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釋亦合: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1)

釋亦合: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1)

釋亦合: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1)



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1)

釋亦合


亦合按:此文寫於2016年9月,原為「漢傳祖庭文化」研討會所寫,但論文沒有提交成功,又暫無其它用途,故發佈於此。一時應付之作,遺憾頗多,僅供讀者參考。


內容提要


慈恩宗對中國佛教有兩點重要貢獻。一是它完成了中國佛教史上對印度佛學體系的唯一一次譯傳,從文本上解決了漢地佛典體系殘缺和思想體系無法貫通的問題。玄奘的翻譯,涵蓋了印度五科佛學的主要典籍以及印度部派、中觀、瑜伽三系佛學,以追本溯源的方式解決了中國佛教經義體系殘缺的問題。雖然此次譯傳成果未能得到發揚,但有了這些翻譯成果,則使後人有機會得窺印度佛學體系的全貌。二是玄奘是漢傳佛教的大師,而非宗派的祖師,玄奘取經譯經是為解決整個漢傳佛學體系的殘缺,不是為了獨豎唯識一宗的旗幟,從其志向與成就來論堪為佛教大師。玄奘為求佛法典籍體系的完整,解決漢傳的理論殘缺問題,追本溯源求法於印度,其一生行止中表現出的依循法寶、貫通法義、次第學修的學法理念值得今人思考。

關鍵詞:慈恩宗,玄奘,印度佛學體系


前言


慈恩宗又稱唯識宗,由玄奘及弟子窺基常居大慈恩寺故名慈恩宗。此宗師承印度彌勒、無著、世親到護法、戒賢一系,闡揚唯識無境中道思想,是由玄奘取經回國所引生的中國唯識學派。玄奘是慈恩宗的靈魂與核心,對中國佛教的發展貢獻巨大,政治上的肯定和支持也皆因玄奘而起。在玄奘的提示下,太宗下詔度僧一萬八千餘人,改變了隋末寺廟凋殘僧侶稀少的狀況。太宗非常欣賞玄奘,稱其為「法門之領袖」,為其譯經提供了全面支持,太宗還從玄奘增加了佛學的了解,太宗看過玄奘新譯《瑜伽師地論》大為讚歎:


唐太宗


睹其詞義宏遠非從來所聞,嘆謂侍臣曰:朕觀佛經譬猶瞻天望海莫測高深,法師能於異域得是深法,朕比以軍國務殷不及委尋佛教,而今觀之宗源杳曠靡知涯際,其儒道九流比之猶汀瀅之池方溟渤耳,而世雲三教齊致此妄談也。

慈恩宗和玄奘法師為國家社會做出很多貢獻,更為漢傳佛學做出重大貢獻,通常被論及的多為翻譯的數量質量和對唯識學、因明學等方面的發展。有一個問題似乎被忽視,在玄奘取經動機中包含著重要的佛教問題,即當時漢傳佛法的經義體系是殘缺不全的,因此才會產生很多具體問題上的分歧與矛盾,而經義殘缺的原因就是印度體系佛學的典籍沒有譯來,從佛教原教旨精神來看這種缺陷是致命的,如果沒有權威典據僅靠人的智力去構建思想體系是不可靠的,所以玄奘認為漢地已有的經論僅是「法門枝葉」而不是「根源」,若要問題得到正確而根本的解決,只有去印度尋求完善的典籍。漢傳佛教的典籍缺陷是客觀性的,這是由譯傳本身的難度造成的,但是在玄奘完善了印度佛學體系的典籍之後,與玄奘譯傳印度佛學乃是要達到以之統一漢傳佛學思想的理想而言,它並沒有發揮太大作用,除了當時玄奘的若干門人,中國佛教界並沒有表現出對奘譯印度佛學體系的特別興趣,這與我國的文化習性有很大關係,人們更適應經過轉化的簡易之學和與本土哲學相似的思想,並且這些學說乘著宗派勢力的壯大成為中國佛學主流思想,在這種環境成長出來的人很難接受繁難另類的奘譯印度佛學了。但作為一個佛教內在的根本問題卻很值得思考,所以這裡提出慈恩宗與玄奘對漢傳佛學特殊貢獻的問題,也是為了幫助審視漢傳佛教的自身問題,不可簡單地以為佛教在印度消失了,真正佛法就存於中國了。



慧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六,256a。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住口,宗教可不是你消遣的玩意兒
四聖諦略說之四:建立苦諦:八苦、三苦
天台慧文、慧思二師的禪法(下)
百法略說 論後結語(下)
無緣不相聚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釋亦合: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2)
釋亦合: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6)
釋亦合: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4)
釋亦合: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