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普通人如何了解靠譜的醫學知識?

普通人如何了解靠譜的醫學知識?

普通人如何了解靠譜的醫學知識?



方可,臨床醫學學生。知乎不能看病。。。

直奔主題的可以直接看文章末尾的傳送門,有時間的可以看前面的解釋說明。


一、人們為何對醫學知識感興趣?


醫學是個非常有趣的學科。真實世界的醫療工作有極大的挑戰性,醫務人員會面對各式各樣的壓力,還要處理許多繁雜而瑣碎的日常事務。但是醫學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高度專業化的學科,總會以自身的魅力吸引許多人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乃至投身(或獻身)醫療事業。


非醫療行業的人們為什麼希望學習醫學知識呢?學習醫學知識可以滿足許多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解釋和預測疾病現象、提高健康水平預防疾病可以增加自己對世界的確定感、安全感和控制感,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每個健全而獨立的成年人,對自己的健康都首先負有一定的不可讓渡的責任,而不能把責任都推給他的醫生、家人和政府官員,學習醫學知識可以盡到對自己的責任。除此之外,對於那些受到疾病困擾的患者,以及這些患者的親朋好友,可能希望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幫助患者減少身體和精神的痛苦。當然,一些人也可能對自己的醫生並不信任,對病情非常不了解,或者對醫患溝通存在諸多不滿。出於這些理由,人們往往自己希望找到一些渠道了解健康方面的知識。

二、為什麼可靠的醫學信息不好找?


在目前的中國,可靠的醫療資訊並不是簡便易得的。第一是外部因素阻礙了信息的獲取,第二是醫學信息本身的特殊性,第三是傳播過程中,信息可能出現系統性的扭曲。


人們在獲取信息時可能面對這些阻力:國內醫療行業高質量服務供不應求、目前大型醫院門診醫患溝通時間缺乏、國內患者教育資料的普遍稀缺、商業化背景下醫療欺詐與虛假廣告的盛行、民間流傳的謠言的泛濫、相關負責的商業機構和政府部門監管不足,等等等等。公眾希望能獲得可靠的信息,但是通過各種媒介接觸到的信息質量良莠不齊,常常自相矛盾。


除此之外,醫學信息本身也有一些特殊性:


醫學知識和技術處在高速的更新的過程中,對於具體的治療技術問題,舊觀點往往很快被淘汰。即便國內是 5 年 10 年前發行的資料,很多都可能過時了。 臨床醫療是一種高度個體化的服務,每個人的病情都有一些特點,很可能需要患者和醫生進行面對面的詳細交流,慎重評估病情,而不能僅僅通過資料查閱和網上的遠程諮詢獲得準確解答。 醫療具備不確定性,醫學上許多問題並沒有絕對化的結果,許多事情超出醫生和患者的把握能力,沒有人能事先知道結果。 現實層面,國內不同的醫院各有自己的強項和自己的操作規範流程,甚至對指南也可以由不同的解讀,雖然它們都是正確合理合規的,但確實可能出現不一致,引起誤解。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知識傳播中的系統性偏差——信息不對稱。患者可以了解一些具體的醫學知識和生活方式建議,卻很難像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那樣思考問題。醫學院的培訓,教給新人的不只是一些具體的知識,還有一組處理醫療問題的方法,和一套看待人體、看待生命現象的世界觀。這套世界觀,可能與民間普遍流行的觀念大不相同。這種觀念上的鴻溝影響更大。醫生如果不能體會到患者的感受和想法,患者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醫生處置的思路,就會造成溝通的障礙。這給醫生的工作增加不便,也損害患者的健康、時間和金錢。


三、三類醫學信息的獲取方式


那麼,在這個背景下,非專業人士還能有哪些信息源可以尋找可靠的醫學知識?根據知識的具體內容,以及信息搜集的目的,我自己把知識大概分出以下一些門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這三大塊對應醫學基礎理論、病情諮詢、預防和「養生」。


基礎醫學——醫學理論的基石


沒有直接的病情相關問題,對醫學知識比較好奇、希望了解醫學的人比較感興趣的是基礎醫學。基礎醫學的內容和生命科學高度近似,生命科學背景的人可以不費力地理解許多醫學問題。它是醫學理論的基礎。這個學科基於現代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健康和疾病等問題的某些基本原理進行科學的解釋。

如果要了解基礎醫學,其預備知識都在初高中的自然科學教科書上。如果要充分理解現代醫學的邏輯,首先需要高中水平的理科知識。最直接的是生物和化學,但是物理和數學也同等重要。比如,如果我們對物理學問題缺乏基本的認識,不清楚聲音是一種機械波,不知道電磁輻射和電離輻射的區別,也就沒法正確理解超聲、CT、MRI 和 PET-CT 是怎麼回事。數學方面,概率和統計學的知識尤其重要。醫學有不確定性,很多事情只能用概率去描述。醫學知識需要大量的經驗歸納,需要運用統計學。用這種自然科學的思路去看待生命和健康相關的現象和問題,許多事情就可以得到比較合理的解釋。


在此基礎上,非專業對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了解,最好的一個學科是生理學。一些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為了給學生初步的關於健康現象的科學認識,往往有一些解剖學、生理學,甚至還將組織學、胚胎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等相關學科融合的入門級基礎教材。


用中文搜索「解剖學與生理學」,就可以找到一些中文教材。如果不怕英文,直接搜 Anatomy and Physiology 這樣的術語,就可以找到一些英文原版教材的電子版。這類教材往往從器官系統出發,把人體分成各個系統,去介紹相關的解剖和生理知識,而且可以圖文並茂,比較容易學習。或者購買和借閱紙版書也可以。這些書不必從頭閱讀,看感興趣的章節即可。


如果真是有閑暇的人,也可以直接去找網上的公開課。這些生物學和醫學相關門類的課程,都是大學本科及以上水平的內容,而且現場感強,如果能堅持下來聽一門好課,大有幫助。不過很多資料依然是英文的,專業英語很難懂。

小結:


初高中的生物教材,高中的化學、物理、數學教材 生理學、【解剖與生理學】教材


在線教育網站:


https://www.khanacademy.org/science/health-and-medicine https://www.coursera.org/


臨床醫學——求醫問葯的指導


臨床醫學需要解決每個患者具體的疾病問題。這個學科的知識構架按照器官系統發病機制等內容組織,在分科基礎上進一步對疾病分類。因為直接解答關於疾病的問題,所以最引起人們的興趣。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健康負有責任,但這不意味著一個人能完全代替醫生的職責。一個患者可能很了解自己的癥狀,卻未必能準確識別出自己的疾病種類,或者將自己的疾病與其他疾病鑒別。醫生和患者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診斷學的知識。我幾乎沒見過任何一個非專業人士對診斷學感興趣。真實情況下,人們常常覺得,醫院裡的問診流程、各種各樣的體格檢查,比如觸診和聽診,關鍵要依靠醫生的經驗,而並不去深究這些經驗的原理和可靠性。至於輔助檢查,人們往往會懷疑醫生亂開檢查。但是,診斷的技術正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一大信息不對稱之處。


相比之下,非專業人士更關注疾病的預後和治療,這是直接利益攸關的問題。在這方面,可以參考的優質資源很有限。在國內,有許多面向醫生的資源,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才能準確理解。在國外,健康教育的資料其實是很多的,但是需要一定的語言能力,還要閱讀醫學辭彙,難度很大。


最簡單的了解臨床醫學的方法是閱讀國內新版的醫學教材,比如內外婦兒,神經科精神科眼耳鼻喉皮膚科口腔科的各種教材。目前醫學院校本科生用的 5 年制的教材,就有比較新的版本。這些教材在網上搜索就可以下載到,但它們是給有醫學基礎的人看的,患者甚至醫學的初學者未必能準確理解書上的意思。一個例子就是疑病症,表現為看了醫學書覺得自己什麼病都得。


國外也有一些昂貴的醫學教材,比如《西氏內科學》等等,篇幅宏大,影印版都很貴,有條件可以參考。另一類可靠的通俗的參考書,是一些家庭醫學相關的手冊,比如《默克家庭診療手冊》和《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還有一個紙版材料不能忘記,就是藥品說明書。人們自己吃藥或者在醫生開藥後,應該關注藥品說明書。需要指出的一個基本問題是,藥品說明書上列的不良反應,都是可能發生的,但不都是必然發生,不要僅僅因為看見不良反應就嚇唬自己拒絕服藥。多數情況下,應該在嘗試服藥之後評估療效和不良反應,再考慮治療要不要繼續。


網站是了解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徑。在國內,一些大型正規醫院官方網站相關科室自己的科普欄目也可以參考。打開官方網站,進入相關科室,可以找到一些健康教育欄目。這些網站上的介紹一般比較準確,但是可能太過簡略,或者不夠通俗易懂。一些著名醫院的醫生的自媒體,比如知乎的回答和專欄、微博、微信公眾號,如果是由這個醫生或者其他專業人士自行管理的,信息也相對可靠,有的還非常通俗易懂。但是內容往往局限於這些醫生從事的專科,選題比較窄。


如果要找更有挑戰性的資料,那就是國內的學術論文和醫學論壇網站。學術論文方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都可以用來搜論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論文的質量良莠不齊,即便是無效的療法,也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做出它們有效的結果。論文並不都是高水平的。還有一個網站,是讀秀,可以用來搜一些醫學書和醫學論文。另外,許多人可能從來都沒用過國內各個公共圖書館的網站,比如國家圖書館的網站,只要註冊,上面也說不定能搜索出一些免費的資源。


國內也有一些醫療行業的專業網站,這類網站有各類行業資訊,也可以提供一些專業的臨床指南。臨床指南可以幫醫生了解這個疾病治療的標準規範。但是,患者畢竟不是醫生,如果照著指南把自己的病情對號入座,往往出現疏漏。


如果有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能連接國際互聯網的話,這個問題會簡單很多:


維基百科的詞條往往言必有注釋,不敢說絕對可靠,但是至少可以查找它們的出處。英國 NHS 是全球衛生領域的一個特別的案例,它的官方網站有很可靠的健康信息。Mayo clinic 的網站有非常可靠的關於疾病的介紹。還有一個著名醫學網站叫 WebMD,有很多可靠的醫學信息可以參考。


專業的學術資料庫就非常多了,文獻檢索甚至是一門醫療行業從業者需要學習的課程。業內最著名的可能是 PubMed,搜出來的都是外文醫學論文。其他類似的資料庫因為對非專業人士用處不大,也沒有在這裡列舉。簡單一點的話,谷歌學術方便易用,也能勝任許多工作。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即便閱讀了這些東西,絕大部分情況下,一個患者仍然不足以成為一個醫生。最基本的,醫生必須有熟練的臨床技能,在此基礎上,醫生還要有評估、實際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並且能進行臨床決策。醫學知識並不是一些教條,具體到每個患者身上,尤其是具體到一個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的患者身上,有時候選擇的過程會變得很複雜,結果也未必總是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很多,有些疾病本來人們就缺乏了解,有許多未解之謎,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還有些人有個體差異,即便醫生盡職盡責,診治得當,也不能保證一定取得好的效果。這都是可能發生的,而患者知識的增加,未必能改變這些結果。


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臨床課程教材,比較可靠的出版社是人民衛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一些著名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出版社。 國外資料參考《默克家庭診療手冊》和《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等。


國外疾病介紹的常用網站:


Mayo Clinic 的Diseases and Conditions WebMD - Better information. Better health. NHS Choices Home Page 維基百科和谷歌


學術搜索引擎:


scholar.google.com


預防醫學——防患於未然


還有一個人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就是預防醫學的知識。預防醫學涉及的領域非常廣,環境監測、勞動保護、食品安全、運動指導、職業衛生、婦幼衛生、健康教育、甚至還有社會保障……無所不包,要完整給出這方面的推薦的信息渠道比較困難。可以借鑒前文提到的其他領域的信息源進行搜索。


我自己並沒有系統的公共衛生方面的訓練。根據我個人業餘時間的了解,真正比較可靠的預防保健的建議,首先推薦的是目前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 66 條(2016 年新出的),這些條目很基本,但是普遍很可靠。


一個人們最感興趣的領域是飲食,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比如,有許多營養學的書籍和公開課,可以參考。有許多從業者也有自媒體,傳播這方面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也未必總是可信的。一個最新出的國內資料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完整資料需要付費購買。這份指南的內容可以在新聞報道里找到一些概要,其中一些內容仍然被一些專業人士質疑。可以看這個網站上的其他國家的膳食指南作為參考,比如美國的。這是網站地址:各國膳食指南_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許多人熱衷於研究預防保健知識,或者說所謂的養生知識,甚至拿個小本子收集各種相關知識。問題是,真正被證明可靠有效沒有太大爭議的預防保健的建議相比媒體上充斥的信息,其實是很少的,或者說,形式是完全不同的。許多人喜歡的,是一些偏方、捷徑或者旁門左道,這些建議常常支離破碎、故弄玄虛、畫蛇添足,並沒有充分的證據,還可能浪費人的時間精力。市面上的養生通俗讀物質量良莠不齊(對於大部分,我連翻開的興趣都沒有),書店裡暢銷書區域擺的常常是一些外表浮誇、內容繁瑣或者不可靠的書籍。見什麼就信什麼肯定會得不償失。而真正科學有效的預防保健建議,往往要有理論、實驗、大量的數據的支撐。要麼就是一些看上去毫無營養婦孺皆知的東西,比如「戒煙限酒」(問題是許多抽煙的人對此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要麼就是各種各樣的充滿公式圖表的外文論文,並不是那麼容易閱讀。


此外,一些科普主題站可能有各類的生物、醫學、健康方面的信息,橫跨上面三類。作者往往是專業人士,相對可靠,比如果殼網、科學松鼠會等。但是選題範圍比較窄,尤其往往不能滿足患者需要。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 66 條 各國膳食指南_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美國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 FDA:


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ome Page


四、面對面交流學習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面對面交流。在醫療場所,長時間地諮詢醫生問題,往往是很奢侈的。在國內,一些高端私營醫院,或者一些挂號不太困難的正規醫院,也許可以提供這種服務。有些時候,一部分工作不太忙的醫生有興趣詳細解答患者的問題。此外,一些醫院不僅有醫生可以諮詢,還有臨床藥師等,可以審查醫生處方,對用藥相關問題提出建議。正規的大型醫院和社區衛生機構有時候也會組織一些健康教育講座或者患者俱樂部活動,會在醫院內貼出通知。


日常生活中,諮詢醫生朋友通常比沒有朋友強。但是醫學分科很細,一個醫生不可能熟練掌握其他科室的知識細節,非本科室本領域的醫生對某些技術細節的了解不一定比外行人多。盲目相信熟人的意見而忽視主管醫生的意見,可能造成損失。


患者自己畢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疾病的情況也可能有個體差異,患者見相互交流雖然可以提供很好的情感支持,但是知識不一定很準確。一些規模較大的患者團體和患者交流網站管理可能更加專業化,知識也會更加可靠。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學習醫學知識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健康,治療疾病。這並不一定會導向對醫生的不信任,這也不意味著患者在自己不接受系統的醫學訓練的情況下就能當醫生。尤其是性命攸關的危急關頭,不要質疑醫生的判斷,哪怕醫生的個別建議不一定對。因為醫生提供的是一系列措施和一整套服務,因小失大不可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影視|《藍色茉莉》—— 上流社會精英跌入貧民窟
旅行|國慶乘坐游輪,遇上颱風怎麼辦?
「保險」到底保險嗎?
同為簡歷造假,「結沒結婚」和「六級過沒過」還不一樣
第一次寫學術論文無從下手怎麼辦?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從零開始學習靠譜的腫瘤知識?
學習翡翠知識最靠譜的方法,你知道哪幾個呢?
面相學真的靠譜?科學告訴你不要以貌取人!
如何判斷網上交友認識的人是否靠譜?
與聰明的人聊天,與靠譜的人做事 教你如何識面斷人
就在你身邊讓人不知不覺學到,非常靠譜實在的冷門知識
無痛人流靠譜嗎?女人必知的人流常識!
胎心跳得慢是男孩?這種說法的科學依據靠譜嗎?
唐僧的桃花運究竟靠不靠譜?女兒國那回如果他真動心了會如何?
搜狗搜索領銜共建權威醫學科普知識圖譜,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權威、靠譜、個性化的醫學知識
一個靠譜的醫療機構在做兒牙知識普及!
都說「巴鐵」不靠譜,但你知道它不靠譜在哪嗎?
男人臉部去皺紋的偏方靠譜嗎?看這裡就知道了
這樣的公司不靠譜,你知道么?
勵志心理學為什麼不靠譜?
無痛分娩到底靠不靠譜?孕媽你真的知道嗎?產科醫生這樣說
如何識別靠譜與不靠譜的大夫
男人靠譜&不靠譜,聽聽他的口頭禪就知道了!
6歲前能否學外語?真人學還是視頻更靠譜?權威研究都在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