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緬懷我國橋樑工程開拓者錢冬生教授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緬懷我國橋樑工程開拓者錢冬生教授

【土木極客】一個深耕於工程科技傳媒的公眾號


有思想


有溫度

有情懷


以下是正文,敬請關注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緬懷我國橋樑工程開拓者錢冬生教授


緬懷錢老


錢冬生,橋樑工程專家,西南交通大學資深教授,我國現代橋樑工程的開拓者之一。他長期潛心於橋樑工程的教學和研究,在鋼壓桿理論、鋼結構疲勞、大跨懸索橋等技術領域成果顯著。在鐵路橋樑工程設計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1918年生於江蘇鎮江,194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橋樑工程專家、橋樑教育家,與茅以升等一起被譽為中國橋樑三傑。他長期潛心於橋樑工程的研究和教學,在鋼壓桿理論、鋼結構疲勞、大跨懸索橋等領域成果顯著,在鐵路橋樑工程設計及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榮獲茅以升科技獎橋樑大獎,曾任政協四川省委第五、第六屆常委。


2016年9月1日,98歲高齡的錢老告別了他一生鍾愛的橋樑事業,他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這八字的真切涵義。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緬懷我國橋樑工程開拓者錢冬生教授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


人這一生,寫一本書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寫,最難的是在耄耋之年仍


然筆耕不輟,保持旺盛的創作精力,幾乎每年出版一本專著,這樣的人聞所未聞,錢冬生教授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85歲完成《科學地對待橋渡和橋樑》,簡述現代橋樑發展史,並指出中國橋樑界尚存的問題及改進途徑。

86歲主持編寫《中國鐵道百科全書 ——工程與工務卷》,為提高橋樑科技水平、橋樑科普教育做出了貢獻。


88歲出版《茅以升——中國現代橋樑的奠基人》,回顧了恩師一生光輝成就並給出公正、客觀評價。


89歲校譯《大貝爾特海峽:東橋》,密切關注世界橋樑技術發展趨勢,為中國橋樑發展指出前進方向。


90歲著述《談橋樑》,回首一生對橋樑的再理解,可謂鉛華褪盡留本色,大浪淘沙見真金。

……


秉筆直言 敢為人先


上世紀末建成的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我國首座跨徑超千米的鋼箱梁懸索橋,是20世紀「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跨懸索橋,該橋採用大跨徑鋼懸索橋一跨過江,主跨達1385米,是國家公路主幹網中同江(位於松花江與黑龍江兩江交匯處南岸)至三亞主幹線的跨江「咽喉」工程。它也是蘇南、蘇北經濟資源的整合器,它的修建使蘇南經濟可以順暢跨江北上,有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然而,大橋的修建不是一帆風順的。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緬懷我國橋樑工程開拓者錢冬生教授



1993年,大橋修建進入了最後準備階段,也是爭論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一家在國際橋樑界頗有聲望的英國顧問公司提出,要在大橋北採用鋼斜樁基礎。對英國人的這一建議,很多中國橋樑人是有不同看法的,但是礙於這家公司在國際橋樑界的威望,特別是當時還普遍存在「外國月亮比中國月亮圓」的思潮,人們大都選擇了三緘其口。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江陰大橋的顧問,錢冬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認為


,縱使國外已有建造懸索橋的成功範例,但由於江陰獨特的地質、水文、氣


候條件,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經驗。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一名有責任心的知識分子,不能因為只想著自己的臉面,怕丟醜,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不論他是什麼權威,實事求是才是最大的權威。


他的選擇是:站出來,據理力爭!


對已提出的幾種方案,他仔細分析,經過反覆演算,最後得出沉井基礎是最優方案的結論。他的理由是江陰北岸屬於長江下游的沖積平原,覆蓋層多由淤泥、粉沙及細沙組成,質地鬆軟、透水性強、難於傳力,如果採用鋼斜樁,大橋錨碇基礎的穩定性相較沉井基礎要差,不利鋼樁施工且對鋼的消耗也大。


長江的脾性還是我們中國人最了解,在事實面前,英國人只能選擇同意。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緬懷我國橋樑工程開拓者錢冬生教授



但事情還未結束。英國人在同意了沉井方案後,又提出沉井不能過大,一個大沉井不如改為兩個或四個小沉井,對此,錢冬生做了堅決反駁。在沉井下沉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防止其發生偏斜,若將一個大型沉井分成幾個,那麼後面下沉的沉井會使先前下沉的沉井位置發生偏斜;而大型沉井因其重量大,下沉的穩定性明顯強於小沉井。江陰大長江大橋距南京長江大橋在百里範圍之內,河床的構成基本一致。在南京長江大橋施工時,沉井下沉55米並未遇到困難,可以推論,在江陰大橋下沉50多米是不會有特殊困難的。


錢冬生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意見最終被審議通過,實踐證明他是正確的。


大橋於1999年10月1日建成通車。他應邀登橋,中國懸索第一橋橋塔巍然屹立,穿過兩根小圓桌面粗的懸索,挽起飛架天塹的橋面,橫空出世,似懸浮在浩浩大江上的雲龍,氣勢恢宏。腳下長江磅礴壯闊 ,大江兩岸一馬平川,港口吊架林立,海輪穿梭,江鷗翔集,現代化濱江港口城市的繁華富庶盡收眼底,過往的艱難都煙消雲散,他笑了,笑得是那麼開心。


開拓奮進追求卓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錢老就是這樣一個人,習慣思考在前面。他著眼國民經濟主戰場,不斷開拓奮進,在鋼壓桿理論、鋼結構疲勞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對科學研究,錢老主張,一要摸清國內國際水平,看準方向,選好突破口;二要不畏艱險,勇於開拓,使路子越走越寬。


鋼結構的穩定是一個長期困擾我國橋樑界的難題。關於鋼壓桿的穩定,早在1963年,錢冬生就向鐵道部提出,焊接低合金鋼壓桿的容許應力應該進行研究。由於起步晚,新中國建國後的一段時期內,在橋樑設計施工中我們主要是遵照蘇聯的橋涵設計規範。當時我國亟需推廣栓焊低合金鋼桁架梁橋設計標準,但蘇聯的設計規範中惟獨沒有這部分內容。


針對這種情況,他開始收集資料並潛心研究。1971年,全國對設計、施工規範進行全面改革,鐵路系統成立了鋼結構「穩定和疲勞」小組,錢冬生是其成員之一。在深入研究美國、歐洲的鋼壓桿設計之後,他明確提出:「應將鋼壓桿穩定理論分成兩類:一類是以理想順直壓桿為對象,以微屈為判據,用解析法推算其臨界荷載,必須採用特殊安全係數;另一類是以有缺陷壓桿為對象,以最大承載力為基準,用數解法推算其承載力,只需採用一般安全係數。」隨後,他起草《國外研究鋼壓桿承載力情況述評》,並提出手工簡化演算法,這些意見獲得小組一致同意。這一理論先後被1974版《鐵路工程技術規範·第二篇·橋涵》、《鐵路橋涵設計規範(TBJ2-85)》等採用。1980 年,他出版專著《鋼壓桿的承載力》,1984年,這項研究被鐵道部授予科技進步三等獎。1987年,在九江長江大橋討論鋼壓桿容許應力如何制定時,大家都認為採用錢冬生提出的鋼壓桿理論推算即可,不必做壓桿試驗,這就省去了很多爭論,不僅節省了時間更節約了有限的寶貴資金。


獨立思考力排眾議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緬懷我國橋樑工程開拓者錢冬生教授



20世紀80年代中期,橋樑界已預見到我國大量興建大跨懸索橋的時代即將來


臨。懸索橋是跨越能力最大的一種橋型,但當時我國還沒有一座大跨懸索橋,而美、英、日三國則已建造了10座跨度在1000米以上的懸索橋。


從1985年起,錢冬生先後指導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從事大跨懸索橋的研究,並兩次開辦懸索橋講座,吸引了全國百餘名橋樑工程師前來聽課。在1988年全國橋樑及結構工程第八次會議(廣州)上,錢冬生師生提出在跨度大於600米時應該考慮懸索橋這一結論。對這個結論當時有人提出異議,他們的依據是:德國橋樑界泰斗F.Leonhardt教授和W.Zellner教授在《關於跨度大於600米的懸索橋和斜張橋的對比》一文中曾指出,跨度大於600米時斜張橋在剛度上更具優越性。錢冬生師生對此不以為然,他們對自己的結論很有信心,因為這是他們通過研究大量情報資料得出的客觀結論,他們相信這個結論是能經得住考驗的。同時他們還發現,F.Leonhardt教授在論文中將塔高對加勁梁跨度之比定為1/6,但實際懸索橋的這一比值是1/10,甚至更小;F.Leonhardt教授將活載集度對恆載集度比值按0.6取用,但既有大跨懸索橋的這一比值範圍是0.13至0.26。這兩個前提取錯了,也就難怪他們得到偏袒斜張橋的結論。


關鍵時刻,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品質讓他們在面對挑戰時依然閑庭信步。這次爭論也為懸索橋在我國的大規模建設發揮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1992年,錢冬生出版《大跨懸索橋的設計與施工》一書,這是我國關於懸索橋建設基本原理、構造、施工方法的第一本教材,為我國修建大跨懸索橋奠定了理論基礎。


德行高遠 精神永存


作為一名橋樑工程教育家,錢冬生在母校(從唐山工學院算起)任教凡50餘年,為培養橋樑專業人才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桃李芬芳,在新中國的各條戰線上都留下了錢冬生和他弟子們奮鬥拼搏的身影。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錢冬生十分重視課堂教學。他認為,課堂不僅是教學的主要環節,還是培養人才的基本陣地,也是教授工作的最重要任務,因而他把精心設計和上好每一堂課作為自己的主業和天職。他在本科教學講台上站了近半個世紀,一直到72歲高齡,從未離開本科教學第一線。


他講課總是從容不迫、有板有眼,擇精語詳,將課程重點講透,對於可講可不講的內容,堅決不講。他要求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問題,注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他知識淵博,旁徵博引,能執簡馭繁,重點突出,學生普遍反映聽他的課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錢冬生常說:「登高自卑,行遠自邇」,這是對他獲得成就的最好註解。也是對「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這八字箴言的體現。


【極客君】推薦


與【極客君】一起奉獻土木工程


招聘公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土木極客 的精彩文章:

這個沒有路的村莊卻美上了天
頭頂上的華麗:中國古建築之「雀替」
解讀︱全國特色地鐵站 南京地鐵3號線與「紅樓夢」的故事
隱匿在歷史塵埃中的福嚴院塔

TAG:土木極客 |

您可能感興趣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
國防生開展對「工程兵精神」的學習,全面提升自己
王偉烈士為何成功跳傘又犧牲?深刻教訓催生重大國家工程
前蘇聯絕密工程留下「死亡」之坑,周圍寸草不生,人們生活悲慘
要說生態工程師,我就服她!
剛剛!我國又一戰略工程投入使用,三路圍剿大局已定!生死只在印度一念之間
王偉烈士為何成功跳傘又犧牲?血的教訓催生重大國家工程
建「文明修身」工程助力中職生出彩人生
家長監護工程引學生不滿:侵犯隱私 希望父母不用
那些令生命更有意義的工程
什麼是中國女性生殖健康服務工程?
蒙草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技術解密
印度IT工程師畢業生質量堪憂 會寫正確程序者不足5%
中國又一浩大工程開工 印度已經按捺不住
工程師使了三大絕招,讓注塑設備「重煥新生」
美國退伍老兵 槍殺印度工程師
工程師思維和堅持不懈
龍之谷手游工程師二轉選擇 教你使用萌重炮
京沈客專遼寧段開通運營進入關鍵期 建設者全力奮戰工程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