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編者按:您現在看到的,是新京報攝影記者2016年度個人作品系列。這一年,他們出現在各個領域的新聞第一線,定格下一個又一個足夠分量的現場畫面。


本期出場的,是攝影記者王貴彬。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別人追「風」,我追「現場」。


江蘇鹽城強龍捲風、李易峰凌晨蘭博基尼撞橋墩、深夜隨民警蹲守抓捕小偷、拆除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問題操場……


雖然有些日常採訪可能場景總是相似,但如果能夠在這些重複的場景中抓住一些有趣的細節,對於拍攝者而言,帶來的會是一種不一樣的欣喜和快樂。

在龍捲風災害的攝影報道過程中,曾聽到一句令我非常感動的話:『人在,我們就不絕望。就算人沒了,還有活著的。』


他們已經失去了那麼多,卻依然勇敢前行。


回看這一年的作品,有收穫,但肯定也有諸多遺憾。希望2017年,收穫多一些,遺憾少一點。」


——新京報攝影記者 王貴彬


夏天,那場50年一遇的強龍捲風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24日,阜寧縣計橋村,信號塔被龍捲風刮斷。


6月23日15時前後,江蘇省鹽城市射陽、阜寧等地出現強雷電、短時強降雨、冰雹、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局地遭龍捲風襲擊。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25日,薛金林的養母(右)和婆婆在被龍捲風損毀的房子前痛哭。


6月23日,龍捲風發生時,正是薛金林出院的第二天,當時,她一個人在二樓帶孩子,丈夫宗潮和公公、婆婆都在樓下,忙著給她煎雞蛋。

突然而至的龍捲風瞬間將樓摧毀,樓頂的磚頭砸下來,直接把薛金林埋得看不見。磚頭砸中了她剖腹產還未癒合的傷口;一塊玻璃,插進了胸口。丈夫把她救出來時,已經奄奄一息。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24日,阜寧縣計橋村,村民講述龍捲風來時的恐怖場景。



走進災後鹽城,記錄廢墟上的「家當」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24日,46歲的朱劉花帶著5歲的女兒從家中物品前走過。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25日,55歲的宗如全和53歲的妻子王芹。他們家的整個屋頂已經沒有了,龍捲風來時,他們躲在另一間房子牆角,沒有受傷。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25日,57歲的王連俊和妻子、親戚一起清理樓上的傢具。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25日,許翠珍(右一)和老公搬家電。冰箱是兒子結婚時買的,兒子的婚房也在龍捲風中被損毀。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26日,66歲的王德平。龍捲風來時,他看到其他房子倒了,便趕緊往外跑,但兩次都被大風颳了回來,最後從地上爬出去時,是帶著「聽天由命」的心情的。



記不清多少個深夜,被「新聞」叫醒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5月6日凌晨,朝陽區金台路地鐵站旁,一位六旬老人反覆在幾輛自行車旁「遛彎」,當其將一輛自行車車鎖剪斷時,被民警抓了個「現行」。


民警將老人控制後,發現其外套看似普通,實則改裝成隱蔽的「工具箱」,壓力鉗、扳手和改錐等作案工具均被巧妙隱藏,外觀看上去根本無法識別。目前,這名老人已被依法拘留。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10月24日,一家隱藏在東城區東四四條的「幽靈」烤串店被查封。東城區食葯監局執法人員在執法時,燒烤店員工摔東西並坐在肉串上阻止查扣。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裡經營燒烤,只在晚上營業,為網路送餐平台提供商品:「晚上開門持續到凌晨,經常看到有送餐平台的電動車來這裡取貨。」



法庭眾生相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3月24日,被告人李智豪在法庭上受審。當日,朝陽法院開庭審理男子持槍搶劫三里屯闖卡。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11月7日,北京三中院,透過攝像機提示燈看到,搶奧迪車撞死行人、先後連撞8輛車,受審時自稱完全記不起當時情況的醉酒男子韓某在法庭受審。


韓某因尋釁滋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娛樂明星上了社會新聞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5月27日凌晨3時許,大郊亭橋,演員李易峰駕駛的蘭博基尼撞上橋墩,車頭撞毀。事發後未等交警便離開,臨時號牌已過期;工作室致歉,稱李開車時「腳底打滑」。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10月18日下午,王寶強起訴馬蓉離婚及馬蓉起訴王寶強名譽侵權兩個案件相繼在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



追蹤社會百態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11月25日,郭某在陽台上將準備好的材料交給法官。


已經通過司法拍賣的房產本應交給競買人,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負責人因該套房產的原主人欠其錢,非法強佔該房產長達4年。


25日上午,北京懷柔區法院強制執行,令對方退房。由於小額貸款公司負責人郭某以跳樓相威脅,執行受阻,消防人員也趕到處理「險情」。


經近三個小時的對峙,已站上陽台的郭某回到屋內,房屋被騰退。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6月18日,一名小學生在校外看學校塑膠跑道的拆除情況。當日,西城區教委開始對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操場進行全場拆除,學校全體學生放假一天。


對於操場施工情況,有學生家長表示,希望學校能多散散味,不要剛施工完就把學生招回來。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8月11日,東城區龍潭街道左安漪園9號樓人防工程地下兩層,工人正在拆除隔斷房間。當日上午,東城區龍潭街道對左安漪園3棟居民樓地下空間進行整治,3棟樓房的地下室曾「蝸居」2500餘人,目前已全部勸離。



記錄生活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5月7日,一位男青年舉著筆記本電腦在公交車上看電影。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8月23日上午,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大媽們像往常一樣跳廣場舞晨練。不過,這次她們的舞曲是公益歌曲《網路安全不煩惱》,以此宣傳網路安全知識。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10月12日,共和國禮炮部隊14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在婚禮儀式開始前,新娘在化妝間準備婚禮致辭。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12月7日,國貿,一市民在自己的自行車旁休息。



感謝一路有你們的陪伴,在攝影部工作是我最幸運的一件事。2017,加油!」



追「現場」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2016年8月20日,延慶四海鎮,動力傘飛行表演在天空中組合成的「眼睛」和「嘴巴」,好像一個白鬍子老人。


請繼續關注近期推送的


新京報攝影記者年度作品系列。


持續,未完:)


- The End -


編輯:小麥


【微信搜索「ipaizhe」或「拍者」,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者 的精彩文章:

做記者,我才剛上路:新京報攝影記者彭子洋年度作品
報道中的「改變」是我最大的動力:新京報攝影記者王飛年度作品
照片是不會騙你的:新京報攝影記者薛珺年度作品
我依然熱衷於「小人物」的命運:新京報攝影記者尹亞飛年度作品
北漂11年的「長江前浪」:新京報攝影記者王嘉寧年度作品

TAG:拍者 |

您可能感興趣

繼續有溫度的觀察:新京報攝影記者侯少卿年度作品
報道攝影的「改變」和「無力」:新京報攝影記者陳傑年度作品
照片是不會騙你的:新京報攝影記者薛珺年度作品
努力在做一個靠譜的人:新京報攝影記者浦峰年度作品
故事裡最有意思的是人:新京報攝影記者郭延冰年度作品
做記者,我才剛上路:新京報攝影記者彭子洋年度作品
別人記錄時代,我來挽留童心:新京報攝影記者王遠征年度作品
報道中的「改變」是我最大的動力:新京報攝影記者王飛年度作品
平民百姓的故事,才是真實的中國:新京報攝影記者吳江年度作品
北漂11年的「長江前浪」:新京報攝影記者王嘉寧年度作品
重新開始,一切都不算晚:新京報攝影記者李飛年度作品
我依然熱衷於「小人物」的命運:新京報攝影記者尹亞飛年度作品
錢江:林鋼回北京鍛造人民日報記者部黃金時段 之十
敬畏生命——《光明日報》記者王曦影訪談
新京報一線記者講述:那些新聞背後的故事
英國記者拍攝的晚清
小記者投稿作品及上期登報作品展示
【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CRI中意媒體川渝行·記者手記:探訪「渝新歐」鐵路起點
Vista看天下、宿遷日報、中國中醫藥報、威海晚報、歐洲時報、晶報招編輯記者實習生等