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我們應當如何修道?

我們應當如何修道?

我們應當如何修道?



詩云:修道必先修德

學道者,須當先明理,不明理,何以修。凡初學道皆應熟讀以下之文:


魏伯陽老仙的《參同契》云:「上德無為,不以察求;下德有為,其用不休。」


又云:「道成德就,潛伏俟時。」


道家常雲"道德""道德",道的核心就一個字:德!

上德無為,無為而「純厚」即「無思無欲」,是修性;下德有為,對外「利而不害」,有為鍊氣修丹,有為行功德;古人以「生養」為德,氣和丹就是一種德。《易》云:「食舊德」!德在古時不一定指心性,同樣可以指事或物,如修行中的氣和金丹還有功德!這在丹經中可以找到印證!


上下德皆備,無為而無不為。即《道德經》所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註:「無為」有「內無為」和「外無為」,「內無為」即「無思無欲」,如《重陽教化集》:「無思無慮覓無為」。「外無為」即身體對外無所作為,或無所行為。如「無為而治」就是一種身體行為上的無為,但是卻能無為自化;又如「碌碌無為」是指沒有什麼作為,無所作為。


道家修行的核心就是:修德! 包括修性鍊氣修丹修功德!


常雲道:大道有三千,小道無數,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德字!如果修道或道術的用偏離了德字,那麼就是邪道,就是左道,就是旁門。不能道成德就,永遠無法出五行!

德字,是會意字,德:雙腳立,一心面對或直心面對(參考古文字);身心內外皆江湖,一心或直心面對的是身心內外的兩個世界,無論一心面對或直心面對都是代表著「純厚」的意思,面對內要「純厚」,面對外也要「純厚」地面對,因為古人以「純厚」為德!《道德經》云:「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修行若是證得這一步就是大成!佛家把得道僧尼稱這「大德」深合道德經的這個意思.古人以「純厚」為德,同時又以「生養」為德。如前面所講,如《參同契》云:「刑德相負。」德為生起。生起即生養。


值得一提的是「德」字還有另一種解釋,即「德者,得也。」看《管子》和《禮記》,這是一種「善有善報」,「善則乘(好運)」的說法,因為有「德」的善,就會有「得到」什麼!


又道學有兩種:入世道,出世道!入世道是應世之道,出世道是出五行之道。道家除了有出世道之外的同時也有入世道,如道術的應用還有兵法、易理和醫學養生等種種入世的學問!儒家除了入世道之外的同時也有出世道,因為孔子師從老子學道,孔子的道又傳有曾子,曾子又傳子思,子思又傳孟子。所以孔子一門是道門一脈!儒家的出世道在《四書》中可以看到端的!


要明達天理,知善惡承負


常言道:「天理循環,善惡乘負。」還有《參同契》:「吉人相乘負」。關於「乘負」得說一下!!

乘,本義是「乘車馬」的意思,引申為「乘好運」還有「推助」(自己或他人他物)的意思;負,本義是「負物重」的意思,引申為「負惡運」還有「負累」(自己或他人他物)的意思。


乘:善,則吉,順,好運,乘好運;負:惡,則不吉,不順,負惡運。


「善惡乘負」,其實就是「善乘惡負」,即善則乘,惡則負,天之道。


正如《太上感應篇》所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又如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註:中國古時用「乘」或「負」的用法很多,在典籍中可以看到一些端的,如《難經》:「陰陽相乘」;《參同契》:「刑德相負」等。乘即「推助」的意思,負即「負累」的意思。《周易》:「負且乘,致寇至。」這裡的「乘」和「負」卻是本義「乘車馬」和「負物重」。


所謂「天理循環,善惡乘負」是可以貫徹到宿世和今世的,要不然也不會說「天理循環」了,即宿世中有一善,可能今世才得到或才能「乘」坐到這一宿世的善所帶來的好運;宿世中有一惡,可能今世才得到或才能背「負」到這一宿世的惡所帶來的惡運。同樣的,今世的一善,可能要到來世才能「乘」坐到這一善所帶來的好運,今世的一惡,可能要到來世才能背「負」到這一惡所帶來的惡運。「天理循環,善惡乘負」即是「天道乘負」,天道即是天理。


「善惡乘負」用在自已的身上是:善則乘,惡則負,天之道。-----即《太上感應篇》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陰陟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值得一提的是「善惡之報」的「如影隨形」其實就是佛家的「因果不空」,無論是出五行的神仙還是還在五行生死中的眾生,即自個所作的事,自個所作的善惡功過的報應,會永遠的像日光下影子跟隨常人一樣的跟隨著你,「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也就是說無論是眾生還是神仙都在「天理循環,善惡乘負」當中。


同樣也如《太平經》云:「善者自興,惡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於身。」


「天理循環,善惡乘負」其實就是《太上感應篇》所云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天道報應,絲毫不爽。


「乘負」用在自身之外時往往要跟「相」字連用,如:「各自相乘負,互相乘負,相互乘負,共相乘負」。如《參同契》:「吉人相乘負,安穩可長生。」


還有不與「相」字連用的,如:「乘負天下」。「乘負天下」是普濟天下的意思。在這裡,「乘」是「推助」其他眾生的意思,「負」是「負累」其他眾生的意思。但是這裡的無論是「乘」還是「負」,「乘負天下」都是善的方面。注意哦,「乘」(推助自己或自身外的眾生)不一定不一定就是真善,「負」(負累自己或自身外的眾生)不一定不一定就是真惡,因為「事無絕對」!「乘」和「負」只是形勢而已!如:常說的打擊犯罪,這是「負」他方的形勢,但對社會卻是善的方面!不再一一舉例!


承負,承為前,負為後,即承前負後。


承:為受報人承受前人之功;負:為某人所造化之功對後世的影響。這是眾生的宿命關聯!同樣的,眾生的相乘負也是宿命關聯!


如人一出生在某某家某某地方就「承」受著前人的功過造化,家庭或家族或貧或富,地方或人傑地靈或地處偏壤等等,一出生就背「負」著前人的功過造化,也就是「承負」前人造化,這同樣的,也是宿命關聯!


道家的天道報應比佛家的因緣果報更為殊勝


中國的天道報應觀念,還有個人所作的事會報應到家人中來,如「父債子償」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家族中人員之間的宿命關聯!


道家的天道報應比佛家的因緣果報更為殊勝。佛家的因緣果報論只限於個人的業力即所作功過造化的自然而然的受報,無非就兩方面:討債和報恩,這是佛家因果的範圍所限。但是道家的天道報應「天理循環,善惡乘負」或「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就不僅僅限於這種命運安排的討債和報恩的報應,它還包括了仙聖和司過之神等的公正賞罰,還包括如「父債子償」及老子的學生孔子所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類的,自已的報應會波及到家族成員的宿命關聯的情況。


道家的天道報應比佛家的因緣果報多出了兩塊非常大的範疇,這是道家的天道報應比佛家因緣果報更為殊勝的地方!天道報應,絲毫不爽。


然而一切天道報應始終無非善惡二字!


知天命


命即造化,命是會意字,參考古文字,命字:人一叩,一叩一造化,「叩」即是代表著「造化」,「命」字結構裡面的「叩」原先是「口令」的意思,後來又演變成「敲」的意思。在古時如「生命」就是「造化」,還有自身的修行也是同樣的也是「造化」,命由已造,或為仙或為人或為飛蟲走獸,一切無非造化!


身(生)前的造化造成今身(生)的定數,這就是宿命!一切皆有定數!


身即為此時之身,身前即為此時的身之前!此時之身已經不是此時之前的身!


一切禍福太平兵革,由乎胸臆。(參同契)這是變數。命由已造,改運造命,吉人自求多福,「盡人事,聽天命」。


命,本義是「令」,是「差使」的意思,命即是冥冥中會有什麼在「差使」著,即中國古俗語所說的「冥冥中有安排」和「造化弄人」。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意思即是說「冥冥中的安排」「造化弄人」或自已的命運不離自性;也就是如《太上感應篇》所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天命之謂性」同樣的可以說成是「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不離自性,是謂天命。


天命,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冥冥中有安排」,也就是所謂的「造化弄人」!也即命運!


如前所述的修德包括修性鍊氣修丹修功德,無論是修性或是鍊氣修丹或是修功德,那一樣都是修造化之功,修性也是造化,鍊氣修丹也是造化,金丹是一種造化,功德也是造化。命由已造,修行人善於把握自已的命運,這是叫作「我命不由天」!


天命:命本義為「令」,天命,形象地說即是天發號施令左右諸民的意思,即老天的安排,這個老天的安排其實說的就是一切「造化」最終對自己的影響,包括鬼神仙聖佛菩薩,包括著定數還有變數,即「冥冥中的安排」,是一種共相「乘負」的影響,不是平凡的個體的能力所能代替!天命在左右諸民即是說一切「造化」在左右諸民,裡面是共相「乘負」的。其中的原理即「天理循環,善惡乘負」,即「善則乘,惡則負,天之道」,善惡的乘負貫穿著宿世今世和來世。天命即所謂的「造化弄人」或一切聽憑「造化」。一言以蔽之,天命除了包括一定的定數的因素之外,還包括了變數的因素或者說還包括了其他的和自己相關的變數因素。「盡人事,聽天命」聽的不僅僅是定數,還有變數成份。


宿命:即是「宿昔的造化」左右眾生,按本義形象人格化地說是宿昔的造化之功「發號施令差使」左右著眾生,其實說的就是「冥冥中有安排」和「造化弄人」。又命字為:人一叩,叩為敲,一叩而應於宿昔或宿世造化就是宿命。和天命不相同的是,宿命僅僅強調定數,而天命除了定數還有變數成份。


還有「命運」,命運除了定數還有變數成份。


講因緣


又說到「因緣」二字,「因緣」二字本來是道家辭彙,在佛教興起之前的早期的道經《參同契》、《黃庭經》和《北斗經》里都能看到,如《參同契》:「端緒無因緣。」《黃庭經》:「何處遠索示因緣。」在道經《黃庭經》裡面「因緣」,「因」就是「緣」「緣」就是「因」,「因」和「緣」是同一個意思,兩個字合起來為「因緣」還是「原因」的意思!在《參同契》裡面「因緣」是「正確的原因或根據」的意思。《北斗經》裡面又有「如是等緣」「暫假因緣」「為說良緣」的句子。緣字,造字本義:用繩線捆邦動物,引申為「繩線另一頭的東西即緣故的意思」,或「自性或自身以外的事物或直接就用來指事物」即比如「有一根無形的繩線,自身是無形繩線系著的一頭,繩線的另一邊就是自身外的事物」!所以「緣」字又有指「自性或自身以外的事物的意思或者直接指事物即外緣」!如《北斗經》中的「...多沈地域。多失人身。如此等緣。」這句話的「緣」即是指事物,「如是等緣」即「像這樣的一些事情」。緣字用來指事物包括道法如《北斗經》:「為說良緣」這裡的良緣指的是道法!在〈北斗經〉中還有:"暫假因緣",即「暫且這些有緣故的事情」,緣也是指事物事情(外緣)!《北斗經》是太上老君在東漢末年桓帝期間下凡向張道陵所說的一部經,經文中有「永壽元年」一句子,即東漢桓帝永壽元年的時候!這些都是道家在佛學興起之前在道經裡面早就已經使用緣字,並且有多種意思。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即人之間的相會是有夙契或宿契的緣故的,「也許是定數吧」,這「有緣無緣」並不是佛家所專用所專有的,「緣」是中國古字,「緣」在這裡是「緣故」的意思!道家自古就有「宿契或夙契(都包括了宿世)」的概念,即人與人的相會或相逢都是有今時之前的緣故的!「一切皆有定數」即是「宿契因緣」,或『夙契因緣」。「因緣」是「原因」的意思!所以「緣」並不是佛家的專用詞,後來的佛家把道經中的「因緣」中的「因」和「緣」分成兩個方面,「因」指內因,「緣」指外因外緣;所以佛經里經常會說「因緣和合」或「緣起」是內外兩方面,至於後來在人們生活中出現的「機緣」和「緣分」這兩個詞更不是佛家專有,因為在佛經中並沒有這兩個詞!而緣字是中國字,自古就有,緣即是緣由緣故,原因或因為的意思。如:「千里有緣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因緣」,「機緣」,「緣分」,這些並非佛家所專有哦,這些得究正一些人們心中錯誤的概念!道家早在東漢末年佛學興起之前就已經巧妙的、靈活的、並且多層意思地使用「緣」字!


明曉大道,智慧圓通


又說到「圓」字,很多道盲學者或眾多道盲的群眾都以為「圓」字是佛家的說法,其實不然,在佛學興起之前的道經中,《黃庭經》:「外方內圓神在中。」東漢末年的《北斗經》:「智慧性圓。」戰國時期《周易繫辭》:「蓍之德圓而神。」圓可以指的是神圓,神圓即性圓即德圓。圓即是《道德經》所云「洚除玄覽,能無疵乎」。


又仙分三等:靈仙,地仙,真仙。


靈仙:未出五行生死的有一定靈力的靈鬼靈神(世俗的靈神也包括佛經里的天人和修羅等等)。


地仙:未出五行生死而長期留形駐世,如山精水怪,又如佛家《楞嚴經》所講的十種仙等等。


真仙:已出五行生死的,當然了,包括了至高而無上的大羅神仙。


慧劍斬三屍:一斬貪嗔,二斬驕質,三斬情慾,四斬思慮。


斬盡七情六慾,斷盡妄心,不在五行中。四招劍法,用以對付四大不同的邪魔,江湖路江湖遠,江湖不老江湖仙!呵呵!


慧劍斬三屍即俗語所云:慧劍斬情絲。如《重陽教化集》:「慧劍揮三子」。「三子」代表著邪和妄代表著不清凈和不自然。三子即三屍。斬三屍當先從心神上斬!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通達祖師「劍意」,誅邪斷妄,萬劍歸宗,清靜為宗,總不離清靜二字,眼前便是大羅天!


驕質:驕即驕志;質即「質見、爭質之意和是非之情」。質,是「質見」和「對質爭質」的意思。質見,即心神里對事物有「執著」,所以「質見」即「執念」。「質」即取意於三屍里的中屍彭質(躓),用在念頭上,躓通質。三屍的名字分別為彭倨,彭質,彭矯。三個名字都有他的意味深長的含義。學者應當細細體會。「倨」的意思是「驕倨即驕志」,如《道德經》:「富貴而驕」,這句話已經包括了貪圖富貴和自身而有的驕志兩層意思。「質」的意思是「質見和爭質」;「矯」為「矯情」,意思是「情慾」。從廣義上講執念包括了思慮。在慧劍斬三屍中,一有「貪嗔」,二有「驕質」,三有「情慾」,四有「思慮」。這四大是慧劍斬三屍的精意!學者應當細細的、深深的體會這四大精意,道不遠人,人自遠道,慧劍誅邪魔,去人性,全天性。《黃庭經》云:「修德明達神之門。」這裡面的「神之門」不是入門的意思,而是「通向通達門戶」的意思。諸學者應勤而修之,證難以推移。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又云:「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大路,最終要歸向「自然」的大路。


「道路可以走,卻不是我們平常中所謂的雙腳所走的道路。」這第二個「道」是「走路」的意思。


學道者謹記這「自然」二字是道家要義。自然,本義為本性,即本自的樣子,即本自光明燃燒華彩的樣子,古文「然」通「燃」。本性上善若水,所以「自然」又可以引申為「順」的意思,如:「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等。可是「自然而然」也有指本性「自然而然」的時候。


修者如果還帶有一份七情六慾的邪妄,就是還有一份非自然,勤修不貽,慧劍斬盡邪妄,「洚除玄覽,能無疵乎」,從而德圓自然天尊,不在五行中。


現代人所講的「自然」是「大自然」,是西洋哲學翻譯過來的錯誤混淆,與道家所講「自然」不同,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天然」。


孔子師從老子,孔子的道又傳有曾子,曾子又傳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又傳孟子,所以孔子一門是道門一脈,學道的人《四書》必讀,仁義之道,不知修身,談何修仙!


修行方法:思過,入靜(修靜)。


商湯盤銘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即包含著思過!思過在商朝時就已經有了,思過在孔夫子一門和天師張道陵時就特別提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上士聞道,勤而修之!證難以推移!


註:五行中有生死,出五行外,不在五行中,即不在生死中,這是修行的目的,是自然的作用。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玄靜先生——李含光
道醫養生:遵循生命節律,校對您的「生物鐘」
夢與妄念,一步之遙
道與神
秋季養生 盤點秋季應該吃的那些食物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信仰道教的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看待名利?
腰痛應當如何解?
髮型應當如何選擇?
好玉應當如何佩戴?如何清洗?
做瑜珈的時候應當穿什麼,你知道嗎?
今天,我應當是誰?
處暑到了,我們應當如何養生?
口中苦澀應當如何解決?
如果糾結,應當懺悔
平安樹為啥黃葉,怎麼解決?怎麼應當如何養護
面對職場中的「羨慕嫉妒恨」,我們應當如何遠離?
我們應當如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
優生優育通常都是強調女性如何如何,應當丈夫該怎樣做?
紅木傢具應當如何選擇?
我就只是想要鑽戒而已 你還什麼都當成理所應當了
有人去世,你應當怎樣做?
勇哥史話:你敗的理所應當,很應當,不冤枉
女性主義應當反思:我們是如何開始使用「直男癌」這一說法的
懷孕期間的媽媽應當如何正確又不影響肚子里的寶貝來進行護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