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膽礬:傳說中的石膽,三國演義中的啞泉之謎竟因為此

膽礬:傳說中的石膽,三國演義中的啞泉之謎竟因為此

明孝宗弘治年間,有人想謀取一官半職,於是上書給當地政府稱:山西紫碧山產有石膽,可以延年益壽。夢想長生不老的皇帝聽聞此事就派宦官前往山西監督採石,但是,一直沒有找到所謂的石膽。長年累月的挖掘工作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紛紛向當地的按察使訴苦。按察使聽聞此事之後,就下令讓百姓採集一些形狀類似石膽的小石子一升,呈交給宦官。宦官見了,大為生氣說:「這簡直是敷衍搪塞,石膽在書籍中早有詳細的記載,怎會找不到呢?」按察使卻說道:「鳳凰、麒麟在古書上也有記載,但是現在有誰真正見過?」


這是明朝馮夢龍編著的《智囊全集》中的一則小故事。這裡面所提到的「石膽」究竟為何物,真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嗎?



膽礬:傳說中的石膽,三國演義中的啞泉之謎竟因為此


真實的石膽


古人所稱的石膽,其實就是指膽礬。


膽礬,英文名稱為「chalcanthite」,源於希臘語的兩個單詞「銅」和「花」,這意味著它含有銅,並像花朵一樣美麗。事實上正是如此,膽礬是一種硫酸銅水合物,化學式為CuSO4·5H2O,有時候會含有少量鎂和鋅。在漢語中,「礬」是指某些金屬硫酸鹽的含水結晶,是一些易溶於水的礦物,如明礬(十二水硫酸鋁鉀)、綠礬(七水硫酸亞鐵)、皓礬(七水硫酸鋅)等都屬於此類。


膽礬:傳說中的石膽,三國演義中的啞泉之謎竟因為此



天然產出的膽礬晶體十分罕見,但礦物的集合體會以塊狀或鍾乳狀出現在礦脈中,具有鮮艷的藍色,莫氏硬度為2.5,質地脆弱。所以,有些礦物愛好者會將一些精美的膽礬作為觀賞石收藏。但是,膽礬有個顯著的弱點,它在太干或太濕的環境中都不易保存,在外界溫度達到70℃時,它就開始逐漸失去晶體中的結晶水,倘若外界潮濕,它則容易潮解,在長時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之後會導致晶體結構的破壞。所以,特將膽礬作為觀賞石收藏需要嚴格的環境條件,一般使用密封的透明容器進行保護。在市場上如果我們看到一些膽礬觀賞石晶體形態十分完整,顏色也十分鮮艷,這多半都是在人工控制的環境中生長的晶體,在含有硫酸銅的溶液中,給予適當的條件,可以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沉澱出精美的人工膽礬晶體。


野外識別膽礬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它鮮艷的藍色,但是僅憑顏色進行判別還不夠。一般而言,膽礬產於銅礦床的氧化帶中,經常與其它含銅礦物共生,如黃銅礦、斑銅礦、孔雀石、輝銅礦等氧化之後都能形成膽礬,在我國甘肅、江西、廣東、湖北和陝西等地都有產出。



膽礬:傳說中的石膽,三國演義中的啞泉之謎竟因為此


神奇的「膽銅術」


傳說,古時候的信州(今江西上饒市信州區一帶)有一人走在水邊時不小心將鑰匙遺失,第二天去尋找時竟然發現水中的鐵鑰匙竟然變成了銅鑰匙。或許傳說有誇大的嫌疑,但也有一定的科學性。


用膽礬煉銅的方法自古有之,是世界上最早的濕法冶金技術,我們稱這種方法煉出的銅為「膽銅」。南宋學者李心傳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一書中記載:「坑皆有膽銅者,蓋以鐵為片,浸之膽水中,後數十日即成銅。」1987年,我國學者李仲均等人發表了一篇名為《試論宋代膽銅的高產與降雨量的關係》的論文,作者考證了宋代江西德興膽銅產量很高的原因,竟然是跟兩宋(1094~1275年)時期江西一帶的年降雨量十分豐富有直接關係。這是為何呢?原來,用膽礬煉銅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鐵置於含有膽礬的溶液中,銅離子會被置換出來,沉澱下來的銅就是膽銅,降雨量大,自然含有膽礬的溶液就多,這種方法煉銅不僅可以就地取材,還能節省大料燃料,免去鼓風、加熱、冶煉等設備,操作簡單,成本很低。古人利用這種方法製造出了大量的銅製品,特別是在宋代,由於鑄幣的需要,膽銅術極為興盛。有數據顯示,在北宋末年,膽銅的產量已經達到了100萬噸。



膽礬:傳說中的石膽,三國演義中的啞泉之謎竟因為此


不過,當一種新的科學技術出現的時候,總會聽到一些質疑的聲音。《宋史》中記載,當時的三司判官許申採納別人出的主意,以葯化鐵成銅,即用膽水浸鐵而產生銅,並用於鑄幣,但是大臣孫祖德卻認為這是一種「偽銅」,許申也被認為是騙子。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水能為銅,物之變化,固不可測。按《黃帝素問》有『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氣在天為濕,土能生金石,濕亦能生金石』,此其驗也。」水中能產生出銅來,這種神奇的現象讓沈括都驚訝不已。但是,沈括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這種現象,有失科學道理,但這也是受到當時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水平的限制所造成的認識誤差。


現代科學表明,膽銅術實際上是一種化學置換反應,即硫酸銅溶液與鐵作用,生成硫酸亞鐵和金屬銅,關於這樣的實驗,我們在中學化學中就已經學到了。


以毒攻毒

醫藥中所用的膽礬,幾乎全是人工製造的含水硫酸銅結晶體,自《神農本草經》始,歷代醫書均記載膽礬味酸、性寒,具有催吐、化痰等方面的藥效。與別的中藥不同之處在於,採用膽礬治病乃是以毒攻毒之法。


大家常用成語「五毒俱全」來形容某些人壞事做盡,但原意中的「五毒」究竟是哪五種呢?現代人多認為是「吃、喝、嫖、賭、抽」或「坑、蒙、拐、騙、偷」五種極端惡劣的壞習慣,而在過去的民間傳說中則認為是「青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另有一種說法是五種藥性猛烈的藥物:石膽(即膽礬)、丹砂(即辰砂)、雄黃、慈石(即磁石)和礐(音「què」)石(即毒砂),其中膽礬位居五毒之首。正因為膽礬本身具有很強的毒性,待病人服入體內之後,在酸性介質的作用下會有一定量的銅被溶出,對胃壁的感知神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後進一步引起嘔吐,故而膽礬多用於治療食物中毒、風痰癲癇、痰涎阻塞咽喉等癥狀。



膽礬:傳說中的石膽,三國演義中的啞泉之謎竟因為此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十分精彩,其中講到有一次孟獲被諸葛亮釋放之後逃到禿龍洞,這裡的禿龍大王想藉助「啞泉、柔泉、黑泉、滅泉」四個毒泉來消滅蜀軍。蜀軍的先鋒王平將軍帶領數百軍士前來探路,由於天氣酷熱,士兵口乾舌燥,誤飲了「啞泉「之水,結果人皆不能言語,疼痛難忍,若不是得遇山中高人指點,獲取了解藥,恐怕這些中毒的士兵必死無疑。這「啞泉」究竟什麼怎麼回事呢?後人研究發現,「啞泉」確實存在,位於雲南省保山市境內,明清時期人們在泉邊立下石碑,提示過往行人勿飲此水。想必是羅貫中先生聽說了這樣的事情,所以才在小說中將其描繪得出神入化。根據現代科學家的推斷,所謂的「啞泉」應該是一種含硫酸銅較高的泉水,因為雲南銅礦資源豐富,自古就已開採,泉水變成了有毒的硫酸銅溶液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硫酸銅的毒性很大,安全服用膽礬的量為每次0.5~1g,超過10克即可致人死亡。有案例顯示,一位39歲的男子,分三次口服膽礬方劑後出現嘔吐、四肢無力等癥狀,3小時候死亡。經法醫鑒定後認為,該膽礬方劑中含有膽礬、白礬等成分,但致人死亡的主要成分為膽礬,死者生前單次或累計3次服用的膽礬劑量均遠遠超過了成人口服致死量10g。


另有文獻資料顯示,膽礬對白癜風具有一定的療效,原因可能在於白癜風患者血中的銅含量較低,而膽礬恰恰是補充了人體內的銅。但是,外用塗抹的膽礬若被皮膚過量吸收,也有可能造成致命傷害。



膽礬:傳說中的石膽,三國演義中的啞泉之謎竟因為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里路行客 的精彩文章:

超級月亮:大得超乎想像,美得動人心魄
拉長石:閃現出像太陽的七彩光芒
危險的信號!東南極冰川也在快速消退
美國密歇根州發現恐怖怪魚,滿嘴的牙齒竟然像人類
冰崩:威力驚人的災難,全球氣候變化的警示

TAG:千里路行客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真正的斧頭幫幫主,民國第一殺手,令蔣介石膽寒
我國開國元帥,蔣介石想拉攏不成,一句話反讓蔣介石膽戰心驚
十大大將之首,挂帥軍隊讓蔣介石膽顫,成為毛主席得力虎將
膽囊結石膽囊炎,為什麼病人彩超、CT結果不一樣?
膽囊結石膽囊炎10幾年,一個疑問讓他在手術前突然反悔了!
蔣介石膽大包天,因何敢囚禁國民黨元老胡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