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鏞:「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王鏞:「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王鏞:「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第三十四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第1分會場現場

「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第三十四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第1分會中方主席王鏞訪談


受訪嘉賓: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 研究員)


採訪人:金新(《中國美術報》編輯)

時間:2016年9月17日上午


地點:北京大學英才交流中心

王鏞:「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採訪現場

中國美術報:世界藝術史大會首次在亞洲國家,尤其在中國北京召開,您認為它對中國藝術史學界的影響和意義是什麼?


王鏞:世界藝術史大會在中國北京召開,等於是搭建了一個中外藝術史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且通過幾天的會議,宣讀論文和討論,至少明確了彼此的一些觀點,尤其是西方學者還有其他東方國家的學者這麼大規模的聚會對中國來說是空前的。因為以往我們只是和個別的外國學者交流,這次21個分會,可以說涵蓋藝術史研究的各個領域,從它設定的主題,包括我們的第1分會——語詞與概念,然後到各個藝術史門類:古典的、現代的、當代的,這些藝術都在大會討論的範疇。我覺得通過交流可以互相啟發、取長補短,深化我們對藝術史的理解,特別是方法論方面對中國的藝術史學者有很大的啟發。


中國美術報:您覺得中國的藝術史學者和國外的藝術史學者在研究視角和方法上有明顯的區別嗎?


王鏞:應該說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首先,西方學者特別是德國學者在藝術史研究領域一直是處於領先地位,而且西方人擅長抽象思維和邏輯思辨,這個能力要比我們中國學者更強一些,這是他們的傳統。再有,他們的分析比較深刻,也有西方哲學的背景。並且,理論體系也比較完備,已經形成像德國瓦爾堡學派、法蘭克福等學派,不僅對西方藝術史研究影響巨大,而且對東方藝術史研究影響也越來越大。我們中國,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翻譯、引進了許多西方學者藝術史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他們是長於分析,我們中國是長於綜合。東方人的思維比較偏重於直覺、感悟,(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方法。

王鏞:「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第三十四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第1分會場現場


中國美術報:您認為當前藝術史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問題是什麼?


王鏞:當代藝術史研究有一個普遍的趨勢就是注重跨學科的方法,不是單純的圖像學研究,而是涉及哲學、美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各個方面。我們分會的「語詞與概念」,很多學者就運用了文字學、語言學,包括詞源學、語義學,各種學科加以分析,而且語義學的分析實際上就接近於哲學的分析了。這種跨學科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研究打通各個學科的界限,深入到研究對象,特別是挖掘不同文化深層的差異,更加接近藝術史的真相。中國的藝術史雖然是從西方引進的一個體系、一個模式,但是中國古代也有一些零散的藝術的史料、畫論、書論,這些又和中國傳統的文化、文學、哲學密切相關。所以,中國在借鑒西方藝術史研究方法的時候,實際上也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對西方的語言分析、包括語義學接受起來更加便利,因為我們訓詁文字、詞章考據都有很深的傳統,這樣在梳理「藝術」概念時就能夠發揮我們傳統文化的一些優長。所以,我想中國的藝術史研究,應該把注重綜合、注重感悟的傳統和西方的注重分析、注重邏輯的傳統結合起來,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中西融合的方法。因為一般西方學者很少借鑒東方的文化,所以我們這種東西方綜合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取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可以比單純的(東方或西方的)方法研究更加深入。這是一點。還有一點,通過兩天的大會發言和討論,我還感到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趨勢,就是「去中心化」的態度。雖然西方藝術史研究處於領先地位,他們的藝術史理論對我們影響巨大。但有些西方學者還是存在歐洲中心主義的偏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黑格爾。黑格爾在他的《美學》里把藝術分成三個類型:象徵型、古典型、浪漫型,他最推崇的是浪漫型——歐洲的藝術。相對的,他把東方藝術:古代埃及、波斯、印度,都歸入象徵型藝術,在他的排列順序中,他的基本的哲學觀念是:「藝術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他認為象徵型藝術處於人類藝術的低級階段,實際上,他對東方藝術是抱一種歧視的態度,包括對中國傳統文化也非常輕蔑,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哲學,而且不少西方學者也受他的影響。可是我注意到:當代西方學者已經改變了「歐洲中心論」的觀點,或者拋棄了「歐洲中心論」的偏見。兩年前,我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潘公凱一起到德國卡爾斯洛訪問,我們和德國一個非常著名的藝術史家漢斯?貝爾廷商談一個合作研究項目。項目內容就是:發展中國家藝術的現代性問題。潘公凱負責研究「中國藝術的現代性」,我負責研究「印度藝術的現代性」,因為我主要的專業是印度美術史。漢斯?貝爾廷很有意思,他說:「我們德國也屬於發展中國家,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也受到美國文化霸權主義的侵略。」雖然這有點幽默,但可以表現出當代德國學者親近東方藝術的一種態度,已經改變了「歐洲中心論」的傲慢與偏見。還有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我們第1分會的外方主席德國學者Viola 女士,她研究歐洲現代藝術,特別是觀念藝術。她負責起草我們(第1分會)的本組介紹,她在把起草的介紹草稿通過電子郵件發給我時,還附了一個電子郵件,說:「我的觀念主要是根據歐洲人的觀點,我希望增加亞洲人的觀點。因為亞洲人的觀點非常重要。」我看了她這段話,很受感動。一個當代的西方學者,完全沒有「歐洲中心論」的偏見,而且自覺地拋棄這種偏見,希望能夠聽取東方學者的意見。根據她的意見,我和青年主席陳亮就增加、補充了中國藝術的概念,包括中國怎麼引進西方的藝術、借鑒日本「美術」的名詞、中國古代的藝術概念是怎麼回事,現代藝術概念又有什麼變異等內容介紹(因為西方的「藝術」術語移植到中國以後,必定要在中國文化語境中發生變異)。使得我們的本組介紹更全面、更完整。我們這個分會場一共遴選了15篇論文,兼顧東西方國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既有論述歐洲藝術的,像論述近代北歐藝術的概念、19世紀晚期巴黎的藝術概念、法國繪畫當中的「畫底」(Ground),也有論文是專門論述匈牙利語中的藝術術語的,還有討論墨西哥阿斯特克文化中類似「藝術」的概念的,因為在墨西哥阿斯特克文化中沒有「藝術」的術語,但是它有類似「藝術」的隱喻;還有討論南非藝術「去殖民化」的可能性,討論阿根廷藝術中「藝術」的概念,以及討論日本、韓國、中國「術語」概念的演變的。我們這種「去中心化」的態度,就促使藝術史研究向多元文化的廣度和深度推進,這對於當代藝術研究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即突破了「歐洲中心論」的偏見,更廣泛地吸納非歐洲藝術的文化傳統和理論資源,這就有可能構成真正完整的世界藝術史的格局。這是第二點體會。

王鏞:「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



第三十四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第1分會場現場


還有一點體會,就是比較研究的視野。比較研究在文學領域比較突出,而且成果非常豐碩。在比較藝術研究領域可以說方興未艾,雖然也有一些成果,但是比較研究的方法還不是特別普及。這種研究應該說超越了國別史的研究,把研究的視野擴展到全球化的範疇。通過東西方藝術的比較,可以更加突顯東西方各國藝術的特質,而且可以使我們的研究更加豐富、更加深入。這次世界藝術史大會也比較注重比較藝術研究的方法,拿我們第一分會來講,15篇論文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東西方藝術比較研究的框架,特別是起源於西方的「藝術」(Art)的概念,以及最早我們翻譯成「美術」(Fine Arts),(最早日本人把西方的「Fine Arts」翻譯成「美術」)。這種西方的「美術」和「藝術」的概念原本的含義是什麼?通過比較研究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再有,這種藝術的術語和概念是怎麼傳播到東方的,又是怎麼在東方(日本、韓國、中國)這種特殊的文化語境中逐漸地生根,而且又發生了流變的?它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比方說中國近代主要用「美術」的概念來表達藝術:視覺藝術、造型藝術。改革開放以來,好像它已經突破了「美術」的概念,比如我們講當代藝術、裝置藝術、影像藝術,而不說當代美術、裝置美術或影像美術。就是說「藝術」的內涵和外延都已經發生變化,或者說擴展了。實際上這就是比較藝術研究的一個典型案例——「藝術」的術語和概念本身流變的過程。雖然我們比較藝術的論文數量不太多,但是通過現在這些論文就可以提供比較藝術研究,或者尋找藝術答案的一種現象,或隱或顯的,可以受到啟發。


我是北京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我們的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有一句特別經典的名言,他說:「藝術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我認為藝術的詞語與概念,無論用什麼詞語、什麼概念來表述,可以隨著時代、文化發生變化,但是藝術的本質我認為是不會變的,因為藝術歸根結底是指向人的精神,指向人的情感。是人類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情感的結晶。也就是蔡元培先生講的:是唯一的世界性語言。藉助這種世界性語言,人類可以實現精神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我們這次世界藝術史大會就是在一個高層的學術領域進行人類的精神溝通與情感交流。


中國美術報:那麼,您對下一屆世界藝術史大會有什麼期待嗎?


王鏞:我們分會的青年主席陳亮在準備本組簡介的草稿時,他有一點遺憾。他說,我們這個分會沒有請到印度學者來談印度文化當中「藝術」的概念。因為我們分會有位法國學者的論文,談到法國繪畫當中「美食」的概念,特別引起與會者的興趣。陳亮設想如果把法國繪畫藝術中「美味」的概念和印度傳統美學「味」的概念——就是一種審美情感基調,(通用於印度古代的舞蹈理論、戲劇理論、繪畫理論、雕塑理論,用「味」來解釋審美情感的基調);中國古典詩論有「滋味」學說。如果說把法國繪畫藝術當中的「美味」和印度的「味道」、中國的「滋味」進行一個橫向的比較研究,那麼將構成一道語言的盛宴。不過這種遺憾只好留待下一屆世界藝術史大會來彌補了。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官方微信:izgmsb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胡秋萍:書法的美與永恆
杭間:中國設計與包豪斯 誤讀與自覺誤讀
呂婷茹:塑繪G20之門 G20專機樓美術創作與組織
魏邦良:李叔同與豐子愷
徐渭:筆底明珠無處賣

TAG:中國美術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石黑一雄獲諾貝爾文學獎:夢的語言是一種世界性語言
盆景文化已成為世界性文化;這是一種文化產生的活體藝術品
台商吳明昆:「一帶一路」是個世界性的話題
唐辛子:對雞的信仰,是世界性的
略談林則徐的「世界性」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世界性的當代藝術收藏
高科技领域的又一场世界性角逐-透视精准医学「热」
這項技術是世界性難題,如今中國有了新突破,穩居世界第一!
印度永遠不會成為世界性大國,精英階層都說外語,丟失了本國語言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帝國被其皇帝的私生活毀掉?
泰迪熊:一個溫情的世界性符號
中國該武器隱藏兩年才曝光,是為世界性能最佳的一款
世界性網路中的中國歷史
中國人創建的第一個世界性的盆景大會品牌,雄起!
一位普通鋼鐵工人,是如何攻克三大世界性難題的?
世界性益智玩具「七巧板」,你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嗎?
據說這是全世界性價比最高的一張瑜伽墊!
中國又一世界性武器超越美國,威力獨具優勢!美國白宮開始擔心了
耍酒瘋是個世界性問題,這完全顛覆了我對英國紳士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