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侵華攻入北京,清廷為何反給其頒發勳章?

日軍侵華攻入北京,清廷為何反給其頒發勳章?

日軍侵華攻入北京,清廷為何反給其頒發勳章?



日軍版畫:騎兵與清兵、拳民戰鬥

文 | 諶旭彬


1901年的9月7日,清廷簽訂《辛丑條約》,史稱「九七國恥」。不過,條約之外,還有著更大的鮮為人知的國恥。


清廷給參與八國聯軍侵華的日軍,共計賞賜了199枚「寶星」


1902年1月16日,出使日本大臣蔡鈞向日本外務省呈遞照會,轉達慈禧太后懿旨,內稱:「上年拳匪變亂,禁門以內,日本兵官嚴飭弁兵,極力保護,……深宮甚為感悅。著蔡鈞轉達日廷外部,傳旨向日皇伸謝,並著查取兵官武弁職務,迅速電復,以便分劃等第,賞給寶星。」略言之,就是要蔡鈞找日本方面索取上一年侵華的日軍軍官名單,以便清廷向他們頒賜「寶星」予以嘉獎。

另據慶親王奕劻致日本外務大臣信函,早在1901年上半年,清廷已主動向日方提出獎賞參與聯軍侵華之役的日軍將官,但日方「師團長來函謙謝,而未將各官銜名開送」。日軍未作回復,或許是覺得此事不可思議。故該年冬,奕劻再次請求日本外務大臣向清廷提供將官名單,以便「奏請皇上,分別給寶星」。


在確認清廷確實有意表彰參與侵華之役的日軍將官後,1902年3月,日方先是給清廷開列了一份90人的名單;4月,又開列了一份以下層軍官為主的109人的名單。後日本駐北京公使內田康哉對名單進行了刪改,最終提供了一份199人的名單。也就是說,清廷給參與侵華的日軍共計賞賜了199枚「寶星」——「寶星」,即清廷自西方引入的勳章,主要用來褒獎對中國友好、有大幫助的外國人(後期也漸漸頒給本國人士)。

日軍侵華攻入北京,清廷為何反給其頒發勳章?



日軍版畫:天津機器局戰鬥

如此不顧「國格」表彰侵略者,與日軍的行為有關,更與清廷謀求中日結盟的幻想有關


戰敗國被迫向侵略者低頭,乃常見之事。如《辛丑條約》第一條,要求清廷為在義和團事件中被殺的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立碑,並派遣親王前往德國謝罪。再如慈禧西逃、八國聯軍控制北京城後,滯留城內的某些官員也曾有過向聯軍贈送匾額的舉動。但像清廷這般,幾次三番主動提出給侵略者頒發勳章的行為,卻實在極為罕見。那麼,清廷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清廷對日軍的表彰——「禁門以內,日本兵官嚴飭弁兵,極力保護」,確實有史料可證。時人日記,多有關於日軍紀律和日佔區秩序在聯軍中為最佳的記載。如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里說「洋兵之入城也,日本最有紀律」;惲毓鼎《庚子日記》里說「此次俄、英、德、法、美、日六國分界,日本最安謐」;瑞澂《庚子手札》里說「此次大亂,各處兵官以日本最為講理,不亂殺亂燒,安民保商,處處有道理」;在京的英國人赫德也評價稱「日本軍隊對於維持秩序、組織供應等等遠比其它各國領先」……


另據日軍參謀本部文件披露,北京城被攻陷後,城內大亂,有滯留城中的清廷官員前往日本公使館求助:「有清人攜帶日本國旗,冒死來到公使館內的第五師團司令部,請求面見福島少將。此人是漢軍正白旗的參領,與少將相識已二十餘年,名為申鳥珍,……少將囑咐鳥珍,讓其尋找城內朝中大員,並讓其轉達如下之言:火速迎接慶親王,並打開同各國使臣的交涉之途,否則以今日之狀況曠日持久,則北京終將化為一片焦土。鳥珍深領其意……」宮中滯留的嬪妃、太監、宮女、守兵等,能夠在大亂下活命,也與日軍有關。據吏部主事胡思敬記載:「日本初入城,即分兵防守宮禁,宮中死亡逃逸外,食指尚千人,皆日軍供給之。太后出巡時,珍妃死,瑾妃從,唯惠妃留宮。惠妃者,穆宗妃也。素饒機智,太后甚重之。時宮人無所稟承,共推妃為主妃,保守國璽,約束閹官,並遣使致謝日將柴五郎,措置皆有法度。」日軍當日駐守東華、神武、西華三門,確實曾放出「如同乞食」的禁軍、宦官等二百餘人。


1899年,慶親王奕劻曾得慈禧許可,派人攜帶珍貴禮物及密電碼本赴日,策划過一次「中日結盟」。日方收下了禮物和密電碼本,但對結盟一事態度模糊,既未拒絕,也未響應。庚子年日軍的上述「善意」,顯然讓奕劻再度看到了「中日結盟」的希望,故而又是在他的操作下,有了這場被侵略者向侵略者頒發勳章的鬧劇——理由是侵略者在侵略過程中曾對被侵略者有過「保護」。

日軍侵華攻入北京,清廷為何反給其頒發勳章?



圖:日軍在天津城外斬殺拳民


日本政界、輿論界對清廷煽動義和團排外之事評價極低,雖接受勳章,但無意對清廷有更多響應

日方收下了清廷的勳章,但對清廷煽動義和團排外一事,卻評價極低。


如吉野作造回憶:「甲午戰爭勝利後,大多數日本人都懷有輕侮支那之念,但也有一部分人反而痛感到必須預防支那的復仇戰……直到義和團運動,慈禧太后等清朝政要都西逃,支那在整個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才發生了全面逆轉。」《東京日日新聞》則評價義和團是「妨礙國際交通之文明公敵」,應予「討滅」。《國民新聞》則稱:「清國……毫無保護外國人生命財產的誠意,則表明其缺乏自立於文明世界的資格。」山縣有朋也說得很直接:「清國動亂並非成因於一朝一夕,而是由來於政府沒有統治力、國民沒有思國心,已喪失了國家生存之條件。」尾崎行雄對保全中國毫無興趣,認為「支那已從根本上歸於滅亡」,「已亡之國」沒有任何保全的價值。當然,最形象的評價,還要算桂太郎的「蚯蚓論」:


「今之老帝國,恰似下等動物的形體,並沒有一套完整的機關,無論切斷何處,都還能留下幾分生機。將之分為千百份,就是千百份的個體。若使之保持整體狀態,也無非是千百個個體的呆然雜處,中央的統治神經不能支配全體。如象,如鯨,大則大矣,欲殺之亦可也。如蚯蚓斷首尾動,切尾首動……是於象身嫁接了蚯蚓的結構。」


如此,自不難理解,清廷雖不顧國格向侵華日軍頒發勳章,卻也並未得到什麼積極的回應。

日軍侵華攻入北京,清廷為何反給其頒發勳章?



日軍版畫:聯軍攻佔皇城戰鬥


注釋


「九七國恥」之說主要盛行於1920年代。如1924年孫中山曾發表《「九七」國恥紀念宣言》,同年,山西、湖南、蘇州等地學校均舉行了「九七」國恥紀念活動。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外國政府授勛》,6-2-1,之二。轉引自:孔祥吉,《義和團若干重要史實述考》,收錄於《義和團運動11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同上。戴海斌,《「無主之國」:庚子北京城陷後的失序與重建——以京官動向為中心》,《清史研究》2016年第2期。《明治三十三年清國事變戰史》,《義和團運動文獻資料彙編·日譯文卷》,P355。轉引自:戴海斌《「無主之國」:庚子北京城陷後的失序與重建——以京官動向為中心》。胡思敬,《驢背集》,《叢刊·義和團》第2 冊,P516。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為人知的中日結盟及其他——晚清中日關係史新探》,巴蜀書社,2004,P123-124。王美平,《近代日本的義和團運動觀》,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1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空軍抗戰犧牲慘烈:生在這樣的中國,不容我們偷生啊
中國作為「一戰」戰勝國,獲得了多少好處?
蔣介石曾大讚哪位國軍名將「可愛」?
我們是「北京猿人」的後代嗎?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日軍侵華,清廷為何反給其頒發勳章?
袁世凱被清廷罷免後,為什麼北洋軍閥還聽他的話?
日俄戰爭中,清廷在宣布了中立之後為何又暗地幫助日本?
太平軍北伐統帥林鳳祥被清廷凌遲
自詡「天朝上國「的清廷為何懼怕外國公使駐京?
袁世凱與清廷角逐北洋新軍控制權
日俄戰爭,清廷中立坐觀戰局,立憲派四處奔走推動五大臣出洋考察
日俄戰爭後清廷「聯美抗日」,美國不中用被日本沙俄打出東北
此船受清廷之命,去西方炫耀國威,回來後,大清亡了
日俄戰爭後清廷「聯美抗日」,美國不爭氣被日本沙俄打出東北
八國聯軍侵華,清廷以光緒名義向十一國宣戰,懸賞士兵捕殺洋人,洋婦洋孩明碼標價
耿精忠康熙十二年,清廷下詔撤「三藩」,耿精忠反
袁世凱曾多次上書清廷挽留詹天佑:修京張鐵路只用華人
震驚清廷的天王洪秀全金璽被盜案
李蓮英與光緒的關係 為何清廷給李蓮英修建墳墓
論晚清西北邊疆危機與清廷對策
竊國者袁世凱,兩仗打懵革命軍,兩句話搞定清廷
墨西哥排擠華僑 清廷派出軍艦要求道歉賠款 結果出人意料
她是清朝最霸氣的女海盜,西方軍隊聞風喪膽,清廷封為「御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