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斬馬謖歷史真相,三國志里三種說法竟自相矛盾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當然,馬謖能這麼出名,還得歸功於京劇《斬馬謖》。
京劇的題材,幾乎有一半左右是取自《三國演義》。《失街亭》與《空城計》是其中很受觀眾歡迎的兩出。另一出就是《斬馬謖》,合起來,成為一套「三部曲」,叫做《失空斬》。
馬謖究竟有沒有被諸葛亮斬了呢?這個問題,在極大多數的京劇愛好者看來,是不必深考的一個問題。只要戲詞兒好,唱得好,做工好,馬謖在事實上是否為諸葛亮所斬,沒有多大關係。推而廣之,我們中華民族的極大多數成員,在本性上也不甚重視「細節」。反正馬謖早就死了,至於他怎樣死的,有什麼關係呢?學歷史的人,為了忠於所學,卻不敢不認真,不敢不追根究底。有時候,追不到根,究不到底,也只好算了;把未完成的使命交給下一代學歷史的人。
馬謖有沒有被斬,是追不到根,究不到底的一個例子。陳壽自己,先後提供了三種互不相同的說法:(一)諸葛亮誅了馬謖,戮了馬謖,也就是斬了馬謖(二)馬謖於關在牢里以後,死在牢里。(三)馬謖畏罪逃亡,丞相長史向朗知情不舉,被免職,斥令回成都。
陳壽把第一種說法,寫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與《王平傳》;把第二種說法,寫在《馬良傳》;把第三種說法,寫在《向朗傳》。
第一第二兩種說法,互相矛盾。第三種說法,可以與第一種或第二種並存。因為,馬謖可能於逃亡了以後被捉住,然後被斬,或死在牢里。不過,第三種說法也可以與第一第二兩種相抵牾:馬謖可能於逃亡以後,隱姓埋名,遠走他方,不曾被諸葛亮的部下捉住。然而,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習鑿齒在《襄陽記》裡面,保存了馬謖在「臨終」之時寫給諸葛亮的一封信,信里說,「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這一封馬謖的遺書,可以稱得上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然而,它不能證明馬謖是被斬而死,還是因病而死。
進一步說,習鑿齒倘若能把《襄陽記》里的「臨終」兩個字,換上「臨刑」兩個字,這問題便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習鑿齒在字裡行間,似乎是說,馬謖確是被斬的,不是病死的:「於時十萬之眾,為之垂泣。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
馬謖被斬的另一個旁證,是:諸葛亮確是殺了另外兩個將軍,一個姓張名休,一個姓李名盛。
儘管如此,這問題依然難以解決。為什麼陳壽要在《馬良傳》里,說馬謖「下獄物故」呢?
我只有轉請當代的幾位三國專家,以及未來的後起之秀,用將來可能發現的新史料來結束這一樁公案了(我乘此機會,向胡健中先生表示謝意。胡先生博聞強記,談笑風生;是他,首先向我提出了這個馬謖是否被斬或逃亡了的問題)。
街亭之戰,暴露了馬謖的無能,證明了馬謖確如劉備所說:「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它也給了裨將軍工平以施展大將之才的機會,雖則是出身行伍,所認識的字不到十個,諸葛亮升他為「討寇將軍」,請後主封他為亭侯。諸葛亮與魏延死後,王平主持漢中的防務,官職晉陞到「鎮北大將軍」。
諸葛亮把街亭之敗的責任,由自己擔當,向後主請求處分。這敗仗雖則是馬謖打的,然而重用馬謖的是誰?是他自己。作者:黎東方





TAG:老兵軍事 |
※被《三國演義》隱藏的歷史真相,諸葛亮出山時竟然只當個普通參謀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究竟有多強悍,歷史真相還原
※歷史真相之「中國」一詞竟然來自於契丹!
※三國「三英戰呂布」的歷史真相:誰才是真英雄?
※「甘羅十二為相」的歷史真相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比《三國演義》更強悍
※關於宋朝的五個歷史真相,你相信嗎,有史實為證
※三國演義不該是三國演義,三國志不該是三國志,三國歷史寫錯了
※歷史真相:比呂布和關羽還厲害,三國第一猛將是他
※為什麼說韓國是棒子國的歷史真相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真相:都是「爭地」惹的禍!
※陳真大戰黑龍會背後的歷史真相竟然是這樣
※還原真實的歷史:關於諸葛亮,你必須要知道的8個真相
※「夜郎自大」的歷史真相
※英國外相竟不知韓國總統是誰,他的「黑歷史」可以說上三天三夜
※揭秘:太上皇李淵親自為武則天父母做媒歷史真相
※崇禎身後風波:「朱三太子」懸案的歷史真相
※揭秘歷史丨《亮劍》龍套一句吐槽,卻道出大明亡國終極真相
※英國外相竟不知韓國總統是誰…他的「黑歷史」能說上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