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入學易入官學難

入學易入官學難

養而教,教以學,人們對子女教育的關注從不因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環顧當下,擁有優質師資的名校一位難求,所謂的學區房更是被炒作得價高攀雲,這樣的情形在清代的旗人社會中是否也有出現呢?八旗子弟面對的是一條怎樣的求學之路?爰作一聊以奉談資。

入學易入官學難


納蘭性德讀書像


「頒經書以宏文教,尚騎射翻譯以重國文」


作為秉持多元並舉思想、善於學習的民族,滿洲人(女真人)自建國伊始便開始有意強調對子弟的教育。現有的史料中對八旗教育的最早記載可以追述到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當年七月,努爾哈赤曾親自選派「准托伊、博布黑、薩哈連、烏巴泰、雅星阿、科貝、扎海、渾岱等八人為八旗之師傅」,專職負責對八旗子弟的教育。此時的教學內容似應以國文(滿文)騎射為主,意在強化傳承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清代《皇朝文獻通考?學校考一》中所說「頒經書以宏文教,尚騎射翻譯以重國文」,即是有清一代八旗教育的「基本方針」。


清太宗皇太極更是注意到文明禮儀對「忠君親上」的輔助作用,要求「凡子弟十五歲以下,八歲以上者,具令讀書」,違者將以溺愛的名義對家長進行處罰,甚至開除公職。同時對肯於讀書的子弟予以頒賜布匹、免於徭役等獎勵,好學樂學之風漸興。順治元年五月(1644年),由祭酒李若淋奏請,為從龍入關的八旗子弟在京師設立書院,並派遣國子監二廳六堂教官為教員,同時選拔16名滿洲教員、8名蒙古教員分別在各旗書院居住,「朝夕教誨」,是為清代八旗官學之始。

入學易入官學難



京師鑲黃旗旗學遺存


八旗官學的發展,歷經了順治、康熙朝的起始階段,雍正、乾隆、嘉慶朝的完善成熟階段,和同治、光緒朝的轉型階段幾個過程。光緒年間,受西式教育理念的影響,由學部奏請朝廷設立八旗學務處,每年給予轉款扶持,成立滿蒙文高等學堂,將八旗教育體系完善為初等、中等、高等三個階段,並有相應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比較豐厚的資金做保證。應該說這也是近代滿族湧現出一批如童詩白、赫崇本、秉志、羅常培、金毓黻等專家學者的基奠之一。


千軍萬馬獨木橋

學校有了,孩子就真的可以無憂無慮的上學堂了么?現實生活當然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順遂,雖然清政府從制度上給予了八旗子弟以就學的保障和政策傾斜,但這種福利並不是全民享有的。如宗學、覺羅學這樣的貴族學校姑且不論,即便是上文提及的八旗官學,也是有著嚴格的名額限制的。一般來講,在京的八旗官學學製為十年,入學年紀在8-10歲之間,每旗(學校)設滿洲生額60名、蒙古生額20名、漢軍生額20名,這些數字意味著什麼呢?


清代八旗以佐領為基本單位,據不完全統計,鑲黃旗轄84個佐領並2個半份佐領,正黃旗轄92個佐領並2個半份佐領,正白旗轄86個佐領,正紅旗轄74個佐領,鑲白旗轄84個佐領,鑲紅旗轄86個佐領,正藍旗轄83個佐領並11個半份佐領,鑲藍旗轄87個佐領並1個半份佐領。我們僅以佐領數最少的正紅旗為例,74個佐領共領有兵丁11100人(按每佐領150人計),若每個旗丁家中有子2人,則正紅旗下的適齡兒童可達22200人。如果我們不計八旗滿洲、蒙古和漢軍的比例差,正紅旗下八旗子弟的官學入學率大概在0.45%,即一千個孩子之中大概只能有四五個可以有幸進入這所學校讀書。

入學易入官學難



京師鑲紅旗旗學平面圖

大概是朝廷也意識到這樣的比例對於更多的八旗子弟而言太過苛刻,康熙年間放寬到每佐領生額2名,則入學率也不過是0.67%,若是我們依據清代「凡滿蒙漢文職五品、武職三品以上者,均可執取子弟入八旗官學肄業」的規定,及對舉家駐防在各處的戶數進行減除,乃至將男童的數量下調為每旗丁家中只1人,則修正後的數據應該也不會超過15%。而且在康熙初年戰事紛繁、旗丁乏少的年代,朝廷還一度出於保證軍備質量的目的限制旗人學文的比例,八旗官學一位難求的境況,已經遠不是家長連夜排排隊就能解決的了。


面對這種激烈的入學競爭,內務府包衣旗人作為「皇帝家人」的優勢得到體現,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先後為內府子弟專門開設了景山官學和咸安宮官學,生額分別為382名和90名,不但配給更為優秀的師資力量,還針對官學生進行考試分配。景山官學的學制和課程設置均類似於八旗官學,咸安宮官學的入學年齡則為15-20歲,更類似於是初等教育之後的進修學校。雍正朝後期,考慮到咸安宮官學的特殊地位,特旨給予每旗10個入學名額,並要求不論出身、只選才俊,作為未來的國家幹部進行專門培養,曾經權傾一時的和珅,當年便是以正紅旗生員的身份考入咸安宮官學的。

入學易入官學難


北京故宮咸安宮遺存


「上之教澤深,下之學校廣」


雖然進入京師八旗官學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如鳳毛麟角求之而不可得,但對子孫的教育仍是家長心中永遠的百年大計。怎麼辦?這學是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首先是包括京郊三營(健銳營、火器營、圓明園駐防)、索倫八旗在內的駐防地紛紛開設旗學,「每佐領選取俊秀幼童一名,教習書義」。晚清時候各駐防地還流行興辦旗人書院,後者從資金來源方面較旗學更為廣泛,教學的內容也相對更為靈活。


此外,家境殷實的旗人宗族還仿照漢人的習慣在家聘請西席教育子弟,雖不入官學讀書,仍可以受到很好的傳統教育。面對旗營里剩下的部分家貧無以求學,又未能順利選拔入八旗官學的子弟,朝廷又要求於每佐領內興辦義學一所,以供子弟讀書,並於本佐領內選派精通國語騎射者充任教習。當時僅散佈於黑龍江、呼倫貝爾、惠遠城、打牲烏拉的索倫八旗佐領下,便曾設立八旗義學八十餘所。義學的存在為八旗平民子弟接受初等教育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對旗人社會的文化普及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義學與官學雖然都在八旗旗學的範圍內,同時也都由政府主導設立,但其資金來源並不一致。官學的基礎設施建設、教師待遇乃至學員福利均有政府一體撥與,義學的辦學經費則由編製內的牛錄兵丁「公助」,遇到更大的支出項,還需要各駐防地、各旗佐領想辦法籌措出資。雖然義學的學生並不需要繳納學費、學雜費、書本費、校服費、擇校費等等名目繁多的費用,但與官學生相比,他們並不享受每人每年二兩的「膏火銀」補貼。若有幸考入咸安宮官學,不但可以免費領取學慣用品、防寒防暑的生活必需品,每月還能得到二兩的銀錢和每季五石三斗的俸米,也算得上「吃皇糧」了。

入學易入官學難



老照片里清末的學童


久而久之,廣泛設立的八旗義學逐漸演變為各官學「選取俊秀」的生源地,貧寒子弟們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而踴躍入學、勤奮讀書。考入官學的學生們則需面對更為嚴格的淘汰機制,若在連續三屆的鄉試、會試等科舉考試中未能中舉或進士,將被黜退「咨回本旗」。所空缺的名額由本旗另選俊秀子弟填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精選 的精彩文章: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老牌國貨的百年興衰
最弱的口袋妖怪殺傷力有多大?可以殺死人嗎?
熬夜,對大腦做了什麼?
上帝VS多重宇宙:一場持續2500年的戰爭
你見過可2D可3D的傢具嗎?創意設計讓凳子掛在牆上

TAG:果殼精選 |

您可能感興趣

俄羅斯女子軍官學校 非常嚴格 少女入學後不用交學費
戰鬥民族的軍官學校福利就是好,跟女子學校學生聯誼
明代的宦官學校—內書堂
關於《六名學生實名舉報警官學校》,來回復了
蔣介石涉嫌學歷造假?他到底有沒有讀過陸軍士官學校?
亦師亦友同訓練,教官學生共苦甜
英軍官學員畢業考核演習:男女一視同仁
被稱作「戰犯培訓基地」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也培養過不少中國將領
部隊見將軍易,見「兵王」難,成為士官學校教授應該是其更好的歸宿
今日歷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成立,唐三藏逝世
女真高官學漢人穿漢服,卻又悶又癢,並非衣服質量問題!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自殺未遂遇到異國真愛,婚姻受阻求愛決絕
搞笑圖片:作為一名警官學校的學員,不認真聽課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老照片:少見的日本士官學校內部照片 很多中國牛人在此畢業
《唱響武漢》走進湖北警官學院
警官學院畢業的肌肉大神,人魚線如刀刻,勇奪健體比賽冠軍
誰說太監不讀書:明代宦官學校內書堂小史
在狗狗的教導下,鏟屎官學會了用吸塵器的正確姿勢~
5萬大洋蔣介石弄了個假文憑,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真學員為其打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