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心學就是用良知建功立業

心學就是用良知建功立業

心學並不適宜作為一門學問來學習,先生主張良知,主張吾性自足,因此說到底心學只是一句話,就是你要怎麼活?或者說你要做個怎樣的人?這些都只有自己能給出答案。所以說人生只是一場修鍊。


渴望不朽的人認為日常生活不值得過,渴望生活的人認為追逐不朽是虛妄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告訴你:人可以通過任何生活來創造自己,渴望生活與渴望不朽正可統一於「致良知」。他還告訴你一套隨分用力、用自我的力量來生成自我的方法,找著良知這個「發竅處」,便能每天都活出新水平。若找不著便架空度日,給別人活了。梵高渴望生活是用自己的感性來創意,王陽明渴望不朽也是用感性來創意,他們的感覺把他們的生命和生活一體化了,從而都「活」出了不朽。


心學就是用良知建功立業、詩意棲居活出靈性的意義學,是個靠意念貫通心物建立起來的自己成全自己的成功學。匹夫而為百世師,許多人從陽明學中取了一瓢飲。王陽明的啟示在於:凡牆都是門,聖雄事業是從心頭做。他高度強調道德的自我完成,並因為這種追求相當純粹反而建立了救時濟世的事功,而不是相反,講道德就什麼也不幹了,像以往成了藝術品的君子那樣。他的秘密在於超道德而道德化、超實用而相當實用,又不是兩張皮,從而真誠至極又機變至極,高度恪守道德又相當心智自由,將一生變成了自覺改造自己、自覺改造社會的覺世行道之旅。每一天都不白活,無事時成聖,有事時成雄。

心學就是用良知建功立業



良知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自性,是人所固有的「根本慧」,是能接通自然能量的本源性直覺。當代日本人矢崎勝彥用陽明學發展起來的「將來世代國際財團」意在證明良知之道的大意義:克服我執,超越經濟至上主義、科學至上主義、眼前至上主義等。喚醒每一個人內在良知的地球市民意識,呼籲以此為行動準則,建立開拓未來的新文明。現在的「互聯網+」則更日新日日新地需要陽明學做意義支撐。


良知是定盤星、通道,既不在任何貌似真理的說教中,也不在無窮無盡的對象界,只在你心中。有人自信不及,自己埋倒了;有人貪慾太重,把良知遮蔽了;有人理障太深,不見自性……所以稀里糊塗地活、亂七八糟地死。追逐什麼死於什麼,沒有找到生的根,就只能到處流浪,與物同榮枯。王陽明的一生是用德去得道的心學標本,他在艱苦卓絕的歷程中找到了「自性」,從而絕處逢生;有良知指引,任風高浪險,操船得舵;既現場發揮得好,又不是權宜之計;每一創意、舉措都既操作簡便又意義深遠。

心學就是用良知建功立業



人保全自己的良知本性,不為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丟失「自我」,卻又不陷入那種束身寡過,一事不為的怯懦小儒的可憐境地;要從心靈入微處痛下自治功夫,既抗拒尋規蹈距之虛偽,又拒絕龍拿虎擲之虛偽。要告別混沌、為我、觀望、自暴自棄等等活法,不做世俗的奴隸、境遇的奴隸、情慾的奴隸;永別一切奴才道德,做自己的主人!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我用心學找真愛
錢穆:修道必先明道,復興文化必先知有此文化
王陽明心學: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一歲年齡,一歲人!
陽明心學把「超凡入聖」修鍊之道的窗戶紙捅破了!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陽明心學的關係鏈:立志—謹獨—意誠—知行合一—致良知
做有良知的家長 培養有良知的兒女
致良知的功夫在於過程 努力成為真正的自己
王陽明心學的三大核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追求最好的自己
王陽明良知心學:結構·精神·啟示
良知說:本體與主體性的自我建立
我心中的致良知
知善知惡,是良知
致良知以涵養教師德性
若是真致良知 只宜虛心應物
不欺良知,便是修身
動物園利用完獵豹將其丟棄,遊客紛紛指責太沒良知
「致良知」不是簡單地做善事
養氣:良知與正義感的培養
心學語錄澄解/錢緒山:工夫即是本體 戒懼即是良知
堅信良知,把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做到極致
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
語不驚人死不休每個專業的人,都要有他專業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