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編者按:您現在看到的,是新京報攝影記者2016年度個人作品系列。這一年,他們出現在各個領域的新聞第一線,定格下一個又一個足夠分量的現場畫面。


本期出場的,是攝影記者陳傑。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經常有人問我,每年做那麼多負面新聞,怎麼對抗內心的陰影?


我說,所謂"負面新聞"是我們某種特定文化定義的概念,新聞實質上沒有正面和負面之分,堅持"真實性"原則才是新聞正本清源的定義。


好的新聞就是醫生的手術刀,對社會乃至人類的各種病灶進行解剖,找到問題根源。只不過,記者和醫生不同,除了尋找可能的解決之道,還要將問題展現給公眾,讓公眾知曉和獨立評判,因為公眾和決策層都是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

德國媒體有一句名言:"不要害怕告訴人們真相,人們有承受真相的能力!"


生活在一個你不了解的世界,或者被蒙蔽的世界,才是可怕的。所以,認知真相,才是清除內心陰影的有效方式。


報道改變不了什麼,但報道有可能帶來改變。


2016年,我的關鍵詞是改變和無力。」


—— 新京報攝影記者 陳傑

改變 「涼山彝族自治州因為地理條件等問題,一直是中國14個最貧困的連片地區。所以,涼山的貧困是我一直想關注的話題。


2016年5月,我與著名探險家楊勇約定,決定冒險進入傳說中的"懸崖村",了解當地人們生活的現狀。」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2日,航拍阿土勒爾村全貌,現在共有72戶、400多人居住於此。這裡位於海拔1400多米的懸崖上,與山下公路垂直距離約800米。村裡通向外界的道路是順著懸崖斷續修建的17條藤梯。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2日晚,村民坐在房頂的玉米桿堆上搜尋手機信號。村裡沒有發射塔,全靠山下發射的微弱信號接收手機簡訊和打電話。


「"懸崖村"所在的支爾莫鄉黨委書記阿皮幾體得知我們選擇從一條廢棄的、極其危險的道路進入後,特意安排了村裡多名攀登能力出色的年輕人,負責為我們引路、保障我們的安全,以及背負我們的行李和設備。

阿皮幾體曾經上下"懸崖村"300多次。事實上,在他的多年努力下,"懸崖村"阿土列爾村勒爾組的經濟條件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不過,他沒有能力改善依靠天梯上下的現狀,所以希望我們能幫助到這裡的村民。」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在3名家長的保護下,15個孩子從勒爾小學出發,走崖壁,爬藤梯,踏上放學回家的路。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爬山開始前,陳古吉用背包繩繞過6歲兒子陳木黑的胸口,在背後打上結,以確保兒子的安全。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陳古吉用背包繩提著6歲兒子陳木黑,小心通過險峻的崖壁。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有的孩子因為沒有球鞋,只能穿著拖鞋攀爬。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村民在崖壁上鑿開一處處小洞,以便爬山時腳尖可以蹬踩借力。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孩子們需要抓住鋼纜,腳踩著崖壁狹小的凸出部分,小心通過懸崖。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途中累了,孩子們坐在藤梯上休息。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爬到一半,孩子們在一處可以容納十多人依靠的崖壁上休息。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孩子們在攀爬一段幾乎垂直的「天梯」回家。15個孩子中多數是女孩,他們和男孩一樣,大約用了2個小時,到達「懸崖村」。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到達山頂崖邊,孩子們稍作休息後,回到各自家中。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5月14日,阿土勒爾村,還未入學的孩子們在田間玩耍。村裡的一些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不少留守兒童。


「2016年5月24日,新京報刊發"懸崖村"的報道後,引起廣泛關注,國家領導人亦過問了此事。


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委書記林書成當天就對記者表示,將迅速成立工作組進入當地,首先修建一條帶扶手的鋼梯,然後進行充分調研,幫助"懸崖村"徹底解決道路和發展問題。


調研和方案確定後,帶扶手的鋼梯於8月開始修建,11月正式通行,孩子和村民上下更安全了。」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6月1日中午,陳古吉給孩子們過「六一」兒童節,節日禮物就是增加了兩個菜。他的6個孩子除了最小的,其餘的孩子都已經開始承擔家務。


「首發報道之後,我與報社同事們三次重返阿土列爾村,通過包括圖片、視頻和直播在內的多種傳播手段,相繼推出多組系列報道。在這期間,我曾十多次攀上"懸崖村"。


與此同時,其他多家媒體也加入後續報道中。當地,乃至涼山涉及的其他18個"懸崖村"的現狀都陸續得到改變,數千名孩子的安全得到了更好的呵護。


而對於"懸崖村"更利好的發展規劃,也在實施之中。」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6月6日,上學途中,俄地有三的鞋因頻繁爬山破損嚴重,腳趾全都露出來了,而他沒有錢換新鞋。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6月6日,上學途中,由於長時間攀爬,8歲的吉覺爾子流了很多汗。


「不過,在這次報道中,始料未及的是,阿皮幾體受到牽連。


阿皮幾體之前曾入選全國優秀基層黨支部書記,因為"懸崖村"的報道,不僅被取消入選資格,還被調離了支爾莫鄉。


在被調離後的一次非採訪交流中,他對記者說:"沒當選,我不遺憾,懸崖村的路沒解決,我當選不免是一件尷尬的事情,如果你的報道能讓路安全了,我就是被免職,也值了,這樣,我對得起鄉親,對得起我的本分。"


於我而言,阿皮幾體是推動"懸崖村"改變不可或缺的力量。正是許許多多這樣負有責任心的人,讓我得以抵達事實,報道真相。」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11月19日,陳木黑爬到半途稍作休息。以前,爸爸陳古吉會帶著一個背包繩系住兒子的腰,一路連提帶拽,如今,只要跟在後面就可以了。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11月19日,孩子們攀登最後兩段垂直高度一百多米的鐵梯。過去的藤梯幾乎和崖壁垂直,現在的鐵梯傾斜在60度左右,行走方便很多,也安全很多。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11月19日,三年級的吉巴哈呷雖然第一次爬鐵梯,不過,動作很敏捷,他說「現在上山容易多了」。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2016年11月19日,通過鐵梯,歷經不到2個小時,孩子們到達山頂。

無力 「『懸崖村』事件,和所有報道一樣,我的職責就是告訴公眾自己深入採訪後看到的真實現狀,並沒有先入為主地認為報道能帶來改變。


不過,我相信,報道有可能帶來改變,而帶來改變的是事實本身的力量。


儘管『懸崖村』的報道最終推動了當地問題得到解決,但是,對於我來說,2016年依舊是『無力』的一年。」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萬里長江第一滴水 2016年9月30日,西藏自治區安多縣,無人機飛至海拔6200米左右,俯瞰位長江源頭海拔在5400米以上的姜古迪如冰川南側冰川。


姜古迪如冰川融化出萬里長江第一滴水,流進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匯入長江中下游。科學家認為,因為水量補給不足和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退縮,近40年最大退縮距離超過1200米。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萬里長江第一滴水 2016年9月30日,姜古迪如冰川。它位於格拉丹東峰西南部,由南北兩大冰川構成,冰舌海拔5400米。


姜古迪如北支冰川寬1.3公里,長10.1公里,冰塔林最高達20多米;姜古迪如南支冰川寬1.6公里,長12.4公里,整條冰川相對破碎。數百年以前,南北兩條冰川的末端曾連在一起,冰川逐年退縮,兩條冰川相互分離。


「這一年,我依舊大部分時間在跋山涉水,探訪環境難民、大壩移民、貧困地區等,當然,也有身居繁華都市因權益受侵犯而無助的人們。


行走、停留、採訪、記錄、拍攝,我報道了一些新聞,但更多的,目前還無法報道出來,有事實尚待深究的原因,有調查不夠充分的原因,也有不可抗拒的原因。」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5月29日,雲南省祿勸縣皎平渡鎮,在被拉礦石的大型車輛壓壞的馬路邊,一名劉姓村民坐著休息,他是從附近被開礦毀掉的村莊臨時搬到鎮上的。


皎平渡鎮至少有兩個村落、一百多戶人家,因為周邊違法開採的鐵礦,造成地質災害頻發,全部成為危房。目前,大量村民流落在外,無家可歸,生活窘迫。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7月4日,雲南省東川區因民鎮,一處選礦廠違規設置的排污溝渠從山上連接到山下的尾礦壩。2016年,這裡發生多起尾礦泄漏事件,造成大量農田被污染,並污染金沙江。


因民鎮過去從海拔2500米的山上採礦地質危險區搬遷到800多米的金沙江谷地,而後不少選礦廠和採礦活動尾隨而至,把居民區和學校包圍起來,唯一的一座尾礦壩已經蓄滿,旁邊是排污明渠通向金沙江。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7月16日,雲南省東川區因民鎮,68歲的代文德用鋤頭刨開家裡的石榴地,底下是一片白色的已經乾結的尾礦土層。


一年前,因灌溉水源上游非法開採銅礦,尾礦壩發生潰壩事故,尾礦覆蓋了附近數百畝農田,造成嚴重污染。


「有的時候,我到達一個地方,被人跟蹤、攔截、威脅。


有的時候,我到達一個地方,所有人包括受害人不發一聲,他們忌憚背後的恐怖力量。


有的時候,我到達一個地方,看見令人震驚的毀滅生態的現狀,但進一步了解情況後,發現的卻是職能部門和污染企業朋比為奸。


當然,我看到更多的是有智慧的、勇敢的人,為我指引真相。」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3月12日,四川省雷波縣新洋化工尾礦庫。


金沙江下游沿岸密布著大量尾礦壩,大部分處於飽和狀態,由於金沙江地質活躍,地質災害頻發,這些儲存大量污染物的尾礦壩,對金沙江威脅巨大。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4月12日,四川省會東縣鐵廠溝鄉西河村,78歲的普萬財在種植煙葉。


普萬財告訴記者,上游的鐵礦常常將大量污染排放下來,村裡的農田常被污染的尾礦水淹沒,造成無法種植。他曾多次帶領村民向上級部門反映實情,無人問津。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4月13日,四川省會東縣滿銀溝鐵礦。


這裡分布著多個露天開採的鐵礦和選礦廠,尾礦庫星羅棋布,侵蝕和污染著土地,並時常發生與農田爭奪水源。


「這一年,常常有曾經的採訪對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和我聯繫,詢問採訪的進展、報道何時刊登、問題能否得到解決。


我熟知他們每一個人的面孔,我深知他們嘶聲無助的困境。


作為記者,我的職能是竭盡所能調查事實,竭盡所能報道真相。我不是代言人,我不是判官,我只是一個勢單力薄的記者。」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8月24日,青海省果洛州,一處正在開採的大型銅礦侵蝕著山體和草原。礦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最大冰川阿尼瑪卿雪山腳下、三江源黃河源頭。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8月24日,青海省果洛州。此處開礦,對國家重點保護區三江源核心地區造成威脅。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污染的大地 2016年8月27日,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天峻縣木里鎮聚更乎礦區一處礦坑,過去違規開採的煤礦毀掉的大量的高原濕地和草甸。目前,青海省對該區域進行生態修復,主要是回填礦坑和覆土綠化。

「我銘記每一個苦難者的面孔,時常詰問自己選擇記者職業的初衷,我不應在懈怠中推諉,我應在努力中尋找希望。」


請繼續關注近期推送的


新京報攝影記者/圖片編輯年度作品系列。


持續,未完:)


- The End -


編輯:小麥


【微信搜索「ipaizhe」或「拍者」,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者 的精彩文章:

繼續有溫度的觀察:新京報攝影記者侯少卿年度作品
最「不務正業」的圖片編輯:新京報圖片編輯王子誠年度作品
平民百姓的故事,才是真實的中國:新京報攝影記者吳江年度作品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做記者,我才剛上路:新京報攝影記者彭子洋年度作品

TAG:拍者 |

您可能感興趣

報道中的「改變」是我最大的動力:新京報攝影記者王飛年度作品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繼續有溫度的觀察:新京報攝影記者侯少卿年度作品
照片是不會騙你的:新京報攝影記者薛珺年度作品
故事裡最有意思的是人:新京報攝影記者郭延冰年度作品
做記者,我才剛上路:新京報攝影記者彭子洋年度作品
努力在做一個靠譜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浦峰年度作品
平民百姓的故事,才是真實的中國:新京報攝影記者吳江年度作品
我依然熱衷於「小人物」的命運:新京報攝影記者尹亞飛年度作品
重新開始,一切都不算晚:新京報攝影記者李飛年度作品
《擇天記》曝光海報定檔 攝影師:拍過鹿晗,才知何謂中華少年
別人記錄時代,我來挽留童心:新京報攝影記者王遠征年度作品
北漂11年的「長江前浪」:新京報攝影記者王嘉寧年度作品
新聞攝影工作者的偉大與不易
郭際攝影作品:《山海間》
紀實攝影:攝影師記錄高科技下的「無語時代」
《創意@攝影》9張凈化心靈的攝影
《創意@攝影》 震撼心靈的作品
苗廣華攝影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