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喚醒生命本有的覺性

喚醒生命本有的覺性

喚醒生命本有的覺性



年輕的悉達多王子欲出離生老病死的牢獄,故發願立志出家修行,他覺悟成道了。

所以說,我們每天早上起來,從睜眼的那一刻起,要從內心深處喚醒我們生命本有的智慧與慈悲。怎麼喚醒呢?就是發願,通過我們自己,希望讓身邊的每一個人具足歡樂及安樂因,讓每一個人幸福安寧。通過佛法來處理我們生活的煩惱。


因是什麼呢,就像一粒種子。簡單地講,你為什麼如此煩惱,我們看到很多人每天愁眉不展,生活的壓力、精神的壓力特別多,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身體特別僵硬,活得特別累,有時特別苦,為什麼呢?就是我們在過去由於習性的力量種下了痛苦的種子,就是我們在過去生活中,每一天都是通過煩惱、內心的貪瞋痴來回應我們的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每一樁事情,然後形成強大的習慣,接著又用這種方式來處理我們的當下的問題、回應我們的生活。今天的結果,是過去的習慣導致;明天的結果又是今天的習慣導致,這就是佛法所講的業力和業因。


我們希望每個人具足歡樂的因。再講簡單一點,就是歡樂的條件。如果你看到師父對你微笑、柔軟的眼神,大家也會很歡樂,也會非常柔軟;如果看到師父對你吼、呵斥、棒喝,你會覺得:「嗷!師父今天為什麼會這樣做?難道我犯錯了嗎?」抑或,師父在你修行這條路上,沒有理由地責罵你,你就會覺得很沮喪;或者你在公司里遇到很煩的事情,內心很沮喪,沒有辦法處理,繼而你就會痛苦。所以說,讓我們內心充滿歡樂的條件和願望。


你不想再受痛苦,不想煩惱僵硬,怎麼辦呢?那就不要造作痛苦的業因。

我們看下面一句發願:「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特別是我們佛子,從學習佛法那一天起,立下誓願,發勇猛心,不要造作輪迴的因、並斬斷痛苦的因;並且能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去做有可能會給自己或他人造成痛苦的事情。然後你每天發願。在別人看來,我們佛子,特別是剃著光頭、手裡拿著佛珠、穿著僧服的師父,還有追隨的居士,我們每天說同樣的話,每天念大悲觀世音菩薩,一天到晚念大悲觀世音菩薩,打電話問好和告別也是觀世音菩薩。他們會說,這幫人是不是有病。其實不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修行就是簡單的重複。所以建議每位佛子每日安排固定的功課,貴堅持和長遠,而不是繁多和迂迴,將功課持之以恆,一路做下去,一定會真實感受到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也能如實地與修道之路相應。


如果你能內心安住在純粹的當下,其實你的內心是富足和安樂。所以說前年、去年包括今年我們都在持續地發願。我們知道這個願力是非常地強大,我們修行就要不斷發願,不能認為發願是沒有用的。其實發願就是你和佛陀、你和菩薩、你和師父去鏈接;願是媒介、是橋樑。當你發願的時候,你和每一位眾生都是緣起的,和十方三世諸佛緣在一起的。


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父母、子女、妻子(老公),讓他們沒有痛苦,不要讓煩惱生起,不要有痛苦生起,於是我們就要發願,並且我們要去真正地踐行,不只是靠一時的熱情,或者盲目隨從,在發願之後,法隨法行,如理作意,起而行之,轉換輪迴的習性為修道的習性。並且我們還要讓這個願繼而廣大,希望每一位有情,我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有情,能永遠安住在佛法的清凈妙樂中。


我們持久地發願、踐行,讓這樣的殊勝的願力通過我們伸展到每一個人,然後會發現,我們的生活,原是如此的歡樂,我們的生命,原是如此的美妙。我們的生命會逐漸地發生變化,以前的煩惱、念頭、情緒都會通通轉化成慈悲、空性和「無常」念。

我們一直這樣行持的話,就會安住在下面非常重要的一點------大平等舍。這個平等舍就是無我的慈悲和空性的智慧,也就是實相的本質超越任何概念之心所能夠臆測二元對立的一切,遠離「愛與恨」、「得與失」、「喜與惡」等標籤,沒有概念、沒有想法,什麼都沒有,但同時,卻又具足了一切,廣袤無垠,深邃美好,這個過程需要一個完整的修學次第,從三皈、正見到普門,不斷反芻,不斷作意,截斷概念之心,最後真實的契入勝義諦,離戲的實相。再簡單一點,平等舍就是沒有人我的對立,沒有人我是非的偏見。佛教專業術語,如涅槃、寂滅,大家聽不懂,到底什麼是平等舍呢?就是剛才師父和你們,包括昱晨空間的每一位佛子,都是平等一如的,都是不二的。我們有時很二,常常犯二。那麼,菩薩是不二的,因為菩薩沒有人我是非,沒有二元對立,《心經》里講八不中道,就是此意。


希望昱晨空間的每一位佛子,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發願,可能一些資深的老居士、老菩薩們,覺得這個願就不要發了,看到空間里很多「老人們」也不講話也不發願,或者是自認為我們資格這麼老了,已經空間里的三朝元老了,你們年輕人,層次太low不想和你們說話。其實這是修道思想很重的一種偏執,我們要鼓勵群里的「老人家們」,希望今天聽到師父講四無量心的每一位佛子,從明天早上開始來發願。


相信通過師父一個簡短語音的的分享和開示,我們對四無量心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接下來講我們為什麼要做功課。功課就是讓你內心安住在佛陀的經典里,通過功課來淬練、鍛煉我們這顆心,讓我們的內心安住在慈悲和智慧中。通過功課,讓我們的心發生一種持續的力量。佛說:「誦經之法,為人間第一苦行」,正所謂吃苦了苦,享福消福,修苦行,消業障,智慧彰顯,慢慢一念不生全體現,大乘了義一實相之理能於我們內心相應。


昱晨空間有固定的功課,每人每天至少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卷、《心經》一卷、准提咒21遍、觀音菩薩聖號1080遍,如上面所說,功課在恆,不在多。除此之外,大家可以隨時發心、隨自己的樂好廣學佛教中的其它大乘經典。

希望昱晨空間的每一個人,包括以前的、現在新進來的佛子,互相分享你的心得、你的佛法經驗,一起聊一聊我們的慾望、我們的煩惱、我們的貪瞋痴,以及如何來回應、處理這些問題。


今晚分享到這裡,頂禮觀世音菩薩。


來自昱晨空間《四無量心》的語音開示


【經典閱讀(文字打敗時間)】

《觀音持驗紀》上


晉釋法智


晉釋法智,初未出家,嘗獨行大澤中,忽遇猛火延燒,四面俱至,自知必死,唯禮誦觀世音名號。俄而火過,澤中草無遺莖,唯智容身處,火不燒及。後為姚興將,從征索虜,偶失馬陷虜圍中,乃隱溝邊荊蕀叢中,復念觀世音,心甚勤至。既而虜至,搜覓輒無見者,於是得免,遂矢志舍俗為僧焉。


出《冥祥記》。


晉釋道泰


晉常山釋道泰,義熙(405—418)中嘗夢人告曰:「爾壽終四十二矣。」泰寤而懼。至是年遇病,自分必盡,悉以衣缽之資分施作福。一友謂曰:「吾聞供養六十二億菩薩,與一稱觀世音,福同無異。君何不至心歸依,必可增壽。」泰感悟,遂虔誦四日夜,專精不絕。忽所坐帷下,有光明從戶外而入,見觀音遙立,足趺間金色朗然。泰亟褰帷叩禮,已不復見。驚喜流汗,便覺體輕,所患頓愈,果獲延年。


出《觀音感應》。


——節錄自《觀音持驗紀


》(清·周克複編/昱晨湛空校注)


我願把一顆赤誠的心,奉獻給所有塵埃國土的眾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盡意 的精彩文章:

培養覺察的力量

TAG:無盡意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種本能,生命的整體直覺
讓品牌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
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
隨意是最好的,那才是生命的本真
隨意是最好的,這才是生命的本真
生命是平等的,每个生命都应该有一个家
有的人註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
擺脫一些慣性的思維,感受生命的本真
生命的感悟
有感情有思想是對生命的敬畏
有生命的地方 就需要生命的教育
孤獨,讓我更接近於生命的本真
喜歡和你在一起 無聊的生命變有趣
有生命的生物世界和無生命的物質世界,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人生的本質,不僅是讓生命享受屬於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
用生命吃軟飯的魚,一生的追求就是傍上異性
有生命的大自然真的好美
這本書的生命力經常令我們驚嘆
他「假戲真做」卻不是自願的,本該幸福的生活,因一部劇遭到生命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