嗎?皇帝為何造反?造誰反
※韓信用兵如神,為什麼就是不敢造反?他哪方面輸給了劉邦?
※手握几十万大军的韩信,为什么不趁机造反自立为王
※聽過大臣造反,你聽說過皇帝造反的嗎?他這是要造誰的反呢
※劉禪登基,劉封不死的話,會造反嗎?
※若宋江生在宋仁宗時代 寫了反詩不用造反也能做官 但最終會被羞死
※項梁能在會稽造反樹大旗,憑的是什麼
※造反有理還是有罪?漢景帝的態度:不爭論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駱賓王造反搞錯對象
※古代鎮守邊關的將領,手握重兵,為什麼不敢造反?
※韓信手握重兵,如果韓信真的造反,劉邦會不會打不過他?
※如果韓信真的造反,劉邦會不會打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