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2016年9月1日 《島上書店》(The Storied Life of A.J.Fikry)


《島上書店》從一個獨自開書店的鰥夫開始講故事。他叫費里克,為書店選書一向挑剔而拿勁兒,對新來的女推銷員阿米莉婭視而不見,聲稱只認出版社原來的銷售代表,被紐約的一家文學出版社老闆稱為「是個怪人」。


費里克表面孤僻,內心敏感,嘴上不說,但有能力隨時拿出千言萬語。固守著孤寂,貌似找不到女人,實際上很可以讓人想像。

他愛書、有產,亡妻當年用自己的託管基金已經買下了書店的地皮。在遠離陸地一座小島的商業街上,開著一家品味可以、賴以生存的小書店,「自1999年以來,一直是遊客下渡輪後要去到的第二或者第三個地方」,是島上居民每每要對外人提起的驕傲。


他保守、自律、白天很酷,卻有個不能自禁的嗜好,夜晚在書店二樓的家常把自己灌醉。他紳士、鑒賞經典,卻倔犟到絕不進他不喜歡的書,麻煩的是他不喜歡的有好幾類。出版社的人也在背後說,沒有她前妻,「他賣不出去幾本書」。總之,他是那種典型的擁有藍天、白雲、大海和自己的小書店,卻孤傲地過著日復一日同樣生活的人,似乎很難有什麼事情可以發生了。


《島上書店》就圍繞著這樣一個麻煩而豐富的男人的愛情、生意、生死和那個虛構的小島書店,講了一些很出奇的故事。


一個年富力強也挺悠哉的書店老闆,突然失去了美麗且相愛的妻子,「以前生意上的很多事都是她打點」的老闆娘,居然就狠心地去世了。巨大的變故令一個只愛閱讀的好男人對生意沒興趣、沒信心,還悲哀地發現世界上有了電子閱讀這樣一件事,好像所有人都已經開始使用閱讀器,所有人又都來告訴他:你的書店真好,你要堅持下去……我永遠不能忘記書店在我小時候……等等一系列情深意切的沒用的話。

後來的故事是,他娶了開篇來小島推銷冬季書目的大齡女,那位被她媽媽點穴道「是小說害得阿米莉亞找不到真正的男人」的文青,可是他們「情趣相投」,特別是閱讀!他倆甚至買了新的住房,費里克為了妻子和領養的女兒重新愛上了書店生意,調整了經營方式,躊躇滿志地又當起了有老闆娘的書店老闆。


書中還有幾個人物。


費里克的亡妻之姐伊梅斯,本地的中學教師,丈夫是島上唯一有些名聲的作家,文字還可以,會有女讀者找他簽名,可人品很差,借著作家之名摘花掐草,搞得伊梅斯很痛苦。在費里克的鰥夫時代,只有這個女人有正當理由,隨時來書店整理亡妹之夫醉酒後的爛攤子,並與書店的一部珍本、費里克領養的孩子,包括費里克,發生了很奇特的故事,大有偵探小說的意境。


只是作者後來安排伊梅斯改嫁給了書店讀書小組的主持人,費里克的唯一好友,小島警長蘭比亞斯,那個不太會閱讀卻和書店老闆很聊得來的義氣之人。


費里克收養的女兒,也成了非常愛閱讀的小書獃子。在奶奶悄悄送給她閱讀器時,趕快望了一眼一直培植她讀書,在閱讀上與她心心相印的爸爸,卻期盼「晚上一躺下就可以用這個機器了」。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榮譽、紳士、淑女、品味、不憤世嫉俗、一直很高雅的行業,突然面臨電子閱讀和網上售書的時代,百年榮譽後的遭遇。費里克的腦袋也生了時代之病——癌。他走了,即使用一本丟失、輾轉、飽覽背叛與無奈的舊善本換來的錢做了手術,也仍然離去了。那位毅然從外面遷來島上,興趣相投的後妻,面對如此幸運後的巨大不幸,必然要離開小島,女兒也要到島外的世界去讀書、去愛情。


他的書店被後妻掛牌出售,卻沒有人接手。


「一個時代結束了」,所有人都知道,沒有費里克、阿米莉亞,包括他們的女兒,小島書店「就不是原來的小島書店了」。


最後一章,作者飽含感情地救贖了書店。新婚的費里克的前妻姐和那位警長,倆人都到了可以領退休金的年紀,本想賣掉房子,離開小島,去佛羅里達,去沒有冬天的地方。把過去做過的蠢事、錯事都忘掉,開始過相濡以沫,沒有嫉妒和報復的伴侶生活。他們特意到相互間初次有感覺的那個餐館,去吃告別小島的晚餐,卻都無法自禁地聊起書店的掛牌出售,都落了淚。吃完那道他們相戀時的紀念菜,倆人有了一個共同的情感:「這裡不錯,我準備讓它繼續這樣。沒有書店的地方,算不上一個地方」,警長對他的妻子說。


後來,新的推銷員,一個對閱讀和傳統編輯出版十分喜愛的年輕人,像當年阿米莉亞一樣長途飄搖渡上小島。看到島上書店後他給出版社老闆回電郵說:「有了這樣的書店,我有把握說,圖書銷售業還會繼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作者把故事裡所有紙媒閱讀時代的人都寫得那麼好,雖然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無奈,做過蠢事,呈現過人性中很悲哀的醜陋,但作者善良也很感人地解釋和寬容了一切,除了那位朝秦暮楚的作家。


更珍貴的是,作者選了好多本美國小說,恰到好處地穿插在書中,簡直像一位熟悉書籍的書店老闆寫的小說。


當然,這本書的作者是女性,哈佛文學系畢業,白胖胖的,大大的眼睛,因為這本書收到很多讚譽。我喜歡女性的作品,總是更多敏銳和耐心,而不是功利。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島上書店封面,【美】加布瑞埃拉·澤文/著 孫仲旭、李玉瑤/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9月11日 電影《電子情書》


911這天,我在前往美國的萬米高空上。訂票時沒覺得,只是搜最便宜的,訂完了才發現,是這一天。


為飛機上準備的「節目」是付費重看高清版《電子情書》。看到最後,又為女主角說:「剛才,我真的希望是你」而流淚了。


這次才發現,電影強調了男主角的身份——他老爸與家中幫傭的私生子。可能編劇覺得,只有這樣出身的人,才可能視愛情比自家生意重要,把幸運的男女關係看得比什麼紙媒、電子郵件等等都重要。


好萊塢會講故事。美國人「破壞」一個世界,又重塑一個世界,他們的電影就是勾起人們在重塑的世界中懷念「老式的」一切,在新時代中悄然地保守、延續人類精神傳統中的精華。只是他們明明在刪除傳統,卻把這種刪除描寫得一曲難忘。


摘一段《島上書店》的話:「世界上好的東西都被一點一點地割走了。首先是唱片店,接著是錄像帶出租店,然後是報紙和雜誌,現在目光所及之處,就連那些大型連鎖書店也正在消失,在他看來,唯一一件比世界上有大型連鎖書店更糟的事是世界上沒有任何大型連鎖書店。」


然而,今天看來,男主角(以及他那老花瓜爸爸)「不計任何代價」隆重開業的大型連鎖書店——65折,有沙發、麵包和水杯——的命運,比傳統獨立書店的命運差多了,它完全是幫網上書店先打掃了一遍戰場,戰場上最大的目標卻正是他們自己。


如今,沒有人能阻止互聯網這個無空間卻無處不在的龐然大物,但所有與書寫、書籍、紙媒等傳統營生相關的人們,仍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堅守著,或寫、或貼、或編輯,他們的生活如此一樣,又如此不同。對文字載體的擔憂壓抑著文字工作者。


像梅格·瑞恩說的一樣:I can』t help myself。


《電子情書》魅惑地把殘酷的競爭轉變成動人的愛情,把商業的力量讓位給了人性的善良。


我其實都不信,我只是非常非常地感動於湯姆·漢克斯摸著梅格·瑞恩的臉時說的那句話:「別哭,老闆娘。」


9月17日 誰還記得博德斯


不是也許,命中注定我就是與書店有緣,而且是各種緣分。


話說2011年9月17日,我生平第二次到了美國舊金山。飛機中午落地,飯後就去了博德斯書店(Borders)。


但是有誰知道那天是什麼日子嗎?


查一下當時的美國各大報紙吧:Borders USA closed the doors of its final remaining stores on Sunday,September 18,2011。


是的,我們去的那天,全美當年第二大連鎖書店博德斯已經關閉到了最後一家,我們進的那家店,是最後關閉之店營業的最後一天。


記得那天舊金山秋陽燦爛,藍天如洗。那家博德斯的環境更是得天獨厚,在「跳著商品的舞蹈的」熙熙攘攘的街頭,它那麼便利,而美。


可就在我生平第一次進到其中時,看到的卻是: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2011年9月17日下午,舊金山博德斯書店外景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我在博德斯書店取到的廣告單頁



隨著來告別的當地人走進書店,先是長而寬敞的露天過道,兩邊是拱形迴廊。在我眼裡它很似中國的老商業巷子,只是這個巷子里貼滿結業告示,黃紙黑字,那麼地像中國靈車前花束的配色。唯庭中的花壇水系,令人還能想像其蓬勃的時光。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2011年9月17日下午,舊金山博德斯書店內



店內,兩層樓的書架已然空空蕩蕩,那種迴廊式的書架擺放,直觀又好看,能想像擺滿書時的氣勢。二樓有位優雅的女士在拍照,不時地轉動鏡頭,珍惜地挽留最後的光景。我看到有盞燈壞了,歪在那裡。


門口收銀台對面的書架上還有最後幾十本書,有坐輪椅者在挑選,真不知以後附近還會不會有輪椅能抵達的實體店,他肯定是那種喜歡把輪椅划進有人氣的書店的讀者。


收銀台已經被擺成一個展台,打折出售些文創存貨。我覺得必須買點什麼,在這個書店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里。我看中了一個有博德斯標識的電子閱讀器的包。其實還是要幾刀的,但它作為我們書業的文物,值得收。


走出博德斯,陽光非常刺眼。有位來自中國書店的劉老闆在陽光下,臉上浮現著些遺憾和迷茫。只是他說了句:「本來我也不喜歡這家店,咱們去城市之光吧。」是的,當天我倆就與在美國的一雙兒女匯合,在城市之光書店徜徉了整整一個晚上。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即將關閉的博德斯書店



1971年,美國密歇根州的兩兄弟,湯姆·鮑德斯和路易斯·鮑德斯,一個本科生,一個研究生,開始自謀生路:創辦了一家二手書店。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兩位出身普通的兄弟,創建的是後來改變美國人購書方式的巨型公司。


經過不斷的收購、紐交所上市等等資本過程,在最鼎盛的1990年代,博德斯覆蓋了整個美國,到處都是他們一下子就簽約15年甚至20年以上的店面,通過提供上千萬種圖書,贏得了推門就進的萬千顧客,贏得了年數十億美金的銷售。與比其早生整整一個世紀的巴諾書店競爭著,讓美國的大街小巷,一小段車程甚至步行所及的範圍內就能進到一家書店。想像一下那樣的街景吧,就像曾經的網吧,現在的咖啡館或麵包店?


與此同時,他們擠垮了眾多有價值的獨立圖書零售商,特別是像梅格·瑞恩演的她母親那輩人創辦的那種沁人心脾的小書店。


然而,2000年時,博德斯把自己的網上業務交給新出生的小年輕兒亞馬遜運作,商人的借船和觀望,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2006年,是它贏利最後的一年,2008年它雖收回了網站運營,可年利潤仍持續下降,連續五年下降都不低於10個億。為了挽救,又頻繁大換經營團隊,卻沒有人能穩住陣腳,終於2011年申請破產保護。


至當年9月,當時勢頭還不錯的紙媒競相報道說:「本月19日,Borders宣布關閉全國剩餘的399家連鎖店,22日破產清算。」


當然有不少哀傷的讀者,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對曾經龐大、曾經繁盛的巨人在歷史中倒下而遺憾,也並不瘦小的企鵝出版社管理者當時發表的談話是:「我認為Borders的破產將讓大量出版社意識到,他們不能僅僅依靠幾家大型實體書店來銷售產品。」


其實,當年曾有位叫納賈菲的提出以2.5億刀收購Borders,還承擔其2.2億的債務,但條款是他可以經營,也可以破產清盤。後一條嚇住了出版社和租約基本未到期的門店房東。這個提議便流產了。


好友李鯉多年在灣區有營生,我落地美國後便發微信,請他去找當年的博德斯,他回復了「遵命」後就發來了幾張圖片,我無比感激。只有友誼才可能比任何營生都重要,無論外界如何破產,情義無價。


當年Borders舊址,現在是咖啡館。看到照片時我猜想,要是納賈菲當年得到了這些店鋪的經營權,事到如今會怎樣?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舊金山博德斯書店舊址,現在是一家咖啡館



9月19日 田納西的Parnassus Books


在知道這家書店前,我對「田納西」的知曉也就只有那首悲傷的《田納西的華爾茲》,「我記得那一晚我失去的是什麼」。


但是因為博德斯我知道了田納西首府納什維爾市的Parnassus Books。書店店名「帕爾納索斯」是座位於希臘的山,在神話中是詩歌、音樂和藝術的所在,而田納西是美國鄉村音樂的搖籃,被視為美國南方的雅典,納什維爾的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有美國南方的哈佛之稱,在大學的邊上有間於2011年11月創辦的獨立書店,即這家Parnassus書店。搜到這家店時我興奮異常。


創辦人是獲得過專門獎勵女作家「奧蘭治文學獎」的小說家安·帕切特,她創辦這家書店的唯一原因就是那年5月納什維爾的博德斯關店了。小說家委屈地說:「我不想做生意,也不想開書店。但我不能住在一個沒有書店的城市。」她要給自己生活的城市一個禮物。


五年過去了,美國朋友告訴我,這家書店依然健在。女作家和她的合伙人,資深榮休出版者凱倫·海斯(Karen Hayes),於今年還開辦了「流動書店」——一輛繪有希臘神話飛馬形象的流動書車。書車常載著四條非常著名的、書店的狗,歐派(Opie)、貝爾(Belle)、斯帕克(Sparky)和瑪麗· 托德·林肯(Mary Todd Lincoln),穿行在田納西納什維爾市。


其實早在1996年北京的萬聖就有流動書車了,後來被「工商局」勒令停業。


好在萬聖的貓也很有名。


登錄Parnassus書店的網頁,非常紅火。大型連鎖店博德斯曾擠垮許多獨立書店,當它也被新時代擠垮後,真正的獨立書店卻獲得重生。我想像著那如美國流動餐車般的書車,或許哪天會被哪位「非普通讀者」遇到,又生髮出美好的故事,被記錄、被拍攝。


真想去田納西看看。(文/醒客張)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Parnassus書店和它的老闆娘們以及著名的書店狗




美國書店遊記之三:9月,只為書店而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流動書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慶長假前夕的表情包
教官向剛入學的大一女生表白,妥當嗎?
為何財富100強公司CEO都不願給特朗普捐款
為什麼說中國的崛起對於西方現代性的挑戰是全面的
二次元入侵公共雕塑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只知道蔦屋書店的日本書店之旅,太弱了
書店帝國:書,是這裡的主人
唯想國際:「中國最美書店」杭州鍾書閣書店
讀書萬卷 書店時光之旅
遇上最美書店,從此與書鍾情
在國外獲得極高評價的一座中國書店,被稱之為來自未來的書店
中國最美的書店,被評為全球十大書店之一,是亞洲唯一入選的書店
紙上書店,曾經的《好書》俱樂部,席殊書屋還有多少人記得?
在日本,有一種書店叫「蔦屋書店」
日本遊必朝聖景點「世界最美蔦屋書店」,明年1月將來台開幕顛覆你對書店的定義!
無聊的書店店員,拍攝最有趣的臉書
一個書店的靈魂,是書
全球最美書店之一—代官山的蔦屋書店
新華書店80年,幾代中國人的閱讀故事
一個人,一家書店,一本書——誠品書店和《誠品時光》
雅典人書店,百年劇院改成的書店,只想在這裡看書看到老
時尚書店殺不死書,爛書才會
小而美的上海書店
中國,6座文化名城,7家情懷書店,8本翻爛的書,你看過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