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世俗之人為何對真境沒有覺知

世俗之人為何對真境沒有覺知

第八論降心


凡論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冥冥杳杳,不內不外;無絲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隨境生心,顛顛倒倒,尋頭覓尾,此名亂心也。速當剪除,不可縱放,敗壞道德,損失性命。住行坐卧常勤降,聞見知覺為病患矣。——《重陽立教十五論》


文/陳景展

世俗之人為何對真境沒有覺知



昏昏默默,不見萬物 資料圖


第八論是降心,其實降心和打坐是一樣的。若常湛然,其心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杳杳冥冥,不內不外,這裡杳杳冥冥的「杳」不讀咬,在經文中讀邈。包括《玉皇心印妙經》《生天得道經》,還有別的經典,我們在讀這個字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一下這個發音,讀成邈。

萬物是一體的,昏昏默默


祖師之所以要說昏昏默默,杳杳冥冥,就是語言太難傳遞了。在大眾眼裡這樣的人是傻子,是獃子,是退步了。就像上一周別人的一個提問一樣,感覺到是消極了。可是恰恰就是萬物的真容顏。小孩子看一個問題,這個人偷東西不對,是非分明,長大了就不這麼看了。這個小孩子偷東西是因為他有一個80多歲的老奶奶,兩個人相依為命,老奶奶餓暈了,三天沒吃飯了。這是救命的,救命也是對的,如果我是這樣子設身處地,我可能也會去偷,因為這對別人而言,損失的是一個餅,而對於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家庭。再長大了,年紀大了,閱歷充足了,抵達萬物的真性了,發現連這個分別都沒有了。萬物是一體的,昏昏默默,這就把人活明白了,把人生經歷夠了。

世俗之人為何對真境沒有覺知



萬物一體 抵達萬物真性 資料圖

抵達真境 勝過世間一切美好


還在較真,還在執著,還在討論,還在分辨,不是掉到左邊就是掉到右邊,難以抵達真境。自性不能抵達真境,識神就被帶著走,識神被帶著走,兩軍交戰的那個敵軍的將領就雄心勃勃,氣勢凜然,你就降他不住。把他降下來了,氣勢打掉了,甚至像小李廣花容一樣,直接擒賊擒王,將他滅了,一片湛然,自性的東西立即浮現,暢然無比,勝過世間一切的美好。


那種美好只有做的人能體會,只有達到了這個境界的人能體會。給別人說不出來,沒法兒說。只能說那個東西勝過一切美好。那就是我們的家園。別人說愛也好,和平也好,自由也好,平等,光明,博愛,幫助,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從那個地方來的。從我們的真家園來的。從我們的真性裡面,從萬物不離裡面的道性裡面來的。那能不快樂嗎?


世俗之人為何沒有覺知


可是得到那個東西的感覺,在世俗人的眼裡,恰恰這個人又是愚拙的,糊塗的。你說那個東西好,你說服我吧,你給我講講,看你能不能勸服我。沒辦法勸,就如同你要說服一個盲人,天上有太陽,說服不了。不是因為天上沒有太陽,不是因為我口才不夠,是因為你沒有覺知。

要給一個聾子講貝多芬的音樂真好,莫扎特的音樂真曼妙,你怎麼去說服他。你如何去描述,除非兩個人都有知覺,他聽到了,兩個人可以談一談。我對於這個音樂的理解。我對於作者心境的體察,音符在我心中蕩漾起來那一刻,我跟他相合感受到的東西是什麼。沒有語言的兩個人,一個有覺知,一個沒有覺知的人,如同陌路。所有的言語都是廢物,所有的言語,所有的口舌都是浪費。在這樣的人身上廢功夫,錯的不是盲人、聾人。錯的是講道理的人。

世俗之人為何對真境沒有覺知



沒有覺知 形同陌路 資料圖

如何存思


祖師說,「若常湛然,其心不動」。上一章又說「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我們在修中乘法的時候,通常要存思。存思的過程中,要求山崩地裂都不能動,也就是說萬念都收回來。不要去考慮你什麼東西沒辦好,有沒有客人,我這兒還有一個什麼什麼東西沒處理。經韻一響,琳琅振響,優美的仙樂在殿堂裡面回蕩,立即把雜念就收回來了。其實修中乘法就是一個打坐的過程。定力不足怎麼辦,靠信仰。我們或者存祖師的聖號,或者存祖師的一個法相。殿堂的擺設為什麼要那麼擺設,那就是天宮的模樣。我們的誦經的聲音為什麼要用這個韻調,那不是人間之音,那是仙樂,通過我們長期跟仙境的融合喚醒內在的東西,也是在加強我們內在的信仰。


假如這些東西對你而言,都好像不起作用。我想給馬栓一個樹樁,栓一個繩子,好像找不到這個樹樁。這個馬還是嘶鳴著,奔騰著,活躍著,我控制不了它。那就用祖師給的萬萬千千法門的有形工具了,有為法來幫我們,一定能找到一個合適的。那你繼續找。我的信仰很堅定,我相信有神仙,那二六時中,我就念聖號。其實就是打坐。我把我的意念都灌注在聖號上,一念帶萬念,最後把這一念也消了。清清朗朗,湛湛無遮,回家了。


尋找一個安然 千萬別跟自己較真


如果說我對於神仙沒有一個堅定的信仰,我對於出離也沒有什麼信仰。好,你就用世俗的方式,對於愛的嚮往,對於和平,光明,善,對於這種東西的陽性的東西,大眾古往今來,萬物共有的這個東西,往那個光明的地方去走。在處世的過程中得當,找一個適中,找一個安然。這就是你的打坐。千萬不可生貪婪心,或者說生妄想。說我一定要怎麼怎麼樣,我必須得怎麼怎麼樣。最可怕的就是把那個手中的鳥給捏死了,下狠心我就跟我自己較真或者是怎麼怎麼樣。方法錯了,還下大功夫。就會把自己搞壞。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一個真正有平常心的人,踐行祖師的打坐之道的人,自自然然,他並沒有妄念,他在走成仙這個路,但是沒有妄念。而且別人覺得說,呀,看你一大把年紀了,神氣昂然,道骨仙風的,身體這這麼好,好像是一個得道高人。別人看著你像得道高人,你自己是不知覺的。甚至於你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學生,甚至於自己認為千千萬萬人之中,只有自己詬病最多,別人樣樣都好。所以一個人成道,往往是別人看出來了。而他自身埋著頭走路,自己無意之中升到了山頂,還如同在山底一樣,自己是不知覺的。別人說我得道了,那或許就是真得道了吧。所以《清靜經》才說,「為化眾生,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就好像一個燭光一樣,它散發著光明,可是它自身只是這樣一個存在。並不在乎房間有沒有人,有沒有浪費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血在流淌著,自己的淚順著軀幹在流淌著,他是無怨無悔的。也是沒有任何奢求的。也是沒有任何貪婪的,甚至於不想體現自己的價值。是最最無私的。(編輯:行雲)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文根據弘道讀經活動錄音整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夜郎自大: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武當山最早的宮觀 與五條龍有關
首屆中國道教文化藝術周 精彩看點先知道
萬世傳家之寶訓:真正能留予後世兒孫的「富貴」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五氣朝元」這個修真境界也難練!
從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說起——茶中自有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