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用藥如用兵,中醫靠什麼調兵遣將?

用藥如用兵,中醫靠什麼調兵遣將?

中藥方劑講究臨證配伍,講君臣佐使,如同戰場上調兵遣將。學習方劑是為了應用,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組方規律,遇上複雜的證,能夠依證組方。


關於方劑學的學習心得,從臨床角度看,最為實用的還是「重點掌握方劑核心藥物配伍規律」。


我們臨證時多是依證遣方,依證遣葯。學習一首方劑,關鍵是掌握如何針對證進行遣葯配伍的。將這種具有針對性的藥物配伍規律抽提出來,我稱之為「葯證配伍」。一首方劑中針對主證的就是核心藥證配伍。也就是前述的核心藥物配伍規律。

我們將這樣的「葯證配伍」反覆習練,爛熟於胸。臨證之時必能見證遣葯,圓法活機,而不是生硬的照搬死方。這也就是中醫常說的——有是證用是葯。


在學習方劑、或是一首經方時,我特別關注的就是:針對證,古人是如何遣葯配伍的?所以常常會將那些具有規律性的葯證配伍記載下來,日久略有所得。


證,是一個抽象的東西,經典中未有明確的詮釋,《傷寒論》的「隨證治之」也非此意,後人(現代中醫)也稱病機。證的內涵極為豐富,包涵病因、臟腑、陰陽氣血津液、體質、轉歸……等。論治是圍繞證展開的,證是論治的基礎,是無法逾越的。隨著證的變化,論治也變得複雜。若能掌握足夠多的葯證配伍,臨證之時確可執簡奴繁,不失臨證用藥的方便法門。


從臨證實用的角度,在學習一首方劑當中的葯證配伍時,依據證的內涵及方劑的組成原則,重點要關注以下五個方面。

1


針對病邪的葯證配伍


麻黃湯


麻黃湯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汗解表宣肺氣,


傷寒表實無汗宜 。


臨證時,有一種證的發病因素非常明確,論治之時只需針對病邪治療,諸症即可迎刃而解,恰如釜底抽薪!


麻黃湯證,風寒束表。實際就是外感寒邪,束縛肌表而形成的一系列臨床外感癥狀。祛除在表之寒邪就是針對病因,在選擇藥物時,就要考慮寒邪的致病特性,非發汗開鬼門而不得解!所以選擇峻汗的麻黃以祛寒邪。以麻黃之力,一味即可盡祛在表之寒邪,考慮衛陽被遏致營陰鬱滯而周身疼痛,所以配伍桂枝即助麻黃髮汗,又可通陽而解周身疼痛,一箭雙鵰!


所以,麻、桂配伍就是針對風寒束表之證,就是祛除病因(在表之寒邪)。這樣的葯證配伍,是經過2000年的實踐檢驗,是經典的用藥規律。只需記住即可!但要理解(通過方劑學習),臨證就能達到見證用藥。

白虎湯


白虎膏知甘草粳,


氣分大熱此方清,


熱渴汗出脈洪大,

加入人蔘氣津生 。


白虎湯證,陽明經氣分熱盛證。熱邪充斥三焦,身現臨床「四大症」。病因明確,就是里熱熾盛。


由於熱邪內蟠,耗鑠陰液較甚,切不可選用苦寒直折之品,更傷陰液。又尚未腑實便結,不可攻下。只有選擇辛甘大寒的石膏既能清熱又能養陰除煩,切合此證,唯有此葯!畢竟石膏是金石之品,超量應用有傷胃之弊,所以,方中配伍了另一味甘寒之品知母,以助石膏清熱生津之力,相須為用。最佳配伍,僅此一對,謹記!


通過此方的學習,我們掌握了陽明經證需以生石膏知母相須來解決。同樣是發熱,在表用汗法;在里即可用清法(白虎湯)又可用下法(承氣湯)等等,由此可知,辨證是關鍵,用藥一定要切合病機!


五苓散


茯苓180g,澤瀉300g,豬苓180g,肉桂120g,白朮(炒)180g


五苓散所治是水濕內停證。也稱蓄水證。水濕作為一種致病因素可採用芳化、苦燥、淡滲的治法。五苓散可以說是淡滲利濕的代表方,是利尿的祖方(出自《傷寒論》)。


原方所治是太陽表邪未盡,內傳太陽膀胱之腑,致膀胱氣化不利而成太陽經腑同病的蓄水證。所以,方中選了一味桂枝助膀胱蒸騰化氣,以杜絕水濕停蓄之源又有解表之微力。


學習此方,重點要關注的不是桂枝,而是針對水濕內停證仲景是如何遣葯配伍的?方中選用了澤瀉、茯苓、豬苓、白朮四味葯。澤瀉重用(1兩6銖),甘淡性寒,直達膀胱,利水滲濕,就是利尿,方中為君葯。茯苓、豬苓甘淡滲濕,以助君葯之力。白朮健脾而運化水濕,是水循常道,不致停蓄。


這四味葯配伍要想發揮最佳的利尿作用,關鍵在於藥物之間的比例。即澤瀉:茯苓:豬苓:白朮 = 5 :3 :3 : 3。有人經實驗研究證實此比例利尿作用最強,是利尿的最佳黃金配伍!


「治濕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是言體內水濕內盛所致的蓄水、水腫、癃閉、泄瀉、黃疸、淋濁等病症,均可用淡滲利濕、利小便之法。所以才有胃苓湯(《丹溪心法》)、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四苓散(《明醫指掌》)等方劑的誕生,這些方劑只是依證加減變化而已,其澤瀉、茯苓、豬苓、白朮四味葯配伍治療水濕內停、利小便的內涵未變。只需記住此葯證配伍即可!除此以外還有針對濕熱、寒濕、暑濕的經典藥物配伍,均在不同的方劑中體現。


另,有更多針對淤血、癥積、食積、蟲積……等病邪的葯證配伍,不勝枚舉。


2


針對臟腑功能的葯證配伍


證的產生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所產生的。如肝氣鬱滯、心陽虛、脾氣虛、肺陰虛、腎陰虛……,這些簡單的證我們再熟悉不過了。臨證之時往往卻是幾個臟腑同時雜糅在一起的較為複雜的證,如肝腎陰虛、脾腎陽虛、肝鬱脾虛、肺腎陰虛、心肝血虛……等等。


以上這些證都是以臟腑作為發病的基礎,針對這些證都有相對經典的葯證配伍。


四逆散中用柴胡,


芍藥枳實甘草須,


此是陽郁成厥逆,


疏和抑鬱厥自除 。


肝鬱氣滯證的經典葯證配伍就是柴胡、枳實,出自《傷寒論》的四逆散;如果加大疏肝之力可以再配伍活血理氣之品:川芎、香附等,出自柴胡疏肝散;如果久服防止柴胡劫伐肝陰,可以柴胡配伍白芍。


此部分內容太龐大了,佔據了整個方劑學的絕大部分。許許多多針對不同證的精當配伍已經形成模式,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劑學習,將其抽提出來,反覆琢磨,並不斷的臨證實踐,就可掌握它!


3


針對氣血陰陽的葯證配伍


此部分主要是因氣血陰陽的功能障礙而產生的證,此類證很難離開臟腑獨立的談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多數是與臟腑結合形成的,如肝陰虛、腎陰虛……其葯證配伍與第二點實際是一致的。


臨床上有因各種因素導致的陰虛或氣陰兩虛(溫病瘥後、外燥傷人),也有寒邪傷人所致的陽虛證(里虛寒證,少陰證)。這是少數,多數情況下辯證是要結合臟腑的。


四君子湯中和義,


人蔘術苓甘草比,


益氣健脾基礎劑,


脾胃氣虛治相宜。


但是卻有針對陰、陽、氣、血虛的基礎方劑(葯證配伍)。氣虛證的四君子湯;血虛證的四物湯等等。


4


針對藥物偏性的葯證配伍


此部分是依據方劑的組方原則來釐定的,包括藥物的配伍、劑量及炮製的變化。


所謂藥物偏性就是治療某證,應用某葯藥性過偏。但是臨證之時,這種偏性有時並不適合某證,需要用其他藥物糾正才可。


麻黃四兩(今9克),


杏仁五十個(今9克),


炙甘草二兩(今6克),


生石膏半斤(今24克)


麻杏甘石湯(《傷寒論》),所治肺熱壅盛證。肺中熱盛,無以宣洩,肺失清肅則發熱、咳喘、汗出。針對肺中熱邪一定是甘寒養陰的石膏最佳。但熱邪壅肺,肺失宣降,非大力宣肺之品無以止喘。宣肺力大當屬麻黃,但麻黃宣肺的同時又具發汗之功,本證發熱汗出不已,不可再汗。


為了抑制麻黃的發汗之性,於方中重用石膏兩倍於麻黃的量,使麻黃無發汗之力獨具宣肺之功。麻、石(1:2)相配,糾正了麻黃的溫性,去除了麻黃的發汗偏性,使麻黃辛溫而為辛涼之用。教材也稱「制性存用」。


半夏瀉心黃連芩,


乾薑草棗人蔘行,


辛開苦降消痞滿,


治在調陽又和陰 。


半夏瀉心湯(《傷寒論》),所治寒熱互結之痞證。表現心下痞,滿而不痛。此痞證是由寒熱互結於中焦,致脾氣不升,胃氣不降。


方中除了乾薑、黃芩治寒熱外,有一對重要的配伍來解決痞證,那就是半夏、黃連配伍。方中半夏辛開散結以除痞,和胃降逆。黃連清降泄熱。共奏辛開苦降治痞之法。這裡就是利用了相互的偏性而成此法的。


金元時期的扶土大家李東垣在針對脾胃疾患時,更是善於應用此法。在昇陽益胃湯(《脾胃論》)中就有半夏黃連的經典配伍,均為辛開苦降治痞的經典之作。


十棗湯:芫花1.5g、大戟1.5g、甘遂1.5g、大棗10枚


十棗湯、白虎湯(《傷寒論》),兩方有一共性,均為驅邪之猛劑。古語有言:「無虎狼之葯,無以克頑疾」,這些虎狼之葯偏性很大,久服或正虛之人勢必傷正,為了緩解驅邪之葯的偏性(毒性)常常加入緩和其峻烈之品。


十棗湯是逐水之猛劑,為了緩和甘遂、大戟、芫花的峻烈毒性,方中選用肥大棗十枚,使驅邪不傷正,並以十棗命名。可見對於顧護正氣的重視程度。


白虎湯: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白虎湯是治療里熱內盛(陽明氣分證)的方劑。為了防止方中重劑石膏傷胃之弊,配伍了粳米養胃護津,同時防止石膏大寒傷中之偏。


諸如以上列舉的葯證配伍,在學習方劑的過程中比比皆是。應該用心記憶,對於臨證組方頗有價值!


5


針對臟腑本性的葯證配伍


臟腑有其自己的本性,肺主宣降,以肅降為順;肝主疏泄,性喜調達;脾氣宜升清,胃氣宜降濁……等等。這些道理都明白,但是如何通過藥物在組方的過程中體現出來,是至為重要的。臟腑無論是邪氣所干,還是本氣自病,最終導致臟腑功能失用。論治之時,針對所辨之證無論是驅邪還是扶正,必要時針對臟腑的本性進行遣葯配伍,來恢復失用的臟腑功能。這在組方時一定要多加註意。


麻黃湯:麻黃(去節)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例舉一個經典的方劑麻黃湯,方中用麻黃髮汗以祛寒邪,同時又配伍杏仁肅降肺氣。麻、杏相伍一宣一降以適合肺性。仲景在他的方子經常會用到降氣的藥物杏仁、厚朴、五味子等,目的就是調理肺氣,恢復肺臟的功能。


止嗽散:桔梗(炒)、荊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kg,甘草(炒)375g,陳皮(水洗去白)500g。


清.程鍾齡的止嗽散就是一首單純調理肺氣的方劑。治療脾胃的方子常常會加生薑、大棗,意在調和脾胃。其他方面不再贅述。


以上幾點僅為個人學習方劑的拙見,方劑的學習目的似為了應用,更為重要的每遇複雜之證,能夠依證組方。這就要將平時通過方劑學習的葯證配伍應用上最為便捷的。


每一個葯證配伍不是簡單記住就可以的了,還要反覆臨證,揣摩葯與證的吻合度。證是變化著的,葯也要隨之變化。葯證配伍看似簡單,臨證配伍的藥量變化都決定著能否切中病機(證)。所以,要持之以恆,反覆臨證心悟,日久必能見證用藥!


來源:正安聚友會


關於我們


電話:053158708778


微信平台:tongxingtang1816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文化東路16號

用藥如用兵,中醫靠什麼調兵遣將? 點擊播放 GIF/26K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興堂 的精彩文章:

哪些口罩能防霾?老人孩子最好不戴防霾口罩 這是為啥?
山藥的種類你知道么?來看看哪種合適你
女人健康質量下降的8大暗示
晚餐決定你壽命!吃出10種病全身都受罪,看完你就懂了
「中藥零食」好處多,可你吃對了嗎?

TAG:同興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用兵如用藥
中醫「用藥如用兵」,長見識了!
用藥如用兵:中醫治病如何「趁火打劫」
中醫用藥如用兵,妙用附子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用藥如用兵,他竟然用一味中藥治好了傳染病!
用藥如用兵!療效不好是因為你不會這種用藥方式!
常省老師,將在今晚為大家分享《用藥如用兵》告訴你如何更好的用藥來補足!
用藥如用兵開方需謹慎 致所有的中醫人
徐文兵:用藥如用兵 入口歸其經——舌尖上的中醫
沒用藥,中國醫生如何用素食驅走患者頑疾?
用針如用藥,針灸也能大補,看王樂亭如何組方
小兒推拿用穴如用藥,配合中藥調理有相得亦彰之效!
痔瘡用藥尷尬?那就用「嘴」治療
近代名醫施今墨 用藥如用兵
還再用外用藥治腳氣?在中醫里這根本不是病!怎麼辦?
蘭花用藥的防治對象和使用方法
用藥指南|漲姿勢!服用中藥時間有講究
紅藥水紫藥水不可亂用!最全的外用藥用法都在這裡!
肝臟中醫用藥大總結,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