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公布6代機計劃:變相承認T50隱身設計已徹底失敗
2016年3月2日,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軍事會議上展示了所謂「第六代戰鬥機」計劃,並聲稱它將在2025年服役。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表示蘇霍伊設計局展示了一種創新設計的6代機概念。聽起來蘇霍伊正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但這一新聞的正確解讀是:俄羅斯最終不得不正視T50的基本設計方向從一開始就錯了的現實,現在必須全盤推倒重來。
圖片:發動機葉片從正前方清晰可見。直通進氣道本身形成的空腔反射效應和葉片的強信號特徵,使T50的其它任何隱身措施都效果歸零。
圖片:有人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臆測,試圖證明T50其實通過種種巧妙的機身結構安排,實現了大S彎曲進氣道設計。但隨著俄羅斯電視台公布T50進氣道結構總成,T50粉絲的最後一絲希望也被無情的粉碎了。
在數年前T50的照片剛剛公布出來時,熟悉隱身飛機基本設計原則和飛機結構知識的人很難在第一時間相信它是真的。一方面是因為這架飛機粗暴的採用了將整個發動機葉片都暴露在外、根本無法控制雷達波進行有序多次反射並有效衰減的直通進氣道設計。
另一方面也因為這架飛機在沿用蘇27/米格29的寬間距發動機吊艙設計後,中央的機身厚度很薄,根本沒有足夠的結構高度來安排內置彈倉。而一架要超巡、要隱身的戰鬥機,不將導彈和炸彈等武器內置化,根本不可能將阻力和雷達信號反射特徵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圖片:T50的中機身本來就異常單薄,而連續的起落架艙和前後主彈倉形成的大開口更是將中機身的結構剛度和強度破壞殆盡。這樣的飛機不要說充當必須常年粗暴執行撞擊式降落的艦載機,就是做陸基飛機,其使用壽命也極其可疑。實際上在T50開始試飛不久以後,俄羅斯國內關於T50結構問題非常嚴重的消息就從沒斷過。
就算把這個玩意造出來,也比現在的T50強得多
尤其是早在T50面世之前,蘇霍伊就公布過不少的方案概念圖和風洞模型,其中有相當多的方案在基本方向上的合理性顯著優越於現在的T50。即使是以實際製造過的型號來說,用S37金雕驗證機的機身做底子,加上T50的機翼和尾翼,其性能也遠遠好過現在。在諸多技術途徑中,T50選了最爛、最沒有成功希望的一條。
對於這種從技術角度看極不合理的現狀,唯一能講通的解釋是,在T50項目的演變中,一批資歷老、地位高、話語權極重的老學術官僚(尤其是不能排除西蒙諾夫本人在其中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群人固執的要求新飛機繼續沿用蘇27/米格29上獲得成功的「將機身截面積儘可能向翼展方向分布」的扁平升力體設計思路,最終使得隱身、武器系統、結構設計上的矛盾尖銳到不可調和。而這種事情在蘇聯/俄羅斯科研史上從來不少見,畢竟那是一個出過李森科的國度。
圖片:實現升力體設計的路線,並不止是蘇27那一種極端的扁平化方向。F22將大機身設計成尖銳的超音速翼型剖面的船型體設計,獲得的氣動效率比蘇27式的設計更高;並且同時兼顧了結構強度和彈倉布置。
F22的彈艙布局是現階段雙發重型四代機最為合理的設計方向。
雖然目前俄方並沒有公布具體信息,但新一代戰鬥機必定會拋棄現有布局,而採用類似F22、F35、J20的大機身設計。而在其它方面上,考慮到進度的緊迫性和俄羅斯目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各翼面設計很大可能會延續T50的設計;其主機翼、平尾和全動垂尾極可能與現有T50設計差別不大,而是否仍然會保留可動邊條(或者說是超大型前緣機動襟翼),則在兩可之間。


※回望2016,奔赴2017
※92式手槍可靠性到底差在哪裡?中國警察還能選擇什麼國產手槍?
※送你一架你也開不起!蘇30一小時飛行費用近35萬!
※俄航母撤回本土是善意?再不撤就只能被拖船拖回俄羅斯
TAG:候知健 |
※哈馬斯為什麼突然承認「1967年線」,是「變相承認以色列」么
※俄羅斯變相承認T50失敗?印度空軍的幾十億美金打水漂
※1994年這位日本首相承認自己具有中國血統,祖先是秦朝的徐福
※紀念孔子聖誕2567周年:孔子宣禮,薪火相承
※一脈相承的德治體系——《儒行解》第19天
※一脈相承 歷久彌新之作ThinkPad T570詳盡拆解評測
※張玉寧:U22國足打法一脈相承,韋世豪很有特點
※華為變相承認P10快閃記憶體事件確實被三星卡了脖子
※南美小國跟中國關係僅次巴鐵,互相承認老鄉,1/5人口中國血統
※鄭香霖:共策、共建、共贏 ONE TENCENT一脈相承
※俄空天軍終於亮出這款最先進戰機:與銷往印度的蘇30一脈相承
※CONSTANCE KIDS 為她而作,一脈相承
※一組圖告訴你什麼叫一「Mate」相承
※成龍變相承認「小龍女」吳卓林身份,可惜她卻怨恨已久不肯認
※外媒:英國首相承諾嚴加限制歐洲移民
※恆大絕殺功臣變相承認手球在先,延邊冤死,底線裁判臉被打腫!
※又一個「試管照」?從小布希到特朗普,美國政府一脈相承
※元朝創建泰國土司制度,中泰土司一脈相承
※古蘇美爾人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中國人古瑪雅人一脈相承於Q1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