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大河:良知與救贖│關於《把黑豆留下》

趙大河:良知與救贖│關於《把黑豆留下》


趙大河:良知與救贖│關於《把黑豆留下》



趙大河,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隱蔽手記》《北風呼嘯的下午》《六月來臨》,長篇小說《黃雀》《我的野獸,我的國》等。話劇作品有「開心麻花」系列。電影有《四妹子》等。電視劇有《湖光山色》《樂活家庭》等。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短篇小說獎等獎項。現供職於河南省文學院。

趙大河訪談:良知與救贖


《把黑豆留下》這篇小說寫了兩個很有意思的人物——老譚和黑豆,能說說您是如何塑造這兩個人物的嗎?


趙大河:


說不上塑造,這兩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我只是看到他們,並把他們寫下來罷了。老譚是一個退休警察,一個普普通通的退休警察。他的愛好是在街邊與人下棋,或者看人下棋。這樣的人我們都不陌生。表面上看,他閑適自由,安享晚年,其實他不太適應退休生活,但不能流露這樣的情緒,流露了也不會有人理解。如果沒有黑豆出現,他的生活會這樣日復一日地延續下去,平靜而有所不甘。黑豆闖入他的生活之後,一切全亂了。生活脫離了正常軌道,變得無法掌控。之後,他找到了人生的意義,自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這個人物沒什麼獨特的,他不是英雄,也沒想著做英雄。他是一個普通人,有良知,且能按良知行事。

黑豆是一個不說話且停止生長的小孩,他的內心是封閉的。我曾分別以老譚和黑豆兩個視角來敘述故事,我發現深入黑豆的內心極其困難,那是一片黑暗的區域,幾乎沒有光線。在修改時,我放棄了黑豆的視角。


黑豆雖然不說話,但他處於這個小說的中心位置,他的命運牽著老譚的心,也牽著讀者的心。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趙大河:


弱者容易引起同情,黑豆又是弱者中的弱者,他幼小無辜的生命承受著命運加於其身的所有不幸。想想看,一個五歲的孩子,父親被殺,母親被判刑,他被一個侏儒收養,飽受虐待,過著地獄般的生活,身體停止生長,拒絕開口說話,他的命運怎能不牽動人心呢。


小說牽涉到一樁冤案,至少說是一樁錯案,但小說卻不是批判性的,反而是給人以溫暖,請問您對冤案或錯案是如何看的?

趙大河:


每一樁冤案或錯案都是一個巨大的不幸。近年來頗有幾樁冤案引起社會關注,比如內蒙古的呼格案等。我常想,那些冤案的製造者是否有良知,他一手製造了冤案,內心可有不安或罪孽感?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他人的生命遠沒自己的私利重要。我沒見一個冤案製造者向被冤枉者及其家人道歉和懺悔,更沒見一個主動認罪的。這時你會覺得人心多麼黑暗啊,不由得你不絕望。這些人難道不是殺人犯嗎,與普通兇手相比,他們以正義和法律的名義殺人,對社會的傷害更大。我不相信冤案能夠避免,但我相信每個執法者都有良知並遵從良知行事,冤案會大大減少。我之所以寫老譚的故事,是想另闢蹊徑,讓讀者看看,一個有良知的執法者如何自我救贖,如何獲得新生。會有人恨老譚嗎?我相信不會。


寫這篇小說,您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趙大河:


一篇小說,寫作自有緣由,至於表達的是什麼,似乎不用作家解釋,不同人閱讀小說會有不同的理解,這都是允許的。如果非要我做一番闡釋不可,我會說它寫的就是老譚的一段生活,在這段生活中,他經歷了複雜的心路歷程,審視了自己的內心,做出了符合良知的選擇,賦予了生活以新的意義。

轉自「小說月報」微信公眾號( xiaoshuoyuebaozz),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說月報 的精彩文章:

魯迅並非蔑視傳統文化 | 品讀
每一部小說其實都是一扇門
魯引弓《那些年的情敵》中篇小說專號
朱曉琳《跳馬》中篇小說專號

TAG:小說月報 |

您可能感興趣

《 肖申克的救贖 》自由 信念 良知 忠貞 執著
儒家養生大道:尋找自己的良知(二)
《殺破狼 貪狼》,在慾望之前,遊走的殺手與良知
《與黃勉之書》:致良知的功夫要義
呂后對張良知恩圖報,張良卻在辟穀絕食
《弟子規》喚醒良知
儒家養生大道:尋找自己的良知(一)
王陽明:堅信正義和良知 知行合一
楊桂新:道德就是基本的良知
中國哲學中的「良知」
薛之謙生日群星送祝福 宋祖德卻罵他狗屁不通 網友:你的良知呢?
梁啟超論王陽明: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朱乙夫的畫作與良知
解讀丨中國哲學中的「良知」
張宗子:良知在哪裡
知善知惡,是良知
胡季強致良知家書:仁義行,天下往
鮑鵬山:沒有良知,知識也是野蠻的
良知未泯的日本軍官——拯救俘虜,終獲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